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UF-10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与显微检对尿液中RBC和WBC的数据,研究两种方法对于检测尿液中RBC和WBC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患者新鲜尿液1000份,分别进行尿液分析仪和显微检测。结果尿液分析仪和显微检测两种方法RBC和WBC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可以进行筛查试验,与显微手工检测联合应用可以相互弥补各自不足。

  • 标签: UF-1000i 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显微镜检测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应用显微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集到的200例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纳入其中,对纳入的标本采取超高倍显微(观察组)、微生物培养法(对照组)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取得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测出存在病原体感染的数量接近于对照组检出病原体感染数量,p>0.05,主要包括支原体、念珠菌、霉菌、加德纳杆菌等。结论针对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应用超高倍显微检测效果接近于培养法检测,其更加方便、简单。

  • 标签: 显微镜 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尿液常规检查中应用尿液自动分析仪与光学显微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0例住院患者进行新鲜晨尿(300份)采集,待完成后将其混匀分成2管,分别用于尿液自动分析仪(A组)、光学显微(B组)的检测,对比两组的测定结果。结果A组的红细胞、白细胞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3%和47.3%,与B组的46.0%和7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管型及滴虫方面,B组的检出率为41.3%,明显优于A组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自动分析仪、光学显微均可在尿液常规检查中适用,但联合两者进行检查,能够取得更为可靠、准确的检查结果,建议推广。

  • 标签: 尿液自动分析仪 光学显微镜 尿液常规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常规尿液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不同分析方式的检验结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200名受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来进行分析,每组中100名受检者。观察组采取尿液干化学分析,对照组采取显微常规尿液检验。观察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尿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阴性符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尿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水平检验的阳性、阴性符合情况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常规尿液检验在临床的应用中均有一定的价值,二者之间互补不足,可以结合两种方法来进行检验,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液干化学分析 显微镜常规尿液检验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文探析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红细胞技术检验对尿隐血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入组样本选自2021年6月-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尿液潜血检验的110份尿液样本,对比受检者尿样本隐血化验结果和敏感度及符合率。结果:经显微红细胞计数检验后,阳性42例,阴性13例,通过尿液分析仪检查发现阳性39例、阴性16例;以显微检测为金标准,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的敏感度为88.10%,假阳性率为15.38%,假阴性率为11.90%,P < 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临床中应考虑将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红细胞计数检验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况数据,有利于对症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 标签: 尿液分析仪检验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 尿隐血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诊断中使用超声生物显微方式检查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对照组则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超声微生物显微的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和研究组患者急性病例和慢性病例的检查结果。 结果 两组检查结束后,角膜、晶状体、睫状突的厚度和房角开放、睫状体晶状体、小梁睫状体的距离的比较显示,研究组的更厚(更小),观察组急性病理的更厚(更小),均(P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显微下经侧裂岛叶入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对提高血肿清除率的意义。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3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比对组(26名)和研究组(27名)。比对组行传统手术方法,研究组行显微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法。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比对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显著低于比对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1.1%(3/27)显著低于比对组30.8%(8/26)。比较差异明显(P

  • 标签: 侧裂岛叶入路 显微镜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对比结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4年12月间收集的160份尿液检验标本,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手工法对尿液标本进行检验,对比尿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检验结果。结果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手工法对尿常规中尿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的阳性率进行检测,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对红细胞的检测阳性率为23.7%,略高于显微手工法的(21.2%),而显微手工法对尿蛋白、白细胞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7%、21.8%),略高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16.8%、19.3%),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手工法检验尿常规均存在较高的诊断价值,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操作方便快捷,但显微手工法也不容忽视,两种方法应配合使用,这样才能保证尿常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 标签: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显微镜手工法 尿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工显微法在结核病患者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24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观察组采用手工显微法,对照组采用仪器法。对比两种计数法的分类情况并借此评估手工显微法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比率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无显著差异,中间细胞比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506,P<0.01)。结论手工显微法在结核病患者的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不可替代,临床上可以联合使用手工法和仪器法。

  • 标签: 结核病 手工显微镜法 仪器法 白细胞分类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探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4年收集的200份尿液标本,对照组采用显微手工法实行尿常规检验,观察组则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方法,对两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在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的阳性检测率上,观察组分别为16.5%、19.0%、21.5%,对照组则为19.0%、22.0%、19.5%。在红细胞的检测阳性率上,观察组略微高于对照组,而在白细胞、尿蛋白的检测阳性率上,对照组略微高于观察组,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测上,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手工法检验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显微手工法也具有应用意义,应当配合使用两种方法,从而提升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显微镜手工法 尿常规检验 对比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器和显微手工方法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集的尿常规标本300份,同时采取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器和显微手工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的差异。结果采用干化学分析仪器测定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和尿蛋白阳性率同显微手工法检测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尿常规白细胞符合率96.33%,红细胞符合率97.33%,尿蛋白符合率98.67%。结论采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器和显微手工方法检测尿常规均有一定的优势与局限性,因此临床上根据需要结合应用,提高阳性诊断率。

  • 标签: 尿液干化学分析 显微镜 尿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液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检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方法测定WBC、RBC的符合程度,以引起对手工检的重视。方法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显微检查对380份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对尿液WBC、RBC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80份标本中,将WBC、RBC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后比较,结果对比显示,RBC干化学法阳性人数为50例,阳性率为13.2%,检法阳性人数为35例,阳性率为9.2%;WBC干化学法阳性人数为37例,阳性率为9.7%,检法阳性人数为48例,阳性率为12.6%。结论两种方法检测尿液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二者互为补充,以提高检出率。

  • 标签: 干化学分析法 尿沉渣 镜检法 WBC RBC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以及超声生物显微(UBM)的指导作用。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术前UBM检查结果分组。按术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分组,A组6眼,房角关闭粘连≤1/2周,B组24眼,1/2周<房角关闭粘连≤3/4周,C组30眼,房角关闭粘连≥3/4周。术前及术后1月常规行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以及UBM检查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结构变化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大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前房加深,房角不同程度地重新开放。术后A组眼压较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和C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B组1眼,C组8眼于术后2周内眼压再次升高,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或行滤过手术后降至正常范围。结论UBM证实房角关闭粘连范围≤3/4周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单纯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有良好效果,房角关闭粘连范围>3/4时术后易出现青光眼复发。UBM检查有助于术前选择手术方式及术后预测远期疗效。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结果的血样进行显微复检,从而验证该仪器阳性提示的准确率。方法将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呈“阳性”提示的血样,制成血涂片,通过瑞氏染色对血细胞形态进行分析,观察其符合率。结果仪器检测结果“阳性”提示与血涂片检验的符合率为74.3%。结论当血细胞分析仪提示有阳性结果时,应用显微复检更为妥当。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阳性提示 显微镜 复检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与显微红细胞计数检验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就诊患者留取的尿液检查标本200份,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与显微红细胞计数检验法进行尿液潜血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检测阳性率为23.00%,显著低于显微红细胞计数检验法的30.50%(P<0.05),以显微检结果为标准,尿液分析仪的假阳性率为8.70%,假阴性率为31.15%;而以尿液分析仪法为标准,检假阳性率为12.34%,假阴性率为7.14%。结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与显微红细胞计数检验法的尿液潜血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将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潜血检验 尿液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UBM)眼前节测量了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28例14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通过UBM测量术前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睫状突距离、虹膜厚度、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结果术前与术后比较,中央前房深度、小梁网睫状突距离、虹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角开放距离、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有效、安全的,在充分药物治疗后,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UBM检查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液分析仪和显微红细胞计数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准确性,探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接受尿液潜血检验的尿液标本80份,每份标本均采用尿液分析仪隐血反应检测和显微红细胞计数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显微下红细胞计数检测阳性率为21.25%,尿液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为23.75%,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18.75%;将显微下红细胞计数检测为金标准,尿液分析仪准敏感性为93.65%、特异性为88.33%、假阳性率为11.76%、假阴性率为6.35%;以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检敏感性为96.72%、特异性为78.95%、假阳性率为21.05%,假阴性率为3.28%,提示尿液隐血检测中显微下红细胞计数检测联合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较单纯显微下红细胞计数检测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检测效率高、操作较为简单,但是检准确率高,两种均存在优缺点,故在临床检验中可采用两种检测联合应用。

  • 标签: 尿液潜血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准确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红细胞计数检验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接受尿液隐血检验的患者展开试验,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在2021年4月-2023年3月期间抽取488例并划分为两组,每组各纳入244例并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红细胞计数检验方式,就检验结果展开观察分析。结果:经观察两组患者的红细胞、隐血、尿蛋白的阳性情况,其检测结果表明存在差异性,P<0.05;根据两组患者检测结果,显微组患者阳性率为28.28%,高于尿液分析仪组20.4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液隐血检验中,显微红细胞计数检验的检测效果要比尿液分析仪检验更好,建议临床实行尿液隐血检验时以显微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主,以此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尿液分析仪检验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  尿液隐血检验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胶质瘤治疗中应用显微下全切或次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行显微下全切或次全切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1年,观察组MMSE评分为(26.21±3.32)分,明显比对照组的(17.12±2.41)分高,观察组复发率为5%,明显较对照组的22.5%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中,实施显微下全切或次全切术临床效果显著,可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胶质瘤 微创手术 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