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合成了ⅡA,ⅣA,ⅤA族元素为取代原子的3个系列钨铜杂多配合.经ICP,TG曲线确定其化学式为K8[CuZ(OH2)W11O39]·xH2O和K17.18[Z’(CuW11O39)2]·xH2O(Z=Mg,Ca;Z’=Sr,Ba,Sn,Pb,Sb,Bi).通过TG-DTA,IR,XRD,XPS,^183W-NMR等手段对合成配合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新配合具有典型的Keggin结构,且主族元素进入到配合的骨架中.由于新配合中Cun具有顺磁性,导致XPS,^183W-NMR的测试结果表现出特殊性;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新配合的电化学性质,表明均为可逆氧化还原过程,还对导电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 标签: 主族元素 杂多配合物 电化学性质 导电性
  • 简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SⅠ型甲烷水合受热分解微观过程,并对水合分解过程中不同晶穴结构内客体分子对甲烷水合稳定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最终构象、均方位移和势能等性质的变化规律对分别缺失大晶穴和小晶穴中客体分子的2种水合物体系随模拟温度升高稳定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随温度的上升,水合稳定性逐渐下降直至彻底分解;而水合分解速度与2种晶穴各自部分晶穴占有率相关,不能简单的通过整体晶穴占有率表示.对比相同注热过程中2种水合物体系分解状况,发现位于大晶穴内的客体分子对水合稳定性影响更大,缺失大晶穴内客体分子的水合更容易随温度升高而分解.

  • 标签: 甲烷水合物 分子动力学模拟 晶穴 稳定性
  • 简介:应用分子力学、半经验量子化学RM1方法优化了32个抗野生型HIV-1病毒毒株的二芳基嘧啶类(DAPYs)化合分子结构,从分子构象模型中提取了多种参数并结合疏水性参数与指示性参数建立QSAR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方程显示:分子体积V的增大会降低其抑制活性,而左苯环与嘧啶环间二面角日增大可以提高抑制活性.同时指示性参数工表明左苯环CN基团加入可以明显增加抑制活性,嘧啶环上R1位置苯基与硝基的加入可以极大降低抑制活性.

  • 标签: HIV-1 疏水性参数 二芳基嘧啶类似物(DAPYs) QSAR
  • 简介:利用两种杂化DFT方法(BHLYP和B3LYP,两种纯DFT方法(BP86和BLYP),以DZP++为基函数对ClOO,ClOOO和ClO3及其负离子的平衡构型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它们的几何构型、相对能量、三种电子亲和势(绝热电子亲和势Ead=E(optimizedneutral)-E(optimizedanion),垂直电子亲和势Evert=E(optimizedneutral)-E(anionatneutralequilibriumgeometry)和垂直电子解离能Evd=E(neutralatanionequilibrium)-E(optiminzedanion))和红外振动频率.

  • 标签: 一氯氧化物 负离子 分子结构 热力学性质 DFT方法 密度泛函
  • 简介: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模型(ABEEMσπ模型),通过大量量子化学计算,拟合确定了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卤化物体系的ABEEMσπ参数.ABEEMσπ模型计算得到的电荷分布与从头算计算的电荷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计算了模型分子的偶极矩,与实验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ABEEMσπ模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卤化的结构和性质的分析.

  • 标签: 卤化物 从头算方法 ABEEMΣΠ模型 电荷分布 偶极矩
  • 简介:将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MW=3500)与氯化铜在异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一种配位聚合膜--聚(苯乙烯-丙烯酸)-氯化铜(PSAA-Cu(Ⅱ)).以ESR,FT-IR,XPS,电导率,元素分析及DMTA等方法对此配合膜进行表征,确定了组成与结构.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的中心离子Cu2+与二个链节单元上的羧基发生配位,从而引起进一步的交联作用,导致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耐热性能的提高.

  • 标签: 聚(苯乙烯-丙烯酸)-氯化铜配合物膜 络合物 催化剂 合成 表征 氯化铜
  • 简介:采用两种密度泛函方法和两种有效核势基组对中性不饱和三核钌羰基化合Ru3(CO)n(n=11,10,9)的三态异构体进行理论计算,优化出8个稳定异构体.研究发现,三态异构体中带有多个非端羰基的异构体能量较低.对同一分子的三态异构体,所含非端羰基数目越多,则能量也越低.

  • 标签: 不饱和三核钌羰基化合物 密度泛函 羰基数目
  • 简介:嵌段共聚聚苯乙烯-b-聚氧化乙烯(PS-b-PEO)甲苯溶液在室温下陈化2个月可形成中间是PEO单晶上下表面为PS具有"三明治"结构的方形片层,并且既能形成单层方形片层,也能形成多层方形片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手段观察了这种结构在不同水含量的水/甲苯混合溶剂蒸汽诱导后形成的结构形貌.结果证明在甲苯和水蒸汽中,方形片层结构均能稳定存在,不能进行结构重构;而随着混合蒸汽中水含量的增加,单晶溶解、消失,在甲苯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可通过结构重构形成新的垂直或平行于表面的柱状相结构.

  • 标签: PS-b-PEO嵌段共聚物 方形片层结构 溶剂诱导 结构重构
  • 简介:采用微波促进法首次制备了以β-环糊精(CDs)为主体、水杨醛缩间氨基苯酚(SMA)为客体的超分子包合,通过多种谱学方法对固体包合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二者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并且求得包合的结合常数Ka为4.4×10^3L/mol.包合在水溶液中具有更好的溶解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从微环境的角度比较研究了不同溶剂对SMA包合前后的UV光谱的影响以及不同pH值的变化对SMA和包合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溶液中微环境的不同对客体及超分子包合的电子光谱有着显著而不同的影响.

  • 标签: 水杨醛缩间氨基酚(SMA) β-环糊精(β-CD) 包合物 微环境效应
  • 简介: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二维无机-有机杂化化合Co3(fcz)4(V3O9)2.2H2O.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V3O9)3-多阴离子连接Co(1)离子形成了金属氧链,该链进一步通过连接Co(2)离子形成二维无机层.fcz分子以双单齿的配位方式配位到同一个二维层的2个金属离子上,使化合最终展示了二维结构.此外,还研究了该化合固体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 标签: 钒氧化合物 有机药物分子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 简介:以乙酰丙酮和1R,2R-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N,N'-双(乙酰丙酮)-1R,2R-环己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以乙酰丙酮和1S,2S-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N,N'双(乙酰丙酮)-1S,2S-环己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2,然后将L^1和L^2与AgClO4,AgBF4,AgSbF6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3个配合Ag2(L^1)(L^2)ClO4)2n(1),Ag2(L^1)(L^2)(BF4)2n(2)和Ag2(L^1)(L^2)(SbF6)2n(3),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1-3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1的中心Ag(I)离子采用扭曲四面体的配位构型,配合2和3的中心Ag(I)离子都是近似平面三角形的配位构型。配合1—3都通过配位作用向空间扩展形成2D网状结构。

  • 标签: 乙酰丙酮 席夫碱 AG(I)配合物 晶体结构
  • 简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对称性破损态方法,选择不同的密度泛函方法和基组研究了以邻香草醛为主要配体的GdⅢNiⅡ双核配合的磁学性质.结果表明,在TPSSh/TZVP(Gd为SARC-DKH-TZVP)水平下计算的磁耦合常数与实验值最吻合,能够准确描述配合的磁学性质.磁轨道分析表明,顺磁中心GdⅢ和NiⅡ通过2个桥联氧原子O(3)和O(4)的超交换作用通道传递其铁磁性相互作用,其磁轨道由顺磁中心GdⅢ的4fz3轨道、桥联配体邻香草醛中酚氧原子的2py轨道、顺磁中心NiⅡ的3dz2轨道和3dxy轨道组成.自旋布居分析显示,顺磁中心GdⅢ以自旋极化作用为主,顺磁中心NiⅡ以自旋离子作用为主,且NiⅡ离子的自旋离域作用对桥联配体的影响大于GdⅢ的自旋极化作用.

  • 标签: 邻香草醛 Gd~ⅢNi~Ⅱ双核配合物 磁耦合常数 DFT-BS 铁磁性相互作用
  • 简介:主要概述了钒钛炉渣原料中价态钒(V2+,V3+,V4+,V5+),低价钛(Ti2+,Ti3+),金属钒(MV),氮化钒(VN),碳化钒(VC),碳化钛(TIC),氮化钛(TIN)及钢铁材料里固溶钒(Vsol),氮化钒(VN),碳化钒(VC),固溶钛(Tisol),碳化钛(TIC),氮化钛(TIN)等的化学相分析的现状流程及最新进展,为从事钒钛化学相分析方法研究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化学物相分析
  • 简介:利用2,3-二甲基吡嗪与硝酸铜及氯化铜合成了铜配位聚合[Cu(Mepz)]2n+(Mepz=2,3-二甲基吡嗪),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mca,相关晶胞参数为:a=0.68617(11)nm,b=1.3652(2)nm,c=1.9533(3)nm,V=1.8297(5)nm3.该配位聚合中的Cu原子与2个N原子、2个O原子和2个Cl原子配位,形成了一个稍微畸变的配位八面体,每相邻的2个配体之间通过Cu离子与吡嗪环上的2个N原子配位连接成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结构,并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进一步将其连接成为二维的超分子网络结构.

  • 标签: 铜配合物 2 3-二甲基吡嗪 晶体结构 超分子 聚合物
  • 简介:用直接法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具有Keggin结构的以Ag作为第二配位离子的钨硼杂多配合,利用ICP,IR,XRD和XPS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Gd作为渗入元素对其进行化学气相扩渗,借助IR,TG-DTA,XPS和XRD对配合扩渗前后的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导电性的测试表明:室温下,扩渗后试样的电导率提高了约10^3倍,且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是一种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导电材料,为制备可实用的导电材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标签: 杂多化合物 稀土扩渗 导电性
  • 简介:采用HPLC—ESI—MS法建立了一种快速筛选并鉴定补骨脂甲醇提取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方法,即利用Z-苯基三硝基苯肼(DPPH·)与补骨脂甲醇提取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反应前后色谱图中峰面积的变化来筛选出抗氧化活性物质,同时利用电喷雾质谱对这些活性组分进行结构鉴定.利用该方法从补骨脂甲醇提取中筛选出了8个抗氧化活性组分,分别为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定,异利、骨脂查尔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corylifol和补骨脂酚.这种方法较传统的筛选方法省时省力,既不容易造成微量组分

  • 标签: 补骨脂 液-质联用 筛选 抗氧化
  • 简介:建立了氢化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铀矿石中锗元素的方法,使用HNO_3-HF-H_2SO_4-H_3PO_4混酸体系消解样品,对铀矿石中的微量Ge元素进行分析,方法检出限为0.024μg/g,样品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通过与标准值比对,结果准确度令人满意,未知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4%-103%。可以作为实验室日常分析含铀矿石中微量Ge元素的参考方法。

  • 标签: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 含铀矿石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CAM-B3LYP方法,计算研究了10个设计的Ni(salen)与Pt(salen)配合的几何结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此类配合有较大的第一超极化率βtot,且βtot值随配体苯环对位推拉电子基团的给体-π-受体(D-π-A)作用增强而显著提高,在配体结构中存在显著D/A作用基团时,Pt(salen)系列配合的βtot值大于Ni(salen)系列.D/A给受电子引起的电荷转移对此系列配合βtot值的影响大于不同金属对其影响.

  • 标签: Ni(salen) Pt(salen) 密度泛函理论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电子光谱
  • 简介:合成了一种新型多硫化合TBDTF,通过核磁和质谱等表征技术建立了其清晰的分子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对TBDTF和不同物质的量比的TBDTF/C70混合溶液的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用荧光光谱表征TBDTF的特征荧光谱.另外,采用不同物质的量比的TBDTF/C70荧光光谱分析TBDTF与C70分子间发生的电荷转移现象.随后将TBDTF和C70等以物质的量比混合制备成光电化学池,进行光电化学性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TBDTF和C70在溶液中发生了分子间电荷转移.光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了TBDTF/C70薄膜在可见光激发下发生了明显的光电转换现象,表明TBDTF是一类优异的多硫给电子分子.

  • 标签: 多硫给电子给体 C70 分子间电子转移 光电转换
  • 简介:采用1-氨基蒽醌经酰氯化,合成含双键的单体,再与丙烯酰胺单体共聚,随后对共聚进行了Hofmann反应,制得含伯胺侧基和蒽醌生色团的水溶性聚合.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紫外,可见光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聚合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含蒽醌生色团的水溶性聚合的光致电子转移性能.

  • 标签: 蒽醌 水溶性聚合物 Hofmann反应 电子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