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86年5月10日,北京市首都体育馆。以纪念“国际和平年”为名的百名歌星演唱会令初夏的北京变得热浪滚滚。当舞台上那位衣着华丽、行腔婉转的歌星转入幕后之后,一位头发蓬乱,面容冷峻、身穿长褂子、裤腿卷得一高一低、捧着一把老吉它的青年出现了:正当人们满腹狐疑怔忡不安时,一股强劲的音乐伴着狂放的歌词迅速开始擅击演唱会现场18000名听众的耳膜和心灵:“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在音乐声嘎然而止的时候,掌声和欢呼声却如旋风一般从观众席上卷起。从此,中国摇滚乐界有了一个传奇性的摇滚歌手崔健,有了一个叫得响的

  • 标签: 中国摇滚 学乖中国
  • 简介:三、戏剧构成因素的系统性分论如前所述,构成中国戏剧这一完整系统的各子系统:演员、剧场、观众等等,本来是紧密勾联在一起,不可分割的;祭祀仪式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子系统也是不可游离于系统之外的。但是,我们为了订论的清晰、方便,又不得不分而述之。叙述时,客观上既不能避免子系统之间的参差与瓜葛,主观上也不能忘记每个子系统与母系统的统属关系,更不能忽视子系统之间的密不可分性。

  • 标签: 中国戏剧 系统性 子系统 祭祀仪式 不可分性 演员
  • 简介:在第七届布达佩斯国际马戏节上,中国齐齐哈尔马戏团《空中小飞人》节目以精彩的演技获得铜奖。此前于1月中旬,这一节目在西班牙第二届国际马戏节中此节目也获得了铜奖。

  • 标签: 中国飞人 国际大赛 大赛夺
  • 简介:汪杨在《戏剧文学》(2008/2)上发表了题为《喧哗背后的隐忧——解读中国当代先锋戏剧》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先锋戏剧在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热潮后,短短几年间就门庭冷落了,其原因有三:一、文化的断层。西方先锋戏剧实质上是一种哲学和信仰的聚合,每一个先锋戏剧团体背后都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而中国先锋戏剧对内质领悟尚浅,只是对西方先锋戏剧做形式上的变异,急功近利地借用西方的意识与概念来进行自我创造和解脱,造成形式大于内容、导演重于创作的偏差,

  • 标签: 先锋戏剧 中国当代 解读 哲学基础 戏剧文学 九十年代
  • 简介:秋日的杭州城,万木苍翠迷人,处处勃发盎然生机。位于西湖岸边的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里的一幅幅水彩画精品流溢出醉人的芬芳,络绎不绝的观展人群交汇在美院校门大道上。展厅内观众在缭绕情怀的轻音乐陪伴下沉浸在画面的意境中——交流、对话、欣赏、感慨、惊叹、品尝展品中渗透的哲理意蕴。当人们徐徐离开画面时,仿佛心灵还依依地寄托着期望。

  • 标签: 中国水彩画 散记 杭州 哲理意蕴 轻音乐 画家
  • 简介:2010年1月26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杂技家协会、中国文联国际部承办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春招待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牧,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在希及中国文联所属各文艺家协会领导,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名驻华使节、外交官等近百人出席了招待会,并同近千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晚间的专场杂技演出。

  • 标签: 中国文联 招待会 国际部 杂技 协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
  • 简介:职前教师,这一迥异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既定角色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影视教育对其赋予独有价值。在职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影视教育能够促进专业知识的生动诠释与补充、专业技能的有效完善、专业情意的深层激发。

  • 标签: 影视教育 职前教师 专业化发展
  • 简介:北国的初夏,长白山的积雪尚未融化,但顽强的高山杜鹃已经顶着冰凌满山遍野地绽放了。6日20-23日,由“田汉戏剧奖”组委会、吉林省文化厅共同主办,吉林省艺术研究院、戏剧文学杂志社承办的第十九届“田汉戏剧奖”评奖会在祖国的东北边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戏剧期刊代表,中国话剧史研究专家、中央戏剧学院原院长王永德,

  • 标签: 第十九届 “田汉戏剧奖” 评奖会 会议综述 2005年
  • 简介:2014年2月12日上午,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郭运德来到中国杂协机关调研,看望杂协机关干部职工,与干部职工一握手,致以问候,并与大家亲切座谈。

  • 标签: 中国文联 机关 调研 成员 干部职工 书记处
  • 简介:时下我们常常大谈素质教育,其实这一命题不是现代才有的,而是历史上一些政治家、教育家都早已提出过,只不过人们在实践这个命题中,常常存在着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一种人坚持认为素质教育并无任何新东西,而有的人认为一些概念如全面发展的教育无限美化和泛化,以素质教育功能代替一切。为了使素质教育使之成为能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有生命力的科学概念,不至于使之成为一个流行一时的口号,我们有必要深刻探讨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其特性等问题。一、“素质”探讨“素质”是认识素质教育的关键概念,也是一个难于确定的概念。由于素质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素质”实质上是代表各种具体素质要素(如品德、能力、情感、意志、信念、世界观等)的共同特性的一般概念。因此,“素质”的含义不能从各种要素中的特性中去概括和提炼。

  • 标签: 素质教育内涵 科学教育理念 科学概念 素质教育功能 “素质” 全面发展
  • 简介: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以学生愉悦的感受和积极的参与为出发点,以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

  • 标签: 中的作用 教育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
  • 简介:新时期的大幕开启不久.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的格局中.一些人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带着赞赏或批判的态度对本土文化进行观照、审视、梳理,由此形成了声势较大、波及广泛、影响深远的文化寻根思潮。这场文化寻根思潮由文学发起并命名,然后迅速蔓延到电影、戏剧等领域。30余年来。文学寻根一直是研究热点。电影寻根研究也有人涉足,但戏剧寻根却无人问津,迄今为止。竟无一篇研究论文。其因有二:一是新时期以来的戏剧危机使得人们降低了对戏剧现象的关注度;二是戏剧寻根者并没有像韩少功、郑万隆、李杭育等文学寻根者那样发表大量的相关言论.

  • 标签: 戏剧现象 寻根意识 中国当代 文学寻根 本土文化 文化寻根
  • 简介: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使用着一套独特的程式符号。这套程式符号之于戏曲文本的关系,就如书法艺术之于文学文本的关系一样:戏曲程式符号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完整自足的审美对象。于是中国戏曲就拥有了双重意义阈:符号意义阈与故事意义阈。相应的.中国戏曲具有双重的审美层面。区分这双重意义阈并阐发双重意义阈不同的性质,是我们揭开中国戏曲美学精神之谜的基本保证。

  • 标签: 中国戏曲 戏曲程式 舞台表演 书法艺术 曲文 独特
  • 简介:首届中国歌剧节于11月30日在福州胜利闭幕了!从11月6日开幕,在历时将近一个月的节期里,一共上演了17台歌剧,其中中国作品13部(其中有两团体演出同一剧目),外国作品3部,另外还举行了有关歌剧的学术研讨会、评论会,参演的单位既有国家级的歌剧院.

  • 标签: 中国歌剧 学术研讨会 中国作品 外国作品 歌剧院 省市级
  • 简介:皇家戏台在中国剧场建筑史上独树一帜,高耸恢宏、雕梁画栋、装饰精美者如故宫、颐和园、热河行宫之大戏楼;小巧而不奢靡,精致而不浮夸者如故宫之倦勤斋、风雅存。大有大的使命,小有小的功用。这些戏台的存在,为中国古代戏曲演出史平添了不寻常的色彩。

  • 标签: 戏台 中国 古代 戏曲演出 建筑史 颐和园
  • 简介:陈世雄在2000年第六期《福建艺术》上发表同题文章,文章指出,在整个20世纪西方戏剧史上,布莱希特和梅耶荷德是接受东方影响,特别是中国影响的典型。两人的不同在于,梅耶荷德创作活动的前期较多地受日本艺术的影响,后期则较多地受中国艺术的影响,而布莱希特主要是受中国的影响。布莱希特不仅对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感兴趣,而且对中国古代哲学、诗歌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相当深入的钻研。

  • 标签: 布莱希特 广泛 诗歌 感兴 典型 文章
  • 简介:张西平,书名张茗,号墨酣。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师承中国书协理事、陕西省书协名誉主席薛铸先生,遍临魏碑、汉录、欧颜柳诸体,精临二王、张旭及苏、黄、米、蔡碑帖,从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挥毫落笔如云烟,飘逸洒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薛铸老师对其作品赞叹不已,称其为墨痴,并多次为其作品题跋。

  • 标签: 当代书法 中国 名家 书法艺术 艺术风格 陕西省
  • 作者: 魏丽坤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11-09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中国流行音乐主要指流行声乐,即流行歌曲,也称通俗歌曲,包括爵士味的摇滚歌曲。流行歌曲已经与美声歌曲、民族歌曲(含原生态唱法)共同构成中国当代乐坛的四大声乐体系。研究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学特征,不仅有助于中国流行歌曲自身的繁荣发展,而且在相对比较中,使流行歌曲与美声歌曲、民族歌曲互相促进,同步发展繁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主要关注雕漆风景图像中的菱形锦地,花卉及其他图像上的菱形锦地也是本文的讨论对象。由于这些雕漆图像出现于15世纪或更早的一些时候,文中大部分的讨论自然也就集中于这一时期,但本文也对明代之后的菱形锦地发展进行了相关检视。在描述一些与菱形锦地设计相关的情况之时,对一些雕漆作品的制作时间也进行了合理范围内的推测。尝试精确地说明哪个时期应用了这些菱形锦地超出本文的论述范围,但菱形锦地作为判断雕漆器归属的元素之一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结论部分是带有试探性的,辨识不同时期雕漆的核心问题有赖于这种试探性,在总体上进行梳理与把握,相信对此定会有更进一步的发现。

  • 标签: 雕漆 菱形 锦地 明代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