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正>贝多芬的那些奠定他声誉的创作,特别是那些把他的声誉推向巅峰的不朽名作,几乎都与所谓“英雄性”构思有关。因此,那种刚劲豪迈的性格,英勇顽强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以及如史诗长卷般的宏伟壮丽等等,便自然成为这些作品表达的主要内容所在。因此,既往和当代的史家与传记作家们,把关于贝多芬研究的主要视角,自然也就对准了这个方面。以至于在浩如烟海的贝多芬研究文献中,关于这方面的描写与诠释,无论在篇幅上还是在分量上都占有压倒其它的优势。

  • 标签: 贝多芬音乐 表达式 音乐思想 弦乐四重奏 音乐创作 作品
  • 简介:<正>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视文化艺术的当首推孔子。他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这已成千古定论,而作为音乐家的孔子,似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阐述、评估孔子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贡献——这便是本文的初衷。一、诗教与乐教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写道:“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诗”,就是经孔子删定的“《诗》三百”,亦即如今所称的《诗

  • 标签: 孔子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教育 音乐评论 古代音乐文化 论语
  • 简介:明清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较为先进的科学思想,使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迈上了新的高峰。新的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音乐创作的思想,出现了律度量衡分离的音乐观和音乐数学思维的变革,对明清音乐的发展影响深远。

  • 标签: 音乐创作思想 律度量衡分离 音乐数学思维 明清音乐
  • 简介:《乐纬》是汉代重要音乐理论文献,广泛吸收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思想,融合术数,对乐理进行新阐释,其所形成的省风宣气、律气卦气、星占术数、凤凰来仪四种模式,不仅深刻影响了后世音乐理论,具有音乐史料价值;其中所体现的思维模式,更具有思想史的意义。

  • 标签: 乐纬 术数 解乐模式
  • 简介: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高校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组织真正成为教育改革中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加强党内的思想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否认,从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思想意识,本来就延续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象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其次,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随着信息社会的时代和经济开放的客观环境,不可避免地传入我国。再次,客观存

  • 标签: 思想建设 党的领导 领导核心 精神生活 经济开放 教育改革
  • 简介:<正>一、作为教会奴仆的祭坛音乐及其音乐观西方中世纪的音乐,主要是在宗教领域中发展起来的。在当时,艺术是为教会服务的。教会中曾经规定的七门文艺,其中属于人文学科的有文法、修词、逻辑;属于自然学科的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音乐服从教会的利益与信仰,并为宣扬教义服务。就象当时的哲学成了神学的女仆一样,音乐也由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自由艺术沦为教会的奴仆。音乐被用来歌颂上帝,锁在祭坛上的格里戈利圣咏唱经本,象征着音乐与教会的牢固关系。音乐的主要形式,是宗教仪式中的赞美歌、圣咏等声乐体裁形式。音乐作为人的艺术活动行为方式,不可避免地投入于人的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

  • 标签: 音乐审美 中世纪 音乐思想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观念 古希腊
  • 简介:2017年8月28日是周小燕先生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日。作者作为周先生的学生,将其2011年1月21日对周小燕先生的采访录音整理成文并发表以示纪念。

  • 标签: 周小燕 声乐 艺术理论
  • 简介:佛教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包括佛教、道教在内的传统宗教音乐的研究,在众多音乐学家的关注下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应看到,这方面的研究一则刚刚起步;二则不少音乐学家对研究相系的宗教尚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在研究成果上还存在着许多“圈外人”难以避免的不足,一些著述往往停留在纯音乐形态的介绍及分析上,而带有“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缺憾。本文的作者昭慧法师,是台湾一位精擅佛门教理及戒律研究的比丘尼。祖籍广东梅县,1957年出生于缅甸,1978年出家,1979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现为福严佛学院教师。她又是位素养不凡的音乐爱好者,出家前曾是台湾广播电台业余合唱团成员。本文是她的近作,围绕佛教戒律非乐的态度,而佛教界又倡导音声佛事的“矛盾”现象,结合佛教史的演进,从一个“圈内人”的宗教和美学角度,对佛教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前景作了比较充分而精辟的阐述,很值得研究佛教音乐的同仁参阅。此文原载作者《如是我思》一书,本刊在转载时作了部分删节。文中涉及佛教的一些常识性名词或术语,因篇幅有限,读者可查阅有关的佛教辞典,本刊不予另行注释。

  • 标签: 非乐 佛教音乐 思想 比丘尼 宗教音乐 《四分律》
  • 简介:牟宗三是20世纪新儒家当中最具原创性的学术大家,他在其《才性与玄理》一书当中谈到了阮籍和嵇康的音乐思想问题。文章以此为基础,从“牟宗三的学术思想”、“牟宗三对阮籍、嵇康音乐思想的解读”、“阮籍、嵇康音乐思想异同”等三个方面来谈牟宗三的音乐思想。牟宗三认为阮籍的思想是“儒道互补、外玄内儒、崇雅斥俗”,认为嵇康论乐主纯美,是纯道家自然之乐思想。通过分析,认为牟宗三是儒家传统音乐思想的维护者。

  • 标签: 现代新儒家 牟宗三 嵇康 阮籍 音乐观
  • 简介:从非乐思想到音声佛事(下)释昭慧四、梵呗之历史,功能及其特色(一)声呗之起源与发展《铜牒律》中有名为“bhanaka”者,汉译诸律或音译作“呗”、或简称“呗”,或加意译而作“声呗”。“呗”的起源很早,诸部派干音乐之设限宽严不等,但都听许声呗,而且都传...

  • 标签: 仪式音乐 梵呗 根本说一切有部 《高僧传》 《增一阿含经》 装饰音
  • 简介: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只注重对人的某一些方面才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的全面本质力量的显示。这一点在中专教育中尤为突出,强调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专业技术的掌握,而忘记塑造学生完善的感情心理结构,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同我们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存在着明显的偏离。

  • 标签: 事业接班人 思想修养 中专教育 教育目标 艺术教育 思想品德修养
  • 简介:本文对孔巴略所著《音乐的法则和进化》一书中的音乐社会学思想进行了介绍,就原著者所提出的社会生活中的语言、爱情和劳动三者分别与音乐的关系所展示的事例、观点等,择其要点加以阐释而写成本文。

  • 标签: 音乐社会学 调式 达尔文 进化论 遗传
  • 简介:明清时期的音乐心理思想主要探讨了音乐表演心理、音乐创作心理以及音乐养生思想,其中关于音乐表演心理学思想的研究集古代表演心理理论之大成,从音乐练习、表演行为、想象、联想、先天音乐才能、后天努力、表演者的个体特征等方面,具体而细致地讨论了音乐表演心理中一系列的论题,标志着我国古代对该命题研究的成熟。尽管涉及到音乐创作心理理论较少,但对其认识却有相当的深度,主要表现为提出了创作应因人而施、因人而异,满足不同文化层析的欣赏者的需要,突破了自先秦以来所确立的崇尚以雅颂之音为标准的音乐创作,为音乐创作的多样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时期在音乐表演心理和音乐创作心理思想所取得的成果足以同两汉魏晋时期相媲美,从而确立了该时期在中国古代音乐心理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音乐表演心理 音乐欣赏心理 音乐创作心理 音乐养生心理
  • 简介:中国音乐美学到宋明理学,始真正获得思辨的美学品格;中国音乐美学的新进路,与当时"已发""未发"的哲学讨论有关。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心-情关系、理-欲关系乃至礼-乐关系,是发展的,不是静止的,至北宋有一个清晰的思想"向内转"的倾向;中国音乐美学史文献如《乐记》等,有长时段考察的必要,对《乐记》与《中庸》关系的认识,涉及文献思想来源问题,需要再讨论。

  • 标签: 宋明理学 《中庸》、《乐记》 已发-未发 中-和
  • 简介:我们是生长在佛山的年青一代,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粤剧、粤曲特色教育能为孩子打开一扇艺术世界之窗,“以戏育人”“以戏塑人”,让老一辈艺术家的学艺精神影响孩子,能促进孩子们健康人格的成长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高贵品质,塑造孩子们的艺术气质,同时达到在粤剧、粤曲文化引领下成就新一代接班人的育人效果。

  • 标签: 粤剧 粤曲 品德教育 思想熏陶 实效性
  • 简介:殷商时期标志着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门槛,以尊神重鬼为该时期的文化特征,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开始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古代先哲们以探讨和解说音乐沟通天人理论为切入点,引发了古人对音乐与个体、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宇宙关系的思考,尽管此时对音乐作用的认识带有浓重的神学色彩,但已经认识到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社会、音乐与人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从而开启了我国古代探索音乐心理思想的大门。

  • 标签: 先秦时期 音乐心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