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印度当代作家阿拉文德·阿迪加在作品中关注印度的庶民境遇,传递庶民的诉求,以此获得了国际声誉。然而他的小说在批判印度社会种种弊端的同时,却对影响庶民命运的全球资本主义保持暧昧。他赋予庶民言说的权力,似乎成功建构了觉醒的庶民形象,但这种觉醒也带有悖论色彩,因为他不但未能充分认识庶民困境的根源,而且表现出与全球资本主义合谋的倾向。因此,作为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作家,阿迪加还需要进一步扬弃他的书写策略。

  • 标签: 阿拉文德·阿迪加 《两次刺杀之间》 庶民 觉醒 阶级 悖论
  • 简介:秦牧的《艺海拾贝》和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这本谈文学创作经验的书是许多人喜爱的文学札记。然而,《金蔷薇》里最响亮的声音是:内心的独立与自由才是作家最宝贵的东西。这种声音,在《艺海拾贝》中却微弱得多。苏联作家的传统,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最宝贵的精神资源。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理应珍惜这些经过岁月的磨洗而愈发闪光的精神瑰宝,这样中国文学才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 标签: 《艺海拾贝》 《金蔷薇》 精神资源
  • 简介:<正>文学作品以情动人,这情包括作者的感情和人物的感情。作者的感情不直接抒发,它饱含在字里行间,渗透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之中。人物的感情则是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作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描写,多方面地、充分地予以表现。使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

  • 标签: 人物性格 人物形象 显克微支 祖国 感情 短篇小说
  • 简介:鲁迅在作品《野草》中,多处运用丰富的色彩搭配意象来表达独特的生命情怀和人生感受,在《好的故事》中,鲁迅以和谐的色彩配合营造了神往中的美的意境,而在《死火》中则以冲突性的对比色彩形成奇诡的异景来表达痛苦、激越的现实生命感受,对比这种截然相反的色彩搭配意象,能更真切地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哲学。

  • 标签: 《野草》 色彩搭配 意象
  • 简介:<正>毋庸置疑,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和译界的一大盛事应是被誉为“当代史诗”和“旷世奇书”的《尤利西斯》个中译本的相继问世。在詹姆斯·乔伊斯这一巨著成书出版70年之后,在我国的文学评论家和读者千呼万唤之声中,译林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于1994年初和岁末出版了萧乾、文洁若合译的《尤利西斯》(以下简称萧译)、金隄译的《尤利西斯》(以下简称金译)。这

  • 标签: 《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 中译本 布卢姆 文学翻译 内涵意义
  • 简介:今年香港的初春寒意袭人,然而此时在香港中文大学祖尧堂里,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系主办的翻译学术会议——“外文中译研究与探讨”。正在热烈地进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岸三地以及美国的知名翻译家和翻译作品出版家,他们当中有: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叶水夫,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金耀基,台湾中山大学外文研究所讲座教授余光中,旅美资深翻译家高克毅、蔡思果,以及大陆翻译家李芒、施康强、罗新璋、杨

  • 标签: 学术会议 香港中文大学 翻译家 翻译理论 余光中 翻译事业
  • 简介:《圣阿格尼丝之夜》是在当代济慈研究领域最具争议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如何理解诗中波菲洛和玛德琳之间的关系成为西方针锋相对的派学者的分水岭。以瓦瑟曼为首的学者认为位主人公之间是纯真的爱情关系,而以斯蒂灵杰为首的另一派则认为位主角并非传统意义上浪漫、纯洁的恋人,而是类似莎翁《辛白林》中的“亚西莫和伊墨琴”,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欺骗与凌辱。本文从派学者的基本观点出发,联系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基于派观点衍生出的形形色色的文本解读,从历史的角度为这首诗的文本阐释勾勒出清晰的边界,并试图从中归纳出济慈诗歌文本阐释的一般规律。

  • 标签: 济慈 《圣阿格尼丝之夜》 文学解读 边界
  • 简介:阿奎那与西基尔在论战中不共戴天,但丁却让二人在天堂相聚,意图何在?《神曲·天堂篇》中的情形表明但丁实际上是把西基尔“哲学与神学脱离”的观点用作自己“政教分离”思想的哲学基础;但丁借阿奎那之口表明宗教伦理不能代替政治伦理,又在查士丁尼身上寓以一种政教统一的理想。

  • 标签: 西基尔 阿奎那 但丁 政治伦理
  • 简介:一作为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JohnMaxwellCoetzee)这位来自南非、现居澳大利亚并已是该国公民的著名作家已广为世人所知。他是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更是小说家,其代表作有《耻》(Disgrace,1999)和《等待野蛮人》(WaitingfortheBarbarians,1980)等。保罗·奥斯特(PaulAuster)的名声不如库切,但他是美国赫赫有名的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 标签: 奥斯特 库切 书信集 《等待野蛮人》 友谊 大师
  • 简介: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新兴的中产阶级下层让中产阶级群体不断扩大,而阶级结构、文化也随之发生了质的改变。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中产阶级下层年轻人常被想象为新的阶级身份和英格兰的象征。罗斯·麦考利的《维持体面》和伊丽莎白·鲍温的《心之死》描绘了中产阶级不同群体的差异和冲突,并在其下层年轻女性身上,看到了更新阶级文化的潜能。本文将在中产阶级下层和青年闲暇文化崛起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以这部中额小说为例,探讨其对阶级流动性和现代"中产阶级性"的表现,并分析文本中潜在的矛盾立场。

  • 标签: 中产阶级下层 中产阶级性 英国性
  • 简介:张兆和与沈从文新婚之际创作的小说《费家的二小》与《边城》,在诸多方面显示出同中之异,文章从人物形象、主题、结局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作品中的人生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 标签: 人物形象 爱情 凄美
  • 简介:本文重新解读李健吾先生的名剧《这不过是春天》,认为这部描写草命题材的剧作,事实上也是一个反映性关系的悖论。革命话语形成这部戏的表层结构,而深层结构则是性间的矛盾与紧张,这是剧作家在创作中无意留下的性别痕迹。

  • 标签: 深层结构 革命 两性的 悖论 李健吾
  • 简介:新华社消息,11月4日下午2点,海峡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四项协议,内容包括海运直航、平日包机、邮政合作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这标志着岸关系发展出现历史性突破,岸三通正式实现。

  • 标签: 海峡两岸关系 陈云林 直航 海运 协会 协议
  • 简介: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是话语分析的种方法,二者都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哲学基础,但在动机、语料选择、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批评话语主张以批判和否定的态度来分析话语,揭示话语和权利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会产生消极影响;积极话语分析则主张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追求和平语言学,既注重研究权利因素对话语的影响,又注重通过这种积极的分析方法来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 标签: 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 积极话语 对比
  • 简介:美国犹太小说家辛西娅·欧芝克是第二代后现代作家,她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与新历史主义的观察相结合,创作了《披肩》和《普特梅塞:她的工作经历、出身和来生》这个短篇小说。小说通过质疑虚构/历史,使文本构成一种既连续又断裂的感觉和反思空间。欧芝克以零度写作和元小说的后现代写作技巧,将历史语境转化为生命诗性的尺度,表现出后大屠杀时期犹太小说在反映犹太身份问题上的新思路。

  • 标签: 零度写作 元小说 历史反思
  • 简介:在这个男性占据优势的电影圈中,有一位成就卓越的女性,那就是许鞍华。她以敏锐的女性视角和一贯的人文情怀讲述了一段段平静而又充满现实感的故事。对于女性题材的关注和女性形象的刻画,许鞍华更是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与内涵,《女人,四十》作为许鞍华电影生涯的分水岭,以细腻的镜头刻画出一位在社会、家庭、性关系中奋力挣扎生活的中年女性阿娥,展现了导演本身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强调。

  • 标签: 《女人 四十》女性许鞍华
  • 简介:<正>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个中译本都在1994年与公众见面。一个是萧乾和文洁若合译的,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萧译);另一个由金隄翻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上卷,下卷于1996年出版,以下简称金译)。一部外国文学名著,

  • 标签: 《尤利西斯》 中译本 形容词 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 斯蒂芬 忠实于原文
  • 简介: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于1995年9月29日颁奖。本届评选的范围是1991年1月至1994年6月出版的外国文学新书,其中1992年10月我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以后出版的有版权保护的作品,必须获得合法的版权授权方可参评。在参评的500多种书中,评选出一等奖11种,二等奖16种,三等奖22种。我社出版的《尤利西斯》和《英国诗史》荣获一等奖,《翻译学概论》获二等奖,《沉默的羔羊》及《和歌俳句丛书》的6种获三等奖。获奖的总数及等级,仅次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并列全国第二名。我

  • 标签: 文学图书 《尤利西斯》 版权保护 世界版权公约 外国文学 新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