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俊丽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6期
  • 机构:〔摘要〕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潜能。也就是说,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交流、互动,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但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形多半是“动”起来的学生少,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
  • 简介:〔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高中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它是根据对时代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高中教育中单一、被动的教育方式,向多样化、搜索性的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 标签: 〔〕新课标课堂教学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猜想——试验——分析——归纳”,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改变传统课堂过分注重演绎、推理,强调形式、逻辑的弊端。从正面论证、构造反例解决问题、动手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从猜想入手,从而培养逆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推理能力、从实验中揭示规律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 标签: 数学猜想创新思维培养
  • 作者: 胡学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6期
  • 机构:〔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智力发展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逐渐产生我要学、我要学好的强烈愿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 简介:对初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化学抱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要学好化学这门科学基础课,不能单靠好奇心,而是应该如何把这种好奇心上升为学习兴趣,关键是教师的引导。如引导得当,就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为今后学好化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 标签: 初三学生 家庭小实验 学习化学 自己动手 引导学生 好奇心
  • 简介:在价值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建构完整的价值引导内容,这是由学校教育工作对人的培养目的决定的。在以人的培养为核心任务的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价值的引导是开展价值教育的核心任务。引导学生选择正确人生价值取向,激励学生对正确的人生发展价值的认同和追求,是价值教育校本课程实现人生价值引导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围绕正确人生发展价值而设计的人生价值教育校本课程,就成为重要的价值教育的载体。

  • 标签: 人生价值 价值教育 校本课程 自创型人生价值 自创型人生发展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弟子规》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其对于培养孝德之心,提高人文修养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在实践中我通过吟唱、书写、DIY绘本等方式来感悟《弟子规》中“童蒙养正”的教育意义。通过实践,我发现我们学生内心世界、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都改变了,体验国学经典,感悟到了“德育”内涵。

  • 标签: 〔〕童蒙养正国学经典实践感知
  • 简介:〔摘要〕数学运用最基本的知识理论与进行实践化的指导,灵活运用和掌握知识,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做到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行自我的内化与印象的加深。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倡自我的思考和运用,加强实践的操作。这就要求教师抛弃满堂灌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倡自我思考,这样就能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标签: 〔〕数学创新思考引导
  • 简介:今年6月初,四川省教育厅宣布,四川正式启动“特岗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以此逐渐解决西部贫困和边远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问题。被聘用为“特岗计划”教师的大学生,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

  • 标签: 四川省教育厅 高校毕业生 农村学校 毕业生流向 引导 义务教育学校
  • 简介:对中国绘画,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13世纪末以来的绘画处于鼎盛时期,其伴随着宋代的结束而灭亡,至少是明显式微后的产物。虽然30多年前远东以外的某些国家开始严谨地研究中国的绘画,

  • 标签: 元代绘画 中国绘画 引导 鼎盛时期 13世纪 专家学者
  • 作者: 徐银平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新课程标准》规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从课堂教学抓起,让学生充满积极性、互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引导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人人有动脑思考、动口说话、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抓住起主体作用的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变得十分活跃,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 简介:〔摘要〕班主任之主任,乃是班级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著名班主任魏书生曾经说过,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处在为学生服务的角色之上,并且我们的管理工作,需要教师做到关注细节,有效创新,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之外,更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品德和交往,让学生在自我处理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班主任要做到“服务有效、服务及时、服务到位”,多多关注学生的内心,将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结合到一起去,形成潜移默化和机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想出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和教育。

  • 标签: 〔〕班主任管理学生发展创新灵活尊重
  • 简介:〕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音乐是诗歌,音乐是一种情感和内心的传达。小学生思维直观,情感感性,容易收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优美而又动听的音乐来传达自我的情感,通过旋律起伏的演奏和演唱来激发孩子们内心的意识,感悟和思考其中的情感和意境。音乐课是一门直观感悟和内心领会的学科,教师对于小学生要首先培养其听的意识,同时培养其随唱的旋律和感觉,进而培养乐感,提升对于情感的把控能力。

  • 标签: 〔〕音乐情境
  • 作者: 王晓芳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就是管理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与交往,包含了学校之内和学校之外的双重管理任务。班主任的工作方向就是“教知识、提能力、促学习、学生活”,充分发展初中生的“智力、体力、人际交往力、生活适应力”,这不但是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更是班主任的责任和义务。
  • 作者: 冯涛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数学教学中出现一些学习方面的学困生是非常正常的。我们的教师要认真阅读,研究学困生的情况,与学生开展交流,了解学困生面临的产情况。只要我们的数学教师有爱心、有责任心、有信心,那么学困生就一定能够转化过来,转化成学习上的优等生。
  • 简介: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老师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他们不太敢让学生下水,怕出事.校长却不怕,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学生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