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大陆法系语境中,民事诉讼学者对于"既判力是否及于判决理由"的议题提出了众多精深的理论。然而这些学说并没有使我们对客观范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反而越发地迷失在明希豪森三重困境之中。走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复杂的理论仍然建构在古典当事人主义的根基之上,固守司法克制的基本原则,而对法官司法能动性的积极功能认识不足。

  • 标签: 民事既判力 客观范围 当事人主义 司法能动
  • 简介:2004年12月18日,《犯罪研究》杂志社和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上海法治报联合召开了“转型时期犯罪与人权保护研究”研讨会,本刊杂志部分编委及有关专家、学者四十余人与会,大家结合当前社会转型期间犯罪的发展趋势和国际人权保护潮流的走向,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 标签: 犯罪研究 国际人权保护 犯罪学 转型时期 法治 社会转型期
  • 简介:建立在状态依存所有权基础上的相机治理理论对经济学界早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将其应用于公司法领域也有重要的价值。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和公众监控的缺乏使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实施相机治理的可行性。在相机治理机制下,有限责任公司的债权人可介入公司实行治理。其介入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强制债转股、濒临破产时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对债权人的义务以及债权人对公司重大业务的异议权。

  • 标签: 相机治理理论 股东 债权人 有限责任公司 介入权 债转股
  • 简介:<正>当今的时代是人权的时代:人权理论蓬勃发展,人权话语大行其道,人权实践轰轰烈烈。有道是"享有充分的人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对于我国人权事业而言,同样如此。尤其是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人权入宪"意味着国家对人权做出了庄重承诺。在这一大背景下,加强研究我国监狱人权保障问题也就显得颇有必要。不过,在对监狱人权的"实质性"内容进行研究之前,对监狱人权保障问题的研究本身作一"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能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现有

  • 标签: 监狱学 人权保障问题 人权入宪 人权事业 人权理论 宪法修正案
  • 简介:<正>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我国只是在自诉案件中存在着当事人和解,公诉案件中不存在当事人和解的法律空间。但是,在实践中,各地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司法试验,对特定公诉案件中的刑事和解问题进行探索。学术界对刑事和解的研究较为活跃,不仅借鉴西方国家的"恢复性司法"理论对实践中的创新进行理论论证,同时也研究了实践中的一些乱象并提出应对建议。我国2012年对刑诉法进行修改,构建了公诉案件中的当事

  • 标签: 公诉案件 和解程序 刑事和解 公安司法机关 刑事诉讼法修改 恢复性司法
  • 简介:仅40个条文的《东盟人权宣言》承载着东盟成员国的共同人权观念。与《世界人权宣言》和其他国际人权文件相比,宣言无论从整体结构上还是权利范围上都体现时代进步性,特别是其有关人权保护一般原则的规定更是独树一帜,丰富了现行人权框架体系。《东盟人权宣言》虽然仅是一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人权文件,但它构成东盟区域人权保护的新起点,有利于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对构建亚洲人权机制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

  • 标签: 《东盟人权宣言》 区域人权保护 东盟共同体
  • 简介:在我国既有的对疑难案件的研究中,论者多从语义学角度将疑难案件的成因归结为法律的开放性结构,并将理论基础追溯到哈特于《法律的概念》中所持的观点。然而这不仅不符合哈特提出法律开放结构的理论语境,同时也忽略了开放结构在哈特理论中是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法而非产生根源这一重要观点。该误读的产生,究其实质乃在于既有研究混淆了语义学与语用学之间的界限,过度依赖于脱离语境的语义学分析,不仅无法认识到疑难案件产生的根源,也无法为其解决提供有力方案。

  • 标签: 疑难案件 开放结构 语义学 法律实证主义
  • 简介:作为哲学家,康德对人权做了深刻的思考,他的人权思想在人权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人权史上的一次革命.康德认为在实践理性中,人是自由的,人是作为目的而不是工具存在的.自由是人唯一的天赋权利,它也是人类道德的根据,从而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强调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 标签: 实践理性 自由 主体性 德国 立法 哲学体系
  • 简介:证人作证是审判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强调证人出庭作证义务的同时,证人权利的保障往往受到忽视.给予作证证人一定的经济补偿和对证人安全进行保护,是证人应当享有的两项重要权利,也是促进证人作证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立法对此却一直没有详细规定,这严重阻碍了证人制度的良性运行.本文立足我国的现实,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对建立证人作证经济补偿权和完善证人保护权进行了理论论证,并提出了初步的制度构想.

  • 标签: 证人作证 证人权利保障 审判方式改革 经济补偿权 良性运行 证人保护
  • 简介:人权概念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延展性决定了人权概念的动态变化,人权是对抗性权利、道德权利、习惯性权利、普遍权利,同时也是法律权利。人权的本质在于对弱势方的权利保护。

  • 标签: 人权 人权属性 弱势方
  • 简介:<正>人权,这一美妙的字眼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意识形态的色彩。西方大国利用人权来为其霸权政治作正当性辩解,发展中国家,为应对西方大国的人权攻势,从实用主义出发提出了"主权高于人权"的观点来与"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对抗。西文大国极力主张人权的普遍性,而发展中国家却强调建立在文化相对主义基础上的人权的特殊性。在当今世界上,"人权的神圣名义,无论其可能意味着什么,都能被人们用来维护或反对一个事物"。"人权似乎什么都是,又似乎什么都不是"。不同文明之间难道在人权问题上真的没有对话的基础与可能吗?难道世界真的如亨廷顿所言而进入"文明的冲突"时代了吗?日本东京大学国际法教授大沼保昭的《人权、国家与文明——从普遍人权观到文明相容的人权

  • 标签: 人权发展 大沼 人权观 国家主权 人权概念 西方大国
  • 简介:<正>目次引言一、接近正义权与欧洲人权法院的相关实践二、欧洲人权法院相关实践的启示结语引言接近正义(accesstojustice)作为现代西方各国司法改革的主题,首先是作为一种理念被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在意大利著名的法学家卡佩莱蒂的倡导下,提出了各国政府都有义务保护当事人的获得司法救济的权

  • 标签: 欧洲人权法院 卡佩莱蒂 国家豁免权 欧洲人权委员会 法律援助 国际人权公约
  • 简介:台湾地区自1995年实施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保障民众的医疗权益。然而人口老化、重大伤病患者激增及医疗科技的进步,致医疗费用大于保费收入,造成财务缺口;不当使用医疗资源、重复检查等问题,导致健保财务危机,驯至"四大皆空"的医疗窘境。健保财务持续失衡,将导致跨世代财政负担的不平衡。本文借由医疗人权与正义之探讨与医药健保制度之政策与法令之检视,说明健保实施对医疗人权之影响,厘清当局在医药管理上的责任,认为妥处人口老化对健保财务之冲击,落实转诊制度,强化医疗资源有限之倡导,并控管浪费与资源节用,建制医疗资源的分配正义及使用伦理,应为台湾地区健保制度永续经营的关键。另外,为保障医病双方医疗人权,并应尽速建立医疗救济制度,及时补偿受到医疗处置伤害的病患或家属。

  • 标签: 医疗人权 医疗正义 全民健康保险 医疗纠纷 分配正义
  • 简介:普遍定期审议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首个任满6年的人权理事会成员。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对各国人权状况的审议,发挥建设性作用,恰当运用赞扬、关切、声援与呼吁、询问、澄清、关切和建议等手段,积极开展人权交流、合作、对话与斗争;另一方面,中国也以认真、开放和坦诚地态度接受人权理事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审议。在人权理事会普遍定期审议这一人权外交的重要舞台上,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国应在坚持人权外交的基本立场,总结自身实践经验,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不断增强我国参加国际人权合作、对话的斗争的能力。

  • 标签: 人权理事会 普遍定期审议 中国 人权外交
  • 简介:<正>—、前言汉生病即俗称麻风病,西方医学以Leprosy称之,台湾地区医学界及"法规则"使用"癞病"一词;日据时代亦称呼其为"癞病",台湾地区俗语则以"■■《■"⑴称呼汉生病患。由于以上称呼皆带有歧视汉生病友之印象,近来则以发现麻风杆菌之挪威籍医生汉生(GerhardH.A.Hansen,1841-1912)氏为名,改称汉生病(Hansen’sDisease);并于2008年制定"汉生病病患人权保障及补偿条例"时,正式正名为"汉生病"[2]。

  • 标签: 生病 疗养院 台湾地区 人权保障 防治政策 疾病
  • 简介:财产权是否属于人权,此疑难关涉政治社会的基础,简单地给出肯定和否定的断言将无法看清两者的内在联系。启蒙思想家们试图在人权基础上推导财产权,进而为一种保障个体自由的法治国家奠定理论基础,但从先验哲学的立场上看,这些方案都有内在的困难。在批判这些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修正一种始于阿奎那的解释模式,康德论证了财产权的道德必然性,并从人权推出了财产权。它展示了康德最后的原创力,并帮助人们抵抗那些针对财产权的古老怀疑。

  • 标签: 康德 人权 财产权 自然权利 源始共有 许可法
  • 简介:<正>主席、女士们、先生们:既然谢弗尔先生和基尔希先生都是政府代表,我将尽力以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的立场阐述这个重要问题。因为两位先生都是外交官,而我不是。我所代表的国际人权与民主发展中心已经被卷入反逍遥法外运动多年。我们的一部分工作是致力于保障和促进法律(《国际人权公约》[2],包括《世界人权宣言》[1]和两个条款[2])所规定的权利。我们一直在司法程序下执行这项运动且积极推动了专门审裁处和国际刑事法院(简称"ICC""法院")的发展。我们决不接受位高权重者享有拷问和谋杀的权利,并在事后让自己置身于司法公正之外。

  • 标签: 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人权 位高权重 弗尔 战争罪 司法公正
  • 简介:<正>一、引言1983年,阿拉伯世界的知识分子成立了一个保护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免受阿拉伯国家侵犯的组织。他们写道:"过去的三十年,见证了阿拉伯世界民主和自由的完全丧失……今天,阿拉伯国家的权威是建立在恐吓、镇压和笼络收买上的。"[2]当这些知识分子将他们的宣言提交给联合国的时候,他们的母国表现出一种不寻常的团结,联合力量来拒绝给予他们获得所寻求的观察员地位。[3]这些国家将它们之间数十年的恩怨暂时搁置,来阻止一小部分专家和学者无伤大雅的声明。

  • 标签: 阿拉伯世界 人权运动 人权问题 政治自由 穆巴拉克 埃及人
  • 简介:当前,民众对公安司法机关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刑讯逼供和滥用强制措施。刑讯逼供会之所以屡禁不绝,关键在于某些执法人员还对它存在深深的依恋,甚至认为禁绝刑讯不过是学者们的空想,事实上不可能办到。“刑讯逼供利大弊小”,不只是基层民警的糊涂观念,也代表了部分中上层领导的认识。

  • 标签: 刑讯逼供 人权 执法人员 司法机关 刑事诉讼
  • 简介:作为人生的基本需要,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这使得住房权天然具有生存权的意义。而在人权的观点看来,住房权(righttohousing)不仅是指每个人享有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一个居住的场所,更是安全、和平和尊严地居于某处的权利。这也是国际人权法上提出“人人享有适足住房权”(righttoadequatehousing)口号的原因。作为经社文权利公约的缔约国,我国有履行该公约规定的“适足住房权”的义务。从人权的角度.对我国当前的住房保障进行审视,可以更深刻地认识住房问题,加强对住房权的制度保障。

  • 标签: 国际人权法 住房保障 基本需要 物质条件 人类生存 生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