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重新定位中菲仲裁案之后的中国南海政策为主线而展开:首先.探讨中菲仲裁案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其次,回顾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以期对其有一个比较清晰和准确的认识;然后,讨论中国南海政策在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尤其是在中菲仲裁案中所体现出来的南海政策的新特点;最后,在比较中国全球战略与南海政策的基础上,就中菲仲裁案之后的中国南海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中国外交政策 南海政策 仲裁案 再定位 中国外交战略 全球战略
  • 简介:哈贝马斯的“民族结构”政治思想和欧洲政治一体化理论在欧洲有相当大的影响。“民族结构”政治是哈贝马斯为欧盟设想的理想政治发展方向,建构欧洲公民集体认同是欧盟一体化继续前行的动力。本文在评述和分析了哈贝马斯的观点认为,欧盟“民族结构”政治的实现仍有很多现实性制约因素。

  • 标签: 欧洲 政治 一体化 “后民族结构” 集体认同
  • 简介:苏联空间地区化进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不稳定性的特点。俄罗斯力图使俄白联盟成为苏联空间一体化的核心。俄白联盟非对称性的相互依赖,成为两国一体化进程深入发展的障碍。

  • 标签: 后苏联空间 地区化 俄白联盟
  • 简介:本文试图调查泰国的跨国企业在危机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本文通过论述泰国对外投资的三个不同阶段来设定其背景:早期发展阶段(1977-1988年)、迅速增长阶段(1989-1997年)和危机减缓阶段(1998年至今).然后,本文指出泰国跨国公司在危机的四种不同变化趋势:减缓、重复危机前的状况、改革和调整、重新崭露头角.

  • 标签: 跨国公司 泰国 危机 前景 1988年 1998年
  • 简介:南海形势峰回路转,主要得益于菲律宾政权更迭、政策调整.中国对“南海仲裁案”强力且有效的反击,以及美尚未准备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摊牌。当然,南海局势的平静只是暂时的,中国与南海主要声索国在领土主权、海洋权益上存在着结构性矛盾,难以妥善解决;美国霸权心态依旧,遏华之心不死,在南海问题上不会善罢甘休;日、澳、印等域外国家会继续煽风点火,介入南海事务,牵制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南海整体形势虽相对稳定.但实地争夺动作从未停歇,法律斗争凸显,域内外联动共同对华局面依旧,不排除会出现以南海问题为核心的“南海、东海和台海三海联动常态化”。进而形成美西方国家集体反应的机制化,其结果必然是南海问题将会呈现摩擦不断、高潮迭起的动荡局面。

  • 标签: 南海局势 后仲裁案时代 发展变化
  • 简介:"9.11"事件,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急剧变化.普京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及时改善了同美国及北约的关系.但是俄与美欧的迅速接近并不能掩盖双方在美国驻军中亚、削减核武器等重大战略问题上的严重分歧.

  • 标签: 美国 欧盟 战略利益 军事 "9.11"事件 俄罗斯
  • 简介:中日复交30年来,尽管两国之间存在着各种问题与摩擦,但"友好和平"与"和平共处"始终是贯穿中日关系的主线.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扩展和深化对东亚经济合作与发展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

  • 标签: 中日关系 和平共处 主线 深化 一体化
  • 简介:美国国内经济不振、社会不公和政治结构分裂是奥巴马总统在第二任期将面临的三大问题。奥巴马政府虽然提出了解决办法,但由于与共和党人的理念不一致,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国内施政效果不佳,奥巴马政府的重点可能会转向外交,并大致沿用其第一任时期的“巧实力”外交方针,外交重点仍然是推动美国“重返”亚太,进一步遏制中国。由于该战略会受到诸多因素(特别是中东问题)的掣肘,进攻态势可能会有所减弱。中美之间尽管出现新的问题和竞争点,呈现出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但中美关系在未来仍然可以保持稳定。

  • 标签: 奥巴马连任 巧实力 重返亚太 中美关系
  • 简介:'9.11'袭击事件及其后续发展对南亚的地区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度与巴基斯坦间的争端成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怖主义战略必须考虑的重点.随着印度遭到两次严重恐怖袭击,印度进行了大规模军事调动准备报复,印巴对抗的升级和核冲突的危险使克什米尔问题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由于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立场不同,南亚的反恐怖主义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难题.近期在印度的压力和国际社会促使下,巴采取了积极措施打击国内教派极端主义和越界恐怖主义势力,骤然变化的局势也为印巴之间采用政治方式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 标签: “9.11”事件 印巴关系 南亚地区 安全问题 印度 巴基斯坦
  • 简介:1999年5月12日,叶利钦总统进行了执政8年来的第9次政府改组,斯捷帕申是继叶利钦(兼任)、盖达尔、切尔诺梅尔金、基里延科、普里马科夫之后的第6位总理。现将这次政府改组情况介绍如下。一、改组经过5月12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宣布解散普里马科夫政府,任命俄第一副总理、内务部长斯捷帕申为俄政府代总理,并提名他为政府总理人选提请国家杜马审议。5月19日,杜马举行的特别会议首轮以301人赞成,55人反对,14人弃权的表决结果批准斯捷帕申为政府总理。

  • 标签: 政府改组 俄罗斯 普里马科夫 叶利钦 左翼反对派 政府工作
  • 简介:远东与贝加尔在经济发展上落后于全俄水平,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俄联邦政府通过实施联邦纲要的途径促进远东与贝加尔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纲要中,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合作被列为今后远东优先发展方向,实施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方案,扩大对外贸易,将是远东与贝加尔今后重点开展的工作.

  • 标签: 远东 国际合作 纲要
  • 简介: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拉美和加勒比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但其危害程度要小于人们的预期。在经历了2009年的衰退之后,该地区经济迅速出现了复苏的势头,2010年将实现5%以上的中速增长。但是,面对全球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 标签: 危机时期 拉美 国家 国际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2009年
  • 简介:在国际反恐联盟的打击下,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逐步土崩瓦解,国际反恐战争进入"伊斯兰国时代"。受中东恐怖组织成员"回流"和阿富汗局势变化影响,根植于中亚政治经济环境的恐怖主义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活动范围和袭击目标国际化;恐怖主义思潮内生化、年轻化趋势明显;袭击方式更具极端化暴力特性。中亚地区恐怖主义活动的新变化对地区和周边的安全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中亚各国普遍加大了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力度,努力建立健全社会化的预防恐怖犯罪机制,并积极与国际社会一道争取地区安全局势可控。

  • 标签: “伊斯兰国” 中亚地区 恐怖主义
  • 简介:在斯里兰卡,民族关系与分裂主义始终呈双线演进的态势。在军事上击败猛虎组织之后,斯里兰卡的民族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在后猛虎时代,斯里兰卡反分裂形势及民族关系仍然严峻。一方面,国内的暴力分裂主义和国外泰米尔散居者的非暴力分裂主义仍然存在及加速整合;另一方面,国内的民族关系未见好转,泰米尔政治势力不断被边缘化,而政府的民族政策仍未明朗。

  • 标签: 斯里兰卡 后猛虎时代 分裂主义 民族关系
  • 简介:本文论述与分析泰国外资投资在进入21世纪(2001—2004年期间)的增长变化趋势、投资来源结构与投资产业分布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经济背景,并概述在这段期间泰国外资投资政策的演变。

  • 标签: 投资增长趋势 投资来源结构 投资企业分布结构
  • 简介:1999年元月,哈萨克斯坦提前举行大选,纳扎尔巴耶夫蝉联总统,注重国家安全和政局稳定,并设法促使经济增长,完善经济体系;对外将继续推行全方位多边平衡外交政策。

  • 标签: 再次当选 当选总统 总统政局
  • 简介:本文概要介绍当前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的成因、特征、趋势及影响。从发达国家经济去杠杆化进程的普遍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出发,分析了当前公共债务问题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私人债务与公共债务之间的关联、发达国家解决债务问题的政策选择,介绍了一些权威机构对发达国家公共债务前景的预测,并分析了西方债务负担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的长期影响。

  • 标签: 金融危机、去杠杆化、主权债务危机、债务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