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正>探讨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地位问题,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时代背景,包括国际结构的变化;第二,注意国际地位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综合国力强者,国际地位自然很高,而综合国力不是很强者,通过实施一些策略意义上的手段,也可以使自己的国际地位有较大的提高;第三,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因素很多,但从根本上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客观的基础因素,如综合国

  • 标签: 国际地位 综合国力 国际结构 基础因素 国际正义 第三世界国家
  • 简介:<正>3月23日下午,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我系兼职教授吴春秋同志在法学楼系会议室为我系师生作了题为《大战略与国际政治》的报告,吴教授阐述了大战略与国际政治间的关系,强调大战略必须是从整个局势出发,不仅要考虑到局部军事战争和暂时的胜利,

  • 标签: 国际政治 大战略 军事科学院 军事战争 教授 研究员
  • 简介:<正>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到生产上,并对社会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时间还不到300年。而真正与生产发生密切关系,并推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以及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间也只是近50年来的事。尤其是7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发展以

  • 标签: 高科技发展 国际社会 跨国公司 国际组织 经济发展 国家利益
  • 简介: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德国《新社会》2002年5月号上发表《充满机遇的时代:安全、现代化及全球化中的公正》一文,指出面对全球化,如果措施得当,世界可以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欧盟便是生动的实例。他主张“对全球化……

  • 标签: 施罗德 欧洲 社会模式 国际关系 德国 国际关系
  • 简介:<正>从戈尔巴乔夫1986年初正式提出对外政策"新思维",到1987年11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正式出版,不过短短两年时间。但是,新思维及其在实践中的政策主张,已迫使全世界的政治家和国际问题专家认真地温习战后四十多年的国际关系史。并对今后十几年、二十年,乃至几十年的世界前景作出各种猜测和描绘。"新思维"究竟新在哪里;何以会引起种种复杂的反响;经历过"冷战、解冻、紧张,缓和、紧张"等不同阶段的国际局势,在"新思维"的冲击下,是否有可能进入一个新阶段呢?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 标签: 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 当代国际关系 苏联对外政策 新阶段 发展变化
  • 简介:<正>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存在着多元的行为主体结构,其中,除主权国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主体之外,从联合国到其他各种世界性或地区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组织也大量涌现。由于构成国际政治体系的角色复杂多样,影响国际政治关系的因素亦呈多样性,包括了经济、军事、政治意识与文化、科学技术和地理环境等诸方面。在

  • 标签: 国际政治关系 世界经济 当代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 马列主义
  • 简介:本文分析了社会党国际人权观的演变过程、概念、原则、特征和内容,认为社会党国际人权观是西方资产阶级对人权的看法,其核心思想是以渐进改良的手段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在全世界实现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冷战后社会党国际人权观的变化是西方国家的全球战略发生调整的表现。如果说冷战前社会党国际人权理论主要是东西方对抗的工具,那么冷战后其人权理论既是西方国家控制、干涉第三世界的工具,也是它所要实现的纲领。

  • 标签: 社会党国际 人权 人权观
  • 简介:1995年国际形势与对外关系(续上期)刘华秋第三,我国处在经济发展最快的东亚地区,为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联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根据亚行的统计和预测,东亚国家1994年经济增长率为7.8%,1995年预计接近8%。这种发展速度居全球之冠。现在亚洲的经济增长...

  • 标签: 国际形势 对外关系 对外交往 1995年 非法移民 对外经贸合作
  • 简介:社会党国际组织原则探析李宏社会党国际自1951年重建以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成员党和组织由34个发展到111个,党员人数从978万多增加到2000余万,选民从4400多万扩展到近2亿,在欧洲发达国家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都有较大影响。社会党国际所以能取...

  • 标签: 社会党国际 组织原则 民主社会主义 国际组织 第二国际 独立自主
  • 简介: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占据了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地位的是:以肯尼斯·华尔兹(KennethWaltz)的《国际政治理论》(1979)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与以罗伯特·基欧汉(RobertKeohane)《霸权之后》(1984)为代表的新自由制度主义。这两派在发展中从最初的互相大争论转为了从理论框架到研究层次多方面的趋同^[1]。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系列的被统称为“反思理论”(reflexivetheories)的非主流理论对主流理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代表 八十年 新自由制度主义 国际政治理论 新现实主义
  • 简介:<正>1995年7月6—8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北大联合举办了题为“联合国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韩国、香港与中国的近60位专家、学者到会。今年是联合国成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本次会议的召开,既是为纪念这两个50周年,也是国际政治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为加强与海内外有关机构

  • 标签: 联合国 东亚区域合作 研讨会综述 东亚安全 安理会 人权保障
  • 简介:老师们、同学们:在新学年开始和教师节来临之际,我首先向全体北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同时我也希望北大的同学们——无论是老同学还是刚刚入学的新同学——克勤克勉、不断进取!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去年的9月10日,我也是在这里给大家做有关国际形势的报告。但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美国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我记得是纽约当地时间更多还原

  • 标签: “9·11”事件 国际形势 中美关系 中国 美国 恐怖主义
  • 简介:<正>30年代,几百名在苏联获准避难的外国共产党人和其他政治流亡者,有和许多苏联人一样的悲惨命运——遭到了斯大林制度的镇压。这种镇压,连共产国际执委会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幸免。最近开放的档案中的一些文件证实了,很多共产国际著名的活动家和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普通工作人员,为了阻止镇压作出过何等无私无畏的努力。斯大林的政治没有能够摧毁共产

  • 标签: 共产国际 工作人员 季米特洛夫 斯大林 共产党人 执委会
  • 简介:全球化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展开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一支重要政治力量的掘起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两个显著特征。在人类社会由分散状态走向统一整体的道路上,全球化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着密切的互动联系:一方面,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全球化进入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而迅猛发展;另一方面,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自下而上地主动导向世界的多层次、广泛联系,为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新的动力。

  • 标签: 全球化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政治力量 国际社会
  • 简介:<正>东亚是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地区①,其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从50年代至70年代这里曾经长期动荡不安,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激烈的对峙。冷战结束以后,东亚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政治上呈现相对稳

  • 标签: 东亚地区 东亚国际关系 朝鲜半岛 《人民日报》 东亚形势 国际新秩序
  • 简介:<正>由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发起的第一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于1995年9月27—30日在巴黎举行(《国外理论动态》1995年第35期曾刊载了关于这次会议的综述)。大会是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而召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大会 国际 巴黎 会议 当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