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9·11”事件的发生,美国即将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这一战略将包括加强本土防卫、谋求绝对军事优势、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等内客。新战略将从“攻”、“防”两方面谋求加强美国的军备系统,从而将在国际军备控制机制、新的军备竞赛以及核扩散等问题上,对当今国际军备控制带来巨大冲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美国新安全战略及其对国际军备控制的影响,作一初步的分析。

  • 标签: 美国 新安全战略 国际军备控制 “9·11”事件
  • 简介:阶级团结是工人阶级在反对资本的斗争中最有力的武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工人阶级尤其需要加强国际团结.但美国工会运动的表现有悖于国际主义精神.美国杂志2000年7-8月号(总第52卷第3期)上发表了美国学者迈克尔·耶茨的题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包括美国工会运动吗?>的文章,指出美国工会运动深受资产阶级的思想腐蚀和政治控制,在目前情况下难于对无产阶级国际团结作出贡献,反而往往起消极作用.该文内容如下.

  • 标签: 美国 工会运动 无产阶级 国际团结 民族主义 帝国主义
  • 简介:<正>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出版社出版了由布·拉兹齐和米·德拉克维奇编著的《共产国际人物传记辞典》(中译本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内部发行)。尽管这本书是迄今为止世界学术界的唯一一部关于共产国际人物的简明传记工具书,对共产国际史和各国共产党史的研究工作具有程度不同的参考价值,但它仍有一些遗漏,甚至有不少讹

  • 标签: 青年共产国际 人物传记 参考价值 共产党 辞典 执委会
  • 简介:<正>1986年剑桥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委内瑞拉历史学家曼努埃尔·卡瓦列罗以英文写就的《拉丁美洲和共产国际》一书。书中介绍了我国共运学界不大了解的共产国际南美书记处的活动。这里,特将作者披露的情况及作者本人的看法整理如下,供关心者参考。共产国际成立后不久,就根据当时俄国同欧洲隔绝的形势,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设立了“欧洲局”(全称为“共产国际阿姆斯特丹临时局”)以便保持莫斯科同其在西方的追随者的

  • 标签: 共产国际 书记处 拉丁美洲 共产党 阿姆斯特丹 南美
  • 简介:<正>一、"大文化"视野的概念性研究近年来,"文化热"的兴起,必然带来对"文化热"的反思。笔者认为:"文化热"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对原有的僵化、片面,带有强烈公式色彩的理论模式的厌弃和突破。人们要求以一种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视野,对所关心的课题进行全

  • 标签: 大文化 国际关系研究 国际文化关系 理论视野 世界文化 文化热
  • 简介: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内政与外交,为塑造新的、至少是改造既有的世界政治秩序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国际关系的实践.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就此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见解和主张,远没有达成共识,但某些课题似乎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成为9.11语境下的研究热点.西方国际关系研究出现了两个基本走向.第一,多数国际关系研究学者和以学科研究为主的期刊,并没有对9.11给予特别的关注.第二,由于对权力和权力的道德方面的认识不同,美国与欧洲学者在世界观和国际关系研究理论方法上的分歧不断加深.

  • 标签: “9.11” 西方 国际关系研究
  • 简介:“9·11”事件和“打恐”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国关系基本稳定,并趋于改善和发展。大国安全观念发生重大变化,集体安全和南北问题开始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和平、缓和、发展和稳定的国际形势遇到了极大挑战。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全球战略攻势阻上不了世界多极化进程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

  • 标签: “9·11”事件 全球化 国际形势 战略格局
  • 简介:国际上对重新犯罪的大规模调查研究起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965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即对这一问题写出专题报告:避免重新犯罪的措施。在这一报告中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国际上控制重新犯罪的思想。

  • 标签: 重新犯罪 国际社会 60年代 斯德哥尔摩 50年代 专题报告
  • 简介:<正>冷战结束后,由于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崩溃,民德消亡,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社会党国际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处境较为困难。其主要表现为,欧洲右翼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作为社会党国际台柱子的西欧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力量和影响不断下跌。在法国,社会党在莫鲁瓦出任第一书记后,处境依然不妙。1992年3月,社会党在省议会和大区议会选举中遭惨败,为该党从1971年重建以来得票率最低的一次。进入

  • 标签: 社会党国际 冷战结束 右翼势力 国际局势 议会选举 原苏联
  • 简介:<正>3月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我系兼职教授曾建徽同志在法学楼系会议室向一百多名师生作了《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与对外宣传》的报告。重点介绍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国际经济形势和前苏联的现状,并强调了我国政府一贯坚持的外交

  • 标签: 当前国际形势 世界政治格局 对外宣传 国际经济形势 办公室主任 前苏联
  • 简介:<正>今天,我想谈谈三个国际所起的作用,以及曾经鼓舞它们的基本思想——国际主义思想。因此,我讲话的题目是国际的成败和国际主义的生命力。我想着重谈一个关键的问题;贯穿于现代整个工人运动史中的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相互作用和冲突。第一国际是由英法两国的社会主义者发起,在伦敦成立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在英

  • 标签: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民族主义 工人运动 第一国际 社会主义者 资本主义
  • 简介:国际格局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理论属性和取向,有关国际格局的理论深深地植根于现实主义关于国际关系的基本假定之上,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分析逻辑,特别是它还被现实主义导向了同外交政策的实用联系。现实主义本身既具有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力,又存在着不容置疑的局限性,这两方面的特点必然影响到国际格局研究的理论品质。以此观察中国关于国际格局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到:国际格局的概念反映了中国式的现实主义取向和理性主义的内涵逻辑,特别是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西方话语霸权之下,它营造了一个中国式的现实主义语境,为认识国际关系的本质和特征提供了某种便利的条件。但是,从学科的进一步整合来看,对于国际格局的研究仍需要结合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研究成果做出内涵和容量上的扩张,以使这一概念更加适应国际关系的实际状况。

  • 标签: 国际格局 国际关系 现实主义 中国 国家利益 国际结构
  • 简介:<正>1988年10月16-19日,由联邦德国不来梅大学历史系为主发起,在该市举行了一次关于考茨基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民主德国、波、荷、英、意、美、日和联邦德国的近4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分7个专题探讨了考茨基的生平和事业:一、考茨基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教皇”的道路;二、考茨基在一战前德国社民党内的作用;

  • 标签: 考茨基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未来 工人运动 联邦德国 德国社民党
  • 简介:<正>一现代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行为主义化"过程。这首先是由于传统的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上的重大缺陷和方法上的严重不足;其次也是由于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科际组合。这一过程大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而鼎盛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如今盛期虽已过去,势头略有收缩,但这一过程仍在继续之中,其影响更不可忽视。所谓"行为主义化",亦即运用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精神病理学、生物学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说,行为主义国际政治学是一个纷繁庞杂的多学科的、跨学科的"科际综合体"。在这一行为主义"科际综合体"之中,首先要提到的,是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正因

  • 标签: 行为主义 西方国际政治学 对外政策形成 民族性格 社会心理学研究 国际关系研究
  • 简介:冷战后的世界既没有形成新的单极格局,也未形成多极格局.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化和单极化两种趋势并存的世界.它既带有单极化的倾向,也具有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但世界终将实现多极格局.

  • 标签: 国际格局 单极化 多极化
  • 简介:非洲已成为中国保障石油供应安全努力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5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原油占总进口量的30%;中国的石油公司近年来致力于开拓非洲石油的上游市场,并且在苏丹获得了令国内外瞩目的成功。在非洲获取石油利益的同时,如何应对非洲产油国内部治理和相关国际关系的复杂情势,已成为中国能源外交的国际政治课题之一。

  • 标签: 中国 非洲 石油利益 能源外交 苏丹 达尔富尔问题
  • 简介:<正>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凡大国大党发生的事件和召开的代表大会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影响,影响有大有个,有好有坏。我们可从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将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巨大积极影响。研究这种影响是国际共运史学界的一个重大课题。

  • 标签: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国际共运 社会主义建设 十四大 积极影响 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