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早年毛泽东对这一思想是有所认同的,但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即“阶级论”,对严复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批判与改造。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创立了人民教育学说。

  • 标签: 毛泽东 严复 阶级论 社会有机体理论
  • 简介:由金元医家朱丹溪开始引入理学太极观念,导致后期中医学理论发生了嬗变。朱丹溪以太极来解释具体的医学问题,到了明代医家孙一奎则开始以命门来理解太极,突出了先天之本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意义。循此思路,赵献可将命门太极拓展为一个无形统摄有形的先天命门太极系统,不仅凸显了命门太极对人体生命的统摄作用,而且更具有可操作性。张介宾将太极观念运用到自然观、人体观与认识论三个领域,提出太极三说,使理学太极观与医学的结合达到了逻辑的终点。

  • 标签: 理学 太极 命门 朱丹溪 孙一奎 赵献可
  • 简介:关于中央一地方关系的国家理论的基本趋势是单一制的式微和联邦主义的扩张。但是在我国,在基本制度结构保持稳定的条件下发生了经济上的革命性变革,形成了政治单一制和经济联邦主义的二元结构。这种结构的优势是维护统一的市场和市场秩序、保持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而问题是中央权威资源的流失、基层政府财政状况的恶化和社会币公正现象。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和改革体制中的问题进行了政策性讨论。

  • 标签: 中央一地方关系 单一制 联邦主义 二元结构 治理
  • 简介:《黄帝四经》在肯定人性“自为”的基础上创建了“以情释性”的人性理论,将趋利避害的好恶之情作为人之本性,对内“宁心安性”,对外“因性制法”,将“心术”和“王术”相结合,实现了内在心性与外在法治的有机统一,初步建构了黄老道家人性论体系。《黄帝四经》不仅为黄老道家人性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基础,同时丰富了先秦道家人性学说的理论形态,也对儒家和法家的人性学说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 标签: 《黄帝四经》 以情释性 宁心安性 因性制法
  • 简介:《吕氏春秋》之《上农》四篇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农学著作。《上农》篇集中论述了先秦农家的重农治国主张,《任地》《辩土》《审时》-篇主要总结了先秦农业生产经验。对《任地》《辩土》《审时》三篇的内容体系问题农史学界有争议。本文认为《任地》《辩土》《审时》三篇既不像夏纬瑛所说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也不像许富宏所说“没有逻辑的必然联系”。

  • 标签: 《吕氏春秋》 《上农》四篇 农家
  • 简介: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理论模式对西方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啊,但自启蒙运动后衍生的西方现代文化开始解构和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这种目的论的含义是:通过对本性论的肯定,把世界、历史、文化都收在一个目的论的框架里面,然后用充分实现来揭示这个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把价值及其实现定位在个人的行为中,认为理性的现实即是人的价值的实现。

  • 标签: 西方现代文化 亚里士多德 文化危机 论理 人的价值 目的论
  • 简介:这篇论文以对福建省兴化地区近期元宵节期间的乡村宗教仪式的描述开始。文章不仅讨论这类仪式活动对大多数宗教定义提出的诘难,而且探讨这种地方仪式传统对仪式理论所包含的意蕴。这些仪式活动的组织者具有高超的领导技巧,他们在制造地方差异性世界的同时吸收外来资本和国家的象征符号。同时,这些村庙网络致力于地方经济,包括改善村公路、电力、灌溉设施、和公共卫生设施;同时也支持地方的文化活动,比如设立奖学金和创办老人活动中心等。

  • 标签: 宗教仪式 仪式理论 中国福建
  • 简介:郭店竹简最早从心性论上探讨道德生活何以可能的问题,《中庸》和孟子循此路向,将人的道德需求上推到超越的形上之天,为道德生活确立了最高的理据,解决了道德的终极根源问题,建立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郭店竹简最早把刑法与礼乐并列为教化民众的手段和内容,开始了对传统儒家政治主张的重大变革,并在道德评价的层面上肯定了人的自然本性的合理性,这些都被荀子所承袭,并最终形成了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的礼法互补的治国模式理论

  • 标签: 郭店竹简 心性论 道德形上学 自然人性论 礼法互补
  • 简介:冯友兰遗言说“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在近些年大陆儒学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该中国哲学登场了,中国哲学义如何登场,成为学术界热切关注的一个问题。陈来教授的新著《仁学本体论》是对两千多年来仁学思想的综合创新,以儒家式的、中国式的哲学建构,回应了当代儒学以及中国哲学理论建构的时代问题。本书是当代儒学复兴的奠基之作。

  • 标签: 当代理论 儒学价值 仁学思想 本体论 教授 陈来
  • 简介:12月21—22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美国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CRVB)和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文化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南开大学、台湾辅仁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相关院系承办。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李建群教授主持会议。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哲学 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 大理 台湾地区
  • 简介:仅两万言的《论语》以其内容之丰富和深刻而为世人叹服,但它竟让人感到杂而不乱,究其因在于通篇贯穿着两条互为关联的逻辑主线:即如何修身和怎样治国。修身之本在于求仁,而至君子,治国之道在于“为政以德”,而至德治。修身为治国,即内圣为外王。可见,“为政以德”...

  • 标签: 为政以德 《论语》 理论价值 为政者 孔子 德治观
  • 简介:传统协商思想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对传统协商思想的融合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继承、内化到逐渐超越的渐进过程.其中,借鉴继承方面,主要体现为发掘传统文化中有重要价值的协商思想;内化吸收方面,主要体现为将传统协商思想与现代协商理论相统一;发展超越方面,则主要体现为对传统协商思想从多层面进行丰富和完善.

  • 标签: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 传统协商思想 继承 内化 超越
  • 简介:冯契的哲学宗旨是“转识成智”,即从知识之学到智慧之学,具体说来就是“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本文拟以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和科学方法论革命为背景,从冯契对中国近代逻辑思想革命的总结和超越的角度,对冯契先生“化理论为方法”的辩证思维方法进行一些探讨。文章认为,金岳霖是使认识论和逻辑在现在中国发达起来的第一个人。而冯契的逻辑思想研究,既吸收了近代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已被普遍接受并已中国化了的西方逻辑和科学精神结果,又对中国古代的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和科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挖掘、发挥和继承。冯契对辩证逻辑的杰出贡献,在于他根据中外逻辑思想相结合而提出的“逻辑范畴体系”的构想——按照“类、故、理”三组范畴来安排逻辑范畴体系

  • 标签: 冯契 逻辑思想 逻辑范畴 辩证逻辑 西方逻辑 超越
  • 简介:在西方,人文主义并不与宗教截然对立,而往往以各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所谓人文主义与宗教相互对立的观念本身是一种误解。孔子和儒家学说无疑是一种人文主义,同样,这种人文主义与原始宗教性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孔学和儒家的人文主义主要来自于宗法文化背景,即亲情关系和血缘伦理,其原始宗教性正是将这种人情、世俗内容上升为宗教态度和情感,两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这种以宗法血缘为基础、人文与宗教相融合的独特的人文主义,可称之为宗法人文主义。

  • 标签: 孔子 宗法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宗法
  • 简介:<正>君道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中心问题之一。对君权、君主人格设计无疑在儒家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殷周君主观念中天道与君道分合的发展历程,从历史和逻辑的两个方面对儒家君道论进行检讨。一王权出现的具体时间,已难确考。从殷墟甲骨卜辞看,至迟到了商代,王权已相当成熟。甲骨文中的“王”字,徐中舒先生认为象人端拱而座之形;又有人释为斧钺之形。因此可知,从字的形体上已全面反映出了王权存在的基本性质。《战国策·秦策》:“王,有天下也。”《韩非子·五蠹》:“夫王者,能攻人者也。”此诸说从王权的职能上求解,符合殷王的

  • 标签: 儒家思想 思想体系 孟子 韩非子 荀子 人格
  • 简介:1月19日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大学主办。来自全国各地3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出版机构、新闻媒体单位共90多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1)价值观的理论问题与国家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指出,价值观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崛起的标志性问题。中国的崛起需要一种让人民为之骄傲的核心价值观。北京大学哲学系杨学功教授认为,价值观念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意识,关系到一个民族发展的未来。中共中央党校董德刚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优越性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学术研讨会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核心价值观 高层 上海大学
  • 简介:郭简《五行》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其对儒学形而上体系之建构作出理解和诠释,着重通过对《五行》篇的内在结构的分析,阐明《五行》所建立的儒学形而上体系的内部结构,说明和论证此体系正是儒学的“一以贯之”的内在结构和形而上体系,《五行》的思想是思孟之间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过渡环节,它继承孔子以来儒学的内在精神,使儒学的形而上体系得以明晰,并为孟子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从而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五行》“形于内”和“不形于内”的分析,对天人合一也作出新的理解。

  • 标签: 儒学 形而上系统 《五行》 研究价值 帛书 内部结构
  • 简介:11月24日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召开,主题为“信仰的力量”。会议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永真主持,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侯晨曦到会致辞,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书记席锁柱教授介绍承办单位概况。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政治学与法学研究所所长贾喜喜研究员、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列学院李晶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斯琴博士后、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景剑锋博士、内蒙古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团英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发言。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大学哲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 座谈会 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