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MDS-MF)患者纤维驱动细胞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MF-0/1、MF-2和MF-3级的初诊PMF和MDS患者各10例,骨髓活检组织切片利用特异性免疫荧光抗体标记Gli1、LeptinR、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D45和Procollagen Ⅰ,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后利用Fiji-ImageJ软件计数Gli1+、LeptinR+细胞及α-SMA+、α-SMA+/Gli1+、α-SMA+/LeptinR+和ProcollagenⅠ+/CD45+等纤维驱动细胞。结果MF-2/3级PMF和MDS患者LeptinR+、α-SMA+、α-SMA+/Gli1+和ProcollagenⅠ+/CD45+等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MF-0/1级患者(P<0.05)。但MF-2/3级PMF患者Gli1+、α-SMA+/LeptinR+细胞计数显著高于MF-0/1级PMF患者(P值分别为0.001、0.006),而MDS患者中两组患者两群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69、0.067)。MF-0/1级患者中,PMF与MDS患者所有纤维驱动细胞计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F-2/3级患者中,PMF患者ProcollagenⅠ+/CD45+计数显著高于MDS患者(P=0.007),其他纤维驱动细胞计数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F分级及纤维驱动细胞计数与PMF和MDS患者总生存时间无相关性。结论PMF患者α-SMA+细胞来源于Gli1+和LeptinR+细胞,而MDS-MF患者α-SMA+细胞仅来源于Gli1+细胞;PMF患者ProcollagenⅠ+/CD45+细胞计数显著高于MDS-MF患者。

  • 标签: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 纤维驱动细胞
  • 简介:为探讨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同步对比分析在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7174例血液病患者。骨髓样本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同步法取材,活检涂片行常规瑞氏染色,骨髓活检行苏木精-吉姆萨-酸性品红染色及Gomori网状纤维染色,进行增生程度及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在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活检高于涂片(P〈0.05);对于白血病及MDS的FAB分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涂片高于活检(P〈0.05)。骨髓活检在监测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疾病的骨髓增生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占显著的优势。结论:在血液病的诊断中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各具优缺点,两者的结合对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血液病 骨髓 涂片 活检
  • 简介:我院于1996年5~9月采用自体骨髓混合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晚期肺癌各1例。白体骨髓移植(ABMT)极期是整个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极期 异基因骨髓移植 自体骨髓 治疗 护理 HLA
  • 简介:目的比较改良穿刺法与传统穿刺法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探索更加安全、高效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200例拟行全身麻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年龄17~83岁.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改良组、传统B超组、改良B超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传统穿刺法、改良穿刺法、B超引导传统穿刺法和B超引导改良穿刺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4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改良组穿刺总成功率为98.0%(49/5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45/50),高于传统组的94.0%(47/50)和64.0%(32/50);改良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传统法组,穿刺时间短于传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改良组、改良B超组和传统B超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组(P值均〈0.01).(3)改良B超组和传统B超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改良穿刺法较传统穿刺法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明显,其穿刺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更加安全高效,尤其对于穿刺困难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静脉穿刺术 导管插入术 外周 锁骨下静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穿刺常见的穿刺问题,寻找有效的穿刺技巧,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根据不同血管选择不同穿刺方法。结果300例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及不同血管条件中,穿刺成功率达到95%。结论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治疗氛围,掌握穿刺技巧,可以减轻穿刺疼痛,有利于穿刺的成功。

  • 标签: 静脉输液 穿刺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操作技术,为病人进行全面的服务。

  • 标签: 静脉穿刺 患者 特点 方法
  • 简介:摘要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小儿静脉穿刺中操作技巧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浅谈护理体会。

  • 标签: 静脉穿刺 儿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是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穿刺时能否做到一针见血对能否及时完成抢救治疗任务和减少患者痛苦关系很大。

  • 标签: 静脉 方法 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静脉穿刺法在肾内水肿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接受传统静脉穿刺的35例肾内水肿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接受改良静脉穿刺法的35例肾内水肿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静脉穿刺操作时间及一次性穿刺率、疼痛程度、穿刺过程中的舒适度主观感受,并记录相关不良事件(针脱落、渗液、血肿、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而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86%(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治疗过程中的异物感、活动度、恐惧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渗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针脱落、血肿、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静脉穿刺方法更适合肾内水肿患者治疗需求,操作更安全,有利于保护血管,降低静脉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提高其舒适性。

  • 标签: 肾内水肿 静脉穿刺 不良事件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相对于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手术由于其所具有的损伤性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手术场景中。在临床中,腹部穿刺穿刺腹壁组织进入人体,发挥着为各类外科手术器械提供通道的桥梁作用。现行行业标准《YY/T 1710-2020一次性使用腹部穿刺器》对一次性使用腹部穿刺器的穿刺性能作出了要求,但对于穿刺材料的选择尚不完善,给模拟检验及临床评价带来困难。本文采行业标准YY/T 1710-2020一次性使用腹部穿刺器》穿刺性能试验方法所规定的猪腹部组织作为穿刺材料,针对不同肌肉层厚度猪腹部组织进行了穿刺力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肌肉层厚度的增大,穿刺力呈近似正比例增大趋势,不同肌肉层厚度的穿刺模拟物对实验结果有着较大影响。实验结果为后后续标准的修订和完善以及企业产品技术要求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一次性使用腹部穿刺器 穿刺力 穿刺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血管穿刺图干预对其穿刺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采取绳梯穿刺干预,研究组采取血管穿刺图干预。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穿刺效果、并发症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中度及以上疼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血管穿刺图干预,可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同时,还可减轻穿刺疼痛感,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动静脉内瘘穿刺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穿刺图 绳梯穿刺
  • 简介:摘要男性患儿,以急性耳痛、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行面神经减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术后4个月病变累及颞骨及上颌骨,经颞骨肿块活检,病理确诊为髓系肉瘤,最终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经规律化疗3次后,颞骨MRI提示病变范围较前缩小,化疗4次后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未见排异现象,半年后复查血常规及骨髓象已恢复正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瘤治疗的合理用药性。方法研究抗骨髓瘤药物治疗的疗效。总结治疗骨髓瘤的用药剂量,以求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单独口服美法仑或环磷酰胺或联用泼尼松的时候要注意服用的剂量。

  • 标签: 骨髓瘤 治疗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