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梅毒(NS)是梅毒螺旋体(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麻痹性痴呆(GPIorPD)则是神经梅毒最常见的类型。1882年,Bayle首先报告麻痹性痴呆,1913年,Noguehi和Moore从神经梅毒患者的脑组织中分离获得梅毒螺旋体,得以明确其病因。在西方国家,麻痹性痴呆较少见,我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相对常见,至60年代后基本销声匿迹。

  • 标签: 痴呆 神经梅毒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帕金森痴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帕金森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行为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和并发症等评分均有显著变化,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精神行为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和并发症等评分情况较治疗前变化明显,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帕金森痴呆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 帕金森病痴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白质病变(WML)与阿尔茨海默(AD)痴呆的关联。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8月—2020年7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98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72例、女509例,年龄75~89岁,患者均行头颅MR检查评估有无WML病变,并采用神经心理量表评估有无认知功能障碍。依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743例和AD痴呆组238例,其中,对照组23例、AD组48例患者接受了MR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AD痴呆发生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WML的分布及其分级的差异。分析患者脑部MR-DTI,比较两组部分患者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半卵圆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差异。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女性、低教育水平、寡居、高血压、糖尿、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及中度和重度WML是AD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AD痴呆组侧脑室旁WML多于皮质下WML (71.0%与29.0%),皮质下WML多于对照组(29.0%与19.4%),AD痴呆组的侧脑室旁和皮质下的中度、重度WML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R-DTI分析显示:两组间额叶和半卵圆区的FA值、ADC值以及顶叶的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颞叶和枕叶的FA值、ADC值以及顶叶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度和重度WML与AD痴呆发生风险有明显的关联;侧脑室旁和皮质下WML与AD痴呆也有关联。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脑白质病变 痴呆 核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拉鲁肽用于糖尿并发老年痴呆患者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5月~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并发老年痴呆患者中选取52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6例糖尿并发老年痴呆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26例糖尿并发老年痴呆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探究52例糖尿并发老年痴呆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性。结果在空腹血糖、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中,2组患者结果并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利拉鲁肽用于糖尿并发老年痴呆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应用推广。

  • 标签: 利拉鲁肽 糖尿病 老年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小血管引起的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断的脑小血管合并痴呆患者治疗好转出院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5mg/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治疗,每次800mg(2粒),每日3次。在患者出院前及1个月后发放ADL评分量表、MoCA评分量表调查。结果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观察组、对照组的ADL评分均较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明显改善脑小血管疾病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奥拉西坦 脑小血管疾病 痴呆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抗精神药物对老年痴呆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2012年41位住院患者,符合1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2病史大于15年的原发高血压患者。根据服用(B组)和非服用(A组)抗精神药物,分为两组,患者正常服用一种或两种降压药物,记录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夜间平均sbp、夜间平均dbp、全日平均sbp、全日平均dbp方面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患者夜间血压上升呈反杓型。结论适当服用抗精神药物可助患者恢复正常动态血压昼夜节律。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 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56例老年痴呆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吡拉西坦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补肾益智汤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痴呆病患者,其发病机制与胆碱能缺失及基因突变等有关,通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举措,可取得较好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老年痴呆 发病机制 临床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采用护理方法,用于观察2型糖尿合并老年痴呆症的护理效果,为临床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选择100名2型糖尿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平均分组的方法,一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对比两组小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观察组使用整体护理方法,产生的护理效果要好于对照组,总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且血糖指数较为稳定,在对比护理中产生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合并老年性痴呆患者过程中,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既能提升总体满意率,还能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护理 2 型糖尿病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帕金森痴呆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3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186例帕金森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93)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93)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护理前后MoCA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MoCA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MoC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金森痴呆患者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提升其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帕金森病性痴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美国研究人员调查了135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病人和331例健康老年人,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多看1小时电视,到了老年,发生痴呆症的危险会增加1.3倍;多进行1小时的社会活动,发生痴呆的危险可降低18%;多进行1小时的智力活动,发生痴呆的危险会降低16%。研究显示,沉迷于电视,会使人较少受到外界新事物的刺激,长此以往,会导致其大脑认知功能降低;多参加社会活动和智力活动,则有助于降低发生老年痴呆症的危险。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电视 健康老年人 研究人员 社会活动 智力活动
  • 简介:首先声明,痴呆这个用词含有一定的歧视心态,就如称呼盲人为瞎子,聋哑人为聋子一样。在医学界,痴呆正在被认知功能障碍所代替。考虑到老百姓的长期习惯,此文仍将沿用这一民间的习惯性称谓。下面将重点介绍痴呆的定义、病因以及一些早期识别的技巧。

  • 标签: 早期识别 痴呆 认知功能障碍 聋哑人 习惯性 医学界
  • 简介:老年痴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第4位死因,仅次于心脏、癌症和脑卒中。我国医生和群众对痴呆的知晓度较低,据调查,48.8%的人群认为痴呆是正常衰老的过程,医生诊断痴呆符合率仅为26.9%,痴呆老人就诊率为23.3%,治疗率仅为21.3%,因此不能反映我国痴呆真实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痴呆 西方发达国家 痴呆老人 心脏病 脑卒中 知晓度
  • 简介:额颞叶痴呆是一种与基因突变有关的因额叶和(或)颞叶的退行性变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以进行性精神行为异常、执行功能障碍、语言损害为主表现,最终发展为全面的痴呆,同时可合并其他运动障碍,是常见的早老性痴呆,在临床表现、病理、遗传方面具有异质性,预后不佳.本文从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多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额颞叶变性 病理过程 体征和症状 诊断 鉴别 治疗
  • 简介:脑袋发热么?不止是因为、天热,也许是因为大脑退化的缘故。把大脑想象咸CPU,用久了就有可能短路,造成记忆空白,也就是所谓的痴呆。不要以为痴呆只与年龄有关,它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而且有着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这个假设得到了医学的验证。核磁共振扫描显示,随着现代人越来越“聪明”地倚靠发明,过度依赖电脑、手机而不是人脑,大脑中的密度已有下降趋势,同时负责思考和想象的部位活跃程度也呈现出退化。耸人听闻么?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科技越发达,理应更健康。的确如此,科技提供了诸多可能,包括更多运动和游戏可能,这些都为大脑所喜,前提是作为主体,人脑需时时身体力行。

  • 标签: 痴呆 老年化 生活方式 核磁共振 下降趋势 大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帕金森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帕金森痴呆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方法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WMS)及MMSE量表评分,对临床疗效加以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WMS及MMSE量表评分依次为(71.45±2.41)分和(23.47±2.4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脑蛋白水解物 帕金森 效果显著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AD)是痴呆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目前公认的AD诊断方法为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和神经影像学检查,但由于其有创、耗时或价格昂贵,不适合用于AD大规模人群的筛查。另外,AD与其他类型痴呆(如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痴呆、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等)在临床症状、病理表现和生物学标志物等方面均存在相互重叠,因此,亟需寻找方便可靠的诊断技术和方法用于AD的早期发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