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向融合肽IL-4Rα-lytic对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阳性原发性渗出淋巴(PEL)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及其安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IL-4Rα-lytic对KSHV阳性PEL细胞BCBL-1和BCP-1的杀伤能力。建立BCBL-1细胞小鼠移植模型,连续3周(3次/周)腹腔注射IL-4Rα-lytic后,通过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评估IL-4Rα-lytic对小鼠体内BCBL-1细胞移植的抑制效果,并通过H-E染色和全血分析法检测其毒副作用。结果:靶向融合肽IL-4Rα-lytic在体外对两种KSHV阳性PEL细胞BCBL-1和BCP-1均有选择杀伤作用(均P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致病信号 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GFR4基因多肽在弥慢性B细胞淋巴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初治的56例弥漫B细胞淋巴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FGFR4rs351855G/A基因的多肽,探讨FGFR4基因多肽弥漫B细胞淋巴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在患者中rs351855A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DLBCL预后评价指标中,rs351855AA在AnnArbor分期Ⅲ期以上、ECOG评分≥2及IPI评分的中高危患者中的表达率高。结论FGFR4rs351855G/A基因的多肽可作为DLBCL的预后不良指标。

  • 标签: 弥慢大B细胞淋巴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弥漫B细胞淋巴(DLBCL)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DLBCL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共入组14例患者。分析病灶的CT表现,包括病灶分布、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与强化、支气管及病灶周围表现、胸腔内肺外表现及远处转移情况,并测量结节或肿块病灶的最大径线值及所有病灶平扫、增强动脉期和实质期的CT值。结果14例原发性肺DLBCL患者中,10例多发,4例单发。12例表现为肿块和/或结节,最大径线值为0.8~8.2 cm,中位数为5.3(2.9,7.8)cm,2例表现为单纯实变影。12例病灶边界清晰、光整,2例边界模糊。14例患者病灶CT平扫密度较均匀,CT值(35.1±1.0)HU,增强实质期轻中度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4例,CT值(61.8±1.5)HU,动脉期CT值(50.9±1.3)HU,动脉期可见血管造影征9例。14例患者中,5例支气管通畅,4例见支气管轻度受压或狭窄,5例病灶内支气管受侵、闭塞。8例病灶周围间质轻度增厚,8例胸膜不均匀增厚、受侵。10例合并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其中3例包绕或侵犯纵隔内血管,7例呈钻缝样生长。4例合并少中量胸腔积液。8例患者经治疗后CT复查均无远处转移(7例经放疗、化疗或手术切除后病灶大部分消失,预后良好;1例化疗后灶增大,病情进展),6例放弃治疗,要求出院。结论原发性肺DLBCL侵袭强,恶性程度较高,有相对特征的CT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

  • 标签: 肺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弥漫B细胞淋巴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12例老年(年龄大于65岁)弥漫B细胞淋巴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的情况,分别用R-CHOP方案治疗2-8疗程,之后用美罗华单药维持(每3个月一次,最长维持2年);分析美罗华联合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均达完全缓解(CR),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老年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可以提高疗效,并不增加毒副反应,可以改善DLBCL缓解的CR率及生存期,药物耐受好。

  • 标签: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联合化疗
  • 简介:摘要弥漫B细胞淋巴(DLBCL)可发生在全身多个部位,而发生于深部软组织的DLBCL较罕见。现报道1例病理诊断为深部软组织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观察由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地塞米松(DXM)组成的GDP方案治疗难治弥漫B细胞淋巴(DLBCL)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25例难治DLBCL患者,给予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3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mg/d,第1—4天,口服。21天为1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随访疾病进展情况。结果25例患者中,18例获缓解(72%),其中完全缓解8例(32%),部分缓解10例(40%)。25例患者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7.5个月(95%CI:7.17~7.8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轻中度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3—4级白细胞减少7例,3级血小板减少5例。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地塞米松的GDP方案治疗难治DLBCL的近期疗效较好,安全较高。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化学治疗 吉西他滨 顺铂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弥漫B细胞淋巴中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弥漫B细胞淋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的MYC、Bcl-2的阳性表达;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细胞来源、结外受侵情况、淋巴国际预后指数(IPI)、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分布等临床特征;观察比较MYC/Bcl-2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观察MYC阳性表达与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及细胞来源与MYC/Bcl-2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YC/Bcl-2阳性表达患者结外受侵、IPI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与MYC/Bcl-2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阳性表达患者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细胞来源、结外受侵情况、IPI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与MYC阳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或MYC阳性表达与弥漫B细胞淋巴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相关,MYC阳性表达与Bcl-2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MYC Bcl-2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复发难治弥漫B细胞淋巴患者行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收诊的120例复发难治弥漫B细胞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研究。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行CAR-T细胞免疫治疗复发难治弥漫B细胞淋巴患者采取针对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高,对患者康复效果更为理想,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 CAR-T细胞免疫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复发难治弥漫B细胞淋巴患者行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收诊的120例复发难治弥漫B细胞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研究。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行CAR-T细胞免疫治疗复发难治弥漫B细胞淋巴患者采取针对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高,对患者康复效果更为理想,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 CAR-T细胞免疫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AITL)并发EB病毒(EBV)阳性弥漫B细胞淋巴(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例AITL并发EBV阳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例1为混合淋巴(CL)患者,以低热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起病,右侧腋窝肿物活组织检查示AITL并发EBV阳性DLBCL,予以8个周期化疗后达不确定的完全缓解;后续应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仍生存中。例2为不一致淋巴(DL)患者,以皮下结节起病,后出现浅表淋巴结进行肿大;皮下结节病理检查诊断为DLBCL,右腹股沟淋巴结病理检查诊断为AITL;接受7个周期化疗,因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而死亡。结论AITL合并EBV阳性DLBCL罕见,临床症状主要以AITL的表现为主,存在T细胞B细胞免疫表型特征,预后差,治疗方案主要依据预后较差的淋巴进行选择。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混合淋巴瘤 不一致性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黏液伴纤维素相关弥漫B细胞淋巴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06—2019年诊断的6例心房黏液伴纤维素相关弥漫B细胞淋巴的临床病理信息,分析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9岁,男女各3例,均因为左心房黏液就诊。病理检查偶然发现在黏液周边可见的异型淋巴细胞弥散分布,可见核分裂象及凋亡细胞,少数坏死。免疫表型为B细胞(CD20+,CD79α+)、高增殖指数(Ki-67阳性指数>85%)和潜伏Ⅲ型(LMP1、EBNA2、EBER均阳性)的EB病毒感染模式。肿物均行外科手术完整切除,且未做术后化疗。经随访5~120个月,所有患者情况良好,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心房黏液伴纤维素相关弥漫B细胞淋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性病变相关弥漫B细胞淋巴,表现为惰性的临床病程。手术完整切除肿物,术后密切随访,暂不行化疗以免过度治疗。

  • 标签: 心脏肿瘤 黏液瘤 纤维素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疱疹病毒4型,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MYC、bcl-2、bcl-6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CD5阳性的弥漫B细胞淋巴(CD5-positive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CD5+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8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初治诊断为原发性CD5+DLBCL标本57例,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原发性CD5+DLBCL中C-MYC、bcl-2、bcl-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57例原发性CD5+DLBCL中,男性27例,女性30例,发病年龄35~99岁。C-MYC、bcl-2、bcl-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9%(29/57)、84.2%(48/57)、75.4%(43/57),其中C-MYC和bcl-2双表达阳性率为40.4%(23/57);其在患者性别、临床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B症状、骨髓侵犯和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等临床特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MYC阴性患者中位总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患者(P=0.010),双表达阴性患者中位总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患者(P=0.008),bcl-6阳性患者中位总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bcl-2蛋白表达与预后无明显相关(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C-MYC蛋白表达可作为原发性CD5+DLBCL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测指标(P=0.034)。结论C-MYC、bcl-2、bcl-6蛋白在原发性CD5+DLBCL的预后价值中,bcl-2表达对预后无影响,bcl-6阳性组预后较好,C-MYC蛋白表达可作为预测原发性CD5+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有效指标,但对于原发性CD5+DLBCL患者中,C-MYC、bcl-2及bcl-6蛋白的表达与C-MYC、bcl-2及bcl-6基因重排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探讨。

  • 标签: 淋巴瘤 淋巴瘤,B细胞 抗原CD5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 基因,bcl-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式护理应用于弥漫B细胞淋巴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6例弥漫B细胞淋巴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为分组方法。对照组(n=48)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8)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式护理。对比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PDCA循环式护理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弥漫B细胞淋巴(DLBCL)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152例≥60岁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通过log-rank检验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52例老年DLBCL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36个月(32~40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80.26%、61.84%、57.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Ki-67、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是否吸烟、使用利妥昔单抗、使用CHOP方案的老年DLBCL患者3年O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临床分期晚、LDH升高、β2-MG升高是老年DLBCL患者OS的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利妥昔单抗和使用CHOP方案是老年DLBCL患者OS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男性、临床分期晚、LDH升高及β2-MG升高的老年DLBCL患者预后差,使用CHOP方案和利妥昔单抗治疗的老年DLBCL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老年人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弥漫B细胞淋巴(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具有极高的临床和生物学异质。免疫化学疗法作为现今的标准治疗方案,仅能保证60%的总生存率。寻找新的临床参数和生物标志物,以更好地对DLBCL患者进行分类和预后分层,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通过分析一系列基因组和转录组的相关研究,对DLBCL的分型及其预后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免疫疗法 基因组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B细胞淋巴(DLBCL)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55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55例患者中男性183例,女性177例,中位年龄59岁(5~85岁)。1年生存率为87.0%,2年生存率为69.5%,3年生存率为61.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χ2=11.020,P=0.001)、临床分期晚(χ2=13.005,P<0.01)、Karnofsky评分<80分(χ2=8.722,P=0.003)、乳酸脱氢酶(LDH)升高(χ2=10.946,P=0.001)、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χ2=5.918,P=0.015)、吸烟(χ2=6.981,P=0.008)是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行肿瘤切除术(χ2=3.842,P=0.050)、使用利妥昔单抗(χ2=8.041,P=0.005)是DLBCL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DLBCL患者中,年龄≥60岁、临床分期晚、Karnofsky评分低、LDH升高、β2-MG升高、吸烟的患者预后差,行肿瘤切除术和使用利妥昔单抗患者预后较好,患者应定期复查,尤其应该检查上述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1病例简介患者,57岁,因"乏力食欲减退半年,腹胀进行加重半月"入院。患者为绝经期妇女,半年来食欲减退,厌油腻,伴有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大便异常。10余天前开始自觉腹围渐增大、腹胀,呈进行加重,1周前开始出现足部、踝部水肿,以及憋气、气短,伴发热、腹痛、盗汗。查体示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部扪及实包块15cm大小,上界达剑突下,质硬,边界不清,移动浊音(+)。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生殖器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弥漫B细胞淋巴(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一线R-CHOP方案治疗后,30%~40%患者仍会复发,小部分患者达难治,即使接受干细胞移植,很多患者仍不能得到治愈,且许多患者并不适合高强度化疗或移植。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了针对PD-1/LAG-3、CD20/CD3、CD19/CD3的双特异性抗体及CD19抗体偶联药物、CD47拮抗剂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用于治疗复发难治DLBCL,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复发 难治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弥漫B细胞淋巴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48例原发性弥漫B细胞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结果: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85%和69%,五组分析表明,R-CHOP治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CHOP组患者(89%vs.70%,P<0.05)。单变量分析表明,年龄>60岁、ECOG评分≥2分、Ⅲ-Ⅳ期、IPI评分≥3分、单纯CHOP化疗方案和无放射治疗均与患者总生存率差相关。此外,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与患者更差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结论:年龄>60岁是预测弥漫B细胞淋巴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一个重要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结果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弥漫B细胞淋巴(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亚型,发病率随增龄增加,但部分老年患者由于高龄、体能状态差、并发症多等原因不能耐受一线标准方案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的治疗。老年综合评估可判断适合标准剂量R-CHOP的老年患者;还有一些减低毒性方案可尝试;各类新型药物的出现也为老年DLBCL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老年综合评估 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