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胖相关(FTO)基因及多态性位点与妊娠糖尿病(GDM)发病风险的关系,为GDM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以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7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将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病例组,并按年龄、妊娠时间及居住地1∶1频数匹配非GDM孕妇作为对照组,最终纳入324例病例和318例对照,提取孕妇外周血DNA并进行基因分型,应用min P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FTO基因及多态性位点与GDM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min P法结果显示,FTO基因与GDM发病风险无关(P>0.05)。在调整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且调整多重比较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FTO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中,携带rs11075995位点TT基因型与AA基因型孕妇相比(OR=0.59,95%CI:0.35~0.89),携带rs3826169位点GG基因型与携带AA基因型孕妇相比(OR=0.59,95%CI:0.35~0.88),携带rs74245270位点GA基因型(OR=0.69,95%CI:0.49~0.98)、GA或AA基因型(OR=0.70,95%CI:0.50~0.97)与GG基因型孕妇相比,均是GDM的保护因素;相反,携带rs74018601位点GA基因型(OR=1.51,95%CI:1.07~2.12)、GA或AA基因型(OR=1.46,95%CI:1.06~2.02)与GG基因型孕妇相比,携带rs7205009位点AA基因型(OR=1.83,95%CI:1.18~2.86)、GA或AA基因型(OR=1.53,95%CI:1.08~2.19)与携带GG基因型孕妇相比,携带rs9888758位点AG基因型与携带AA基因型孕妇相比(OR=1.43,95%CI:1.02~2.00),均是GDM的危险因素。结论FTO基因rs11075995、rs3826169、rs74245270、rs74018601、rs7205009与rs9888758位点多态性与GDM的发病风险有关。

  • 标签: 肥胖相关基因 基因多态性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耳鼻喉肿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来对肿瘤的病理特点和发病的趋势以及发病的规律,以期为肿瘤的预防工作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我院从 2005 年 3 月到 2015 年 3 月这十年间收治的 3359 名耳鼻喉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十年里的前五年患者和后五年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以及发病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对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耳鼻喉肿瘤疾病的发病趋势和发病规律进行总结。结果:性别因素对于耳鼻喉肿瘤的发病几率无关, 45 周岁到 55 周岁以及 55 周岁以上年龄段的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较高,在发生肿瘤部位的概率方面咽喉部>耳部>鼻部,在咽喉部发生肿瘤的恶性概率为 75.80 %( 999/1318 )。耳鼻喉良性肿瘤主要包括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以及血管瘤,恶性肿瘤的类型主要包括腺癌、纤维肉瘤和上皮癌以及横纹肌癌。后五年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之前五年更高。结论:近年来发生耳鼻喉恶性肿瘤的患者呈现出年轻化和恶性化的趋势,但是发生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没有太过明显的变化。

  • 标签: 耳鼻喉肿瘤,病理特点,发病趋势,发病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喉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医学资料,探讨恶性肿瘤的病理特征、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该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耳鼻喉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前5年组和后5年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等。恶性肿瘤的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结果耳鼻喉恶性肿瘤发病率无显着个体差异,但45~55岁及≥55岁患者的肿瘤比例较高;肿瘤患病率低,喉部恶性变与良性肿瘤之比为23:13;耳鼻喉良性肿瘤的关键是鳞状乳头状瘤、内翻性乳头状瘤和神经纤维瘤,肿瘤的关键是鳞状上皮癌、腺癌、横纹肌瘤和纤维肉瘤。前5年的肿瘤比例小于后5年。结果耳鼻喉肿瘤有年轻化和恶性趋势,但肿瘤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变化。

  • 标签: 耳鼻喉肿瘤 病理特点 发病规律 发病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患者患有妊娠糖尿病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且分析产前规范化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安排所有妊娠糖尿病患者抽签实施分组;观察组产前规范化管理;对照组未采取管理措施;针对导致患者患有妊娠糖尿病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展开系统分析。最终对比早产发生率、剖宫产出现概率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出现概率。结果通过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具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在怀孕前体重指数以及患者的饮食是否平衡等是导致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早产发生率、剖宫产出现概率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出现概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妊娠糖尿病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具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在怀孕前体重指数以及患者的饮食是否平衡是导致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此对妊娠糖尿病患者通过给予产前规范化管理,可以将出现早产的概率显著降低,对于新生儿也表现出较多的益处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危险因素 产期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初孕妇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100例妊娠糖尿病的初孕妇作为观察组,进而将100例非妊娠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并且做好两组产妇疾病的研究工作。结果观察组经过检查后的孕前体重指数(26.88±2.66)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检查后的孕前体重指数(17.41±2.13),并且观察组家族糖尿病史因素80%和高龄因素7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家族糖尿病史因素14%和高龄因素21%(P<0.05)。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家族糖尿病史及高龄妊娠是初孕妇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会对产妇产后糖尿病发病率的提升产生极大的影响。

  • 标签: 初孕妇 妊娠期糖尿病 产后糖尿病 相关因素
  • 简介:晕倒昏厥:千万不可随意搬动,应首先观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异常。如发现心跳、呼吸正常者,可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唤使其清醒。如无反应则说明情况比较复杂,应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稍放低,取后仰头姿势,然后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的方法进行急救。关节扭伤:关节不慎扭伤后,切忌立即搓揉按摩,应立即用冷水或冰块冷敷15分钟,然后,用手帕或绷带扎紧扭伤部位,也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瘀、消肿的中药外敷包扎,争取及早康复。心源性哮喘:奔波劳累,常会诱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药疹发病机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药物可作为抗原,通过口服,注射和其他途径进入机体内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产生抗体(IgE或IgG、IgM)或使淋巴细胞致敏,此为药物反应的致敏阶段,当再次用药,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作用下即可引起变态反应。

  • 标签: 药疹 发病机理
  • 简介:新发疾病包括以前未知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和发病率逐渐升高或发病地理范围越来越大的原有疾病。新发病毒感染可分为虫传播(节肢动物媒介病毒或虫媒病毒)和动物或人间直接传播。临床上最重要的表现是出血性的或神经性的。出血性病毒在“病毒性出血热”一文中讨论。本文集中讨论嗜神经性虫媒病毒和一些其他的新发CNS病毒。

  • 标签: 病毒病 新发 病毒性出血热 虫媒病毒 动物媒介 嗜神经性
  • 简介:上帝之手总是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创造奇迹:一名失明长达25年的老祖母,在因冠心病发作造成短暂昏迷后醒来时的第一句话是“我能看见了!我能看见了!”

  • 标签: 失明 心脏 冠心病
  • 简介:摘要 目前痔的多种发病机制学说 都没有反映痔的全貌,动态解释痔病因、病机变化,也不能准确解释痔肿胀、疼痛、出血、脱出等临床表现, “损伤、微循环障碍导致慢性炎症反应”作为一种痔的发病机制,可以解释痔的全貌,可能更便于理论体系建设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发病机制 炎症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好发于经产妇的疾病,主要是表现为子宫内膜细胞向子宫肌壁层良性浸润,影响患者正常的生理周期和生育能力。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具有年轻化的趋势。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阐释清楚,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本文通过整理分析以往的文献,总结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旨在为改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病因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发病原因及发病规律。方法选取于2012年6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呼吸暂停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儿治愈113例,3例治疗无效死亡,4例自行出院。原发性呼吸暂停占20例,继发性呼吸暂停100例。结论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治疗尤为重要,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早产儿的发生率,以此来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和患儿死亡率。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暂停 发病原因 发病规律
  • 简介:糖尿病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该观点已被广泛认可。30年前,Framing-ham的心脏研究报告第一次提出糖尿病会增加充血性心衰的发生风险后,大量的人群研究及临床试验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心衰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

  • 标签: 糖尿病 心力衰竭 氧化应激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研究民航飞行人员冠心病(CHD)的发病趋势与发病特征,为制定对策提供参照。方法①统计比较该群体1979年-2001年各时期CHD的总体与年均发病(率)趋势(采用χ^2检验);②对其中58例的临床资料分门别类统计(%)分析。结果①1979年-2001年飞行人员共发生CHD约76例;1990年-2001年总体发病率(8.349‰)或1996年-2001年(6.378‰)均比1979年-1989年(2.889‰)显著升高(P<0.01);1996年-2001年也比1990年-1995年(1.889‰)显著升高(P<0.01);各时期年均发病率比较P>0.05;②发病年龄44-59岁(平均51.9岁);无症状性CHD占31.0%,心绞痛32.8%,急性心肌梗死(AMI)(其中4例猝死)36.2%。无症状性CHD和首发症状即为心绞痛(17.2%)与AMI(含3例猝死者)(25.9%)者共占74.1%。有60.3%-82.8%的病例长期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超重等多项危险因素。结论该群体CHD发病近十多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临床实际发病年龄与普通群体相当或较后者略滞后;以无症状起病和首发症状即为心绞痛或AMI者,因而其潜在的危险性极大。

  • 标签: 民航飞行人员 冠心病 发病趋势 发病特征 CHD
  • 作者: 刘芬 周志斐 米阳 马萌 洪咏龙 陈发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西藏军区总医院口腔科,拉萨 850007,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科,西安 710003,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口腔科,西安 710003,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口腔中心,深圳 518100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牙周炎及炎症因子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至11月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100例GDM孕妇和100名健康孕妇分别纳入病例组与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采集两组样本信息并对两组受试者牙周状况进行检查。同时,收集两组受试者龈沟液及静脉血,分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IL-10和IL-33的表达情况。将组间差异表达的因素纳入多元回归模型,初步明确影响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对两组样本基本信息进行比较,病例组年龄[(33.4±5.1)岁]与对照组年龄[(30.5±4.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P<0.001)。病例组体重指数[(28.11±3.85)kg/m2]显著高于对照组[(23.31±3.15)kg/m2](t=9.65,P<0.001)。GDM孕妇牙周状况较差,牙周炎患病率[47.0%(47/100)]显著高于健康孕妇的牙周炎患病率[29.0%(29/100)](χ²=6.88,P=0.009)。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炎是影响GDM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OR=1.882,P<0.001)。此外,龈沟液(IL-8)及血清(TNF-α、IL-8和IL-10)中的炎症因子对GDM发生同样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血清中TNF-α和IL-8影响GDM发生的OR值分别为2.077和2.060(P均<0.001)。结论牙周炎与GDM发病存在关联;牙周局部炎症微环境引起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升高可能在两种疾病关联中发挥中介作用。

  • 标签: 牙周炎 糖尿病,妊娠 病例对照研究 炎症因子 危险因素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围手术隐性失血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的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休克指数(shock index, SI)、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估伤情严重程度;记录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的Hct、Hb(并判断是否贫血)、WBC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及Cr等,术前、术后是否使用止血药、抗凝药、镇痛药及术后镇痛泵使用情况;于入院时、术前7 d、术后24 h、术后7 d、术后14 d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入院时和术后当天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是否为急诊手术、手术时长、术中是否输血及引流量,观察计算围手术失血情况。根据患者创伤后1个月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5(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 for DSM-5, PCL-5)评分将患者分为PTSD组(26例)与非PTSD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失血量的差异,对围手术相关指标与伤后1个月PCL-5评分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失血量与PTSD发病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研究围手术失血量对PTSD的预测价值。结果PTSD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入院贫血发生率、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以及术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TSD组(P<0.05),入院时和术后Hct、Hb及术前和术后24 h ADL评分明显低于非PTSD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L-5评分与APACHE Ⅱ评分、隐性失血量呈正相关(r=0.256,P=0.007;r=0.203,P=0.035),与术后24 h ADL评分、术后Hct呈负相关(r=-0.271,P=0.004;r=-0.194,P=0.044)。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贫血及隐性失血量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再次验证,隐性失血量是影响PT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 OR)1.001,95%CI 1.000~1.00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隐性失血量>1 157.8 ml时,发生PTSD的可能性大(P=0.028)。结论围手术隐性失血量是急性创伤患者PT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隐性失血量以降低PTSD发生的风险。

  • 标签: 急性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隐性失血 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5 贫血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12~2014年江苏省宝应县妇幼保健院(所)妊娠糖尿病(GDM)发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索治疗模式方法对江苏省宝应县妇幼保健院(所)常规参加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孕早期教育-孕妇学校课程-个体化营养指导-家庭内营养治疗”模式干预,24-28周利用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统计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恢复率。结果2012、2013及2014年上半年GDM的发病率依次为21.2%、15.38%、6.32%,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GDM恢复率依次为62.7%、63.1%、78.1%,呈升高趋势(0.01<P<0.05)。结论采用“孕早期教育-孕妇学校课程-个体化营养指导-家庭内营养治疗”模式可以明显降低GDM的发病率,提高恢复率。

  • 标签: 发病率 葡萄糖耐量试验 模式
  • 简介:【摘要】痛风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慢性痛风石形成及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不通”是痛风发生的病机关键。 本文通过“不通则痛”理论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认识到“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气血津液运行通畅则安,脏腑经络阻塞不通则病。

  • 标签: 痛风性关节炎 不通则痛 中医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