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ischemia,VBI)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SkinResponse,SSR)的特点。方法我们用回顾、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VBI患者的SSR表现。结果VBI患者SS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潜伏期延长,波幅(率)降低。结论SSR能客观地判断VBI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可作为VBI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间碘卞胍(131I-MIBG)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4只SHR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按预试验结果腹腔注射(ip)131I-MIBG,连续监测注射131I-MIBG后血压及脉搏改变,并在血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时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注射131I-MIBG后干预组SHR第2天时血压下降有统计学差异,此后测血清NE、E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0.01和0.05),第8天SHR血压逐渐回升,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检测血清NE、E水平相应上升,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脉搏也相应改变。结论131I-MIBG对SHR血压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并可维持数天,其机制可能与131I-MIBG损坏肾上腺能组织、降低儿茶酚胺水平有关。

  • 标签: 131碘间碘卞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血压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 简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发病率虽低,但确较难处理的一种疾病。我们近年来应用中医微创疗法结合中医整脊技术,对本病进了临床研究,结果取得满意疗效。材料与方法:本文介绍了符合诊断标准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36例,经用中医微创针刀疗法对病变部位的压痛点,横突后结节,小关节囊进行闭合性松解,然后应用中医整脊技术对病变椎体进行整脊复位,恢复颈椎的力平衡,使颈椎达到新的力学平衡,结果:治疗36例有效32例,有效率93%以上。结论:颈椎的劳损致颈椎肌肉产生异常运动,横式应力环境的改变,使颈屈发生改变,产生力学平衡失调,是产生交感神经颈椎病的主要原因。应用中医微创疗法加中医整脊技术,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中医微创 中医整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胸腔镜治疗双手多汗症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114例双手多汗症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疼痛干预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与结论胸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治疗双手汗症术前、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胸腔镜 双手汗症 手术后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临床上相当罕有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反复发作性晕厥和心跳骤停。如何更好地治疗LTQS一直是广大医疗工作者在研究的问题。本综述旨在概括现今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这一治疗方法在LQTS中的作用、手术方法、临床疗效以及新的手术方法。当前抗交感神经治疗、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和心脏起搏器等是临床上治疗LQTS的主要方法。抗交感神经治疗如口服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长QT综合征的主要药物,服药后对70%LQTS患者有效,其余30%无效的患者,可以选择经胸腔镜LCSD,此种手术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LQTS患者的死亡率,并且安全可靠,只有很少的急性和远期并发症。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涉及到一种新的手术方法经导管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治疗(RND),这一方法能够减少心脏的交感神经活性,可能在不施行外科手术操作的情况下为LQTS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 标签: 长QT综合征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交感神经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交感神经传出支不同强度的紧张性活动与胆囊内压(gallbladderpressureGP)改变的关系。方法成年家兔禁食但自由饮水15~18h后麻醉,胆囊内置入蛙膀胱囊,用不同强度电刺激交感神经外周端,同时记录家兔胆囊内压值的变化。结果家兔GP随对交感神经刺激强度增大,在0.25mv刺激强度时出现GP最大,之后随刺激增加,GP逐渐减小。结论不同强度强度刺激交感神经时,GP收缩曲线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总结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和病症特点,分析了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在其临床中的效果,旨在为后期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关工作经验。方法:选择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某医院收治的17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整理特征。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02%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66.28%;对两组患者随访结果得出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快,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在难治性高血压临床中有着良好的效果,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难治性高血压 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 临床研究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将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85例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颈中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性耳聋耳鸣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 中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交感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n=40)单用加巴喷丁药物治疗,B组(n=40)单用交感神经阻滞疗法,C组(n=44)采用加巴喷丁联合交感神经阻滞疗法,三组患者均以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治疗效果,睡眠障碍指数(SP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前三组VAS评分及SPI值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及SPI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组VAS评分及SPI值均显著低于A、B两组(P〈0.01)。结论加巴喷丁联合交感神经阻滞疗法显著优于单用加巴喷丁及单用交感神经阻滞疗法,能显著改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加巴喷丁 神经阻滞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经皮导管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SD)治疗心血管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非药物治疗心血管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而且也展示出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当前RSD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护理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RSD的原理、安全性以及在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中的护理学进展,为该技术临床应用的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 心血管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对我国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自199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入选中国离子通道病全国注册研究的193例LQTS患者,本研究选取其中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或北京同仁医院进行LCSD手术的28例患者。QTc>550 ms或首次发病≤1岁或携带高危突变的为高危组(n=13),QTc介于500~550 ms且首次发病>1岁、不携带高危突变的为中危组(n=10),QTc<500 ms且首次发病>1岁、不携带高危突变的为低危组(n=5)。对3组患者行传统或经胸腔镜(VATS)LCSD手术。随访至术后20年,收集术前基线资料及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的数据,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数据采集、心脏事件发作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分别对不同危险分层以及不同基因分型患者术后无心脏事件发生的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28例行LCSD手术的LQTS患者中,女性23例(82.1%),手术时年龄20.5(15.0,37.5)岁,传统术式11例(39.3%),VATS-LCSD术式17例(60.7%)。19例(67.9%)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阳性,包括4例LQT1、12例LQT2、1例LQT1/LQT2混合型、2例Jervell-Lange-Nielsen(JLN)综合征。术后随访189.3(138.7,204.9)个月,3组间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访率为10.7%(3/28),失访3例均在中危组。随访期间1例(4.0%)患者出现Horner综合征(在高危组),3例(12.0%)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均在高危组),12例(48.0%)患者再发晕厥(低危组2例,中危组3例,高危组7例)。与术前相比,LCSD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心脏事件人年均发作次数降低[术后1年(0.2±0.1)次,末次随访(0.5±0.8)次,术前(3.5±3.3)次,P<0.001]。末次随访时QTc值较术前缩短[(489.0±40.1)ms比(545.7±51.2)ms,P<0.001]。在术前基础QTc值≥500 ms且完成随访的20例患者中,有11例(55.0%)在末次随访时QTc值缩短至<500 ms。无任何心脏事件的远期生存率在低、中、高危组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24,log-rank P=0.026)。LQT1、LQT2与未定型患者无心脏事件的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5.20,log-rank P>0.05)。结论LQTS患者LCSD术后远期心脏事件发作减少、QTc间期缩短。LCSD手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LQTS患者的远期疗效可靠、安全,但高危患者术后仍有发生猝死的风险,应加强随访,积极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 标签: QT延长综合征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校正的QT间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推拿配合针灸治疗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推拿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针灸与推拿联合应用于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推拿 针灸 交感神经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接受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1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的研究,术后患者接受了1天、1个月和三个月的观察,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心肌酐等等指标的测量。结果接受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患者1天和1个月的血压获得了显著的降低,3个月的时候降低的幅度更大,且心率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均有明显下降,此次研究中没有发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出现。结论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效果优秀。

  • 标签: 顽固性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去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3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镇痛、肌松、抗炎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助眠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推拿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失眠症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组间差异p<0.05。结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所致失眠症采用推拿治疗可有效提升失眠症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推广使用该疗法。

  • 标签: 推拿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失眠症
  • 简介:摘要总结13例手汗症患者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加强出院指导,能够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手汗症 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胸腔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化学毁损性阻滞治疗肢体冷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43例采用腰交感神经化学毁损性阻滞治疗肢体冷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和注入无水乙醇后5 min患者心率、无创血压(NIBP)、足趾血氧饱和度(SpO2)、脚掌温度和末梢灌注指数(PI)的变化。并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进行随访。结果43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双侧腰交感神经化学毁损性阻滞,所有患者均顺利穿刺至靶点。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PI分别为1.2±0.6、7.2±3.0,治疗后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6,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脚掌温度分别为(29.6±1.7)、(34.6±1.1)℃,治疗后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57,P<0.05);治疗后患者心率、NIBP、Sp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9例(90.7%)患者腰交感神经毁损性阻滞临床有效,4例(9.3%)患者无效。39例临床有效的患者中,29例患者疗效达到优良,10例患者疗效达到改善。术后复发者10例(25.6%)。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满意度分别为93.0%、90.7%、86.0%、76.7%、69.7%、65.1%和53.4%。结论腰交感神经化学毁损性阻滞是治疗肢体冷感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肢体冷感症状。

  • 标签: 交感神经系统 神经传导阻滞 肢体冷感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混合型脑瘫的疗效。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64例混合型脑瘫病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1例,年龄3一28岁,平均7.5岁。全部采用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及迷走神经孤立术。结果全部病人随访15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1周内随访期间总显效率为62%,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71%。术后发生痉挛加重2例、癫痈发作1例、声嘶3例、一侧眼睑下垂1例,均为暂时性。随访期间术后已好转症状不同程度复发者占7%。结论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是治疗混合型脑瘫安全有效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同时行迷走神经孤立术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长期随访观察有助于判断手术疗效。

  • 标签: 混合性脑性瘫痪 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
  • 简介:目的改良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的体位安置方法,确保患者的手术体位安全,节省安置体位耗时及总计手术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方法选择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某院行交感神经切断手术治疗的42例手汗症患者按手术登记号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传统方法90°侧卧;B组采用改良的30°~45°半卧位,观察两组患者体位安置所需时间、总计手术时间、患者术后舒适度、手术野暴露情况。结果B组患者体位安置时间、总计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医生对两组患者的手术野暴露情况均满意。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使用改良半卧位,安置方法省时、省力,总计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野暴露完全,并且半卧位更趋于生理功能位,实施以来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胸腔镜 交感神经切断术 半卧位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