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Erscheinung、phaenomenon(Ph覿nomen)、Schein是康德哲学中的重要概念。Erscheinung、phaenomenon(Ph覿nomen)以及相关的英译词appearance、phenomenon从20世纪初起就一直被稳定地译为“现象”,但最新的一些译自德文的康德著作中译本中,出现了“显象”、“现相”等多种译法。而Schein及其英译词illusion译法一直不太稳定,目前的译法一般是“幻相”和“假象”。中译中出现的“像”、“”和“相”三个字在汉语中确实容易混淆。我们究竟该如何翻译这些词?通过考察历史文献、康德原著以及相关汉字的用法可初步得出结论:康德批判哲学中的phaenomenon(Ph覿nomen)一般应译为“现象”,Erscheinung可译为“显象”,Schein似应译为“假象”。

  • 标签: 康德 现象 显象 假象
  • 简介:论王弼易学对两汉数易学的继承田永胜学术界认为王弼易学扫阐理,一改两汉数学派气象。本文对照两汉数易学的残存著作,重新对王弼易学思想做了一番研究后,发现王弼用了不少数易学的注释,有的甚至与数易学家们的注几乎完全一样,也用了一些数易学的解经方...

  • 标签: 王弼 易学 象数 卦爻辞 卦气说 阳爻
  • 简介:姚配中承惠栋、张惠言汉易之学风,博采汉魏诸家易注,以郑玄易学为旨归,会通融摄诸家之长,能有己得。在易学上既摆脱了王弼“扫”说义之解经路向,又不依从以虞氏易为代表的汉易数派之纯粹为寻而寻之解经路向,开拓出了涵具二者之长的“义”兼顾解经方法论。最终形成了以“元”理论为根基,以“爻画变化”理论为主要解经方法的易学体系。其思想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沟通数、义理的宏大学术视域。

  • 标签: 姚配中 周易姚氏学 元理论 爻画变化
  • 简介:数作为易学的生命之源,本身蕴藏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含义.本文从对象数学的重新审视出发,通过把易还原为原本的区别性特征,阐发阴阳变易与境域生成的关系,揭示数的终极价值.

  • 标签: 象数 二项对立 变易
  • 简介:本文援引鲁西南两村民间信仰的具体调查个案,对于宗教和迷信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在中国汉族地区,人为宗教和祭祀类迷信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互融、共生共存的特征,其区别也仅仅是就其形式而言的。

  • 标签: 民间信仰 山东 宗教活动 祭祀 迷信活动 意识形态
  • 简介:本文认为,伊川易学的传统上溯到王弼是不够的;伊川易学"即事尽天理"之说,已经在宗教的层次上把握了的深义,可以追溯到马王堆易学的传统;与王弼易学不同的是,伊川易学在注重义理的同时,并没有尽黜数,而是与马王堆易学一样,同时兼顾了卦画爻象的基本性质;比较伊川易学与帛书,使我们对宋易的来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仅宋易义理之学与帛书易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宋易数之学与帛书易学也有不容忽视的关系;在宋易来源的考察中,只有超越义理易学与数易学的学派偏见,才有可能对此问题有真正的再认识:在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宋代易学,其来源也许与马王堆帛书之学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程颐 马王堆 周易
  • 简介:作为“思维的动画”,存在是查尔斯·皮尔士在现代符号逻辑草创时期所建立的图式逻辑。20世纪初期,现代观念的符号逻辑出现之时,存在在学界的研究有着完全相反的立场,其传播过程更是相当微妙。存在的哲学方面对当前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如镜像逻辑和图像之间的关系、逻辑常项的意义问题、镜像逻辑的认知经济性、弗雷格一罗素论题的失败以及思维语言假设的失败等。

  • 标签: 存在图 皮尔士 图式逻辑 现代符号逻辑史 镜像 认知逻辑
  • 简介:读《话说太极》郑杰文继《周易之河解说》之后,中国社科院李申先生又推出了他的新作《话说太极》。随着前几年“周易热”和“道教热”的迭兴,“太极热,也悄然兴起。几乎可以说,研《周易》者无不论“太极”,谈道教者无不讲“太极”,就连那些与道家略沾一点...

  • 标签: 《太极图》 《太极图说》 周敦颐 《无极图》 先天图 《周易》
  • 简介:彝族毕摩文献的内容很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精神信仰、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其中,"五生十成"和"十生五成"的内容除贯穿于有关天地万物构成及社会生活的描述中外,还有专门的"五生十成"和"十生五成"篇章,并附有"付拖"和"鲁素",有学者称为"五生十成"和"十生五成",蕴含了数理文化和彝族先民对世界构成的认识,在用于某些择吉及预测语境下有孝道的意味。而且,"付拖"和"鲁素"与河图、洛书有同质的文化内涵,为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华易学文化增添了新材料。

  • 标签: 彝族 毕摩文献 付拖 鲁素
  • 简介:<正>对因果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关系问题,哲学界持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因果关系不能用函数关系来表达,两者毫无联系;另一种认为因果关系就是函数关系,两者完全是一回事。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是不正确的,它们之所以不正确,就是因为没有注意把握因果关系和函数关系的联系和区别。函数关系的概念,是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这一概念反映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着的联系。两个数可以处于如下的联系之中:假如X这个数具有不同的值,而y这个数按照一定规则随之改变自己的值,那末这两个数就处于函数关系中,y是x的函数,其公式为y=f(x)。一个数为因变数,另一个数为自变数。通过函数关系的形式,可以表明各种极不相同的联系,包括一些外部的、不重要的、甚至随意

  • 标签: 函数关系 因果关系 关系问题 客观存在 共变法 因果联系
  • 简介:祖勒·希哲第一讲赞美安拉,述者之口舌难陈其本然,智者之睿智莫测其本体。他默示其至交易卜拉欣:“你当为环行者和虔修者清理我的房屋”,他将其圣地作为畏惧者和进入者投靠和求护的地方。我赞美安拉,知感他的恩典和馈赠,知感他的博施与惠赐。我作证:万物非主,惟有安拉,他真乃独一,绝无伙伴。凭此证言,真主将向我们增赐其宏恩;凡以此证言

  • 标签: 呼图白集 虔修 易卜拉欣 我赞美 穆圣 伊玛目
  • 简介:拉比尔·萨尼第一讲赞美安拉,他把拜功作为其男女穆民众仆必遵的天命,并使之成为正教之柱,善功之本。我们的养育之主——赞他清净玄高——已把每日五个时辰的拜功作为我等之

  • 标签: 呼图白集 拜功 善功 拉比 火狱 穆圣
  • 简介:罗燚英在《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道教山岳真形由原始的山岳地形衍化而来,当道教赋予其神学意义后就形成了道教独有的山岳真形。这些表面上形状相近的山岳真形所体现的道教神学意蕴却各有不同。人鸟山真形、五岳真形、酆都山真形分别对应道教之天界、地界和冥界,其神学功能也判然有别。其中人鸟山真形图强调具有哲学本体和终极意义的“道”。五岳真形具有“正人天之分野”的神学功能,即协调人与天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酆都山真形所追求的“正人天之纽分”,则体现为生身得度、死魂受炼。

  • 标签: 真形 道教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 哲学本体 自然环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周易》卦爻辞的背后是卦爻象,卦爻象的背后是圣人之意。据《易经证释》可知,圣人之意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自修而与天道相合,这正是圣人作《易》的本旨所在。文王六十四卦卦序体现的是由先天太极至两仪(乾坤二元),再由乾坤交合产生万事万物,即由先天八卦至后天八卦及六十四卦的生化过程及规律,其所蕴含的"圣人之意"乃是教人由德返道、后天返先天之意。乾卦"元亨利贞"四字所显之乾为全,又为圆,统御一切,无内外,无始终,而人则需先"利贞"才能最终达至"元亨"。乾主气,为道之全,坤主形而包于天,故坤虽具四德而受时地所限。人应本坤道而顺承天,由"利贞"而返"元亨"。临卦处"成终成始"之位,在春之先,故备具乾坤四德;屯、随、无妄、革等卦之二、五两爻因孚乾坤正位,故亦备具乾坤四德。如果明了《大学》内止至善、外明明德之说,《中庸》中和、不息之境,自不难理解《易经》"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即以人合天之旨。

  • 标签: 《易经证释》 圣人之意 由德返道 以人合天
  • 简介:所谓思维,是指产生于阴阳五行理论和数易学,以元气、阴阳、五行和卦象等为基本思维要素,具有一定推演规则.并通过对诸思维要素的推演来建构多种模型,进一步用这些模型来解释并把握宇宙、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思维方式。思维的逻辑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观物取有其理、以释物。思维促成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产生了大量模型理论。但在以近代科学思维方法为参照的前提下,思维显示出四种局限性特征:玄思性特征、感性化特征、普适性特征以及封闭性特征。由于这些局限性特征,导致思维固然能够建构庞大的模型理论,但并不能促成近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在中国产生。

  • 标签: 象思维 象模型理论 科学 李约瑟难题
  • 简介:本文通过对象数的分析,辅以对易的考虑,结合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且重新比照有关楚简图版,拟就楚竹书红黑符号的分布排序提出相关的推论.笔者认为楚竹书的红黑符号体现古人在阴阳气化上所提出的理论,并反映了"非覆即变"的思想和上下经错综排序而各得十八卦形的原则,已经在战国中后期形成.由此而见,楚竹书的易学符号在卦序、易、易数、易、义理等各方面的内容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并起着象征性的联系作用,令整套系统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浑然整体,具有重要的统合意义.

  • 标签: 楚竹书《周易》 特殊符号 卦序 象数
  • 简介:形象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是一种创造思维。“形象思维形式学”是理论上的概括,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发明领域,结合小发明实践所创立的一种形象思维的定发明方法。

  • 标签: 形象思维 思维形式 应用 规律 明法 发明方法
  • 简介:生命之轮也是一种法轮——说法之轮。它依据佛教说明生命轮回的性质。在这幅壁画中:艺术家表现了三种根本罪恶,人称“三毒”。其正中,公鸡象征贪欲、猪象征无明、蛇象征嗔恨。三者头尾相衔,意谓共同作恶。

  • 标签: 西藏 轮回图 佛教艺术 法轮 生命轮回 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