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拔·赛囊拔·赛囊,公元8世纪时人,具体生卒年不详,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手下名臣,藏传佛教前弘期领袖之一,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重要历史和文学名著《拔协》。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才识过人。早年即侍奉吐蕃三十四代赞普赤松德赞,曾被派往当时盛行佛教的中原地区,唐肃宗满足其要求,送给大量蓝纸金字的佛教经典,还有“颇罗弥”(即金裹银)帽子、宝瓶、托盘和锦锻及珍珠链等物品。拔·赛囊的长安之行,对佛教在吐蕃的传播、吐蕃与内地的联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他回到吐蕃时,情况已有变化,王廷内部崇苯的势力在反扑,使崇佛的赞普一时亦无能为力,拔·赛囊被排挤,贬到芒域(今吉隆一带)担任地方官。他在吉隆主持修建了两座寺庙,反佛势力为此更施加压力,逼迫赞普撤掉他的官职。拔·赛囊便前往天竺大菩提寺和那烂陀寺朝圣。后在尼婆罗遇到著名佛学大师寂护,在他的请求和联系下,获得赞普的邀请,寂护赴藏传法。赤松德赞与拔·赛囊等亲信大臣密商将反佛大臣玛尚·仲巴结活埋,拔·赛囊即奉命前往尼婆罗迎请寂护。寂护抵藏后,讲解佛教的道德规范和基础理论,引起赞普的浓厚兴趣。但不巧,...

  • 标签: 文学家传记 著名文学家 西藏著名
  • 简介:<正>如此之多的哲学家,甚至是那些选择撰写诸艺术门类或美学领域的哲学家们,为何忽略了舞蹈艺术?我想简要地作些思索。西方文明从根本上来说是父权家长制的。它必然地建构在男性的统治周围和某种相应(却隐秘的)

  • 标签: 舞蹈艺术 现象学 哲学家 西方文明 美学 家长制
  • 简介:南朝陵墓石刻兽的总体风格承袭汉代。陵墓石刻兽或称辟邪或称天禄或称麒麟。对于汉代已出现陵墓石刻兽,许多史料都有记载。《汉书·杨雄传》:“王莽时,雄校书天禄阁。”《后汉书·灵帝纪》:“中平三年二月,复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

  • 标签: 石刻 陵墓 魏晋时期 原因 考古 总体风格
  • 简介:为科学家树碑———《蔡伦》创作后记黄权中秦腔历史故事剧《蔡伦》,从1994年6月中旬进入创作以来,历时三年,十二易其稿,三度排练,终于在去年十二月份“全国梆子戏剧种新剧目交流演出”中取得较好成绩,令人深感鼓舞和欣慰。日前,《戏曲艺术》编辑部嘱我写一篇...

  • 标签: 蔡伦 科学家 造纸术 《东观汉记》 知识分子 历史真实
  • 简介:二十世纪初以来,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甲骨文字、简版帛书、西域文书残纸的发现,不仅大大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变提供了重要契机,而且对二十世纪的中国书法的创作与研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钭对这些重大发现与研究进行初步梳理,并对引入书法领域的过程和创作实绩进行总结,由此得出二十世纪书法不同于此前书法史的重要特色。只有把学术和艺术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估量和显示文物发现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二十世纪 文化考古成就 中国书法 文物考古工作
  • 简介:三维动画是动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门类,自1995年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以来,三维动画以其极为优秀的画面表现能力,深受大众的喜爱。除了以影视娱乐为目的的三维动画影片外,以信息传递为功能的三维动画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维动画以生动有趣的造型、灵活多样的画面表现形式、方便科学的动力学模拟,对所传递的信息起到了非常好的媒介作用。

  • 标签: 三维动画 纺织品 画面表现形式 《玩具总动员》 考古 信息传递
  • 简介:商代的音乐文字与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考古研究不可或缺的方面。在音乐方面也很难见到乐曲乐谱的记载,音乐传承多以先民和乐师以言传心授的形式进行。作为音乐考古研究者要对殷商时期音乐文物深入探究,不仅是先民所遗存下来的音乐文物,而且可以见到甲骨卜辞、金文和部分传世文献资料。因为时代越早音乐资料越少,所以到了两周之际在历史文献中有关音乐的记载渐多。故此,音乐考古则是打开新石器时代至殷商时期音乐研究的锁钥。在古代文献和甲骨文记载中则有鼓、龠、竽等类型的文字出现,这就是商周音乐考古与音乐文献资料的发端。

  • 标签: 传世文献 音乐考古 礼乐制 刍形
  • 简介:<正>考古发现的音乐材料以其无比的客观性、实在性和精确性,以其几乎是无限的潜藏量和丰富性,常能弥补文献记载的缺遗,纠正文献记载的谬误,因而对古代音乐史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它越来越受到古代音乐史研究者的重视。我们常常感到正确分析音乐考古材料并

  • 标签: 考古材料 文献记载 考古发现 新石器时代 分析音乐 作用
  • 简介:在近百年的中国美学研究中,部分美学家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进行了现代美学研究,并以此作为理解中国艺术精神的关键,以及确立美学“中国身份”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开启了现代书法美学研究的先河。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美学家们的书法美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即:对中国书法独特地位和价值的定位,对书法艺术美学性质的揭示,不同的书法审美观,以及对书法审美起源和发展问题的探讨;最后,本文认为现代美学家的书法美学研究是在双重因素指导下展开的,只有对此取长补短,才有助于今天的书法美学研究获得真正的新起点。

  • 标签: 书法美学 书法审美 书法艺术 现代书法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书法
  • 简介:编者按:2002年12月11日,来自全国各地及我院的10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在在武汉音乐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音乐考古中心"的成立仪式,在开幕式上,我院院长赵德义教授发表了致辞(全文如下).开幕式后,专家、学者对如何办好"中心",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我院决心在办好音乐考古专业的同时,将努力办好"中国音乐考古中心",并使它成为面向国内外的音乐考古的窗口.

  • 标签: "中国音乐考古中心"成立大会 讲话
  • 简介:艺术品的功能不仅仅是带给人们一些审美感受,富有思想性的艺术品是有启示性的,这样的艺术品帮助人们获得理解自身生命问题的线索。原国镭是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既具有艺术家敏感细腻、激情浪漫的气质;又具有哲人冷静理性、深邃凝重的气质;他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文人,也是一位修行的觉者。绘画是他的生命诉说自己的方式,也是他思考的方式和修行的方式。

  • 标签: 艺术家 哲学家 艺术品 审美感受 特立独行 启示性
  • 简介:<正>一苏联汉学家王希礼的中国文化研究鲍里斯·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里耶夫(БорИсAпексаНДроВИУВасИЛьеВ,1899-1937),汉名王希礼,他出生于彼得堡一个普通公务员家庭,1922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东方系,自1918年为俄罗斯汉学权威阿列克谢耶夫教授(АЛексеВB.M.,1881-1951,汉名阿翰

  • 标签: 阿列克谢耶夫 中国文化研究 彼得 汉名 瓦西里耶夫 中国戏曲
  • 简介:英国著名汉学家道森的选译本《史记》是英语世界《史记》英译本的有益补充。道森认为秦朝是第一个完成中华统一的王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也是西方读者较为感兴趣和关注的内容。道森在《史记》英译中竭力展示秦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社会风貌,他的选译本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特征,译文清晰流畅,可读性很强。道森的《史记》英译值得国内外《史记》翻译与研究者的重视。

  • 标签: 道森 汉学 《史记》英译 编译
  • 简介:我国当代音乐理论界,提起罗小平教授,大家都耳熟能详且敬服有加。尤其在女性音乐学者当中,她是一面旗帜。罗小平集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于一体,横跨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文学、音乐环境学等学科的研究,是我国当代音乐心理学学科开拓者之一,其理论成果影响弥深。

  • 标签: 音乐学家 教授 音乐心理学 当代音乐 音乐教育家 音乐理论家
  • 简介:"心与道合"的哲学命题成就了明代心学家陈献章的"道隐"境界,使其退隐之乐别有意趣。与"道"翱翔的退隐之乐不仅带给陈献章心浑然与物同体的美学体验,而且还作为媒介,对其交游的士人圈形成影响,促成了集体退隐价值观的形成。同时,陈献章的退隐之乐也具有美学上的人文关怀意义。本文探讨了陈献章退隐之乐的美学意境及美学意义。

  • 标签: “心与道合” 退隐之乐 美学
  • 简介:前学邹自振、罗伽禄《论罗汝芳对汤显祖的影响》①论述明代著名的理学家罗汝芳与汤显祖之间的交往,认为罗师的思想观念对汤显祖影响深远,正是罗汝芳的“生生之仁”、“赤子之心”等论说内化为汤显祖的行为指导思想。但汤显祖与理学家罗汝芳交游之外,还与《明儒学案》中的章潢、顾允成、罗大纮等理学家有过诗文交往,通过梳理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的交游情况,对于探究汤显祖的生平、思想不无裨益。

  • 标签: 汤显祖 理学家 交游 明代 《明儒学案》 罗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