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数字电视是一种产业.尽管中国数字电视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数字电视大国,但不是数字电视强国.究其原因就是中国数字电视还没有实现产业化.数字电视的经营能力和产业能力薄弱.本文梳理了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以期引起电视业界和相关产业主管部门注意,为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数字电视 产业
  • 简介:1969年以来,我国于世界上首先发现、命名了“离子相”矿物、“离子相”稀土矿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并发明了“离子相”稀土矿物的两代提取工艺。从而,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特殊、富含中、重稀土、高科技所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本文回顾了“离子吸附型”稀土发现、命名和两代提取工艺发明的有关情况,介绍了离子型稀土矿的勘查与地质简况,以及在其开发应用历程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项。重点介绍了事件的主人公——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为此作出的贡献。旨在增加人们对它的认知和了解,进一步为“振兴中华”添砖加瓦。本文涉及的许多事项,尚属首次公布。

  • 标签: 离子吸附型 稀土矿物 勘查 开发 利用史 离子型稀土矿
  • 简介:根据建设一个既能满足于鄂钢有线电视网络现状,又能满足今后数字电视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前端机房的设想,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对机房布局与环境、机房供电与接地、接收天线防雷、机房搬迁方式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

  • 标签: 前端系统 机房布局 防雷 搬迁方式
  • 简介:研究了非离子型有机添加剂P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同时引用XRD分析了不同晶种的活性。结果表明:添加剂P可有效提高分解率,显著改变产品的形貌,并具有一定增大产品粒度的作用;晶种性质极大影响添加剂的效用,特别是(002)晶面所对应的峰越强,晶种活性越好;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在种分过程开始10h后加入100mg/L添加剂,保持晶种系数为3.39,最后于34h以后取出产品;晶种是分解过程的主要因素,添加剂仅能进行改善。

  • 标签: 晶种分解 添加剂 粒度 分解率 晶种活性
  • 简介:单分子磁体(single-moleculemagnet)是由分立的、无磁性相互作用的纳米尺寸分子单元构成的一类特殊磁体,每个分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磁性功能单元,其在高温下表现为超顺磁性,在低温下出现磁滞和磁化量子隧穿行为。

  • 标签: 单分子磁体 介电效应 稀土离子 中科院 物理 纳米尺寸
  • 简介: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通过在负极中采用微细管结构的材料,可将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功率密度提高数十倍。负极采用的材料是“结晶性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多孔材料”。其结构由直径SNMP左右的微细管规则地排列而成,通过这种微细管,不仅锂离子与电解液能够容易地流向电极内部,而且还具有增大锂离子吸附的表面面积的作用。由此,在维持与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相同的能量密度的同时,还可提高功率密度。

  • 标签: 纳米多孔材料 锂离子电池 高功率密度 负极材料 日本科学家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 简介:以CH3COOLi·2H2O和锐钛矿型TiO2为原料,通过直接融盐法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3Ti5/3O4,考察合成条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物相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先在70℃保温5h或10h,再在800℃煅烧2h可得到纯相的Li4/3Ti5/304粉末,平均粒径在300nm左右,且粒径分布均匀。充放电测试表明在70℃保温5h、800℃煅烧2h得到的样品具有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以0.1C倍率充放电,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72(mA.h)/g,接近理论容量,2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140(mA·h)/g。与传统的固相法相比,用直接融盐法得到的材料具有较大的锂离子扩散速率、高倍率性能和循环可逆性。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直接融盐法 负极材料 Li4/3Ti5/3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