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紫杉醇是从紫杉树皮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其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理独特,它可以特异地结合于微管,导致微管聚合成团块和成束,抑制微管网的正常重组。临床研究表明紫杉醇对人卵巢癌,乳腺癌及黑色素瘤具有一定疗效,为观察紫杉醇对化疗失败的晚期肿瘤的疗效,我们对18例应用常规化疗失败的患者改用紫杉醇为主的方案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紫杉醇 晚期肿瘤 耐药 微管 临床观察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在骨转移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应用射频消融治疗骨转移癌19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57(41~76)岁,原发病灶分别是:肺癌11例,肾癌2例,乳腺癌、甲状腺癌、直肠癌、胃癌、肝癌各1例,原发不明1例。19例共消融21处病灶,病灶分别位于股骨(9处)、骨盆(6处)、肱骨(5处)、胫骨(1处)。手术方法:16处病灶行射频消融后肿瘤刮除,重建骨连续性;另外5处病灶只行经皮射频消融,其中3处股骨干病灶行髓内针固定。术后进行随访,并用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检查有无复发及手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1)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数字分级法)对比;(2)长期(>6个月)存活患者的功能评定(MSTS评分)。结果平均随访10(1~32)个月。死亡15例,平均存活9.7(1~32)个月,疼痛评分术前平均8.1分,术后1周平均2.2分,术后3个月平均2.7分,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术后存活超过6个月的12例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3.3%。1例术后6个月消融处再次疼痛,口服止疼药物治疗,11个月后原发病进展死亡。1例术中在止血带处发生热损伤。1例术后皮缘坏死。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骨转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局部病灶可以缓解疼痛,控制肿瘤进展。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骨肿瘤 肿瘤转移 微波
  • 简介: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被公认为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案.微创外科理念的确立,以及肝脏外科技术和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使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 标签: 中的应用 切除肝癌 治疗中的
  • 简介:肝癌的现代治疗仍然是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尤其是诸如冷冻、微波、激光及射频等微创手术的介入,使得肝癌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其中,射频消融技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由于设备及方法上的改进,已成为比较效的有肿瘤局部治疗手段之一。该项技术于1999年获得FAD

  • 标签: 肝癌 治疗 射频消融 适应症 禁忌症 射频消融治疗
  • 简介:大量的研究表明,癌基因失控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p53基因、CerbB2基因、p16基因、MDM-2基因、nm23基因、myc基因、Bcl-2基因、Rb基因等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癌基因 食管癌 预后 监测
  • 简介: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lesionsofthetalus,OLT)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往往引发关节疼痛、积液肿胀,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残。OLT好发于20~30岁之间的男性,约10%的患者双侧发病。OLT一般发生在距骨穹隆中部的内侧缘与外侧缘,并且前者损伤的范围、程度均比后者严重。常规X线、CT均不能直观地检查软骨,更不易判断其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 标签: 距骨 软骨 关节 足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表遗传学修饰的DNA甲基化与基因转录有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今年来逐渐发展的RNA干扰技术可以在细胞内抑制特定基因表达,它由双链RNA介导产生,可以降解与之同源的RNA序列,具有高度的特异性。RNA干扰技术在基因甲基化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RNA干扰 甲基化 表遗传学
  • 简介: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是否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防治并发症。方法376例食管癌患者术中置螺旋型鼻肠管,术后48h予以早期肠内营养(EN);术前、术后监测患者的血色素、血浆白蛋白水平,统计胃肠道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螺旋型鼻肠管有一定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经改进方法后得以改善;患者术前、术后在血浆白蛋白、血色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可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

  • 标签: 螺旋型鼻肠管 食管癌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评价cT导向肺穿刺标本检测的临床应用新价值。方法65例肺占位病例穿刺前未接受任何治疗,影像学诊断均不能排除肺癌。采用单排螺旋CT导向作病灶活检,所有标本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52例病理诊断为肺癌,其中26例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10例突变,其中腺癌8例,鳞癌1例,未分化癌1例。结论肺穿刺标本检测不仅能明确诊断肺癌,结合EGFR基因突变检测也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符合个体化治疗原则。

  • 标签: 肺癌 活检标本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个体化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27例肾细胞癌患者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使用免水囊法建立操作空间,用Hem—o—lock结扎夹处理肾动静脉。结果全组手术时间100~220min,平均149min;出血量30~100mL,平均55mL;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2~30个月,1例发生肺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用免水囊扩张方法建立腹膜后操作通道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用Hem—o—lock结扎夹处理肾动静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癌 手术治疗
  • 简介:健择是一种嘧啶核苷类似物,具有抗瘤谱广、毒副反应轻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瘤治疗领域中.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文就健择单药及含健择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健择
  • 简介: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新药,主要通过高度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上市前的一系列临床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具有一定的客观有效性和明显的生存获益,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良好,已于2014年10月17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管理监督总局(CFDA)批准作为国家1.1类新药上市,用于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上合理、有效地应用阿帕替尼,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组织了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学者,根据阿帕替尼上市前、后的国内用药情况,参考其他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使用经验,共同讨论,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本共识,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阿帕替尼 晚期胃癌 靶向治疗 合理应用 安全管理
  • 简介:胃癌是我国主要癌肿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全部癌症第二位。受制于研究模型的缺乏,胃癌发生机制、胃癌治疗药物开发等研究进展缓慢。类器官(Organoid)是干细胞在体外三维环境中培养所形成的细胞结构;通过体外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存环境,类器官技术能够高效培养原代细胞,包括正常细胞、肿瘤细胞。来自肿瘤的类器官被称为“瘤器官”(Tumoroid);瘤器官具有很高的“保真性”,能够保持原肿瘤的组织细胞形态、基因组学特征和药敏特征等。由于瘤器官的重要性.全球各种瘤器官生物样本库纷纷被建立起来。在胃癌方面,德国和日本近期分别建立大样本胃癌瘤器官生物样本库,对于研究胃癌发生、胃癌个体化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针对类器官在胃癌研究中应用的前沿研究进行总结,向大家介绍该领域内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胃癌 类器官 3D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妇科肿瘤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妇科肿瘤的出院患者,按照电话回访制度进行至少2次/月的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3个月后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共回访出院患者200例,均对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给予了有效评价,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次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均有明显改善,对医嘱的依从性也明显提高。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作为延伸护理的重要形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及指导治疗,还能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更有效实施心理护理与干预,提升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妇科肿瘤 延伸护理 电话回访 健康教育
  • 简介: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主要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及血氧水平依赖成像三种成像方法。同以往影像学检查只能依赖于被检查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不同,弥散加权成像主要研究脑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情况,灌注加权成像主要研究脑组织血液动力学的情况,而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则可对脑内的重要功能区进行准确定位。所以,功能磁共振成像可对人脑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可准确地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区别肿瘤组织成分、预测肿瘤恶性程度及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本文主要综述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方式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临床应用,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此项检查技术的认识。

  • 标签: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诊断 影像学检查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及晚期患者复发转移率高,预后相对较差。化疗对早期高危子宫内膜样腺癌及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是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的主要辅助治疗方式。现就化疗对具有高危因素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及晚期患者最佳化疗方案的研究简要综述。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化学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关节镜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我院为31例膝(33个膝1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单髁置换中的常规关节镜探查清理。对比其术前查体、影像学检查、术中情况及术后结果,分析关节镜在单髁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镜检发现所有患者病变主要位于内侧室,内侧室关节面软骨呈现OuterbrigeⅢ~Ⅳ度退变,外侧室关节面软骨正常或退变〈OuterbrigeⅡ度(5个膝关节外侧室关节面软骨退变OuterbrigeⅠ~Ⅱ度)。24个膝关节存在不同程度的内侧半月板损伤及退变,10个膝关节合并OuterbrigeⅠ~Ⅱ度髌股软骨退变,6个膝关节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及退变,1个膝合并前交叉韧带后外束部分断裂,患者改行全膝置换术。HSS评分:术前平均(67.56±2.929)分,术后平均(90.22±3.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92,P〈0.05);膝关节屈曲度:术前平均(103.16±6.802)°,术后平均(114.75±4.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66,P〈0.05);负重位膝内翻角:术前平均(12.16±2.102)°,术后平均(8.75±2.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46,P〈0.05);屈曲挛缩:术前平均(11.36±1.902)°,术后平均(6.75±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36,P〈0.05);关节镜探查清理时间平均(9.54±2.019)min。结论(1)尽管关节镜探查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在筛选手术适应证方面具有更严谨的作用;f2)对于选择单髁置换合并其它间室病变的患者,关节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f3)对于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查体提示合并其它间室病变的患者,关节镜探查清理应是单髁置换前的常规步骤。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 人工膝关节
  • 简介: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五大癌症之一,死亡率排第三位。根治性切除术虽是目前唯一可治愈胃癌的方法,但进展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3%。研究表明,多数患者死于术后复发和转移,主要原因是术前腹腔内微小转移灶或游离癌细胞导致的腹腔种植转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如何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做了大量研究,进展期胃癌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性治疗。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将热疗、腹腔化疗及腹腔灌洗三者有机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在预防与治疗多种腹腔恶性肿瘤及腹膜种植转移、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作者对近年来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治疗应用 化学疗法 局部灌注 透热疗法 腹腔化疗
  • 简介:双磷酸盐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药物。体外实验表明双磷酸盐对乳腺癌、肺癌、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有直接或间接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双磷酸盐联合内分泌治疗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可对乳腺癌起协同抗肿瘤作用,但对绝经期女性使用双磷酸盐预防乳腺癌尚存在争议。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使用双磷酸盐可减少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发生风险,但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预防中未能显示出优势。双磷酸盐能够减少肺癌患者SRE发生概率,但其对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改善。对肾癌、膀胱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双磷酸盐治疗可减少SRE发生风险,双磷酸盐可延长膀胱癌延长患者生存期。肾癌患者在双磷酸盐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与否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双磷酸盐 肿瘤 骨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