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酪氨酸激酶B(TrkB)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珐前列腺肿瘤标本60例,其中前列腺增生标本14例,前列腺癌标本46例,均为存档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TrkB表达。结果TrkB在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为14.29%,在前列腺癌组织为80.4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6,P〈0.01)。TrkB表达水平在与Gleason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672,P〈0.001),在不同临床TNM分期组间,在血清PSA浓度≤20ng/mL与〉20ng/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kB很可能是前列腺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并有可能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靶基因

  • 标签: TrkB基因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肿瘤中免疫逃避作用引起的细胞凋亡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3例移行细胞癌,8例膀胱腺癌及11例膀胱炎组织石蜡切片中Fas-L与P53的表达.结果P53及Fas-L在膀胱炎及肿瘤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膀胱腺癌与移行细胞癌中P53、Fas-L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G1、G2、G3级中P53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as-L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7).在膀胱肿瘤中,20例P53阳性患者中14例Fas-L阳性(70%),P53与Fas-L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238)及相关性(p=0.393).结论P53可能通过免疫逃避作用使肿瘤细胞凋亡下降,但不是唯一因素.

  • 标签: 表达 膀胱肿瘤 免疫逃避 膀胱腺癌 膀胱炎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瘦素(leptin)及肾脏瘦素受体(Ob-R)表达变化。方法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在8周末测量大鼠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和24h尿蛋白排泄量等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的血清瘦素、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免疫组化检测Ob-R在肾脏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体质量、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胰岛素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24h尿蛋白排泄量轻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清瘦素明显升高,同时糖尿病组肾脏Ob—R的表达水平下降,二者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高血清瘦素可能对肾脏0b-R表达有抑制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瘦素 血糖 胆固醇
  • 简介:目的观察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5mg·kg^-1)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1周给予氯沙坦20mg·kg^-1灌胃。12周后测3组24h尿蛋白、血肌酐、肾重/体重、血CRP及TNF-α水平;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LR4、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24h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肾重/体重明显升高,肾小球肥大、细胞增生,PAS阳性物质沉积增多。血CRP、TNF-α含量及肾组织TLR4、NF-κB的蛋白表达上调。经氯沙坦治疗后,血CRP、TNF-α含量下降,TLR4、NF-κB的表达下调。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TLR4的表达,降低血浆CRP、TNF-α含量来实现的。

  • 标签: 氯沙坦 糖尿病肾病 TLR4
  • 简介:目的检测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状况,拟在探讨其与肾脏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CRF患者(氮质血症期15例,肾衰竭期24例,尿毒症终末期21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MMP-9、TIMP-1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清MMP-9、TIMP-1水平和MMP-9/TIMP-1比值与肾功能损害等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RF患者各期血清MMP-9、TIMP-1水平明显升高,MMP-9/TIMP-1比值显著降低,随着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MMP-9、TIMP-1呈降低趋势,而MMP-9/TIMP-1比值却逐渐上升。血清TIMP-1水平和MMP-9/TIMP-1比值与血肌酐、GFR及血红蛋白呈高度相关性。结论血清MMP-9、TIMP-1参与了CRF的进展,血清TIMP-1水平或MMP-9/TIMP-1比值能较好地反映肾脏纤维化的程度。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 简介:目的:观察通络泄浊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法制作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络泄浊方组(中药组)、氯沙坦组(西药组)和通络泄浊方+氯沙坦组(中西药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Nephrin和Podocin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中西药组Nephrin和PodocinmRNA水平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结论:通络泄浊方通过促进DN大鼠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mRNA表达而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通络泄浊方 NEPHRIN PODOCIN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益肾胶囊含药血清干预高糖环境下培养的小鼠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以期为益肾胶囊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高糖组、等渗组、益肾低剂量组、益肾中剂量组、益肾高剂量组、贝那普利组;按照上述分组培养48h后,用CCK-8法检测足细胞的增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用Westernblot检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足细胞的增殖明显降低(P〈0.01),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高糖组相比,益肾高剂量组与贝那普利组足细胞的增殖显著升高(P〈0.01),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贝那普利组相比,益肾高剂量组足细胞的增殖、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糖环境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明显减少;益肾胶囊含药血清可能是通过上调nephrin、podocin的表达,从而保护了肾小球足细胞,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益肾胶囊 高糖 足细胞 NEPHRIN PODOCIN
  • 简介:目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一个中国遗传性肾病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探讨靶区域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在遗传性肾病基因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家系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样本;分析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肾穿组织病理,采用目标区域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355个遗传性肾病相关基因的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应用Sanger测序,在其他家庭成员中进行突变位点验证及突变-表型共分离分析,并对突变位点进行多物种的保守性分析。结果:结合临床检验结果和肾活检病理观察,先证者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不排除Alport综合征的可能。基因筛查发现,该家系可确诊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Alport综合征,家系中所有女性患者均为X染色体COL4A5基因c.3641G〉A(p.Gly1214Glu)杂合突变,而男性患者均为该位点的半合子。且该位点在多个物种中具有高度的序列保守性。结论:该遗传性肾病家系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Alport综合征,致病突变位点为COL4A5c.3641G〉A(p.Gly1214Glu)。靶区域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成本低、高通量、准确性高,适用于遗传性肾病家系的基因突变筛查。

  • 标签: 遗传性肾病 ALPORT综合征 高通量测序 COL4A5基因 突变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的变化,了解VDR基因多态性与肾性骨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MHD患者200例,年龄40~65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3种不同基因型的骨密度水平。应用DEXA对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测量,并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VDR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VDRbb基因型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的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骨密度Z-Score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低骨量的发生率和骨矿质缺乏的发生率分别约为30.0%和20.0%,VDR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低骨量及骨矿质缺乏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Rbb患者骨代谢指标(钙、磷、ALP、PTH)与VDRBB、VDRB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的骨密度与体质量相关(r=-0.260,P<0.05),与年龄和身高无相关性。结论MHD患者肾性骨营养不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VDR基因BsmI多态性影响骨代谢,VDR基因多态性可以作为肾性骨营养不良的预测因子,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密度 VDR基因
  • 简介:目的通过对膀胱肿瘤患者尿液中NID2和HOXA9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的研究,探索诊断原发性膀胱肿瘤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70例膀胱肿瘤患者(实验组)和60例泌尿系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尿液中NID2和HOXA9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膀胱肿瘤患者尿液标本NID2甲基化率检测的灵敏度为7d%,特异度为85%;HOXA9甲基化率检测的灵敏度为8d%,特异度为93%;双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8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2(0.87~0.97),其诊断价值优于单一基因甲基化检测。结论膀胱肿瘤患者尿液双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可能成为诊断原发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巢蛋白 同源盒 甲基化
  • 简介: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和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127^-调节性T细胞(CD4^+CD127^-Treg)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3例尿毒症患者(尿毒症组)、13例肾移植受者(肾移植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127^-Treg和CD4^+CD25^+CD127^-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尿毒症组和肾移植组CD4^+细胞中CD4^+CD127^-Treg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肾移植组CD4^+CD25^+CD127^-Treg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127^-Treg数量降低,免疫功能紊乱。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127^-Treg和CD4^+CD25^+CD127^-Treg数量降低,免疫反应性增强。

  • 标签: 尿毒症 肾移植 CD4^+CD127^-调节性T细胞
  • 简介:目的检测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和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oxsackieandadenovirusreceptor,CAR)在多种人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初步讨论E-cadherin与CAR在人膀胱癌细胞中表达的意义及两者间的关联。方法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人膀胱癌细胞中E—cadherin和CAR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CAR在RT4、5637细胞中表达较高,在253J细胞中表达较低;E—cadherin在J82、T24细胞中不表达,CAR在J82细胞中微弱表达,在T24中不表达。结论E-cadherin和CAR在人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一致,两者可能相互协作,共同参与膀胱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 标签: 膀胱癌 上皮型钙黏素 柯萨奇-腺病毒受体 侵袭转移
  • 简介:目的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进展性的肾脏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目前的研究表明,miRNA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miR-18a、miR-19a、miR-194及TSP-1在高糖与TGF-β1刺激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索miRNA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监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低糖组(终浓度5mmol/L)、高糖组(终浓度30mmol/L)及高糖组+TGF-β1组不同时期TSP1mRNA、miR-18a、miR-19a及miR-194的表达水平。结果TSP1mRNA的表达水平随血糖浓度的升高及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miR-194成逐渐下降的趋势,但miR-18a和miR-19a的表达水平并未随血糖浓度改变有明显变化。通过TGF-β1处理的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48h,研究结果显示,与未经TGF-β1处理的高糖组相比,TGF-β1+高糖组能进一步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TSP1mRNA的表达水平,使肾小管上皮细胞miR-194的表达进一步下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研究结果显示,TGF-β1对TSP1的表达水平起正性调节作用,对miR-194的表达水平呈负性调节作用,而针对TSP1是否为miR-194靶向调节基因,还需后续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小板反应蛋白1
  • 简介:目的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肾小球的表达以及活性维生素D[1,25-(OH2D3]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左肾摘除、阿霉素重复注射诱导FSGS大鼠模型。治疗组皮下埋置渗透性微量泵,给予1,25-(OH):D30.03ng·g^-1·d^-1,连用8周。检测3组大鼠尿蛋白、尿足细胞。血清白蛋白(SA)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测定。肾小球硬化指数(GSI),电镜检测每视野足细胞数、足突平均宽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ILK蛋白的表达,WT-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每个肾小球足细胞数目。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尿蛋白、尿足细胞、Cyst、GSI明显增加,SA、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减少,足突宽度增加,肾小球ILK表达明显降低;②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尿蛋白、尿足细胞排泄明显减少,GSI明显降低,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增多,足突宽度减小,肾小球ILK表达明显增加。结论1,25-(OH2)D3可增加照;S大鼠肾小球ILK的表达,减少足细胞脱落,维持肾小球足细胞数量。

  • 标签: 足细胞 维生素D 临床分析 患者
  • 简介:目的:在体外研究高糖刺激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时,HGF、TGF-β的表达以及黄芪延缓糖尿病肾病与其的相关性。方法:将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中,于24h后用RT-PCR方法检测HGFmRNA的转录水平,继而用不同浓度的HGF刺激细胞来观察TGF-βmRNA的表达。随即用黄芪药物血清刺激细胞,观察HGF的表达情况。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细胞早期就有HGF表达,之后表达逐渐下降,而TGF-β在此之后出现表达上升。同时外源性HGF可以抑制TGF-βmRNA的表达。黄芪含药血清可以显著刺激细胞表达HGF。结论:高糖刺激后可以诱导HGF表达,该表达的上升是一种有益的防御反应。此外,外源性加入HGF可以降低TGF-β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黄芪通过诱导HGF的产生,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 标签: 肾脏肥大 肝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糖尿病肾病 黄芪 DN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黏附因子(VSIG1)的相关表达及意义。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且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膀胱癌患者50例纳入研究,采用Westernblot检测了20对膀胱尿路上皮癌冻存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VSIG1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50对膀胱癌及癌旁组织蜡块标本VSIG1的表达,并分析VSIG1基因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VSIG1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低表达,但在癌旁组织中有较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提示癌旁组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比率明显高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且不同肿瘤浸润深度及临床UICC分期患者VSIG1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及性别的患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IG1基因表达下降可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其对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黏附因子 VSIG1
  • 简介:目的研究葡茶多酚对尿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分离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对照组、尿酸组、葡茶多酚组(在尿酸干预基础上,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2、0.4、0.8mg/L的葡茶多酚)共5组,MTT法测细胞增生率、TUNEI。测凋亡率、ELISA测TGF-β1分泌,RT-PCR测TGF-β1mRNA表达。结果与尿酸组相比,加入葡茶多酚干预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率明显增高(P〈0.01),葡茶多酚干预浓度愈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率则愈高;葡茶多酚各浓度组在任一时间点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尿酸组,差异有显著意义;葡茶多酚各浓度组之间相比,浓度愈高,则培养细胞凋亡率愈低,差异有显著意义,尿酸作用时间愈长,则培养细胞凋亡率愈高;葡茶多酚各浓度组在任一时间点培养上清TGF-β1浓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葡茶多酚各浓度组之间相比,浓度愈高,则培养上清TGF-β1浓度愈低,差异有显著意义,尿酸作用时间愈长,则培养上清TGF-β1浓度愈高;葡茶多酚各浓度组在任一时间点培养上清TGF-β1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葡茶多酚各浓度组之间相比,浓度愈高,则培养上清TGF-β1mRNA表达愈低,但0.2mg/L葡茶多酚组与0.4mg/L葡茶多酚组、0.4mg/L葡茶多酚组与0.8mg/L葡茶多酚组差异无显著意义,0.2mg/L葡茶多酚组与0.8mg/L葡茶多酚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尿酸作用时间愈长,则TGF-β1mRNA表达愈高。结论高尿酸能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生,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及TGF-β1的表达与分泌。

  • 标签: 尿酸 肾小管上皮细胞 茶多酚 转化生长因子Β1 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膜性肾病(MN)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中药组,各组按相应剂量灌胃,于第4周末观察24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留取肾脏组织,用免疫荧光、光镜、电镜来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Real-timePCR法测Nephrin、PodocinmRNA在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余三组TP、Alb均明显降低而TC、TG、UTP均明显升高,肾脏病理出现损害,肾组织中Nephrin、Podocin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UTP、TC、TG均明显降低,TP、Alb均明显升高,肾脏病理损害较轻,肾组织Nephrin、PodocinmRNA表达有所升高(P〈0.05)。贝那普利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通络方可明显降低膜性肾病大鼠的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对膜性肾病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基底膜的增厚有抑制作用,可减少肾脏病理损伤,能够上调膜性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mRNA的表达,延缓膜性肾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益肾通络方 膜性肾病 NEPHRIN PODOCIN
  • 简介:慢性同种移植肾病(chronicallograftnephropathy,CAN)是肾移植一年后晚期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但其精确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直接参与CAN的发病过程[1~3].但关于TGF-β1在CAN发病早期的表达情况报道甚少.我们利用国际标准CAN大鼠模型观察TGF-β1在CAN发病早期中的表达情况.

  • 标签: 同种移植 早期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慢性 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其效应分子Caspase-3在梗阻性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分别检测43例梗阻肾组织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并分析梗阻肾Caspase-3表达与肾积水程度及肾纤维化程度之间关系。结果梗阻肾的肾小管和间质中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3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而且Caspase-3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密切正相关(P〈0.01),与肾积水程度也密切正相关(P〈0.05);梗阻肾间质Caspase-3表达与肾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Caspase-3活性增强导致细胞凋亡增多在梗阻肾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肾组织 肾积水 细胞凋亡Casp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