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泵输注用于小儿烧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观察46例小儿烧伤后切、削痂和肉芽创面植皮手术病人麻醉前、诱导、插管、术中及拔管时血压及心率变化,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结果麻醉过程平稳,血压波动小,心率变化较明显,术后苏醒快。结论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镇痛作用强,控可性好,术后苏醒快,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小儿烧伤 泵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下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静脉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2h(T1),术后6h(T2)、术后48h(T3)测定CD4+%、CD8+%、血清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结果两组CD4+%、CD4+/CD8+比值、IL-2水平下降(P<0.05),T1至T3时B组CD4+%明显高于A组(P<0.05),T2至T3时B组CD4+/CD8+比值、IL-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sIL-2R水平A组T1时显著高于T0,T2达最高峰;而B组各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1至T3时A组sIL-2R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配合全麻可减轻围手术期直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

  • 标签: 直肠癌 麻醉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科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局部静脉损害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6例患者浅静脉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求其发生因素。结果局部静脉损害的发生与穿刺技术不熟练、甘露醇药理作用有密切关系。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可有效地预防局部静脉损害的发生,减少病人痛苦。

  • 标签: 浅静脉置管 局部静脉损害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在母亲子宫内发生的发育异常,既可以是结构异常,也可以是生理功能或代谢的异常。目前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最常见的5种出生缺陷和残疾依次是唇裂、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和脑积水。在已经出生的缺陷儿中除30%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外,约30%在出生后死亡,约40%将成为终生残疾,每一例出生缺陷的发生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难以摆脱的精神痛苦,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生缺陷干预的关键是一级预防,有效减少神经管畸形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斯利安片是国家卫生部唯一批准用于预防神经管畸形的药品,预防率可达50%-80%,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出生缺陷 神经管畸形 一级预防 斯利安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宫颈癌根治术的术中配合问题。方法我院从2009年7-12月开展此类手术5例,给予详尽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等护理措施。结果5例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术中配合,均顺利完成。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输液、输血通畅,准确迅速传递各种器械,密切配合医生手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宫颈癌 保留神经 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择期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30例,ASA1~2级,硬膜外穿刺后平卧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很好地完成开胸肺叶切除术,术中患者生命征平稳,双肺隔离彻底,避免了双肺交叉感染。全麻药用量少,苏醒彻底,迅速,可控性好。术后镇痛效果好,有助于患者早期咳嗽排痰,对患者后期恢复有利。

  • 标签: 双腔支气管插管 硬膜外麻醉 肺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曲马多或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探讨较佳配方。方法选择门诊拟行人工流产孕妇15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三组(n=50)A组为丙泊酚+芬太尼组,B组为丙泊酚+曲马多组,C组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观察三组病人术前、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所用丙泊酚总量和苏醒时间、幻觉、注射痛、术中体动次数和程度及术毕镇痛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对镇痛效果均满意,三组丙泊酚总用量及产生幻觉人数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麻醉后均有循环呼吸抑制,术中MAP、R、HR、SPO2均较术前未用药时降低(P<0.05),A组呼吸抑制较B组和C组明显(P<0.05),C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和B组。C组的注射痛明显低A组合B组。(P<0.01)。结论芬太尼、曲马多、瑞芬太尼均可联合丙泊酚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更满意,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麻醉 丙泊酚 芬太尼 曲马多 瑞芬太尼 人工流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对牙髄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62例病人的162颗牙髄病患牙,随机分为碧兰麻组和盐酸利多卡因组,每组81颗,进行局部粘膜下浸润麻醉,行开髄术或拔髄术观察牙髄麻醉效果。结果浸润麻醉碧兰麻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组。结论碧兰麻用于浸润麻醉麻醉效果好,起效快,对牙髄病治疗有满意的镇痛效果。碧兰麻浸润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 标签: 碧兰麻 利多卡因 牙髄治疗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12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均在鼻内镜直视下,使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对鼻丘及相对应的鼻中隔黏膜表面进行分点热凝。结果显效85例(68%),有效36例(28.8%),无效4例(3.3%),总有效率为96.8%。结论鼻内镜下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法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无并发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镜 微波 变应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I、Ⅱ期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验组78例,均采用经胸大肌入路清扫腋窝淋巴结,保留胸小肌、胸前神经及肋间神经。对照组为我院2008年6月份以前56例乳腺癌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未注意保护胸前神经,观察对比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患侧胸大肌萎缩情况,患肢内收及内旋运动时胸肌肌力,评定胸肌功能。结果实验组78例中,术后患侧胸大肌5例(6.4%)无一例重度萎缩,对照组56例中,术后患侧胸大肌重度萎缩18例(32.1%),轻度萎缩16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保留胸前神经,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地防止胸大肌萎缩、患侧胸部变形、疼痛及上肢感觉障碍、功能减退的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胸前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归纳32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分析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相关预测因素及预后。结果GCS评分,中线移位,瞳孔不等,出血部位,破入脑室与发生NPE密切相关;NPE预后不佳。结论NPE进展迅速,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应积极预防并早期诊治。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性神经病(DPN)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比较符合WHO诊断标准的8例Ⅰ型糖尿病、4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程的关系、血糖的高低、电生理检测的异常。结果41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只肢体疼痛、麻木为主,发病率与病程的延长呈正比关系,神经电生理检测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SCV比MCV异常率更高。经治疗后病情痊愈17例(40.5%),好转25例(59.5%)结论DPN的发病机理较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神经电生理检测中SCV比MCV更敏感,治疗应是包括隆糖、降脂为主的多途径治疗。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三叉神经痛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三叉神经痛后抑郁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在给予三叉神经痛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黛力新,对照组应用等剂量安慰剂。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tondepressionscale,HAMD)和疼痛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测定,观察黛力新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的抑郁情况和疼痛均有所改善,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黛力新对三叉神经痛后抑郁有明显疗效。

  • 标签: 黛力新 三叉神经痛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46例小细胞肺癌,27例良性肺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结果小细胞肺癌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明显高于良性肺病和健康人对照组。结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化学发光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络通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的AION患者55例(56眼),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妥拉苏林注射液治疗作为对照组。对照组27例(28只眼)和治疗组28例(28只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综合有效率分别为96.4%和75.0%(P<0.05),且治疗组的视力、视野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络通胶囊对AION有治疗作用。

  • 标签: 脑络通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一对一”神经促通技术,治疗组在神经促通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人手、上肢、下肢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神经促通技术治疗。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脑卒中 偏瘫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JSLE)神经系统表现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本院风湿科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JSLE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神经系统表现的临床特征。结果神经精神症候群29例(61.7%)癫痫发作17例(36.2%),狼疮性头痛7例(149%),情绪失调5例(10.6%),脑血管病4例(8.5%),急性精神错乱3例(6.4%),无菌性脑膜炎3例(6.4%),精神障碍3例(6.4%),运动障碍3例(6.4%),格林-巴利综合征2例(4.3%),颅神经病变1例(2.1%)。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L)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与无神经表现的JSLE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神经精神症候群普遍高发。

  • 标签: 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精神症候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组织缺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外踝尖上5-7cm处为皮瓣旋转点,以外踝和跟腱连线的中点与腘窝的中点之间的连线为轴线、受区病损情况进行皮瓣设计,逆行旋转修复创面,供区植皮修复。结果临床应用17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随访3-6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皮瓣外观满意,患者行走正常。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组织缺损疗效满意。

  • 标签: 腓肠神经 逆行皮瓣 小腿下段 缺损
  • 简介:摘要磁共振的技术进步已经取得了解剖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并且提供了评价组织的生理和功能的方法。磁共振成像提供了无创、无辐射的研究人类大脑生理学的方式。利用这些新的成像方法,我们可以对疾病作出更具体的诊断,以及预测和评估疾病治疗后的反应。本文对磁共振较新的技术DWI、MRS、SW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普 磁敏感加权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