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地区级医院在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找出对策。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7年下半年院前接诊2050例病人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院前急救主要存在6个护理问题。结论:院前急救必须具有充足的急救物资、医护人员的敏感分诊识别能力和过硬的急救技能。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我院2014年3月自主研发“护士工作站”软件系统,其中电子“护理文书”模块经过全院临床护理人员运用并持续性改进两年以来,该系统的高效整合优势得到充分体现,而且通过数据查询等功能提高了护理管理管理效率。

  • 标签: 电子&ldquo 护理文书&rdquo 整合优势 管理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巴曲酶常规药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巴曲酶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之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作用较快、不良反应少,有效地提高好转率,安全性高,在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期脑梗塞 巴曲酶 常规药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宫颈疾病进行阴道镜的拟诊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来探究阴道镜检查对于宫颈疾病的诊断是否有推广价值。方法针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290例病人进行阴道镜检阴道镜下活检。结果在通过阴道镜得出的宫颈疾病拟诊结果,经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其中阴道镜对于宫颈疾病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宫颈息肉、宫颈炎、尖锐湿疣等良性疾病96.4%(137/142);CINⅠ93.0%(53/57);CINⅡ及CINⅢ诊断率83.3%(30/36)和70.2%(33/47),高度病变(CINⅡ~Ⅲ)为75.9%(63/83);SCC诊断率87.5%(7/8)。结论利用阴道镜对于宫颈疾病进行拟诊及病理诊断,在诊断结果方面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并且对于CIN的诊断价值也较高,是适用于进行CIN筛查的有效方法。因此,宫颈疾病的阴道镜检查病理诊断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利用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宫颈疾病诊断的科学准确性。

  • 标签: 阴道镜检查 宫颈疾病 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及核心肌群-平衡训练对预防老年病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及核心肌群-平衡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次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BBS评定及跌倒发生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实验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及核心肌群-平衡训练能有效提高老年病患者平衡功能,降低跌倒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PDCA 核心肌群-平衡训练 老年病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带锁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外科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70例肱骨骨干骨折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带锁髓内钉固定的做为研究组,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的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1年的肩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术后1年,两组肩、肘关节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各有优缺点,均安全有效,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锁定加压钢板 肱骨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末梢血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以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选取98例,通过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采用抽取末梢血方式进行检验,观察组49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采用抽取静脉血方式进行检验,探究检验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在经过血常规检验后的相关指标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检验指标结果,从而促进治疗,可应用推广。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临床价值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东莨菪碱联合应用佐治小儿重症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品化"+纳洛酮3天,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11%(31/36).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东莨菪碱佐治小儿重症性肺炎有显著疗效,未见副作用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性肺炎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纳络酮和合用醒脑静对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将急性乙醇中毒52例随机分为单用纳络酮(对照组)和合用醒脑静(观察组)各26例。根据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及昏睡昏迷期采用不同剂量治疗,观察血压、呼吸、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症状明显好转22例,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纳络酮合用醒脑静抢救急性乙醇中毒疗效确实,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乙醇中毒 纳络酮 醒脑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配偶心理状况,探讨其家庭功能及应对方式心理状况。方法为2014年1-12月间在三甲医院妇科住院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02例,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和配偶性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测评,针对性、有目的、动机性访谈,指导性化解矛盾。比较干预前后结果。结果干预前配偶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配偶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后上述几项评测与国内常模比较统计无医学意义,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应对方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夫妻须借助医学、社会、家庭系统的有力支持,建立正确的沟通模式,促使夫妻生活包括性生活和谐。

  • 标签: 妇科 恶性肿瘤 配偶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根据发病后时间溶栓分为0~3h,〉3-6h,〉6~12h三组。结果: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96%、74.51%、61.91%。早期治疗(0-6h)组血管再通率(78.38%)延迟治疗(〉6~12h)组的61.91%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五周病死率、反复心绞痛和反复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AMI发病后6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住院病死率最低,但发病时间〉6-12h的溶栓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鲁木齐PMOP发病规律西北燥证相关证候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189例PMOP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内容包括年龄、身高、体重、民族等,参考《中医虚证辩证参考标准》和《血瘀证诊断标准》以及刘庆思主编《实用骨质疏松防治指南》(广州出版社,2001年)结合西北燥证辨证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定,分析乌鲁木齐PMOP发病规律西北燥证相关证候相关性。结果入选的189例患者中,104例肾虚血瘀证,占55.03%;34例肝肾阴虚证,占18.52%;29例脾肾两虚证,占15.34%;乌鲁木齐PMOP发生率年龄、民族、遗传因素、营养因素以及骨扫描值关系密切(P<0.05)。结论乌鲁木齐PMOP发病规律西北燥证存在相关性,应根据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降低PMOP发生率。

  • 标签: 乌鲁木齐 PMOP 发病规律 西北燥证
  • 简介:目的:探讨隐匿性哮喘(concealedasthma,CA)患者血浆炎症标记物肺小气道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连续确诊的(经支气管激发试验)隐匿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n=30)行肺小气道功能测定,以ELISA方法测定其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IL-4水平。另选健康查体者(n=21)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比较,CA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肺小气道功能减退(P〈0.05);血中CRP、IL-6及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与FEF25%-75%、FEF75%-85%呈负相关。结论:隐匿性哮喘患者存在肺小气道功能减退,血中炎症标记物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其小气道功能的减退呈负相关。

  • 标签: 隐匿性哮喘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肺功能 小气道
  • 简介:目的:对103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头颅CT、MRI)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①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年龄高峰为60~79岁,临床表现较急,以运动减慢一强直、球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锥体束损害表现明显,而静止性震颤少见;②伴发的高危因素中,以高血压、糖尿病为最多见,且较高比例的患者存在血脂增高和c反应蛋白指数增高:③经头CT、MRI影像学检查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见明显的影像学异常,主要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88.3%),部位可位于单侧、双侧基底节或额叶白质,部分病例在大脑脚、侧脑室旁可见缺血性改变。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起病形式较急.多伴有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头影像学有明显的缺血改变。

  • 标签: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特点 影像学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同步进行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24小时的9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各个时段血压心电图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杓型改变52例(53.1%),无杓型改变(即昼夜节律消失)46例(46.9%);无杓型组中心肌缺血性ST段改变29例(29.6%)和心律失常40例(40.8%)发生率均较有杓型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性ST段改变和心律失常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有关;同时监测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病 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胃淋巴瘤(Primarygastrointestinallymphomas,PGL)患者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市人民医院215例PGL患者病理特征和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X2检验、对数线性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及LifeTable生存分析。结果患者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7.8%、57.3%和53.4%。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病理类型、IPI评分、临床分期、LDH水平、肿瘤直径和治疗方式PGL预后相关。进一步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IPI评分、治疗方式和年龄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各治疗组中,化疗联合放疗组预后最好。结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IPI评分、治疗方式和年龄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化疗联合放疗应作为PGL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预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实施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试验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各26例,观察比较手术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接近,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手术疗效优良23例(88.5%),术后并发症发生2例(7.7%);对照组手术疗效优良16例(61.5%),并发症发生8例(3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优于内固定术,体现在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改善更明显,推荐选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内固定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