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种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检测结果,以评估不同试剂盒的检测性能。方法:采用试剂A(成都迈克生物)、试剂B(上海复星生物)、2种试剂盒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52例疑似新冠肺炎样本进行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试剂A阳性样本检出率7.69%,与试剂B的5.77%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试剂A、试剂B均可以检出不同稀释浓度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的ORF1ab、N基因,且两种试剂的Ct值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2种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对新冠肺炎疑似样本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的差异,稳定性良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试剂盒 诊断性能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消化内科采取的应急护理管理方式,对于疫情的控制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32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治疗的过程当中采取护理应急管理方式,观察全院护理质量控制情况。结果:全院的护理质量质控分在3~5月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同时对比三月以及四月的分病区管理质控分、消毒隔离质控分、分职业防护质控分以及分护理管理控制分(P>0.05);对比三月以及五月的分病区管理质控分、消毒隔离质控分、分职业防护质控分以及分护理管理控制分(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取护理应急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的情况,同时保障了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了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管理工作当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化内科 应急护理管理 控制作用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区别于以往传统单一的网络远程教育,现在以慕课、微课教育为典型代表的一种新型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动了国内开放式课程教育,学习资源需求的多元化,并逐渐在国内外医学界引起着巨大的轰动。

  • 标签: 新型课程 出科考核 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及探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中应用创新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收的20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患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将这200例患者分为100例实验组和100例对照组。对对照组病患进行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性护理;对实验组病患进行的护理方式是:创新型护理,比较2组病患的心理状态和并发送发生率。结果:1)实验组病患的SDS、S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2)实验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病患的低(P<0.05,X2=5.5556)。结论:针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患,可以采取创新型护理的干预方式,该护理手段可以改善病患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创新型护理 药物依从性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筛查的主要手段。影响核酸检测准确性的众多因素中,标本类型的不同、采集标本的时期、操作者采集标本的方法最为重要。多次反复核酸检测可以弥补检测试剂盒阳性检出率低的不足,避免病毒“窗口期”和不同采样者操作不到位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阳性检出率。

  • 标签: 核酸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标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通过对本院 750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病例资料结果分析,探讨以后发热门诊在应对突发疫情需要改进的方法和可借鉴的经验。 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 1月 31 日 -2月 29日期间本院发热门诊 750例病例资料,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影像学及实验室结果综合分析。 结果 所有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男性 459例,女性 291例, 年龄分布 3~ 87岁,确诊新冠肺炎 8例,均为普通型,且年龄大于 45岁有 5人,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28例,其他以普通感冒、肺部感染为主,占及极少数的肺结核 4例。其中有流行病学史伴有症状 115例, 无流行病学史伴有症状657例,无症状无流行病学史 27例 。 结论 本地区新冠肺炎发病率不高,确诊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症状轻,疫情期间做好人们心理健康知识宣教,显示必要且重要,同时正确地做好门诊预检分流,优化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减少交叉感染,以提高诊断效率及科学防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门诊,病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老年患者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2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019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并从患者一般资料、病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方案等多方面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均为跌倒伤,且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更多,合并高血压患者明显更少,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与去年同一时间区内老年患者骨折的临床特点差异显著,因此临床治疗时应根据疫情特殊环境结合患者实际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便更好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老年人 骨折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的护理管理体系及方法 提高应急能力,防止医院交叉感染,保证护理安全 。方法 将前馈控制理论与方法用于发热门诊管理中,通过迅速反应启动应急预案,制定科学的就诊流程,加强人员培训,严格落实感染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标本采集与运送,倡导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管理等措施。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病人 257人,收治 71人,采集咽试纸 2896次,医学观察 3人,医务人员和患者无 1人发生交叉感染,创造了零感染佳绩。结论 建立和落实前馈控制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传染病院内传播和交叉感染,能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护理安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前馈控制管理 发热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技术培训的现状,为完善防护技能培训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护理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及技术问卷对拟参加武汉新冠肺炎救治护理工作的护士120人进行调查,了解个人防护知识及技能掌握现状。针对现状采用情景模拟和案例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并对培训后的效果及课程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在防护知识掌握上与培训前差异不明显;在防护相关技术方面掌握情况与培训前差异明显。结论 在开展医院防染相关培训中要改变目前理论授课的单一方式,通过增加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防护技能实际能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护知识 情景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矩 阵评估在介入导管室防 控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中的效果。方法:从2020.01-2021.04这一年多期间,将我院收治的导管室介入治疗患者,随机选7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分配法把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有38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常规风险评估,而另外的3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风险矩阵评估,对两组患者的新冠防控效果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患者要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介入导管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其风险矩阵评估的效果最佳,可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有效的避免介入导管室发生新冠院内感染,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矩阵评估 介入导管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对新冠肺炎的诊断效能。方法:本文选取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的60例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这些病人均确诊为新冠肺炎且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内我院收治的60例健康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病人进行血清检测,观察两组病人血液中IgM和IgG对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IgM抗体进行独立检测后其灵敏度高于70%;符合临床标准,其特异度为98.33%;IgG抗体进行独立检测后其灵敏度高于80%,符合临床标准,特异度为100.00%。使用两种抗体进行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90%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结论:由此可见,通过血清IgM和IgG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新冠病毒感染人员的排除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IgM和IgG 抗体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急诊科护理管理措施。方法:该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从患者就疑似病例管理、环境消毒管理及防护物资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实施了患者入口通道、患者出口通道、医护人员专用通道的三通道管理,增加了发热诊断室、发热抢救室,设置了专职岗位,设立了护理人员应急库,对护理人员、工勤人员、护理学员均进行专业培训,设置了多个功能制小组,按防疫级别来分配防疫物资,对病区环境、医疗垃圾进行严密管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还成立了护理科研团队。结果:该医院急诊科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防护物资得到了有效利用,就诊患者得到了科学诊治,各项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确诊的18 例患者均得到妥善治疗,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未出现交叉感染病例。结论:科学、全面的护理管理,对提高就诊速度、降低交叉感染率、提升疫情救护能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诊科管理 疫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世界性大流行以来,黎巴嫩维和任务区中国维和医院护理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经验,为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护理人员今后更好地应对突发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2月-2020年8月黎巴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流行期间,驻黎巴嫩中国维和医院护理组开展突发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总结出制定护理工作规程、强化护理人员培训、规范发热预检分诊、落实感染防控措施、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完善隔离病房管理、加强防疫物资管控7个方面的具体措施。结论 提高了护理组防控处置能力,为应对突发疫情的维和护理工作提供有利保障。

  • 标签: 黎巴嫩 维和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防控 护理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世界性大流行以来,黎巴嫩维和任务区中国维和医院护理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经验,为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护理人员今后更好地应对突发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2月-2020年8月黎巴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流行期间,驻黎巴嫩中国维和医院护理组开展突发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总结出制定护理工作规程、强化护理人员培训、规范发热预检分诊、落实感染防控措施、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完善隔离病房管理、加强防疫物资管控7个方面的具体措施。结论 提高了护理组防控处置能力,为应对突发疫情的维和护理工作提供有利保障。

  • 标签: 黎巴嫩 维和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防控 护理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称新冠肺炎 )市级定点收治医院 隔离病房的护理管理经验及效果。方法: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护理管理工作存在的难点,有针对性的逐条改善。结果:2020-01-24 ~ 2020-03-02我院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20例 ,其中普通型 19例 ,危重型 1例 ;已治愈出院 20例,院内治愈率为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护理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获得病人及社会的认可,荣获多项集体个人荣誉。医务人员零感染。 结论:从建章立制、人力资源配备、培训、科学管理四方面阐述管理经验 , 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保障了隔离病房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 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点收治医院 隔离病房 护理管理 经验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和评价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收集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10例COVID-19住院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1)病例特征 :10例患者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其中轻型1例,普通型9例;患者年龄23-79岁,男4例,女6例;有接触史10例(100%),其中7例为家族聚集性发病;疾病平均潜伏期5天。(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其次为咽痛症状,消化道症状少见 。(3)影像学检查 :胸片或胸部CT显示肺部炎症。(4)治疗方案:所有患者 均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吸氧等治疗,后病情好转,体温下降。结论:核酸检测阳性、流行病学史、血常规、胸部影像学是诊断 COVID-19的重要依据。易感人群接触史,咳嗽发热症状、淋巴细胞低下是COVID-19感染的重要临床表现。中西药结合治疗是COVID-19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症状 核酸检测 影像学检查 中西药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SARS-CoV-2)是目前最迫切的工作,相继很多医院已经或即将建立核酸检测实验室,实验室建成使用后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不合理棘手问题,为规避一些弊端,使即将建设的实验室运行更加安全、标准、规范、顺畅。结果 经过与多家核酸实验室负责人交流,集思广益,改建成标准、规范、顺畅的SARS-CoV-2核酸检测实验室,具有检测量大、经济适用、人性化的实验室。结论 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下,改建一个快速、标准、安全、适用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对疫情防控中的应急措施、应急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实验室 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