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九六○年,湖北省荆门县漳河车桥的战国墓中曾出土一件铜兵器.这件兵器全长22、内长8.3、宽5-6.8厘米,两穿无胡,两面铸脚蹬日月、手持青蛇、耳两青蛇,满身重鳞的人像,内上有铭文四字(见图一)同出物中,还有一把柳叶形铜剑.关于这件兵器的名称、族属、时代及其用途,前辈学者曾作过深入的讨论.或从器形、所铸图象的含义以及与柳叶剑伴出等情况,主张此器为巴人遗物.或因荆门与楚郢甚近,楚王又

  • 标签: 兵器 甲骨文 左传 十七年 周武王 典籍
  • 简介:王莽以发行不足值货币搜括天下财富,最后自食其果。然其货币品种繁多,式样奇特。异书“泉五十”出水于襄樊汉江,其四字巧妙相连,为各谱未载。

  • 标签: 大泉五十 货币 王莽
  • 简介:明清自嘉靖以下,道光以上,十二个朝代的钱币书法,字体呆板、粗劣,毫无书法艺术的气息。至咸丰三年鼓铸大钱,书风才有变化。

  • 标签: 咸丰 大钱 嘉靖 钱币 朝代 明清
  • 简介:<正>一、汶口遗址与汶口文化汶口文化的发现,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这支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和苏皖两省邻近山东的地区,其年代大致在公元前44世纪至前24世纪之间。由于它的发现,使这个地区的史前历史,从龙山时期上推了大约两千年。汶口文化因汶口遗址而得名。遗址位于泰山脚下的汶口镇附近,跨于汶河的南北两岸。1959年夏,在济南市博物馆主持下,由该馆副馆长刘锡曾和山东省文物管

  • 标签: 大汶口文化 大坟口文化 遗址 发掘报告 汉口 大墩子
  • 简介:《马王堆出土文物展览》是文化部文物局和湖南省博物馆主办的一个流动性展览。共有文物89件,复制品47件(其中女尸复制

  • 标签: 彩棺 古尸 女尸 白膏泥 空间分割 木俑
  • 简介:票号是晚清道光初民间自发创办的金融机构。它起源于异地汇兑,为不同地区间资金调拨服务。山西票号分支机构遍及全国,经济实力也很强。按票号所在晋中地域来划分主要有平遥帮、太谷帮与祁县帮。早期的山西票号主要活动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因汇兑部分“京协饷”‘骊得以在财力和地域上的拓展。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山西票号的日异昌、蔚泰厚和日新中三家。已在各地设立了众多分号,江苏苏州则是其中之一。

  • 标签: 山西票号 金融活动 清末民初 上海 金融机构 资金调拨
  • 简介:五口通商以来,上海出现了租界,1854年外国侵略者在上海成立了一个凌驾于中国政府和法律之上的殖民统治机构——工部局(Council),它不仅拥有警察、管理市政、征收税捐等权力,而且在争夺货币发行权方面也不遗余力,历史上曾三次策划发行货币,但终未实现。1866年7月30日,英国商人通过上海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表明了他们的态度:极力

  • 标签: 货币发行 工部局 英国商人 五口通商 外国侵略者 英文报纸
  • 简介:对于的阙释、误释之处,余曾作<〈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补释>一文,发表于2003年第9期.后又陆续发现该书考释中的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兹再作补释如下:

  • 标签: 战国 上海博物馆 楚竹书 补释 东南 考释
  • 简介:泉五铢较少见,偶有谱录报道。如上海朱卓鹏、马传德合编的《钱币漫话》中,卫月望先生所写《凉城发现的“泉五铢”》一文,就记录了若干年前内蒙古自治区的凉城县发现的两枚“泉五铢”钱(甘肃省庆阳市也发现一枚)。文中的泉五铢,形,直径25.5mm,孔径9.5mm,大小与汉武帝的五铢和王莽的泉五十相同。

  • 标签: 大泉五十 内蒙古自治区 五铢 庆阳市 甘肃省 凉城县
  • 简介: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会于1983年11月28日至12月8日在北京美术馆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顾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均派人出席了开幕式。李先念、杨尚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前往参观。中外观众达12万人次,可见展览会隆重和盛况空前。

  • 标签: 中共中央政治局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家领导人 展览会 美术馆
  • 简介:一提起“齐通宝”,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两张著名的图,“四眼齐”和“缺角齐”(均为小平钱),因为不少介绍“齐通宝”的资料都采用过这两张照片。所谓“四眼齐”就是被发现时已被人打了四个眼,“缺角齐”就是左上角已缺失。大多数古钱币图录也大都转载“四眼齐”和“缺角齐”这两枚古钱拓图而未见实物,南此可见齐通宝的珍稀度!

  • 标签: 古钱币 大齐通宝 文物考古 中国
  • 简介:<正>伾山,位于河南省浚县城东里许。商周时称犁山,汉时称黎阳山,东汉光武帝刘秀镇压河北王郎还师过此,在山上筑青坛祭告天地,并谥为青坛山。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导河自积石,历龙门,东过洛讷,至于伾?贝髞缮剿姹缓笕擞坝砉泵健!?伾山青石峥嵘,古柏苍翠,有宋以来保存较好的寺庙建筑群7处,亭榭台阁达138间。由于它的历史名望和地理风光,历代都吸引着文人名士、骚雅墨客到此题诗作赋、记事

  • 标签: 汉光武帝 禹贡 刘秀 地理志 碑文 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