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国初年,上海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商贸、金融城市。到了二三十年代,洋行、公司林立,洋商人口骤增;国内各省市的商号、店家来沪开业的也如雨后春笋。上海成为五方杂处、万商云集的大都会。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饮食行业也随之繁荣起来,出现了各种外邦菜。广菜鸦片战争以前,广东人到海外做工,熟悉了欧美西洋菜的烧法,回国后,吸取其特点用到广东菜中,形成了“色淡、鲜嫩、清爽、半生半熟”的广菜风格。鸦片战争以后,广菜传到上海,对上海饮食业具有很大影响,到了民国,逐步发展为“海派广东菜”。广菜的烹调有炒、煎、炸、焗、烤、炖、煨等多种手法,其中小炒尤具特色,比如清炒虾仁,虾,必须是一斤80只左右,个头均匀,过人过小均不

  • 标签: 外邦 上海饮食 民国初年 菜馆 传教士 京菜
  • 简介:采访时间:2011年4月27日、5月1日采访地点:叶秀宝家中被采访人:叶秀宝叶秀宝,1930年生,上海浦东高行镇人。1947年5月到上海新光内衣染织厂工作,1979年退休。

  • 标签: 上海浦东 纺织女工 生活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 简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科学文化名人杜威、罗素、爱因斯坦、玻尔、泰戈尔、马可尼、萧伯纳、卓别林、郎之万等人纷纷来中国访问,他们或着迷于东方的传统文化,或感兴趣于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或像杜威一样被弟子的热情所感染,因而受邀来华访问。来访的具体原因,大多为讲学,也有出访他国途中顺道逗留的。而上海,往往是他们访问的第一站。那么,在这些世界文化名人的眼中,上海又呈现出一种何等景象呢?他们又为上海带来了什么呢?透过他们的视角,回首八十多年前的上海,我们又能得到何种感悟呢?

  • 标签: 世界科学 上海 人眼 文化名人 中国社会 二三十年代
  • 简介:外滩远景及毁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和禾二’二淙乙二二::taerer#vtt/旦:’/二”二二了二二二:叮————一”-曾经汽笛声声的北火车站(民国初年)平纪念塔(20年代)一’—””一‘”“—一’—”’””—‘”“-”’弓闻遇迹的霞飞路(3年代)繁华的南京路上林立的商店(30年代)W”/7lWTh”一Hwun’.r———””——”城隍庙里引人入胜的九曲桥、湖心亭远眺花园桥和礼查饭店(民国初年)(民国初年)民国时期的上海建筑$同济大学出版社

  • 标签: 民国时期 日本侵华战争 民国初年 大学出版社 汽笛声 30年代
  • 简介:<正>越南很早就有了记述历史方面的文字,那主要属于神话、传说和一些野史、笔记之类。正史的编纂,始于陈朝。经过千年上下的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两汉、三国、南北朝,以迄隋唐),即越南史上所说的三次“北属时期”,封建制得以确立,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并逐渐形成较为发达的封建经济。在这个基础上,到10世纪,开始建立了独立自主的越南封建王朝。李朝(公元1010—1225年)和陈朝(1226—1400年)的时候,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渐趋完备,号称“李陈盛世”,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封建文化——李陈文化,或叫“升

  • 标签: 史记 中国封建王朝 中央集权体制 封建经济 圣宗 封建化
  • 简介:上海工运史研究的一座丰碑——读《上海工人运动史》(下卷)余子道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工人运动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运史专家沈以行、姜沛南、郑庆声主编的《上海工人运动史》下卷,于今年1月正式问世。全书凡60万言,收录照片71幅,附有1874-194...

  • 标签: 上海工人 工运史研究 上海工运 运动史 工人运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 简介:文殊山石窟文殊山石窟坐落在肃南县祁峰乡文殊山中。文殊山石窟开创于十六国北凉时期。唐代贞观年间得到扩修。唐宋时期,文殊山石窟一度归属甘州回鹘管辖,遗留了不少回鹘僧人遗迹。元末,文殊寺变为黄教寺院;清代,文殊寺受到朝廷诰封。如今,保存较好且有重要价值的洞窟有前山的千佛洞、万佛洞、文殊寺窟和后山的千佛洞、古佛洞及禅窟。

  • 标签: 张掖 大美 甘州回鹘 文殊寺 贞观年间 唐宋时期
  • 简介:瞅准机会,进士下海了35岁的“干部”刘学询下海了,而且经营的是赌博业——他中标投得了广东“闱姓”博彩(以科举中榜者姓氏为博彩方式)的承包经营权,承包期限是1890年至1896年。这多少令后世渎史人有点疑问:作为一名通过艰难的“公务员考试”(科举)、获得了官员身份的读书人,怎么会突然弃官从商,而且投身的又是如此的“贱业”?

  • 标签: 承包经营权 大清 公务员考试 承包期限 刘学询 赌博业
  • 简介:据汉剧老艺人相传,楚调的“三摇篮”是在明末清初时开始形成的。当时东南西北的艺人们以各自的根据地向四周传播。鄂西北以襄樊为中心;鄂西南以荆沙为中心;鄂东南以武汉为中心;鄂北以德安府(今安陆市)为中心。湖北除恩施、郧阳山区外,大部分都是鱼米之乡的平原,特别是长江与汉水带来了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戏曲的传播,在紧靠长江和汉水的襄樊、荆沙、武汉更为突出。在湖北大、中城市都修建本地行帮会馆、公所、庙宇及各行各业的祖师庙里面建有戏台,有的还建了大小两个戏台。各行帮都把本地的剧种带来演出,好招徐客商扩大贸易。尤其是襄樊、荆沙、武汉这三城镇的会馆、公所、庙宇等更是比比皆是。借庙里的

  • 标签: 唐明皇 祖师爷 湖北汉剧 艺人 辛亥革命 戏班
  • 简介:沿着世界屋脊的青藏线,穿过日月山,跨越橡皮山溯昆仑山的脉络而寻觅,展现在你面前的是群山环绕之间天然镶嵌着的一个巨大的盆地,这就是我国四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北依祁连山通甘肃敦煌,西缘阿尔金山连新疆塔里木,南屏昆仑山进西藏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清朝雍正元年(1723),岁次癸卯,蒙古亲王罗卜藏丹津发动武装反清斗争,很快失败,藏文史籍称作“癸卯之乱”。扎什巴图尔死后,其子罗卜藏丹津于康熙五十五年冬袭封亲王爵,为青海蒙古的总管王。次年冬,西藏乱起,清廷决计进军西藏平乱。五十七年皇十四子允禵为大将军驻青海,从青海和康区两路进藏,各部蒙古率部从征。五十九年九月,青海、康区两路清军会师拉萨,西藏底定。清朝改变了以前政治格局,未恢复和硕特汗权,重用藏族官员,组成地方政府。留清兵三千驻拉萨。雍正元年二月封赏青海诸台吉,又晋封察罕丹津为亲王。还晋封一位郡王,改变了原来八台吉中只有一位总管王的体制。罗卜藏丹津等人对此愤怨不已。康熙帝去世,雍正帝初即位,允禵奔丧回京。朝廷多故,罗卜藏丹津认为有机可乘,于雍正元月五日发动反清。强令各部取消清朝封爵,具呼旧日名号。自称“达赖珲台吉”。各藏

  • 标签: 罗卜藏丹津 反清 青海蒙古 亲王 正元 康区
  • 简介:在家翻阅期刊《廉政文化巡礼》,其中《陈云与上海一文阁老板胡恒瑞的故事》一文引起我的兴趣:"萧红与胡恒瑞的结识,也是缘于买稿纸。她写完《生死场》后,鲁迅先生为其作了序言,却没有银两出书。胡借给她500洋,得以出版发行,萧红一举成名。"这篇文章的作者周舟就住在我楼下,很熟。周多年供职《承德日报》,能喝,能聊,更能写,在业内和文坛均小有名气。我去问他文中"500洋"的出处。周云:是上海一文阁老板胡恒瑞亲笔记载。胡恒瑞1920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与陈云同门学艺结好。

  • 标签: 上海 萧红 萧军 《承德日报》 《生死场》 商务印书馆
  • 简介:近年来,随着黑社会犯罪势力的日益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黑社会的来源、特点及其活动等。作为民国时期黑社会的重要组织,青帮不断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民国时期上海青帮的来源、主要黑色事业及其特点做一番简单的梳理,希望有助于揭开蒙在青帮历史上的神秘面纱。青帮的来源青帮最早出现在运河流域,其开山鼻祖是运河流域的漕运水手。有清一代,政府从江南一带征集调往北京的粮食每年达400多万石。当时有漕运粮船1.2万艘。从事漕运的水手二三十万,他们大多数是从山东、直隶等省的贫困地区分离出来的破产农民。清运水手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里,每天从事繁重的劳动,又无法享受亲人团聚的温暖,他们非常希望得

  • 标签: 民国时期 青帮 上海青 国民党 清政府 黑社会组织
  • 简介:为纪念近代商会诞生110周年暨《上海总商会历史图录》成功出版,上海市工商联在上海工商联大厦召开新书首发式和专题座谈会。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福禧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工商联副主席金亮、秘书长杨茜以及该书编委会成员等出席会议。

  • 标签: 上海总商会 出版 图录 历史 上海市工商联 专题座谈会
  • 简介:李立三与上海工人运动陈卫民李立三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①他与上海工人运动关系密切。1924年春至1925年9月;1928年9月至1930年9月,他曾两度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前一时期,他对上海工人运动作出了...

  • 标签: 李立三 上海工人 沪西工友俱乐部 工人运动 总工会 同盟罢工
  • 简介:上海“孤岛”时期,以外商名义注册的“洋旗报”,是“孤岛”抗日进步力量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利用英美在租界的特殊地位,为求生存而采取的一种办报策略。一“孤岛”初期,由于日寇强行对租界内的中国报刊实施新闻检查,并通过租界当局取缔抗日报刊,因此,自1937年11月下旬起,除《新闻报》、《时报》等少数报刊接受日方的新闻检查继续出版外,大批抗日报刊纷纷迁往内地和香港,或毅然停刊,以示决绝。据1937年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载称:“自11月华军退出上海后,出版物之停刊者,共30种。”上海“八一三”抗战后形成的强大的抗日报刊阵营遭到毁灭性摧残。为了能继续从事抗日活动,爱国的新闻工作者曾尝试创办纯翻译的抗

  • 标签: 孤岛 《文汇报》 中美日 新四军 新闻检查 《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