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罗阳石亭是泰顺仅存的明代石亭,地处泰顺明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路之上,有明确的建造年代和鲜明的特色。对罗阳石亭建筑结构和文化内涵的调查剖析,有助于研究明代泰顺的交通发展状况和人文历史情况。

  • 标签: 石亭 明代 交通
  • 简介:在群星闪耀的启蒙时期,卢梭是一位"反启蒙的启蒙思想家".一方面,他高举自由平等的大旗弘扬民主精神,成为被解放的时代的灵魂;而另一方面,他又对当时居于主导地位的乐观的理性启蒙观念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激烈批判.正因为如此,他成为富有争议的思想家,并形成了聚讼纷纭的"卢梭问题".

  • 标签: 卢梭 启蒙观念 民主精神 道德效果 艺术创作
  • 简介:“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的确,古蜀人来自何方?如何进入成都平原?何时建都立国?它的政治面貌、经济规模、宗教文化的情况怎样?与包括中原殷人在内的四邻关系如何?……这一连串的历史文化之谜,在旧时人们眼里,同直上天际、云遮雾障的古蜀道一样,是神异诡谲,不可捉摸的。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历史文化 铜贝 青铜雕像
  • 简介:任鸿隽(1886-1961)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卓越的科学活动家,科学社创始人之一。1909—1911年留学日本,1913—1918留学美国。留美期间曾任《留美学生季报》总编辑,并于1914年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创办《科学》月刊。1918年10月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1923年参与“科学与玄学”论战,

  • 标签: 科学活动 任鸿隽 社会意义 《留美学生季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中国科学社
  • 简介:清代,社会变革因素萌生滋长,中国社会渐趋进入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面对资本—帝国主义对世界市场的野蛮争夺,民族对立、边疆危机、政局晃动等问题开始显现,新疆愈发遭受列强入侵,一再陷入内部动乱纷争的危险困境。但由于清代渐趋完善的新疆屯垦机制,基本有效地抵制了外部入侵,成功遏制了动乱分裂活动,它是西北边疆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

  • 标签: 清代 新疆 屯垦
  • 简介:秦青铜礼器是秦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秦文化的重要物质遗存,它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宝贵价值。秦青铜器铭文作为秦文学之萌芽,其内蕴丰富,文笔凝练,韵语优美,颇具西周青铜礼器铭文的叙事风格与艺术特色,说明它与西周礼乐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 标签: 秦青铜礼器铭文 礼乐文化 秦文学萌芽
  • 简介:邓小平新时期宗教思想集中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82年发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这段时间内及邓小平发表的一些重要谈话及中央的有关重要文件中。这些重要思想放眼历史和时代,言简意赅,敏锐精辟,切中要害,对结束“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实现宗教工作上的拨乱反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

  • 标签: 宗教问题 基本政策 中国共产党 宗教工作 新时期 社会主义时期
  • 简介:随着农村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从而返乡创业开始成为新的就业途径。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注入了有生力量。

  • 标签: 大学生 返乡创业 意义 困难 措施
  • 简介: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期临近,银行同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家银行不惜巨资推广CI形象,从整齐划一的标识,到越来越豪华的装修,力求在硬件上体现自己的实力。但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塑造企业形象,使顾客满意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对企业忠诚的顾客和员工。我国加入WTO组织后,金融业将更加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后,争夺客户和人才必然是竞争中两大焦点。现在一些银行为了短期效益,忽视了

  • 标签: WTO CL战略 顾客忠诚战略 营销手段 公共关系 中国
  • 简介:世界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至少在中国有了丝绸之路时,人类已迈人世界化的征途——东西方世界借助驼骆和帆船进行远距离交往。只是由于交通工具自身的限制,如速度和运载量以及安全等条件约束,世界化只是以极低的速度在缓缓地进行着,以至于世界各地的发展主要是靠所在区域的内部动力,即使偶有外部力量,其作用也十分微弱,所以可以说,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彼此孤立的状态。

  • 标签: 世界化潮流 客家文化 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
  • 简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北宋党争的时间延续之长,卷人人数之多.斗争之复杂激烈,都是极为少见的,其影响的广泛,亦涉及有宋一代思想文化的各个层面。深入研究北宋党争的实质及其影响,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评价宋代思想文化的总体风貌和特征,了解和把握中国思想发展史的演变轨迹,无疑都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党争 广泛 北宋 演变轨迹 宋代 思想文化
  • 简介:雷沛鸿(1888—1967),广西南宁市人,著名的中国现代教育家。早年留学英、美、德等国,加入中国同盟会。四度出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曾任广西大学校长、广西教育研究所所长。五次出国考察教育。先后创办国民基础教育、国民中学、西江学院,致力于建构“民族教育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理论。

  • 标签: 中国同盟会 教育家 国民 出国考察 留学 广西大学
  • 简介:北京建都已有856年的历史了。这是以公元1153年金主海陵王完颜亮从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东南阿城)迁都燕京,并改燕京名中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算起的。

  • 标签: 燕京 迁都 海陵 重大历史事件 原因 哈尔滨市
  • 简介:本文论述李石曾的文化浪漫主义核心内容之一的“留法教育活动”,尤其凸显其“文化政治意义”,进而追考其理念之后的法国文化渊源。他虽不为官,但政界影响却不容忽视,而除了日后的“清党有功”之外,他自身通过文化/教育活动累积的政治资本其实也应当予以足够重视。文化政治的意义,就在于两者间的相辅相成。而李石曾之所以能成就现代中国别具一格的“石僧范式”,则与其在20世纪初年的留法时代及对法国文化的自觉汲取和创造意识关联密切。

  • 标签: 李石曾 留学史 文化政治 中法文化关系
  • 简介:自80年代初期开始的全国性修志工作,已持续10多年了。一批新志书陆续出版发行,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国家文化建设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方志工作者在理论领域里也有所创获,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方志理论滞后于方志实践的问题,它所形成的消极影响,不断在修志实践中显露出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召开方志理论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理论建设问题,这将推动方志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助于志书编纂质量的不断提高。

  • 标签: 中国地方志 方志理论 本体论研究 方志事业 修志实践 方志工作者
  • 简介:在近代诸子学复兴中,胡适建立了新的学术典范。其中,“先秦无六家”论就是胡适提出的一大创见。所谓“先秦无六家”论是指先秦时代并不存在司马谈所说的六大学派。它的重点在于对“名家”、“道家”、“法家”的质疑和批判。在该论的建立过程中,胡适受益于西方逻辑学的训练,借鉴了梁启超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受到了顾颉刚的影响。然而,胡适之所以能够形成系统的理论,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方法指导下的疑古辨伪学实践。此论破除了对先秦诸子派分的汉人论述之迷信,恢复了先秦学者因人研究的路径,对于当下的诸子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胡适的“先秦无六家”论是20世纪学术史上具有前瞻性和典范性的重大命题,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

  • 标签: 胡适 “先秦无六家”论 名家 道家 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