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纽约时报》曾刊登过一篇乐评,题为《翻过一座名叫贝多芬的高山》,是针对钢琴家弹奏贝多芬的作品而言的。而对于作曲家,尤其是钢琴音乐和交响乐作曲家来说,贝多芬就不仅仅是一座高山,而是一座难以逾越的珠穆朗玛峰。一个灾难。

  • 标签: 贝多芬 作曲家 钢琴音乐 钢琴家 交响乐 弹奏
  • 简介:作家莫言去年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优秀的文学没有国界》的演讲(载《上海文学》20lO年第3期)。在演讲快要结束时,莫言"有针对性地提到了一个流传的故事"。这里引号内的话出自陈思和先生的一篇文章《对新世界十年文学的一点理解》(载《文艺争鸣》2010年第4期),看来陈思和很欣赏莫言提及的这个故事,并以自己的理解予以生发(以下凡引用二人的话,均见这两篇文章)。这个故事莫言是这样讲的,"有一次,歌德和

  • 标签: 贝多芬 作家 陈思和 歌德 知识分子 莫言
  • 简介:分别创作于1800年和1802年的第一、第二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曲创作的早期之作。贝多芬在这两部交响曲中,基本上继承了海顿、莫扎特所奠定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交响曲创作的音乐传统,在音乐语言、形式结构和精神内涵的表现上延续、遵循着这两位伟大作曲家的艺术风格、规范和创作手法。文章主要是对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的艺术鉴赏。贝多芬是西方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9部交响曲也早已成为西方音乐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交响音乐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是众多音乐史家

  • 标签: 西方音乐史 维也纳古典乐派 交响音乐 谐谑曲 音乐语言 艺术鉴赏
  • 简介:钢琴奏鸣曲是一种钢琴演奏的套曲,它是欧洲古典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大型的、多乐章的钢琴作品形式.这种乐曲形式经过二百多年的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特殊结构.在海顿、莫扎特时代,钢琴奏鸣套曲往往由三四个乐章组成.这些乐章的安排大体上是: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共三个乐章).

  • 标签: 乐曲悲怆 奏鸣曲贡献 悲怆浅析
  • 简介:古典主义是18世纪前后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流派,古典主义音乐包含了18世纪初至19世纪初的欧洲专业性的音乐创作风格。它出现在巴洛克时期之后,结束于浪漫主义时期之前。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受美学思想的影响,古典主义音乐的形式轮廓明确,结构严谨,体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和谐

  • 标签: 贝多芬奏鸣曲 艺术魅力 奏鸣曲式 古典主义音乐 世纪初 音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