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除了在政治和家训、为官、处世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治学思想对后世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他的治学思想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个人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师友的影响、经世救国的思想成分、个人的经历经验等。在他的治学思想中,以进德、修业、经世救国为目的,要求治学要有“有志”、“有恒”、“有识”的态度;提出“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贵专”等一系列的治学方法和理论。其治学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了以曾纪泽、李鸿章、梁启超为代表的一大批士大夫,在中国近代学术界中有重要地位。

  • 标签: 曾国藩 治学思想 影响
  • 简介:读《书城》11期中国当代思潮专题,甚为惬心。林同奇先生的文章爬梳整理中国25年来的思潮发展,思路清晰,立场客观,是及时填补空白之作,殊为可贵。方沂先生的文章也从侧面证明了此类文章写作的不易。林文用"三角张力与人文寻求"这一大的框架来把握中国25年来思想论域之演变,逻辑明晰,但似乎并不能完全涵盖这一时期"中国思想"这一宏大

  • 标签: 人文思想 草根 中国思想 当代思潮 文章写作 填补空白
  • 简介:  这是个相当平静的夜晚,静谧而安详,窗外月色皎皎,虫鸣稀疏,我对着面前的纸笔,轻轻地推开了记忆的阀门.  几年前,当我萌发出一个对于十来岁的少年颇有些飘缈的理想--透彻的明白自己,明白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开始读更多的书,于是我逐渐发觉了我这生将时时相随的家--我的思想.……

  • 标签: 思想蜗居
  • 简介: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传世。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这些思想中不乏有伦理道德的思想,且这些思想都是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需要,为更多还原

  • 标签: 墨子思想 尚贤 墨家学派 非乐 天志 《墨子》
  • 简介:周晓风博士论文《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文化阐释》(3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专题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当代文艺政策",以其特别的学术价值及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浓厚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文艺政策 新中国 文化阐释 意识形态 新拓展
  • 简介:一、政治上的殖民统治“九·—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成为支配—切的霸主。在政治方面,日本帝国主义炮制傀儡政权、暴力镇压奴役东北人民,以期达其殖民侵略的目的。

  • 标签: 日本帝国主义 东北人民 殖民统治 政治 文化角度 中国
  • 简介:不久前,我看到了一份有关美国梦的民调结果。据《今日美国》报道,24%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实现了美国梦,40%的人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美国梦,15%的人表示毫无希望,21%的人表示对此并不关心。我不知道类似的问卷在中国会是一个怎样的比例分布。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美国梦,还是中国梦,它是有关国家的梦想,更是个人的梦想。而国家的价值,正在于提供一种相对公正的秩序,使身处其中的个人

  • 标签: 中国梦 中国心 我不知道 相信自己 天都 《今日美国》
  • 简介:<正>对于当代诗歌的“中国性”问题,身在海外的诗人似乎比起国内的诗人更关心一些。前几年海外出版的一份汉语刊物还组织过一个讨论,不少人写文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意见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观点,还是认为进入当代社会以来,由于西方文化以强势文化的面目出现,受到它的影响,中国诗歌的外来因子越来越多,其中国特征日渐

  • 标签: 中国诗歌 诗探索 文化场域 中国特征 西方文化 强势文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写完这篇医疗题材小说,我如释重负,算是对一段医疗生涯的总结,无论行医,还是就医。我一向拒绝现实主义,但这篇小说我还是以医疗真相不厌其烦地呈现人物生存现实,虽然我根本上要表达的,是对于实现人的主体性的探寻。

  • 标签: 主体性 小说 现实主义 医生形象 寓于 生存现实
  • 简介:寻我,悄悄地沐浴在星星的身边。白茫茫的银河撕开束缚的内衣,像风一样,徐来。润湿了我的脖子、身体及一切。于是,我在这里缠绵了。游荡于两岸的灵魂,像一片干瘪的叶子,在苦苦地等待。等待什么?不知道,只是额头和

  • 标签: 脉搏 思想 等待 夜来香 润湿 演化
  • 简介:这一些时间,日子是过得闲散,内心里却着实畏惧。因为闲暇里各项事情都没有进展,焦虑便由心而生。因为写作是这样一项长长的事业,与时间的久远简直成了绝配。外面小区里商贩的呼喊过去,接下来又会有熟悉的新的一轮。他们看到了小孩子跑过草丛,脸上涌动着平实的笑。那些孩儿们与家里的并无大的不同,一样的调皮欢乐,也是一样的无所用心。

  • 标签: 平淡 时间 焦虑
  • 简介:李欧梵认为,在1917—1927年期间,爱情是青年生活的中心点。“浪漫的爱情”在妇女解放运动中打下了“特殊的印记”。同时,他把胡适称为这场运动的“教父”。我认为,如果一定要给1920年代以现代性爱观为核心的爱情追求寻找一位精神教父的话,最合适的应该是周作人,虽然对于这一称号,反对任何形式迷信的周作人也许并不愿接受。

  • 标签: 周作人 性爱观 思想革命 妇女解放运动 利器 爱情追求
  • 简介:杭间教授的著作《手艺的思想》在初版刊行十六年以后,于2017年又由原书的“老东家”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修订版。修订版基本参照原书的内容划分为五个板块——“手艺中国”“故乡的师傅”“形而上下”“工艺传说”“‘工艺美术’时代”,其中最后一个板块由原来的“温暖的消逝”调整为“‘工艺美术’时代”,选文方面也有易动,主要增加了老师在2000年以后新近写成的《工艺史和设计史的“区别”》《六书与中国设计思维》《无名书:中国设计史的写法——兼谈中央工艺美院的史论传统》《雷圭元先生》《“光华路”》《图形折射的民族身份和记忆——我读田自秉先生的》等几篇重点论述手艺与工艺文化的论文。

  • 标签: 文化 工艺美术 美术出版社 价值 设计思维 设计史
  • 简介:摘要在教育方面,美学思想思想政治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把课程科学美、教师人格美、学生心灵美和差异美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通过两种教育理念的交流、借鉴、融合,达到“双赢”,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境界。

  • 标签: 思想政治美学思想 人格美 差异美
  • 简介:天才艺术家卡夫卡如是说到人的原罪,他把人,具体的人,必有一死看作人的原罪。对于鲁迅,我们完全也能作如是观。在这个意义上,向死而生不仅仅是鲁迅的基本存在方式,而且也是鲁迅的基本思想方式。在鲁迅整个的意识世界里,死亡意识是其深层心理中的重要问题,它蕴含着对死的态度和对

  • 标签: 鲁迅 死亡意识 原罪 卡夫卡 人生思想 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