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新社会的因素.这些新社会因素的出现,是生产力日益社会化的客观结果,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胜利成就,是社会主义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具有向更高级的新社会转变的历史过渡性.

  • 标签: 当代资本主义 历史过渡性
  • 简介:<正>“这里奉献给读者的是一本小册子。而论述的却是个大题目——自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迄今的苏联政治”。——这是斯蒂芬·F·科恩在其新著《苏联经验重探》①卷首的一段话。斯蒂芬·F·科恩,是美国著名学者,苏联问题专家,他的专著《布哈林和布尔什

  • 标签: 苏联经验 |
  • 简介:历史已经迈向一个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在这世纪之交、千年之交之际,我们不妨回头俯瞰一下社会主义运动的先人们是如何跨越从19世纪到20世纪那个门槛的,比较一下当初和今天社会主义运动的状况和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提供借鉴。

  • 标签: 社会主义 生产力 无产阶级 社会民主党 政治制度
  • 简介:历史虚无主义不是线形单向的发展逻辑,它在否定资本主义中萌芽、在否定社会主义中形成。历史虚无主义是苏联剧变和苏共垮台的重要催化剂。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方式更为隐蔽。它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在文学创作领域,它以娱乐化的方式丑化党的领袖,戏说人民英雄,为反面历史人物翻案;在日常生活领域,它以新媒体为手段,虚构个体历史记忆,消解国家民族历史。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判,要善于用法律手段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对人民英雄的诋毁,同时运用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这样才能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危害。

  • 标签: 历史虚无主义 流变逻辑 苏共垮台
  • 简介: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以电的发现和运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扩大,自由竞争逐渐走向垄断,资本的个体经营越来越被股份公司的经营所替代。到了9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接近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社会现象。恩格斯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些新的时代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层次的思考,用新的判断修正和取代了过时的结论,这在他晚年的许多著作和序言中都有所涉及和反映。在这些篇章中,有的是对资本主义新特征的科学预见,有的是对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重大调整,有的是对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的切实展望,有的是对未来社会发展道路及目标的多元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理论遗产。

  • 标签: 晚年恩格斯 文献档案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非常看重他们的历史观,这可以从恩格斯的四段话中得到有力的佐证。他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说:“黑格尔把历史观从形而上学中解放了出来,使它成为辩证的,可是他的历史观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科学历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主义者同盟 马克思主义 《宣言》
  • 简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文化自信'纳入由'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组成的自信谱系,正式形成了包括'文化自信'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四个自信'思想体系。'文化自信'的背后,是我国五千多年来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其重要性在当前这一时期被提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对党和国家前进方向与道路理论有着重大意义。以此为切入点,本文就中国历史与'四个自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和研究。

  • 标签: 习近平 中华民族 历史
  • 简介:2009年1月6日http://www.rebelion.org网站刊登了詹姆斯·彼得拉斯题为《历史视角下的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文章,认为拉美中左势力不断在各国大选中获胜,开始为执政寻求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左翼理论家与在任总统共同酝酿提出了“21世纪社会主义”.并称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经济模式,作者以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三国的政治实践为例证,分析了21世纪社会主义与20世纪的各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经济模式的异同,并分析了其优点和缺陷。文章内容如下。

  • 标签: 《历史视角下的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 书评 书介绍 詹姆斯·彼得拉斯
  • 简介:对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定位过高,是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是:在内部纵向对比上,把发展程度估得过高;在外部横向对比上,把成熟程度拔得太高.对此,邓小平拨乱反正,作过很多精辟论述.邓小平的论述,在内部纵向对比问题上现已达成广泛社会共识,但在外部横向对比问题上却远未取得相同社会效果.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主义 定位 对比
  • 简介:回顾历史,中国曾长期处于国际体系的边缘地带,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顺应全球化浪潮,“和平融入”现存国际体系,推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短短30年问,中国国民经济由20世纪70年代末濒临崩溃边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社会经济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 标签: 中国国民经济 历史性变化 世界 20世纪70年代 社会经济生活 国际体系
  • 简介:上海赴各省(区)知青学习慰问团,是上海为适应知青运动需要而推行的一项政策。它于1969年4月开始推行,先后经历了起步、长期实施、调整等三个历史阶段,其产生、演变的历史轨迹和"文革"局势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梳理、剖析上海知青学习慰问团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认识上海知青运动以及"文革"的历史

  • 标签: 上海 知识青年 慰问团 调整
  • 简介:凯撒里亚的普罗柯比(490/507—560/561年)是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时代(527—565年)的著名史学家,其最重要的作品《战记》(HistoryoftheWars)记载了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廷帝国与波斯帝国(527—531年)、汪达尔王国(533—534年)和哥特王国(535—550年)进行战争的详尽经过,反映了该时期拜占廷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现实,同时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普罗柯比本人的历史观。本文以《战记》为分析对象,研究普罗柯比的历史观。一、普罗柯比历史观中的希腊传统史学思想普罗柯比生于加沙(凯撒里亚),这里的学校非常重视希腊式古典教育,学生都具备扎实的古典修辞学基本功。因此可以推断,普罗柯比受到过古希腊史学思想特别是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古希腊史家思想的熏陶。他的《战记》一书在修辞和文法方面的风格特点也说明普罗柯比熟知这两位大史学家的作品。希罗多德以其对西方史学的巨大贡献而被后人尊称为“历史之父”。他以希波战争为主题的史学巨著《历史》充分利用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各种文献资料,注重对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材料的运用。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贡献是发展完善了政治军事史的...

  • 标签: 波斯战争 拜占廷 命运女神 修昔底德 波里比阿 著名史学家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世界秩序的历史演变过程,认为世界秩序的发展遵循由有序稳定,到无序失衡,再到新的有序稳定……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一般规律。通过具体分析威斯特伐利亚秩序、维也纳秩序、凡尔赛秩序和雅尔塔秩序,文章对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建立作了推断和预测,认为新的世界秩序既不会回复到冷战结束之前的两极秩序,也不会出现由美国一极独霸世界的单极秩序,未来的世界秩序将肯定会以多极并存为主要特征。虽然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创建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斗争过程,但却将主要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 标签: 世界秩序 冷战后 和平 有序 两极 推断
  • 简介:自1989年剧变以来,中东欧国家政党政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多党制的确立阶段,特点是中右翼政党执政,政党关系紧张,政党分化、对峙现象普遍;二是多党制的巩固阶段,特点是形成了由中左、中右翼政党主导,左翼、中左翼、中右翼、右翼阵线分明和结构稳定的政党格局;三是民粹主义政党兴起阶段,特点是标榜超越左右的民粹主义政党冲击原有政党格局,甚至成为执政党。剧变30年来,作为第三波民主化的样板,中东欧基本上完成了对西欧政党政治模式的移植,但是国情的多样性又为各国培育新的政党政治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 标签: 中东欧 政党政治 多党制 民粹主义
  • 简介:1994年6月29日,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村山富市在该党和自民党、先驱新党的支持下当选为日本新首相。30日村山首相组成自民党、社会党和先驱新党的三党联合政权。村山政权与细川、羽田政权虽然都是联合政权,但是,它们的重要区别在于,细川、羽田政权是“非自民党联合”政权,而村山政权则是“自民,社会联合”政权。对于过去一直处于对立关系的

  • 标签: 日本自民党 日美安全条约 小泽 社会联合 细川 武装中立
  • 简介: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整体为行动主体,突显共同体对于个体的优先性,强调“类本质”以应付全球性生态困境;它以共同命运为联结主线,能够凝聚人类的共同价值,从而应对经济发展、生态危机和全球治理等困境;它以共赢共享为发展主旨,立足于主权平等、倡导协商合作并最终实现利益共赢、成果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克服个体主义、利益至上主义和霸权主义,从而具有超越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整体 共同命运 共赢共享
  • 简介:<正>长期以来,西欧共产党致力于同本国社会党和其他左翼政党建立各种联盟。在谈判中,双方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和要求,也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让步。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在理论、战略、路线和政策上逐渐地向社会党靠拢,形成了一些人称之为“共产党的社会民主主义化”的趋势。多数党放弃了列宁主义、无产阶级专政、暴力革

  • 标签: 社会党建 西欧共产党 社会民主主义 民主集中制 克拉克 列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