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因笔者从事于辽金史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考察、抄录、研究了大量辽金尤其是北京的辽金幢,因而爱屋及乌,深感作为古代石刻的一种,辽金幢有着其独特、别致的美。

  • 标签: 辽金 经幢 佛教 造型美 质朴美 残缺美
  • 简介:面对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究竟哪些经典应该先读,哪些论著可后读?哪部佛典是必读,哪种译本可选读?哪些经论最能体现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撰述是随机方便说?凡此等等,均不同程度影响着人们读经的效率与效果。为此,本文精心选择了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最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

  • 标签: 佛教典籍 十三经 简释 基本精神 中国佛教 效率与效果
  • 简介:教会如何处理好灵性建设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基督徒应当树立怎样的“金钱观”?这些问题一直是中国基督教神学界争论的焦点。河南省灵宝市基督教两会旗帜鲜明地引导并鼓励信徒勤劳致富,在教会中大念“致富”,以实际行动对致富问题作了明确的阐释,引起了河南省基督教两会的关注,社会各界对此也给予了高度的称赞。

  • 标签: 勤劳致富 教会 基督教神学 物质世界 致富问题 实际行动
  • 简介:《金刚》的现代意义(上)济群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金刚》与禅宗成佛是智慧的成就日常生活中的修行《金刚》解决什么四相与人生发菩提心与行菩萨道如何得见如来《金刚》的信仰如何奉持般若法门如何理解如来实无说法从无所得中求证佛法般若正观无住生心《金刚》...

  • 标签: 《金刚经》 般若思想 现代意义 《坛经》 日常生活 生命体
  • 简介:释经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研读圣经和解释圣经。本文从中国教会的实际出发着重阐述了树立正确的释观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这对正在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中国教会是大有裨益的。

  • 标签: 《圣经》 释经 神学思想建设
  • 简介:鸠摩罗什所译《阿弥陀》的正宗分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讲述了西方净土及其主人公阿弥陀佛的超胜性;其次讲了念佛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最后展示了六方诸佛的证诚。归根到底,《阿弥陀》的要点在于念佛发愿往生,关于这点,中国和日本的净土教者是如何认识的,特别是关于一七日一心不乱执持名号的理解,本文将以此为中心试为探讨。

  • 标签: 《阿弥陀经》 名号 阿弥陀佛 鸠摩罗什 主人公 净土教
  • 简介:《太平》一书内容庞杂,思想多源,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但总的看来,《太平》的成书时代,也是谶纬流行的时代,所以,它的出世神话及其思想内容都与谶纬有密切关系。本文试从《太平》的出世神话及思想内容等方面,对《太平》与谶纬的关系进行简要梳理与分析。

  • 标签: 《太平经》 谶纬 成书关系
  • 简介: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广为流传,在佛教般若思想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蕴含着丰富的净土思想,明确提出了'心净则佛土净'这一著名命题.本文从菩萨取净土之目的与方法的角度,认为中菩萨取净土的目的是度化调伏众生,此即为'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的内含意蕴,还阐述分析了建立净佛国土之净土行和'心净则佛土净'思想.

  • 标签: 《维摩诘经》 净土思想 心净 佛土净
  • 简介:《无量义》是一部并不流通很广的经典,然此属于法华系统的三之一,它对了解《法华》的义理,悟人一乘实相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无量义经》 实相 《法华经》 义理
  • 简介:《太平》作为最早的道教经典之一,其宗教美学思想带有明显的伦理化趋向。它赞“道”之美为“神”,体现了早期道教超越现实的美学要求;它将类美感的“喜乐”,当做通向“道德”的起点和门户;它将心灵的“清静”状态,作为符合“天地之至情”的趣味。这说明,它的美学思想既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应有其特定地位。

  • 标签: 《太平经》 伦理美学 “神” 宗教伦理 伦理化 美学思想
  • 简介:一、关于《无量清净平等觉》的译者有三种说法现藏题为支娄迦谶所译,缺乏可靠性。这一说法始于《历代三宝记》、《大唐内典录》和《开元释教录》等相沿其说。另有白延或帛延译之说。这一说法始于《法经录》、《仁寿录》、《静泰录》等所有录皆主白延或帛延译之说。再有一种说法是以《无量寿》为题,附注“一名无量清净平等觉”,题为竺法护译。这一说法,《道安录》、《出三藏记集》以下所有录都有记载。这三种说法,哪一种表达了真正的事实?我想就此予以研究讨论。二、支娄迦谶说

  • 标签: 支娄迦谶 竺法护 大唐内典录 开元释教录 出三藏记集 等觉
  • 简介:隋朝时有一位已经得证二果的书生,名叫苟藉,他擅长书法,但不食酒肉。如果有人请他去写字,必须要心存恭敬,再设素斋才能请他到家里去,否则他是不会应请的,就即令勉强请他去了,他也不肯写字。

  • 标签: 隋朝 苟藉 《金刚般若经》 佛教文化
  • 简介:中世纪是基督教神学发展史中不可略过的时期,"信仰寻求理解(FidesQuaerensintellectum)"是中世纪院神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下,院神学家努力调和信仰与理性、神学与哲学的关系,力图使基督教与异质文化能够对话、相通,为大众所能接受。本文以中世纪院神学作为论述对象,阐释其信仰与理性、神学与哲学的神学诠释进路,期待对当下的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处境中的福音诠释有所启发。

  • 标签: 经院神学 调和 诠释进路
  • 简介:两百多年前,苏格兰人亚当·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富论》中,首先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窥见了经济学人文世界的真谛。《国富论》因此被公认为经济史上第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是对现代经济学不朽的贡献。其实,两干多年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撰述的《道德》,不仅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而且早已折射出现代经济的诸多思想。

  • 标签: 《道德经》 中国古代哲学 人文世界 老子 真谛 首先
  • 简介:本文先引述了的版本问题,进而简要分析了其成书时期、著者、思想来源以及其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的'治国'所运用的'三'和'承负'两种思想,最后将其'治国'思想归结到君、臣、民'三合相通','立致太平'上.

  • 标签: 《太平经》 三合相通 承负
  • 简介:《金华玉女说丹》收入《云笈七签》卷六十四。该的作者、创制年代,金华玉女为谁说丹、丹属外丹还是内丹等,都需要认真探究。

  • 标签: 玉女 金华 丹经 《云笈七签》 内丹 外丹
  • 简介:文章以陈景元《西升集注》为研究对象,从哲学思想出发,对教育作用:养生、修身、治国;对象:人有接受教育的天赋,人人是教育对象;目的:道德养成,培养治国理民之才;师道观:贵师,师资素质,择师;教学原则和方法:讲解教学,惜时勤学,顿悟,因材施教,等思想,作出系统梳理、分析,并给予客观评价。

  • 标签: 陈景元 《西升经集注》 教育思想 教师素质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