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在腹腔镜Siewert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行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SiewertAEG根治术、且吻合方式为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胸腔内改良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术步骤如下:(1)Roux-en-Y肠袢制作;(2)Overlap吻合空肠端腹腔外预处理;(3)Overlap吻合食管端腹腔内预处理;(4)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5)检查吻合口,关闭共同开口;(6)胸腔主操作孔置入胸腔引流管,关闭膈肌。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327.5±102.0)min,消化道重建时间为50(28~62)min,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为(29.0±7.4)min,术中出血量100(20~150)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4.7±3.7)d,术后住院时间为9(6~73)d。3例(11.1%)患者出现术后Clavien-DindoⅢ级并发症,分别为吻合口漏并脓胸、胸腔积液和胰漏各1例,经穿刺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结论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在腹腔镜SiewertAEG根治术中安全可行。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Ⅱ型 腹腔镜手术 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根治性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和Ⅲ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AEG患者共122例,依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分为根治性近端胃部分切除术(TG组)58例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PG组)共6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预后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TG组2年的生存率为79.31%,高于PG组2年生存率(60.94%),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3cm时、在TNM分期为III期时,TG组的2年生存率高于PG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TG治疗SiewertII和IIIAEG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好,且不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特别是肿瘤直径>3cm时、在TNM分期为III期时,采用TG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胃切除术 预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合并非手术相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4—2018年收治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合并非手术相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疗信息,电话随访患者生存情况。数据库建立和分析采用SPSS软件,生存分析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共有70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年龄65岁(20~81岁);男女比例2.18∶1;其中Siewert36例(51.4%),Siewert34例(48.6%)。Siewert Ⅱ和Siewert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5.0%和94.1%(P=0.028)。70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6个月。SiewertSiewert中位OS分别为20.0个月和8.5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2%和9%(P=0.027);M0与M1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9.1个月和7.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0%和4%(P=0.049)。出血后行手术+化疗患者的中位OS为60.0个月,单纯化疗为22.2个月,最佳支持治疗为7.9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9%,45%和2%(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iewert(HR=1.965,95%CI:1.078~3.583)、M1期(HR=1.787,95%CI:1.002~3.187)和出血后手术+化疗(HR=0.132,95%CI:0.032~0.552)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非手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合并非手术相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生存差,Siewert和晚期患者生存期短,出血后积极行手术和化疗可能延长此类患者生存期。

  • 标签: 腺癌,食管胃结合部 出血 疾病特征 预后 生存
  • 简介: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SiewertⅡ、Ⅲ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的92例SiewertⅡ、ⅢAEG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近端胃切除+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组(双通道吻合组,A组);19例行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侄次全组,B组);42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Rouxen-Y吻合组,C组).3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均无癌残留.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3±6)枚、(20±5)枚、(26±9)枚,达到标准D2根治要求.3组患者营养状况(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明显优于B、C组.胃酸潴留、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B组明显多于A、C组.A组在预防倾倒综合征方面明显优于B、C组.B组排空障碍发生率多于A、C组.C组腹泻发生率多于A、B组.3组术后梗阻、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合适的病例,近端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ⅢAEG是安全的;双通道吻合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分型 胃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全程营养干预在局部进展期Siewert和Ⅲ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90例局部进展期Siewert和ⅢAEG行nCRT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病人行nCRT联合个体化全程营养干预设为试验组,行nCRT联合常规营养干预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入组病人分组情况。(2)病人nCRT治疗期间和术前等待期营养指标及生命质量变化情况。(3)nCRT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4)手术及恢复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入组病人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病人90例,男77例,女13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6~74岁。90例病人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病人nCRT治疗期间和术前等待期营养指标及生命质量变化情况:①试验组病人nCRT期间(第3、6周)及术前等待期(第9、12、15周)体质量分别为(67±10)kg、(66±9)kg、(67±10)kg、(68±10)kg、(70±10)kg,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5±9)kg、(59±8)kg、(62±8)kg、(64±8)kg、(66±9)kg,不满足球性检验(χ²=195.010,P<0.05),采用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病人体质量变化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干预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974,60.638,4.144,P<0.05)。②试验组病人nCRT期间(第3、6周)及术前等待期(第9、12、15周)总蛋白分别为(66±4)g/L、(65±4)g/L、(65±4)g/L、(68±4)g/L、(71±5)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5±4)g/L、(62±5)g/L、(63±5)g/L、(65±5)g/L、(67±6)g/L,不满足球性检验(χ²=652.524,P<0.05),采用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总蛋白变化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干预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2.507,6.424,5.057,P<0.05)。③试验组病人nCRT期间(第3、6周)及术前等待期(第9、12、15周)白蛋白分别为(40±3)g/L、(38±4)g/L、(38±4)g/L、(39±4)g/L、(40±4)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9±4)g/L、(35±5)g/L、(36±4)g/L、(36±4)g/L、(37±5)g/L,不满足球性检验(χ²=289.324,P<0.05),采用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白蛋白变化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干预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 210.683,5.013,7.330,P<0.05)。④试验组病人nCRT期间(第3、6周)及术前等待期(第9、12、15周)前白蛋白分别为(228±41)mg/L、(222±56)mg/L、(223±47)mg/L、(227±46)mg/L、(233±53)m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02±49)mg/L、(174±68)mg/L、(179±54)mg/L、(185±51)mg/L、(193±57)mg/L,不满足球性检验(χ²=297.324,P<0.05),采用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前白蛋白变化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干预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71.545,6.111,14.426,P<0.05)。⑤试验组病人nCRT期间(第3、6周)及术前等待期(第9、12、15周)血红蛋白分别为(124±14)g/L、(121±14)g/L、(125±13)g/L、(127±13)g/L、(128±13)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21±18)g/L、(114±14)g/L、(116±14)g/L、(117±16)g/L、(118±22)g/L,不满足球性检验(χ²=257.560,P<0.05),采用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病人血红蛋白变化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干预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 533.553,4.142,4.985,P<0.05)。⑥试验组病人nCRT期间(第3、6周)及术前等待期(第9、12、15周)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分分别为(4.4±1.2)分、(6.3±1.4)分、(5.5±1.4)分、(4.3±1.4)分、(3.4±1.7)分,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9±1.2)分、(7.4±1.7)分、(7.3±1.6)分、(6.3±1.4)分、(6.0±1.5)分,不满足球性检验(χ²=289.543,P<0.05),采用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病人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分变化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干预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48.583,41.906,26.098,P<0.05)。⑦试验组病人nCRT期间(第3、6周)及术前等待期(第9、12、15周)胃癌病人生命质量问卷评分分别为(13±3)分、(16±6)分、(16±4)分、(14±4)分、(12±5)分,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5±4)分、(21±6)分、(20±4)分、(17±4)分、(15±5)分,不满足球性检验(χ²=279.865,P<0.05),采用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病人胃癌病人生命质量问卷评分变化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干预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10.238,7.261,16.794,P<0.05)。(3)nCRT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45例试验组病人nCRT后25例部分缓解、20例疾病稳定,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6%(25/45)和100.0%(45/45);45例对照组病人中18例部分缓解、27例疾病稳定,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0.0%(18/45)和100.0%(45/45);两组病人nCRT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nCRT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恶心、食欲减退分别为27例、25例、19例、30例、34例,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7例、34例、29例、39例、4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5.409,3.986,4.464,5.031,5.414,P<0.05)。(4)手术及恢复情况:试验组病人nCRT后均成功行手术治疗;对照组2例病人术前腹腔镜探查发现腹膜转移,行转化治疗,未行手术治疗,43例病人行手术治疗。试验组病人术后胃管拔除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 d(1.5 d,3.0 d)、6.0 d(5.0 d,11.0 d)、2.0 d(1.5 d,2.5 d)、2.0 d(1.5 d,2.5 d)、7.0 d(6.0 d,14.0 d),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0 d(2.0 d,4.0 d)、7.0 d(5.5 d,14.0 d)、2.0 d(1.5 d,3.0 d)、3.0 d(2.0 d,3.5 d)、8.0 d(6.0 d,17.0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77,-4.398,-3.068,-5.786,-3.395,P<0.05)。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Siewert和ⅢAEG行nCRT的病人,营养师参与的个体化全程营养干预有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生命质量,促进术后近期恢复。临床试验注册:在美国clinicaltrials.gov注册,注册号为NCT01962246。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分型 进展期 个体化营养干预 营养师参与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SiewertⅡ/Ⅲ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ofgastro-esophagealjunction,AEG)全胃与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2010年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40例SiewertⅡ/ⅢA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临床效果及分析影响AEG复发的因素。结果全胃切除术组民切除例数、远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数均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均P〈0.05)。全胃切除术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液TBi1、胃液IBi1、胃液胆汁酸、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短(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均P〈0.05)。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术后血清CEA水平、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R1切除例数是SiewertⅡ/ⅢAEG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β=0.30~0.52),相对危险度1.91—3.12。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ⅢAEG的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均优于近端胃切除术。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Siewert和Ⅲ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4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4例行胃癌根治术局部进展期Siewert和Ⅲ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31例,女73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34~90岁。404例患者中,104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设为机器人组;205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设为腹腔镜组;95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设为开腹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手术情况。(3)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4)术后情况。(5)并发症情况。(6)随访情况。术后1个月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生存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和R软件3.6.1 MatchIt程序对机器人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进行1∶2∶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404例患者中,312例患者配对成功,其中机器人组78例,腹腔镜组156例,开腹组78例。倾向评分匹配前机器人组患者年龄,组织组织病理学分级(G1、G2、G3级),手术切除范围(近端胃、全胃)分别为(62.2±1.0)岁,0、37、67例,13、91例,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0.9±8.1)岁,0、98、107例,31、174例,开腹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8.5±9.8)岁,1、32、62岁,27、68例;3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69,6.356, χ2=10.416,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机器人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1.2±10.8)岁,0、28、50例,12、66例;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0.7±8.0)岁,0、56、100例,25、131例;开腹手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0.7±8.4)岁,0、25、53例,18、60例;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74,0.379, χ2=2.141,P>0.05)。(2)手术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机器人组、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近端切缘长度分别为300.0 min(188.0~420.0 min)、276.0 min(180.0~400.0 min)、244.5 min(125.0~461.0 min),137.5 mL(50.0~400.0 mL)、150.0 mL(40.0~800.0 mL)、200.0 mL(55.0~800.0 mL),6.0 cm(3.0~12.0 cm)、6.0 cm(3.0~12.0 cm)、20.0 cm(18.0~25.0 cm),2.5 cm(1.5~5.5 cm)、3.0 cm(1.0~5.0 cm)、2.0 cm(1.0~5.5 cm),3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19,30.069,179.367,11.560,P<0.05)。(3)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机器人组、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第一站淋巴结清扫数目,膈肌与食管周围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30.5枚(10.0~70.0枚)、29.0枚(12.0~79.0枚)、29.0枚(18.0~58.0枚),18.0枚(6.0~42.0枚)、19.0枚(6.0~47.0枚)、18.0枚(12.0~38.0枚),4.0枚(0~13.0枚)、5.0枚(0~15.0枚)、5.0枚(0~8.0枚),3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676,1.014,0.827,P>0.05);3组患者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胰腺上区淋巴结清扫数目,第110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第111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9.0枚(2.0~30.0枚)、6.5枚(0~25.0枚)、6.5枚(0~19.0枚),9.0枚(2.0~30.0枚)、7.0枚(0~25.0枚)、6.5枚(0~19.0枚),1.0枚(0~4.0枚)、0枚(0~3.0枚)、0枚(0~1.0枚),0枚(0~3.0枚)、0枚(0~4.0枚)、0枚(0~1.0枚),3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027,24.368,19.236,11.147,P<0.05)。(4)术后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机器人组、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为3 d(2~5 d)、3 d(2~8 d)、4 d(2~10 d),2 d(1~4 d)、2 d(1~7 d)、4 d(2~10 d),9 d(5~20 d)、9 d(6~56 d)、11 d(8~41 d),10.6万元[(5.4~18.0)万元]、8.6万元[(5.7~40.8)万元]、8.4万元[(5.8~15.2)万元],3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487,95.069,39.443,83.899,P<0.05)。(5)并发症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机器人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3)发生率、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8%(17/78)、5.1%(4/78)、10.3%(8/78)、1.3%(1/78)、7.7%(6/78)、2.6%(2/78),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1.8%(34/156)、7.1%(11/156)、5.1%(8/156)、1.3%(2/156)、11.5%(18/156)、3.8%(6/156),开腹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9.5%(23/78),6.4%(5/78)、9.0%(7/78)、2.6%(2/78)、14.1%(11/78)、2.6%(2/78),3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13.0.321,2.394,0.866,1.641,0.335,P>0.05)。(6)随访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31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因严重并发症自动出院后死亡,310例患者均未出现输入襻和输出襻梗阻、倾倒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Siewert和Ⅲ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安全可行。与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第二站淋巴结清扫,尤其是胰腺上区淋巴结清扫更具优势。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腺癌 Siewert Ⅱ型 Siewert Ⅲ型 局部进展期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根治性手术仍是早期AEG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手术方式包括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虽然保留了胃的部分结构与功能,但由于术后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全胃切除术虽然降低了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手术创伤大,且术后消化功能严重减退,导致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早期胃癌预后良好,因此如何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逐渐成为外科医师关注的重点。现为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术后生活质量作一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胃肠道 生活质量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与传统左开胸手术治疗Siewert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SiewertAEG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和开放组(传统左开胸手术),每组47例。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总数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切口感染率和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对于SiewertAEG,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虽然比传统左开胸手术操作时间长,但淋巴结清扫效果好、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 标签: 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 传统左开胸手术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SiewertⅠ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开放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法治疗Siewert Ⅱ、Ⅲ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18~80岁;(2)术前经胃镜和活检证实为Siewert Ⅱ、Ⅲ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不可内镜下切除并接受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3)腹部增强CT诊断为cT1~2N0M0;(4)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态评分<2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1~2级;(5)同意行近端胃切除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已行新辅助放化疗、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和资料不全者。根据上述标准,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治疗的连续84例Siewert Ⅱ、Ⅲ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接受开放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开放手术组),23例接受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完全腹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84例患者中,男74例,女10例。Siewert43例,Siewert41例。开放手术组和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症、肿瘤分化程度、Siewert和肿瘤分期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较开放手术组长[(223±21)min比(161±14)min,t=15.352,P<0.001],但术中中位出血量[195(150,215)ml比208(192,230)ml,Z=2.143,P=0.032]较少,术后排气时间[(2.8±0.7)d比(3.3±0.9)d,t=2.477,P=0.015]较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结检出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分别有2例(8.7%,吻合口漏和肠梗阻各1例)和5例(8.2%,分别为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各1例,切口感染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03,P=0.231)。术后中位随访41.2(12.8~110.5)个月,开放手术组中有1例(1.6%,1/61)出现明显反流症状,完全腹腔镜手术组无一例出现反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4,P=0.422);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分别有1例(4.8%,1/21)和4例(7.1%,4/56)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5,P=0.477)。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手术安全可行,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双通道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CRT)在治疗SiewertⅡ、Ⅲ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Clinical Trials注册号为NCT01962246)。纳入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接受治疗的AEG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胃镜、CT等检查确定为Ⅱ或ⅢAEG且为进展期胃癌(T2~4N0~3M0或T1N1~3M0),病变纵轴长径≤8 cm,未接受抗肿瘤治疗且无化疗及手术禁忌;排除伴随有肝肾、心血管系统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对卡培他滨或奥沙利铂药物及其辅料过敏,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化疗或者其他研究药物,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伴有致口服卡培他滨有困难的疾病以及合并其他肿瘤的患者。通过样本量估算,共纳入150例AE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nCRT组和直接手术组各75例。nCRT组术前接受XEL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进行化疗,同期进行放疗(45 Gy,25次,1.8 Gy/d,5次/周)。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及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少率分别对nCRT组进行临床疗效评判。直接手术组完善术前检查后、nCRT组于nCRT结束后8~10周后行手术治疗,先行腹腔镜探查,如腹腔脱落细胞学阴性或无腹腔种植转移,则行开腹手术,根据日本《胃癌处理规约》行经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联合胃周淋巴结清扫。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次要观察指标为R0切除率、围手术期化疗的毒性分析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截止2019年12月31日,收集两组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时间,分析各项指标及相互间关系。结果剔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或家属要求撤回知情同意书以及未按方案进行治疗者后,最终nCRT组63例、直接手术组69例被纳入本研究,两组一般临床特征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3例nCRT组患者治疗后进行RECIST1.1评价,影像学评估有效率为42.9%(27/63),疾病稳定率为98.4%(62/63);CT测量nCRT前后肿瘤体积分别为(58.8±24.4)cm3和(46.6±25.7)cm3,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小有效率为47.6%(30/63)。nCRT组中性粒细胞数减少[65.1%(41/63)比40.6%(28/69),χ2=7.923,P=0.005]、恶心[81.0%(51/63)比56.5%(39/69),χ2=9.060,P=0.003]和乏力[74.6%(47/63)比42.0%(29/69),χ2=14.306,P=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直接手术组。放射性胃炎/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是nCRT组特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4%(33/63)和15.9%(10/63)。63例nCRT组患者肿瘤退缩分级为:0级11例(17.5%),1级20例(31.7%),2级28例(44.4%),3级5例(7.9%);17.5%(11/63)的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96.8%(61/63)的nCRT组患者达到R0切除,高于直接手术组(87.0%,6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9,P=0.040)。nCRT组与直接手术组每例患者标本淋巴结检出分别为(27.6±12.4)枚和(26.8±14.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5,P=0.976),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44.4%(28/63)比76.8%(53/69),4.0%(70/1 739)比21.9%(404/1 8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552,P<0.001;χ2=248.736,P<0.001)。中位随访52(27~77)个月,nCRT组与直接手术组3年DFS分别为52.4%与39.1%(P=0.049),3年OS分别为63.4%与52.2%(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少率是否≥12.5%,将63例nCRT组患者分为有效组(30例)与无效组(33例),两组3年DFS分别为56.6%与45.5%(P=0.098),3年OS为73.3%与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肿瘤退缩分级为0级、1级、 2级及3级患者的3年DFS分别为81.8%、70.0%、44.4%和20.0%(P=0.024);3年OS分别为81.8%、75.0%、48.1%和40.0%(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CRT联合手术治疗改善了SiewertⅡ、ⅢAEG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远期预后良好。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Ⅱ、Ⅲ型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进展期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是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独特的淋巴结回流方式,SiewertAEG外科治疗方式存在争议,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其中最主要的争议点之一,目前尚没有形成规范的手术方式。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的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并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针对Siewert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完成的25例采用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资料,进行术中及术后情况的回顾性分析。"五步法"操作步骤:第1步,显露心下囊,清扫右肺韧带淋巴结和胸主动脉前方淋巴结,头侧至心包下方,左侧至胸主动脉左侧缘;第2步,打开左侧膈肌,经左腋前线第6、7肋间隙置入12 mm Trocar,通过胸腔主操作孔清扫膈上淋巴结;第3步,离断左肺下韧带,切开胸主动脉前方筋膜,与第1步胸主动脉前间隙汇合,继续向头侧清扫至显露左肺下静脉;第4步,由腹侧向口侧逆行裸化心包后壁至左下肺静脉水平,向右至右侧胸膜,完整清扫No.112pulR(右肺韧带淋巴结);第5步:裸化食管,距肿瘤上方5 cm处使用切割闭合器离断食管,完成下胸部食管旁淋巴结清扫。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19例行全胃切除术,6例行近端胃切除术,术中出血量(90.4±44.2)ml,手术时间(268.7±85.6)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时间为(38.6±10.3)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为(5.9±2.9)枚。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7例,≤2 cm者18例;25例患者中有8例(33.0%)出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3例为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5例为≤2 cm者。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为术后(5.5±3.1)d。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时间为(5.9±2.9)d。术后住院时间(9.7±3.1)d。2例(8.0%)患者出现Clavien-Dindo Ⅲa级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胰漏,1例为胸腔积液,均通过穿刺引流治愈。结论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SiewertAEG安全可行,可使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水平达到左肺下静脉。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 Ⅱ型 下纵隔淋巴结清扫,五步法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iewert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化疗前经内镜注射纳米碳标记肿瘤上界预切点及淋巴示踪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并行D2根治术的81例Siewert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新辅助化疗前是否在内镜下应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将全组患者分为纳米碳示踪组(39例)和常规手术组(42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上切缘长度及淋巴结获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米碳示踪组食管上切缘长度长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0.5)cm比(2.8±0.5)cm,t=8.696,P<0.001]。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检出时间、总体淋巴结检出数目、第1站淋巴结数目、第2站淋巴结数目及下纵隔淋巴结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总体和下纵隔阳性淋巴结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iewert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化疗前经内镜注射纳米碳淋巴示踪剂标记肿瘤上界预切点及淋巴示踪安全、可行、有效。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新辅助化疗 纳米碳 切缘 淋巴结
  • 简介:AbstractObjective: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gastrectomy in patients with Siewert type II/III adenocarcinoma (AEG)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Methods: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of 903 patients with Siewert type II/III AEG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5 at the Shanxi Cancer Hospital in China. All patients underwent gastrectomy, and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o identify associations with anastomotic leakag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by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2-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astomotic leakage and control patients. The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approval No. 2014-09-39) on September 19, 2014.Results:Out of the 903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80 (8.86%, 80/903) experienced anastomotic leakage. The mortality rate attributed to anastomotic leakage was 8.75% (7/80).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reoperative hypoalbuminemia (odds ratio (OR)=3.24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569-6.725, P=0.002), type of reconstruction (OR=1.795, 95% CI: 1.026-3.142, P=0.040), and combined organ resection (OR=1.807, 95% CI: 1.069-3.055, P=0.027)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Conclusion:Preoperative hypoalbuminemia, type of reconstruction, and combined organ resection were identified as 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ectomy for Siewert type II/III AEG.

  • 标签: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nastomotic leakage gastrectom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iewert type II/II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最大径≥4 cm的局部进展期Siewert Ⅱ、Ⅲ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行脾门淋巴结清扫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489例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肿瘤最大径≥4 cm的局部进展期Siewert Ⅱ、ⅢAEG患者的资料。男性383例,女性106例,年龄≥65岁者225例,<65岁者264例。接受脾门淋巴结清扫270例(清扫组),未接受脾门淋巴结清扫219例(未清扫组)。组间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脾门清扫与术后总体生存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总体生存率的差异。结果随访截至2021年4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8.0个月(范围:74.0~85.0个月),随访率为95.5%(467/489)。清扫组患者脾门淋巴结转移率为12.6%(34/270)。与未清扫组相比,清扫组年龄<65岁比例更高、术前合并症更少,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比例更高(χ2∶5.644~6.744,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脾门淋巴结清扫是此类型AEG患者总体生存的预后因素(HR=0.68,95%CI:0.52~0.88,P=0.004),术前CA19-9、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辅助化疗和术后并发症亦是该类患者总体生存的预后因素(P值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Siewert患者中,清扫组与未清扫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相当(57.3%比53.7%,χ2=3.031,P=0.805);Siewert患者中,清扫组优于未清扫组(62.4%比39.2%,χ2=17.983,P=0.006)。结论在腹腔镜手术经验成熟的中心,对肿瘤最大径≥4 cm的局部进展期SiewertAEG行脾门淋巴结清扫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腺癌 胃肿瘤 脾门淋巴结清扫 肿瘤最大径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近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近期临床疗效以及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和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84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7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37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按肿瘤切除范围以及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两组,行近端胃切除术食管管状胃吻合82例,为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102例,为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为消除两组之间由于缺乏平等分布而产生的潜在偏差,按最近邻匹配法进行1∶1匹配,纳入的13项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术前血糖、术前血红蛋白、术前总蛋白、术前白蛋白、新辅助放化疗、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和病理TNM分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营养状态及长期生活质量(术后1年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和Visick生活质量分级,分级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各入组6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两组围手术期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半流质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肿瘤长径以及住院总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术后胃管拔除时间和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分别为t=-2.183,P=0.023和t=-4.073,P<0.001),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阳性淋巴结数明显少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分别为t=-5.754,P<0.001和t=-2.575,P=0.031)。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3.3%(26/60),高于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为的26.7%(16/60),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χ2=3.663,P=0.056);肺部感染发生率(31.7%,19/60)及胸腔积液发生率(30.0%,18/60)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13.3%,8/60和8.3%,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8.711,P=0.003和χ2=11.368,P=0.001)。所有患者的早期并发症在出院前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0.0%(12/60),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则为35.0%(2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86,P=0.066),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23.3%(14/60),显著高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的1.7%(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76,P<0.001)。两组术后1年体质量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两组术后1年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分级均以Ⅰ级为主;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Visick生活质量Ⅱ、Ⅲ级的患者所占比例为11.7%(7/60),显著低于近端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所占比例的33.3%(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6,P=0.004);两组均无Ⅳ级患者。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有优劣,但均安全可行。近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远期生活质量低于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患者。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近端胃切除 全胃切除 管状胃吻合 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那么。集约与内含、效益的关系如何?集约、内含、效益是属于不同层次的经济范畴。但是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 标签: 内含型 集约型 效益型 生产要素 经济范畴 适度规模经营
  • 简介:近几年的数学科考试大纲(包括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在论及对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中都明确指出.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研究、探索、开放试题.以此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潜在能力.因此,在高三数学复习中,

  • 标签: 研究型 探索型 开放型问题 求解策略 理性思维 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