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黄曲霉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致癌性真菌毒素。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其中,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已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在受到真菌毒素污染后,不仅食用价值、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降低,还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此外,某些真菌毒素还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据FAO发布的统计数据,全球每年被真菌毒素污染的粮食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4,不仅造成大量浪费,还给世界农业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是受真菌毒素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真菌毒素污染粮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80亿~850亿元,而黄曲霉是对人体危害较大且较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

  • 标签: 食品 黄曲霉毒素 检测方法
  • 简介:采集上海郊县1988年玉米样品50份、1989年玉米49份和小麦样品50份,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检测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样品中黄曲霉B1(AFB1)。样本中DON、NIV和AFB1污染量中位数:1988年玉米样本分别为25.90ppb、12.70ppb和0.15ppb;1989年玉米分别为36.40ppb、13.70ppb和0.15ppb;1989年小麦分别为6.25、5.00和0.12ppb。1988年玉米样品中有26份同时检出AFB1、DON和NIV,共同污染率为52.0%;89年玉米样品的AFB1、DON和NIV共同污染率为59.2%(29/49);89年小麦为14.0%(7/50),可见黄曲霉和镰刀菌毒素可共同污染粮食。另外,本调查分析中发现小麦和玉米中的DON和NIV污染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AFB1与这两种毒素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 标签: 镰刀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雪腐镰刀菌烯醇 酶联免疫测定法 污染量 慢性毒性
  • 简介:摘要:粮油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于粮油安全储备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面临的粮油国际市场与储存现状也越来越严峻。国际上对粮油的储存与出口标准不断提高,新时期国际贸易竞争形势严峻,我国粮油的发展需要得到切实的关注,加强对粮油市场的监管,对粮油市场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促进新时期背景下粮油储存质量切实符合人们的利益与安全需求。因此,应加强新时期背景下对粮油储存及检测方法的研究,促进我国粮食经济和谐发展。

  • 标签: 粮油食品 黄曲霉毒素 危害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确保对大枣药材黄曲霉检测数据准确无误,用试验数据对生产起到指导作用,保障产品的经营活动。内容:通过对黄曲霉B族和G族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精密度试验、检测限、定量限、线性关系与线性范围考察、重复性试验、准确度试验(加样回收试验)的验证,确保检验方法对被检物质有足够的专属性和灵敏度,通过重复性试验和回收率试验验证检验过程的回收率和重现性,并确定黄曲霉B族和G族的检出限、定量限、线性范围,以确定该方法在本实验室的适用性及可控性。结论:通过对大枣药材中黄曲霉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精密度试验、检测限、定量限、线性关系与线性范围考察、重复性试验、准确度试验(加样回收试验),各项试验测试结果均能满足要求,仪器性能稳定,质控结果满意。

  • 标签: 大枣药材,黄曲霉毒素,方法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确保对大枣药材黄曲霉检测数据准确无误,用试验数据对生产起到指导作用,保障产品的经营活动。内容:通过对黄曲霉B族和G族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精密度试验、检测限、定量限、线性关系与线性范围考察、重复性试验、准确度试验(加样回收试验)的验证,确保检验方法对被检物质有足够的专属性和灵敏度,通过重复性试验和回收率试验验证检验过程的回收率和重现性,并确定黄曲霉B族和G族的检出限、定量限、线性范围,以确定该方法在本实验室的适用性及可控性。结论:通过对大枣药材中黄曲霉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精密度试验、检测限、定量限、线性关系与线性范围考察、重复性试验、准确度试验(加样回收试验),各项试验测试结果均能满足要求,仪器性能稳定,质控结果满意。

  • 标签: 大枣药材,黄曲霉毒素,方法验证
  • 简介:摘要 黄曲霉M1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牛奶是易受黄曲霉M1污染的食品种类。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牛奶试样中黄曲霉M1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线性系列浓度范围为0.2~4.0 ng/mL时,R2=0.9999;三个添加水平的黄曲霉M1平均回收率在87.3%~95.5%,能力验证结果显示,两个牛奶测试样品z值分别为-0.1和-0.4,能力验证结果满意,说明该检测方法准确、可靠,适于牛奶中黄曲霉M1的测定。

  • 标签: 牛奶 黄曲霉毒素M1 能力验证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检测的研究进展。黄曲霉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至关重要。传统检测方法和先进技术(如生物传感器、质谱技术和分子印迹技术)在黄曲霉检测中得到应用。然而,仍需解决样品前处理、灵敏度、特异性等问题。黄曲霉的风险评估与监控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展望未来,发展更高效、可靠的检测技术将促进食品安全和乳制品产业质量提升。

  • 标签: 乳,乳制品,黄曲霉毒素,检测,生物传感器,质谱技术,分子印迹技术,风险评估
  • 简介: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两家乳制品公司的液态乳制品中黄曲霉素M1超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使奶业又遭遇了一次信任危机。黄曲霉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致癌物.对人体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因此国家规定乳制品中黄曲霉素素M1的最高限值为每公斤O.5微克。奶农是乳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广大奶农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生鲜乳中黄曲霉M1超标给自己带来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希望下文能对广大奶农有所帮助。

  • 标签: 黄曲霉素素 规模化奶牛场 毒素污染 黄曲霉毒素M1 控制 国家质检总局
  • 简介:【摘要】 :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愈来愈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发酵调味料是食品类调味品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黄曲霉则是最大安全隐患之一。因此,有关的检测技术与检测控制是发酵调味料安全管理的核心与重点。下文重点阐述了黄曲霉检测技术和检测的必要性,并对相关技术的应用展开了论述与分析,展望了黄曲霉检测在发酵调味品安全控制工作中的应用前景,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论述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 标签: 黄曲霉毒素 发酵调味品 检测控制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个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材中黄曲霉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XDB-C18(5μm,4.6×250m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30:16:54);流量: 0.8 ml/min;荧光检测波长:激发波长360nm,发射波长450nm;柱温:30 ℃。结果:对延胡索药材中黄曲霉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精密度试验、检测限、定量限、线性关系与线性范围考察、重复性试验、准确度试验。结论:验测试结果均能满足要求,仪器性能稳定,质控结果满意,此测定方法可用于延胡索中黄曲霉含量的测定。

  • 标签: 黄曲霉毒素 FLD检测器 方法确认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中药饮片中黄曲霉 B1B2 、G1 、G2 与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提高检 验效率。方法:改进真菌毒素提取方法和优化液质色谱和质谱条件,可同时测定黄曲霉 B1B2 、G1 、G2 和玉米赤霉烯酮。结果:各成分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 ,方法的重复性均良好 (RSD

  • 标签: 黄曲霉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液质联用
  • 简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黄曲霉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是最为常见的粮食真菌毒素,易共存于谷物产品和动物饲料中,而目前对其联合毒性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为探究DON、AFB1和ZEN的联合毒性作用,本论文以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为模型,分别评估了毒素混合物AFB1+DON、AFB1+ZEN、DON+ZEN和AFB1+DON+ZEN对C.elegans的生长发育(体长)和生殖能力(产卵量)的毒性作用,并用Chou-Talalay模型来判定毒素混合物的相互作用类型。研究表明,AFB1、DON和ZEN单独染毒C.elegans时,其毒作用强弱为AFB1〉ZEN〉DON。联合染毒时,AFB1+DON对C.elegans产生协同作用,而DON+ZEN则产生拮抗作用;AFB1+ZEN对体长(24h)和产卵量的毒作用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由弱拮抗变为协同作用,而在毒素暴露48h后,对线虫的生长发育呈协同作用;AFB1+DON+ZEN除在EC50-24h和EC75-24h时对体长产生明显的毒性增强作用外,其他普遍表现出拮抗作用。由此表明,DON、AFB1和ZEN对C.elegans的联合毒性作用与剂量和时间相关。

  • 标签: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黄曲霉毒素B1 玉米赤霉烯酮 秀丽隐杆线虫 联合毒性
  • 简介:摘要:花生油是主要的食用油,其原料花生在贮存、运输和生产等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影响容易霉变,进而引起花生油产生黄曲霉,本文对如何预防黄曲霉的产生给了一些建议。

  • 标签: 花生油 黄曲霉毒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黄曲霉是一种常见的毒素,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对粮食储备中的黄曲霉进行严格测试,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以确保我国人民的粮食安全和粮食健康。本文探讨了粮食储存过程中黄曲霉的检测和消除方法,希望为黄曲霉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基础。

  • 标签: 粮食储藏 黄曲霉毒素 检测 去除研究
  • 简介:采用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4种中药材中黄曲霉B1B2、G1和G2的含量.黄曲霉B1,B2,G1和G2的检出限分别为1.65×10-3,5×10-3,1.65×10-3和5×10-3ng;平均回收率为82.2%-89.6%;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6%-0.61%;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7%-0.54%.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重现性好,可以满足黄曲霉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法规需要.

  • 标签: 柱后光化学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 黄曲霉毒素 中药材
  • 简介:摘要:食品安全一直是当前人们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粮食食品在贮存时未多加注意时则极其容易发霉,特别是受到黄曲霉污染,一旦人们进食过多的黄曲霉食品,则会给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时甚至可能会诱发如消化道癌症等疾病,必须要及时做好防治措施。对此,本文主要阐述黄曲霉在粮食食品中的具体危害,并提出相应合理防治措施,以确保食品食用安全。

  • 标签: 黄曲霉素 粮食食品 危害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B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染色体遗传学畸变的特点。方法将32例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HCC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为HBV(+)/AFB,(+)10例;B组为HBV(+)/AFB1(-)10例;C组为HBV(-)/AFB1(+)6例;D组为HBV(-)/AFB1(-)6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检测分析其22对染色体DNA拷贝数的变化。结果32例HCC样本中,共发现573个染色体畸变区段(chromosomalaberrations,CNAs)。其中1q、4p、5p、6p、7p、8q、10p、17q、20p、20q和X主要表现为扩增区段;1p、2q、4q、8p、9p、10q、11q、13q、14q、16p、16q、17p、19p、19q、21q、22q和Y主要表现为缺失区段。同时,共检测出25个染色体发生高频畸变的区段(recurrentlyalteredregions,RARs),其中lq21.1-q44、5p13.2-p15.3、6p12.1-p25.2、7q11.2-q35、8q11.2-q24.3、17q12-q25.2、18q12.3-q22.3和x为高频率扩增区段,而lp31.1-p36.2、2q23.2-q37.2、4q12-q35.2、6q14.1-q26、8p12-p23.2、9p21.1-p24.2、10q21.3-q26.2、13q12.1-q21.1、14q21.3-q32.2、16p12.1-p13.2、16q12.1-q24.1、17p12-p1313、19p13.1-p13.3、19q13.2-q13.4、21q21.3-q22.2、22q11.2-q13.2和Y染色体为高频缺失区段。8p12-p23.2缺失的发生率在进展期HCC(TNM分期为Ⅲ~Ⅳ期)中明显高于早期HCC(TNM分期为I~Ⅱ期)(仁0.038)。4q12-q35.2、13q12.1-q21.1的缺失及7q21.1-q35的扩增发生率在A组中最高。Cox模型分析结果示:在单因素分析中AFP水平、肿瘤大小、TNM分期、BCLC分期、侵袭与转移的发生、8p12-p23.2的缺失以及19p13.1-p13.3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而在多因素分析中AFP水平、TNM分期以及8p12-p23.2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

  • 标签: 肝肿瘤 乙肝病毒 黄曲霉毒素B1 染色体 Array CGH
  • 简介:目的基于侧流免疫层析技术制备一种适用于快速检测莲子中黄曲霉B1(AFB1)的试纸条。方法利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金颗粒标记单克隆抗体制成金标偶联物作为结合垫,特异性抗原(AFB1-BSA)和羊抗鼠IgG二抗分别作为检测线和控制线。结果经组装测试,试纸条的灵敏度为2.5ng·mL-1,检测时间在10min以内。在检测的23份莲子样品中,6份样品有AFB1,阳性样品经UFLC-MS/MS确证,试纸条假阳性和假阴性率为0。结论所制备的试纸条检测快速、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合大批量莲子中AFB1的现场检测。

  • 标签: 黄曲霉毒素B1 胶体金试纸条 侧流免疫层析技术 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