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媛媛 信茜 杨陈祎 王心怡 夏彤 王海云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 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南开大学附属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 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 30017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 nucleoprotein A2/B1,hnRNP A2/B1)、β淀粉样蛋白42(amyloid-β 42,Aβ42)及磷酸化tau 蛋白(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P-tau)水平在术前诊断老年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择期手术患者200例,年龄65~80岁。根据国际MCI工作组标准及欧洲阿尔茨海默病联合会工作组标准将患者分为MCI组(n=100)与对照组(n=100),每组男58例、女42例。术前检测患者血浆hnRNP A2/B1、Aβ42及P-tau水平,计算其诊断MCI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MCI组血浆hnRNP A2/B1、Aβ42及P-tau水平[M(Q1,Q3)]分别为310.0(275.1,344.2)、34.5(24.9,42.5)、190.4(150.4,301.7)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2.7(239.6,291.5)、18.7(14.7,26.6)、140.0(101.8,217.5)ng/L(均P<0.05)。以国际MCI工作组标准为金标准,血浆hnRNP A2/B1预测MC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80%、61%、0.781,Aβ42预测MC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AUC分别为78%、73%、0.744,P-tau预测MC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AUC分别为51%、79%、0.675。hnRNP A2/B1与Aβ42预测MC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者灵敏度均高于P-tau(均P<0.001);与P-tau相比,血浆hnRNP A2/B1预测MCI的AUC较高(P<0.05)。当3种指标联合时,其灵敏度为82%,AUC为0.842,均为最高,但特异度(71%)降低(均P<0.05)。结论血浆hnRNP A2/B1、Aβ42及P-tau三者联合可提高术前诊断老年患者MCI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诊断效能最大,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 β淀粉样蛋白42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反映该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分析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或多或少我们能了解到这个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民族会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两种不同的语言就会反映出两个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汉语作为中国人所使用的语言与作为越南人所使用的语言——越南语也不例外。因此,就汉语与越南语进行的对比工作有助于揭示中越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 标签: 汉语 越南语 动物成语 文化 对比
  • 简介:根据北斗二代导航系统扩频信号结构及其性质,研究和仿真了B1频点I支路导航信号的捕获算法,设计了滑动相关器来实现相关,并使用匹配滤波法剥离导航电文上调制的Neumann-Hoffman码。最后对捕获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该算法对接收信号的载波多普勒频移和初始码相位进行粗估计,为导航数据的解调、用户接收机的定位创造了必要条件。

  • 标签: BDS 捕获 多普勒频移 相关 匹配滤波
  • 简介:AbstractStroke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that occurs when a blood vessel in the brain is either blocked or ruptured, consequently leading to deficits in neurological function. Stroke consistently ranked as one of the top causes of mortality, and with the mean age of incidence decreasing, there is renewed interest to seek novel therapeutic treatments. The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1 (SR-B1) is a multifunctional protein found on the surface of a variety of cells.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at SR-B1 primarily functions in an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atherosclerotic capacity.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R-B1 and focus on its potential correlation with the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of stroke. SR-B1 likely has an impact on stroke through its interaction with smoking, diabetes mellitus, diet, physical inactivity, obesity, hypercholesterolemia, atherosclerosi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ypertension, and sickle cell disease, all of which are critical risk fac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troke.

  • 标签: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1 SR-B1 Atherosclerosi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abetes mellitus Sickle cell Obesity Physical inactivity Hypercholesterolemia Hypertension
  • 简介: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经甲醛溶液处理可成为类毒素,将类毒素免疫大型动物,从其血清中可分离出能中和细菌毒素的抗毒素

  • 标签: 病原菌 毒素 抗体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损害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以随机抽签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组以及拮抗剂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拮抗剂组按50 mg/kg的剂量行腹腔注射甘草酸干预。溶剂组则予以等剂量的溶解剂二甲基亚砜(DMSO)注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予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比较各组HMGB1/NF-κB通路相关指标表达,不同时间点的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表达。分析大鼠HMGB1/NF-κB通路相关指标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溶剂组、拮抗剂组大鼠的HMGB1(0.80±0.21、0.79±0.22、0.48±0.10),NF-κB(1.24±0.26、1.22±0.24、0.43±0.08),Toll样因子受体4(TLR4,0.95±0.18、0.96±0.19、0.71±0.11),Caspase-3(1.27±0.23、1.28±0.21、0.60±0.14),bax(1.43±0.25、1.45±0.26、0.87±0.17),bcl-2(0.38±0.03、0.37±0.02、0.64±0.10)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0.24±0.04、0.21±0.03、0.23±0.05、0.41±0.05、0.44±0.06、0.78±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48、13.472、12.205、21.555、22.872、14.103、21.110、20.351、21.758、20.013、22.074、7.000、21.091、20.732、13.064、17.712、18.459、4.909,P<0.01)。且拮抗剂组大鼠的HMGB1、NF-κB、TLR4、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5、7.026、16.309、17.104、6.231、6.237、13.629、14.757、10.146、10.226、13.640、14.501,P<0.01)。拮抗剂组3、7、14 d时的mNSS评分为(11.40±1.54)、(8.12±1.06)、(7.11±0.07)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13.62±1.88)、(10.94±1.24)、(8.41±1.08)分]及溶剂组[(13.50±1.87)、(10.48±1.39)、(8.36±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3、4.748、9.468、7.395、6.579、6.632,P<0.05)。大鼠HMGB1/NF-κB通路相关指标与伤后3 d时的Caspase-3、bax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581、0.619、0.633、0.742、0.705、0.652,P<0.05),而与bcl-2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563、-0.627、-0.646,P<0.05)。结论HMGB1/NF-κB通路介导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损害中的作用机制可能和调控Caspase-3、bax、bcl-2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 标签: 小胶质细胞极化 创伤性颅脑损伤 神经损害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B1B12联合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58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每组29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治疗同时以丹参酮IIA磺酸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B1B12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2d、治疗5d和治疗1周、治疗2周的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以丹参酮ⅡA磺酸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B1B12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 标签: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 丹参酮IIA磺酸钠 低分子肝素 维生素B1 维生素B12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病率最高,约占甲状腺癌的85%~90%。有关PTC的肿瘤标志物很多,如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端粒酶逆转录酶、Ki-67、微小RNA146b、PDLIM5等,其中BRAF基因在PT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总结了BRAF基因及其信号通路、BRAF基因在PT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BRAF基因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BRAF基因在PTC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等,以供读者参考。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NA-34a(miR-34a)靶向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逆转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剂量递增间歇作用的方法构建MG-63顺铂耐药细胞株(MG-63/DDP)。使用不同浓度顺铂(0、1、5、10、20、30 μg/ml)处理MG-63/DDP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MG-63/DDP细胞分别转染miR-34a过表达载体(miR-34a过表达载体组)及miR-34a空表达载体(miR-34a-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34a的相对表达量;使用不同浓度顺铂(0、1、5、10、20、30 μg/ml)处理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a是否调控HMGB1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HMGB1蛋白表达量。将MG-63/DDP细胞分别转染HMGB1基因沉默载体(si-HMGB1组)及其阴性对照载体(si-NC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MGB1蛋白表达量;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MG-63/DDP细胞株构建成功。不同浓度顺铂作用后,MG-63/DDP细胞存活率均高于MG-63细胞(均P<0.01)。MG-63/DDP细胞和MG-63细胞对顺铂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5.80 μg/ml和0.47 μg/ml。MG-63/DDP细胞中miR-34a相对表达量低于MG-63细胞(0.46±0.04比1.02±0.05,t=15.14,P<0.01);与miR-34a-NC组相比,miR-34a过表达载体组MG-63/DDP细胞中miR-34a相对表达量增加(1.67±0.09比1.00±0.02,t=-12.58,P<0.01)。miR-34a过表达载体组、miR-34a-NC组细胞存活率随着顺铂浓度增加而降低,5~30 μg/ml顺铂作用后,miR-34a过表达载体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miR-34a-NC组(均P<0.01)。20 μg/ml顺铂处理24 h后,miR-34a-NC组和miR-34a过表达载体组MG-63/DDP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1±1.7)%、(42.3±2.3)%,miR-34a过表达载体组MG-63/DDP细胞具有更高的凋亡率(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与miR-34a-NC组相比,miR-34a过表达载体组能够抑制PGL3-野生型-HMGB1荧光素酶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7,P<0.01),而miR-34a过表达载体组对PGL3-突变型-HMGB1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抑制效果(t=0.35,P=0.74)。miR-34a过表达载体组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miR-34a-NC组(0.43±0.02比1.00±0.14,t=6.98,P<0.01)。与si-NC组相比,si-HMGB1组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IC50均降低(均P<0.05)。结论miR-34a过表达能够增强骨肉瘤细胞MG-63/DDP对顺铂的化学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骨肉瘤 微RNAs 抗药性,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顺铂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病率最高,约占甲状腺癌的85%~90%。有关PTC的肿瘤标志物很多,如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端粒酶逆转录酶、Ki-67、微小RNA146b、PDLIM5等,其中BRAF基因在PT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总结了BRAF基因及其信号通路、BRAF基因在PT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BRAF基因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BRAF基因在PTC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等,以供读者参考。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控制对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认知障碍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确诊为乳腺癌实施乳腺切除术的老年女性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麻组和深麻组,每组43例。均采用苯巴比妥钠和阿托品进行干预,深麻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在30~45之间;浅麻组BIS值在45~60之间,在手术时进行不同深度的麻醉,并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指标、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水平、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ES)评分进行评定与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段MA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MGB-1水平比较,麻醉诱导前(T0)和手术结束(T1)时间段,两组患者的HMGB-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T2)和术后2 d(T3)时间段,深麻组的HMGB-1水平表达[(75.46±3.33)pg/mL、(93.98±4.32)pg/mL]均明显低于浅麻组[(87.89±5.13)pg/mL、(121.01±4.3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27、28.878,均P<0.05);术前1 d,两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麻组术后1 dMMES评分为(26.73±1.11)分,术后3 d评分为(28.16±0.72)分,术后6 d评分为(28.97±0.88)分,均明显高于浅麻组[(21.03±1.46)分、(22.39±1.24)分、(24.69±0.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380、26.388、26.768,均P<0.05)。结论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乳腺切除术中,采用深度麻醉方式有助于减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降低HMGB-1的表达,对患者术后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麻醉,全身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认知障碍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心率 血压 治疗结果
  • 简介: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2b(+)-SEB,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经终浓度为0.4mmol/LIPTG的诱导作用,可获得分子量约为29KD的表达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表达的SEB主要以可溶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周质中,表达SEB的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重组表达的SEB经HiTrap^TMchelatingHP柱纯化能达到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ELISA试验表明纯化的重组SEB与抗天然野生型SEB单克隆抗体呈现明显的阳性免疫反应。

  • 标签: SEB 重组表达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ELISA试验 ET
  • 简介:蚕的曲霉病是丝状菌病的一种,酒和醋的酿造所用原料是利用曲霉的寄生而制造的。对曲有意义的研究,文政10年(1827)笺注倭发现了曲霉种类有五十四种,在这时就开始研究曲,曲霉在饮饮上起作用的记载为酒母。蚕体上的曲霉病有很长的历史。这期间

  • 标签: 曲霉病 曲霉菌属 文政 蚕体 稚蚕共育 蚕丝业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58岁。因肺癌并发脑转移,误服外用'速效止痛拔癌膏'7.5g,该药的主要成分为蜈蚣及蝎毒素。服后出现频繁呕吐,吐物为非血性的胃内容物,躁动不安。四肢抽搐,流涎,继而意识不清,大便失禁。入院时查体:体温35℃,脉搏触不清,血压测不出,呼吸深大,20/min时而呈下颌呼吸,神志不清,躁动,口唇发绀。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67/min,节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急

  • 标签: 蜈蚣毒 蝎毒素 药物中毒 抗癌药物 抢救
  • 简介:目的了解气道侵袭性曲霉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气道侵袭性曲霉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诊断进行分析并作文献复习。结果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气急。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为新生物突出于管腔,病理示大量曲霉菌丝浸润至气道黏膜基层,伊曲康唑治疗24周后痊愈。结论气道侵袭性曲霉病以曲霉浸润到气道黏膜的基底层为特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手段,伊曲康唑是治疗气道侵袭性曲霉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 标签: 气道 曲霉病 纤维支气管镜 伊曲康唑
  • 简介:摘要肺曲霉菌是一种机会致病性霉菌,发病后会出现过敏性疾病到浸润性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未经治疗的慢性肺曲霉病(CPA)常发展为慢性纤维化肺曲霉病(CFPA),进展到终末期会发展为复杂性慢性肺曲霉病(CCPA)伴发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老年人感染率高,尤其是对于合并免疫系统损伤性疾病者,严重基础疾病、肺损伤和老年人免疫反应受损者,病情进展更快速易转为重症或者死亡。本文报道1例患者慢性纤维化肺曲霉菌病的发病过程、影像学特点和病原学结果,并对尼达尼布改善慢性纤维化肺曲霉病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析,最终发现慢性纤维化肺曲霉菌病经过抗真菌、抗感染、抗纤维化等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明显好转,尤其尼达尼布对于慢性纤维化肺曲霉菌患者肺功能有改善作用,对于老年患者真菌感染并发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治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启示。

  • 标签: 肺纤维化 曲霉菌病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i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又称为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疾病,妊娠合并ABPA少见,在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本文回顾了2020年7月27日由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ABPA的病例资料及诊治经过,经过及时救治,母儿预后良好,随访至今未复发。

  • 标签: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妊娠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