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早期动脉夹闭术与栓塞术治疗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收入的64例脑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参照组患者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动脉夹闭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但住院时间较长,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患者采取动脉夹闭术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但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在选取术式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术者经验进行选取。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动脉瘤夹闭术 效果
  • 简介:动脉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以及出血后的头痛、呕吐、神经功能缺失等症状已经成为动脉破裂的预警信号。但仍然有一部分动脉发病形式特殊,不是以上述表现出现,而是以相对隐匿的表现形式发生.对待此类动脉应当注意鉴别诊治。据报道直径小于10mm的囊性血栓性动脉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病例较为少见。现分析经DSA确诊并治疗的1例患者并结合文献报道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总结如下。

  • 标签: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血栓形成 缺血性发作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过治疗及全面的护理后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最长55天,最短1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4天。经随访本组患者均无再出血和发生并发症。结论术后的治疗与全面的护理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尤其重要,如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及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动脉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否则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命。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介入方式对动脉患者进行治疗。本文笔者主要针对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对动脉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挽救广大动脉患者的生命,提高动脉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护理要点。方法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31例行动脉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患者恢复良好25例;中残4例;重残1例;死亡1例(为术前体破裂,急诊手术者)。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细致的护理,有利于降低此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残率,减轻经济负担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除导致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外,动脉破裂还会造成认知损害。预防性手术治疗虽然能避免动脉破裂出血,但即使术后临床恢复良好的患者,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损害。关于不同手术方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尚缺乏系统评价,最佳的手术方式尚无定论。文章对动脉患者的认知损害进行了综述,期望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 认知障碍 神经外科手术 栓塞,治疗性 血管内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10例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10例患者动脉成功栓塞,围手术期内未出现动脉破裂,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栓塞介入治疗动脉较传统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有效降低死亡率特点,术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细致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动脉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本病多发40—60岁,2%动脉幼时发病。随着介入治疗动脉的技术不断发展,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术后护理尤其是并发症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对我们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以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6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护理
  • 简介:动脉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第一致病原因,该病病程凶险,残死率极高,被称为大脑的“定时炸弹”,但如能及时诊治。绝大多数可获得永久性治愈。针对该疾病的这一特点,1998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刘建民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动脉,即将可解脱弹簧圈通过微导管送至动脉,栓塞动脉,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开颅手术。至今,通过这一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已成功地治疗了动脉患者1500余例,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愈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重建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二军医大学 可解脱弹簧圈
  • 简介:动脉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从1974年Serbinenko首先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动脉开始。随着介入材料不断更新和技术进步,血管内栓塞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l为动脉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2年11月由我院收治且行开颅手术治疗的83例动脉患者。结果出院时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63例,轻度残疾9例,中度病残4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5例。结论动脉夹闭术治疗动脉安全有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开颅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显微手术关键点,研究动脉出血后的最佳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效果以及术中配合情况,为今后的动脉手术提供可靠性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40例动脉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临床体征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成功夹闭动脉,在随访期间(2-12个月),恢复良好35例,轻残4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其中有1例在术后15天,动脉再次发生破裂,手术重新夹闭后,12个月恢复良好。结论适宜的手术时机在动脉显微手术的成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手术除可有效的避免动脉再次出血外,还可以减轻由于脑脊液和凝血块而造成的血管痉挛,若手术时期过晚,则会增加手术难度,失去治疗机会。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总结动脉术前的护理体会,方法38例动脉患者做好良好的护理配合,包括心里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并完善各项术前准备;结果38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加强动脉术前观察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观察到的107颗动脉的载动脉体形态均有较好显示,根据体大小、形态、体长轴方向以及载动脉特点增加切位造影或行旋转DSA检查,对常规位置造影下不能明确颈的动脉

  • 标签: 动脉瘤技巧 显示颅内 颅内动脉瘤
  • 简介:目的总结动脉的显微手术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59例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预后及并发症.结果全组59例共62个动脉.3例因年龄等因素拒绝手术,其余5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显微镜下成功夹闭动脉57个,动脉孤立术1个,巨大动脉腔明胶海绵填塞术1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生存质量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分:Ⅰ~Ⅱ级47例(83.9%),Ⅲ~Ⅳ级3例(5.4%),Ⅴ~Ⅵ级3例(5.4%),Ⅶ级1例(1.8%),死亡2例(3.6%).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CT血管造影(CTA)均可有效诊断动脉.早期显微手术夹闭是治疗破裂动脉的有效方法.翼点入路仍是动脉最常用的手术入路,能明显提高破裂动脉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 手术时机 瘤颈夹闭 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