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肾细胞癌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增加。肾细胞癌的遗传学特征是出现了参与代谢过程的靶基因的突变。肿瘤重组其代谢,以产生足够的能量和生物合成的基础物质,从而使恶性细胞增殖。代谢重组涵盖了包括有氧糖酵解、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不同的生物过程。而近年来,代谢组学的应用更全面地揭示了肿瘤代谢过程,并筛选出指示早期诊断或疾病状态的生物标志物,而针对肾细胞癌中氨基酸代谢途径的研究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肾细胞癌 氨基酸代谢 代谢组学
  • 简介:骨钙素(osteocalcin,OC)由成熟成骨细胞合成及分泌,是临床常用的骨形成标志物。其合成后大部分以羧化形式沉积在骨基质中参与骨骼矿化,少量未羧化或羧化不全直接分泌入血。未羧基化OC可作用于胰岛β细胞、脂肪细胞而促进胰岛素、脂联素的分泌,对能量代谢调节作用,这使OC成为一种新型的能量代谢调节激素。

  • 标签: 骨钙素 能量代谢 胰岛素 脂联素
  • 作者: 王丽华 王雨萌 张荣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81,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病案统计室,宁波 315800,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办公室,贵阳 550081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不同实验周期的大鼠骨关节炎(OA)模型,分析其尿中小分子代谢物,探讨具有疾病判别和/或病情指示作用的OA生物标志物和/或生物标志物簇。方法选用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为300 ~ 350 g,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周期分别为4、8、12周。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大鼠OA模型。实验期满采集大鼠膝关节组织和尿液。膝关节组织常规制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造模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离子阱串联质谱[HPLC-(Q-TRAP)-MS/MS]定量检测大鼠尿液中候选物质。采用SPSS 20.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 rank-sum检验;采用Python 3.0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组织学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软骨变薄、破损或大面积剥脱,软骨细胞变性、坏死、缺失,随实验周期延长,病变加重。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发现,4周时尿液中筛选出7种差异代谢物,分别为富马酸、琥珀酸、草酰乙酸、苹果酸、顺乌头酸、α-酮戊二酸、磺基丙氨酸,其中模型组磺基丙氨酸低于对照组,其余6种有机酸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8周时尿液中筛选出12种差异代谢物,包括组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肌酸酐、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丙二酰肉碱,模型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12周时尿液中筛选出4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模型组磺基丙氨酸、半胱氨酸和肌氨酸均低于对照组,琥珀酸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OA病理及病程改变,模型建立成功。不同病程大鼠尿液小分子差异代谢物谱不同,主要为有机酸和氨基酸,尿液三羧酸循环相关代谢物和必需氨基酸可作为OA生物标志物簇。

  • 标签: 骨关节炎 生物标志物 动物模型 大鼠 尿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肠道内容物代谢轮廓的变化和特征,探讨潜在的NEC生物标志物。方法新生3日龄大鼠均采用特殊配方奶(15 g雀巢早产儿奶粉加入75 ml Pat-Ag幼犬专用奶中配制而成)喂养,随机分为对照组(n=8)及NEC组(n=12),NEC组以3次/ d,连续3 d进行4℃冷刺激10 min+95% N2缺氧10 min诱导建立。造模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回结肠部位的肠道内容物以灌流方式取出,冻干后进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组合型四级杆Orbitrap质谱仪(UHPLC-QE-MS)的非靶向代谢物检测,并用SIMCA软件对代谢物测定结果进行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回肠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行病理评分。结果NEC组病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13±0.83 )分比(0.25±0.46)分,P<0.001],正离子扫描(ESI+)模式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R2(x)=0.604,R2(y)=0.583,Q2=0.960,负离子扫描(ESI-)模式下OPLS-DA模型R2(x)=0.828,R2(y)=0.999,Q2=0.713,对照组和NEC组大鼠肠内容物代谢轮廓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和NEC组之间存在4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ESI-模式筛选出22个差异代谢物,包括L-别异亮氨酸(+221%)、D-苯丙氨酸(+230%)、L-组氨酸(+284%)、黄嘌呤(+207%)、谷氨酰亮氨酸(+246%)、阿洛糖(-70%)、肉豆蔻酸(-57%)和十五烷酸(-35%)等;ESI+模式下筛选出26个差异代谢物,包括鸟氨酸(+268%)、D-亮氨酸(+176%)、L-异亮氨酸(+213%)、乙酰胆碱(+195%)、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199%)、瓜氨酸(+158%)、胞嘧啶(-58%)、黄尿酸(-64%)等。差异代谢物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可映射到33条不同的代谢通路,MetaboAnalyst软件的通路富集分析和通路拓扑分析表明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组氨酸代谢通路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在NEC组出现较大扰动。结论NEC大鼠肠内容物代谢轮廓显著偏离于正常大鼠,以氨基酸蓄积为主要特征,主要涉及精氨酸、脯氨酸、组氨酸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检测肠内容物代谢组尤其是氨基酸代谢组对NEC诊断可能有重要意义,改善肠道微环境可能是防治NEC的关键策略。

  • 标签: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大鼠 代谢组学 肠道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O2 NPs)对职业接触人群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TiO2 NPs职业接触致机体早期健康效应的机制。方法于2019年10月,选取TiO2 NPs职业接触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接触组64人,从事TiO2 NPs接触岗位1年以上;对照组62人,为同企业后勤行政人员。收集研究对象班前尿液,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采集尿液的代谢数据,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代谢物的鉴定,SIMCA-P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MetaboAnalyst 4.0软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接触组工人的尿液代谢轮廓不同于对照组,筛选并鉴定出4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且在3条通路明显富集(P<0.05),分别为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通路、氮代谢通路以及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通路。结论TiO2 NPs职业接触会对人群尿液中代谢物的浓度和代谢通路产生影响,为TiO2 NPs职业危害机制的研究和健康风险的监测提供了方向。

  • 标签: 职业暴露 代谢产物学 尿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某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住院诊治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最终纳入100例研究对象,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50名。采集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清中代谢产物,采用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及有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找到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BRole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50例病例组研究对象(男、女童分别为27、23例),年龄为(6.00±3.65)岁;50名对照组研究对象(男、女童分别为28、22名)年龄为(6.62±2.64)岁。共检测出392种差异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降低的有306种,升高的有86种。VIP>5且P值<0.05的差异代谢物有41种,主要为磷脂类物质,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降低的有38种,升高的有3种。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代谢通路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不饱和脂肪酸、氨酰tRNA的生物合成,胰岛素信号途径及ABC转运蛋白的代谢。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与正常儿童的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存在差异。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代谢组 代谢通路
  • 简介:摘要催产素是一种由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神经元合成,经神经垂体释放入血的肽类激素。研究发现催产素除促进宫缩和泌乳之外,还能抑制摄食、促进脂肪氧化分解、刺激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在机体糖脂代谢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机体存在糖脂代谢异常时,外源性催产素的作用及血清催产素的变化存在差异。全面认识催产素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催产素通路作为代谢相关疾病治疗靶点的前景。

  • 标签: 催产素 糖脂代谢 摄食 脂肪 葡萄糖
  • 简介:药物代谢酶包括参与I相代谢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YP450超家族(CYPlAl/2、181、2A6、286、2C8、2C9、2(:19、2D6、2El、3A4/5/7)、乙醛脱氢酶(ALDH)、乙醇脱氢酶(ADH)和参与Ⅱ相代谢的N一乙酰基转移酶(NATl/2)、尿苷三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等。其中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是一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基因编码的同工酶,参与大多数内源性物质(如脂肪酸、维生素、胆酸)的代谢,外源性物质(如药物、毒物)的解毒,前致癌物质(如芳香类物质)的激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药物代谢酶不仅影响外源性物质代谢而与药理毒理学相关,并且影响内源性的脂代谢而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相关。

  • 标签: 药物代谢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转录因子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内源性物质 外源性物质
  • 简介:渗透调节是植物适应干旱胁迫的重要机制,也是植物抗旱生理研究最活跃的领域。脯氨酸作为植物渗透调节的重要物质,在植物渗透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干旱胁迫下植物的渗透调节作用、植物体内脯氨酸的代谢特别是茶树脯氨酸的代谢变化、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合成途径以及干旱胁迫下植物脯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研究进展。

  • 标签: 干旱胁迫 渗透调节 脯氨酸代谢 研究进展
  • 简介:作为人体的物理屏障,肠道微生物分泌的细菌酶改变多种药物的口服利用度。机体内代谢产物均是基因表达的终产物,肠道内微生物代谢产物基因组模型的成功构建为深入研究微生物群落如何参与调节药物代谢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确定由细菌酶催化代谢的药物、对其基因表达与调控进行研究,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通过14个基因组筛选及酶型分布比例证实肠道微生物在基因水平上支持细胞行使正常功能;而基于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的结合确定将抑制次生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过量产生作为治疗靶标,为细菌酶改善心血管病程进展及新药的研究提供新框架;基于基因组图谱分析,发现人类及微生物基因组均有成为研究新药作用靶点的无限潜力。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药物代谢 基因组模型 次生代谢产物 基因组学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色氨酸(tryptophan,Trp)通过血清素(5-羟色胺)、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的内源性代谢途径和微生物代谢途径产生5-羟色胺、烟酸、CO2、犬尿喹啉和吲哚衍生物等代谢产物。Trp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可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aromatic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孕烷X受体(progesterone X receptor,PXR),诱导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1,GLP-1)释放,改善肠道抗氧化能力及线粒体功能,促进5-HT释放等机制参与调节机体健康。这里通过阐述Trp、Trp代谢过程以及Trp代谢物的作用机制,探讨Trp及其代谢产物对肠粘膜免疫屏障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色氨酸 芳香烃受体 孕烷X受体 肠道免疫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尘肺潜伏性结核患者血清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尘肺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于2018年12月,以北京某医院住院煤工尘肺患者39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分歧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IGRAs)进行潜伏性结核筛查。根据筛查结果选择IGRAs阳性患者21人为尘肺潜伏性结核组,阴性患者18人为尘肺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极性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数据采用Progenesis QI软件处理后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差异性代谢物结构鉴定采用精确质量数匹配和二级谱图匹配的方式,检索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将差异性代谢物导入MetaboAnalyst 4.0网站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2种差异代谢物;排除外源性代谢物,共鉴定出14种内源性差异代谢产物。与尘肺组患者相比,尘肺潜伏性结核组患者体内PC[18∶4(6Z,9Z,12Z,15Z)/P-18∶1(11Z)]、3-Oxododecanoyl-CoA等6种代谢物上调;Stearoyl-CoA、(2S)-Pristanoyl-CoA等8种代谢物下调,可能与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相关。结论尘肺潜伏性结核患者与普通尘肺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存在差异,可为尘肺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尘肺 潜伏性结核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代谢组学
  • 简介:摘要:目前,全球范围内肿瘤患病率正不断增加,相比于对癌细胞缺乏选择性的传统治疗手段,肿瘤靶向治疗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势迅速成为抗癌新星。靶向多肽是一种靶向肿瘤细胞或组织且毒副作用小的多肽,可与抗癌药物偶联用于早期肿瘤病变部位的诊断和特异性给药,在治疗癌症方面有着良好前景。本文将从肿瘤靶向多肽的筛选方法以及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靶向治疗 多肽筛选技术
  • 简介:近年来,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结合盒转运载体蛋白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亚系.

  • 标签: P-GP 药动学 药效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SD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葡萄糖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NRG-1组,每组6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NRG-1组大鼠在建模成功后,于尾静脉注射NRG-1β(100 μg/kg),每周2次,共6周;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干预结束后,予超声心动图及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测心脏功能和心肌葡萄糖摄取。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形态和胶原面积分数,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组织丙酮酸脱氢酶(PDH)、柠檬酸合成酶(CS)活性以及ATP生成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葡萄糖转运子-4(Glut-4)、己糖激酶-2(HK2)、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DK4)、CS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RG-1、磷酸化酪氨酸激酶受体-4(p-ErbB4)及葡萄糖代谢相关蛋白(包括Glut-4、HK2、PDH、CS)表达水平。结果建模成功后,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NRG-1组大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低于假手术组(P均<0.01),两组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给予NRG-1β干预6周后,心肌梗死+NRG-1组的LVEF及LVFS较心肌梗死组高(P均<0.01)。PET检查结果显示,干预结束后,心肌梗死+NRG-1组大鼠的标准化摄取值平均值(SUVmean)低于假手术组(4.06±0.28比5.18±0.37,P<0.01),但明显高于心肌梗死组(4.06±0.28比2.86±0.49,P<0.01)。病理染色结果显示,心肌梗死+NRG-1组的左心室胶原面积分数[(7.83±1.24)%比(18.31±3.58)%,P<0.01]、心肌细胞凋亡比例[(37.98±4.26)%比(67.04±5.38)%,P<0.01]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DHE染色荧光强度低于心肌梗死组(0.057 28±0.007 06比0.076 94±0.008 46,P<0.01),提示NRG-1β干预可减少ROS生成。心肌梗死+NRG-1组心肌组织的PDH活性及CS活性较心肌梗死组高(P均<0.05),ATP生成亦更多(P<0.01)。qRT-PCR结果显示,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心肌梗死+NRG-1组大鼠心肌组织Glut-4、HK2和CS mRNA表达水平上调,而PDK4 mRNA表达水平下调(P均<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心肌梗死+NRG-1组的NRG-1和p-ErbB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心肌梗死组,同时Glut-4、HK2、PDH和CS蛋白表达水平亦较心肌梗死组上调(P均<0.01)。结论NRG-1通过激活心肌组织ErbB4受体的磷酸化表达,促进梗死后心肌组织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为改善心肌梗死后能量代谢提供了干预靶点。

  • 标签: 心肌梗死 神经调节蛋白-1 葡萄糖代谢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物质流是连接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因此对经济系统物质流的分析和调控是循环经济实施管理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物质流分析多关注生物物理方面,很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经济系统物质流的影响。从物质代谢、产业代谢研究过程中可以得到启示:经济系统的组织运行依赖于与周围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换关系,即依赖于“代谢”过程。因此,可以从代谢的视角来认识经济系统的物质流流动规律,经济系统的“代谢过程”是由生物物理规律和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也即是融合社会经济因素分析的物质经济代谢过程。物质经济代谢过程研究是循环经济的微观分析层次,而该层次恰恰是影响物质流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生物物理因素重合作用的交叉点,因此,对该层次的研究是引导循环经济从“循环”走向“经济”的关键

  • 标签: 产业代谢 代谢产业 代谢代谢
  • 简介:目的:观察调节血糖代谢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盐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19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急性盐水负荷试验,确定盐敏感性高血压(SSH)125例,非盐敏感性高血压(NSSH)65例,分别进行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同步释放试验。试验后所有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二甲双胍组(100例,予以二甲双胍口服,有SSH65例,NSSH35例),安慰剂对照组(90例,有SSH60例,NSSH30例),3个月后再次行盐敏感性试验、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同步释放试验。结果:1、两组的NSS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血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2、二甲双胍组治疗后:(1)SSH患者盐敏感性显著降低,有24例(19.2%)患者转为NSSH;(2)SSH患者平均动脉压较NSSH者明显下降[(104.05±9.30)mmHg比(119.21±13.73)mmHg,P〈0.05],且较安慰剂对照组SSH者明显下降[(104.05±9.30)mmHg比(116.87±10.05)mmHgP〈0.05];(3)SSH患者较治疗前,空腹血胰岛素(FINS)水平[(27.7±20.9)uIU/ml比(9.7±2.5)uIU/ml]显著降低,空腹胰岛素敏感指数OSI)[(0.0106±0.0090)比(0.0280±0.0086)]显著上升(P均〈0.05),且显著优于安慰剂对照组SSH患者治疗后[空腹FINS(9.7±2.5)uIU/ml比(27.7±20.5)uIU/ml,空腹ISI(0.0280±0.0086)比(0.0110±0.0086)]。结论:改善血糖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能降低盐敏感高血压患者的盐敏感性及改善血压控制。

  • 标签: 血糖 胰岛素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子宫内膜癌中miR-495-3p靶向调节BUB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数据下载于TCGA数据库,应用R筛选差异基因,String数据库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分析。Cytoscape确定Hub基因,GEPIA数据库分析Hub基因表达情况;TCGA-portal数据库分析Hub基因与分期及预后相关性。应用ENCORI数据库预测Hub基因上游miRNA;ENCORI数据库分析miRNA表达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UB1表达异常升高,BUB1表达水平随着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且高表达BUB1子宫内膜患者总体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通过ENCORI数据库预测BUB1的上游microRNA,发现miR-495-3p评分最高。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495-3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高表达miR-495-3p子宫内膜癌患者较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相关性分析BUB1与miR-495-3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BUB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miR-495-3p高表达患者预后更佳,生信分析表明子宫内膜癌中miR-495-3p靶向调节BUB1表达抑制子宫内膜癌进展,为进一步实验验证奠定研究基础,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治疗靶点的潜力。

  • 标签: miR-495-3p BUB1 子宫内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