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癌腹水联合采用顺铂腔内灌注、加味茵陈进行治疗的价值。方法:于2020年09月-2021年09月选取肝癌腹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腔内灌注)与观察组(顺铂腔内灌注+加味茵陈)进行对照研究,n=150,就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AFP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顺铂腔内灌注的基础上为肝癌腹水者提供加味茵陈可进一步巩固疗效。

  • 标签: 肝癌腹水 顺铂腔内灌注 加味茵陈蒿汤 肝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合用西医疗法与中医药茵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中医药茵陈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84.00%,P<0.05;施治前血清TBIL、ALT、AST水平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合用西医疗法及茵陈治疗更有利于改善肝功能,并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黄疸型肝炎 西医 中医药 茵陈蒿汤
  • 简介: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反应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皮肤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为多形性皮损,有渗出倾向,弥漫性分布,对称性发作,剧烈瘙痒,反复发病,有演变成慢性湿疹的倾向。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生,而以过敏体质者为多,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复发。中医学认为湿疹总由禀赋不足,饮食失节,

  • 标签: 茵陈蒿汤 顽固性湿疹 病例
  • 作者: 杨思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贵州省剑河县民族中医院  贵州剑河  556400)  【摘  要】目的:对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肝炎引起的黄疸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100例本院患黄疸性肝炎的患者,选取时间区间为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将这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还需给患者服用茵陈蒿汤。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和ALT(谷丙转氨酶)以及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和TBIL(总胆红素),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指标值更高(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肝炎引起的黄疸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胡茵陈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病疗效。本病属于祖国医学“黄疸”和“胁痛”“积聚”等范畴。故清热解毒,利湿,疏肝健脾,泻下,为治疗方法。药物组成主要有小柴胡茵陈,五味消毒饮,小陷胸,平胃散,六一散等六方组成。治疗黄疸型肝炎42例,结果治愈率96.15%,总有效率100%。

  • 标签: 黄疸型肝炎 柴胡茵陈蒿汤加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茵陈汤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就基础治疗(对照组,n=30)与茵陈汤加味治疗(观察组,n=30)对血脂、肝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脂、肝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汤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血脂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茵陈蒿汤加味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肝损伤采取茵陈汤加减治疗后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到2022年3月接收80例乳腺癌化疗肝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40例实施基础治疗,设定为对照组,4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入茵陈汤加减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茵陈蒿汤 乳腺癌 化疗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肝损伤采取茵陈汤加减治疗后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到2022年3月接收80例乳腺癌化疗肝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40例实施基础治疗,设定为对照组,4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入茵陈汤加减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茵陈蒿汤 乳腺癌 化疗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施以茵陈汤加减治疗后,观察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6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凭借数字奇偶法对本次研究收治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组;对照组(53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治疗期间应用西医疗法;观察组(53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治疗期间除采用西医疗法施治之外,配合对患者应用茵陈汤加减疗法;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以及肝功能改善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98.11%)同对照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5.47%)比较,疗效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改善同对照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比较,改善程度明显(P<0.05)。结论对于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开展治疗工作期间,选择西医疗法加以施治基础上,应用茵陈汤加减疗法,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功能改善疗效确切。

  • 标签: 茵陈蒿汤加减 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效果
  • 简介:茵茵是我的大学校友,中药系,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外企制药公司。茵茵的工作环境舒适,待遇优渥,还能经常借出差之名.满世界溜达,好不令人羡慕。一天,茵茵来找我,说要辞职回老家种地,跟我告别。我说:“放着女子好的外企白领不当,回家种地,哪根筋搭错了?”她却并未辩解,只是勉强笑笑,显得心事重重。

  • 标签: 茵陈 制药公司 工作环境 外企 种地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十二针联合加味茵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以完全随机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以基础干预和中药治疗,试验组基于基础干预、中药治疗还联合了“手足十二针”治疗方式,观察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手足十二针 加味茵陈蒿汤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茵陈汤加减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的效果及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急性黄疸性肝炎,将病患的数据信息录入至表格中,根据蓝白双色球法将其进行均分,其中抽中蓝色球的为对照组,抽中白色球的为观察组,前者为常规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应用茵陈,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茵陈汤加减方案疗效显著,可改善病患肝功能,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茵陈蒿汤 急性黄疸性肝炎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子午流注理论茵陈汤药浴联合神阙穴贴敷在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思路,将本院产科2020年4月至7月出生的出现黄疸的7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男20例,女15例,日龄(10.60±2.64)d;研究组患儿男16例,女19例,日龄(10.15±2.78)d。对照组于辰时(07:00—09:00)、巳时(09:00—11:00)以外的时间接受茵陈汤药浴联合神阙穴贴敷治疗;研究组于辰时、巳时接受茵陈汤药浴联合神阙穴贴敷治疗,疗程均为5 d。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疗效及治疗期间的摄奶量、排便次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TBil水平治疗1 d后[(196.57±33.60)μmol/L比(237.33±37.24)μmol/L]、治疗3 d后[(124.39±28.55)μmol/L比(168.92±31.48)μmol/L]、治疗5 d后[(75.48±18.38)μmol/L比(93.52±26.33)μmol/L]均低于对照组同期,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57%(31/35)比68.57%(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8,P=0.041));治疗期间研究组患儿摄奶量[(346.80±46.80)ml/d比(319.35±39.72)ml/d]、排便次数[(3.37±0.53)次/d比(3.09±0.46)次/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11.43%(4/35)比14.29%(5/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子午流注理论择时,采用茵陈汤药浴联合神阙穴贴敷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提升血清TBil下降速度,提升治疗有效率、摄奶量及每日排便次数,不良反应轻微。

  • 标签: 子午流注 茵陈蒿汤药浴 神阙穴贴敷 新生儿黄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诺和锐联合茵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诺和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陈汤加减方,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平均复常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反应次数、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陈汤加减方联合诺和锐30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能有效缩短肝功能的复原时间,减少了低血糖反应和胰岛素的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极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诺和锐 茵陈蒿汤 慢性乙型肝炎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茵陈合五苓散加减外洗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8月收治的5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我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茵陈合五苓散加减外洗+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的免疫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茵陈蒿汤合五苓散加减 外洗治疗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 简介:近期,有关专家观察了茵陈泽泻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具体方法如下:用茵陈泽泻,药物组成:茵陈40~100g,大黄5~15g,泽泻20~30g,虎杖15g,丹参15g,板蓝根30g,白茅根30g,车前子15g,生山楂30g,金钱草30g。随症加减:呕吐加竹茹;脾虚加茯苓;谷丙转氨酶较高加五味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用法:日1剂水煎服,小儿酌减。结果显示:本组128例患者,痊愈12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

  • 标签: 茵陈泽泻汤加减 急性黄疸型肝炎 中医药疗法 临床疗效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思密达联合茵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蓝光照射及茵陈口服,治疗组在蓝光照射及茵陈口服基础上加思密达口服,5天后复查血清胆红素。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思密达联合茵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患儿家长易接受,副作用少,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经济方便,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思密达 茵陈汤 新生儿黄疸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小柴胡+芩清胆应用效果。方法: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患儿333例研究,分为对照组(161例)与观察组(162例),对照组芩清胆治疗,观察组小柴胡+芩清胆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显著更短,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显著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芩清胆可帮助患儿尽早消退发热症状,并就此促使其获得较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促使患儿家长对临床治疗工作有更高的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小柴胡汤 小儿外感发热 蒿芩清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