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吻合十二指肠切除和胰腺中段切除后最常用的吻合方法,其具体操作技术变化多样,目前尚无一种方法可完全避免术后瘘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外科理念、手术技术和高科技材料及器械的不断进步,瘘发生率有所降低。同时对吻合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亦在逐步深入。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实施该手术操作的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基础条件、胰腺质地和主管直径、主要原发病及病程、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等影响吻合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概括了张力适度、保护血运、胰腺断面封闭、管和黏膜精准对合、个体化、重视学习和经验积累等6条吻合的手术技术原则,供同道参考。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瘘 危险因素 技术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捆绑吻合法在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彭淑牖教授设计的捆绑吻合法进行吻合,先将空肠断端向外反摺3cm,用电凝将外翻的3cm空肠粘膜破坏,游离胰腺断端3cm,将其断端与距离空肠断端3cm的空肠粘膜缝合一圈,缝针不要穿透浆肌层,将反摺的空肠复位,胰腺即套入空肠内,将空肠断端与胰腺包膜间断缝合4针,距空肠断端约1-2cm处用肠线环绕空肠壁捆绑一周,使空肠壁与胰腺紧密相贴。结果经过12例临床应用,均未发生漏,结论本方法简单,方便,是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 捆绑式胰肠吻合 胰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瘘(pancreaticfistula,PF)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例PD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PF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PF发生率0(0/20)。原发疾病、术前胆红素、胰腺质地、管直径、吻合方式、术后生长抑素治疗是P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胰腺质地、术前胆红素水平、吻合方式是PD后PF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术中运用改良捆绑吻合,精细操作,是降低PF发生的关键。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影响因素 捆绑
  • 简介:目的探讨袖套吻合术在}肖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行袖套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行根治性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Kouch手法游离出头与十二指肠降部,断面做连续U形的编织样缝合封闭细小管,常规进行胰腺断端后壁与空肠壁的缝合,主管置入硅胶支撑管固定并保留线头,预留线于空肠壁开口6点及12点方位穿出缝合打结,空肠黏膜如同袖套自然套在主管表面,缝合固定胰腺断端前壁,完成吻合。观察患者术中情况。监测患者术后1、3、5、7d的引流液淀粉酶变化。术后患者每3个月返院复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每6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5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时(Qn)表示,采用秩和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膏±s表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4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吻合方式均采用袖套吻合。4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2±1.3)h,其中吻合时间为(15±6)min,术中出血量为(370±55)mL,肿瘤直径为(2.5±1.5)cm。术后1d引流液淀粉酶为46.300U(35.575U,68.600U),术后3d淀粉酶检测值为34.900U(21.050U,55.550U),术后5d淀粉酶检测值为26.750U(0.000U,41.400U),术后7d淀粉酶检测值为0.000U(0.000U,30.500U),随着时间的延长,引流液淀粉酶逐渐减少(F=97.268,P〈0.05)。40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了吻合口引流液淀粉酶升高,但引流液量未达到50mL/d,而且体温正常,无腹痛及腹膜炎体征,考虑胰液漏可能,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未发现吻合口漏或出血等并发症。4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8±5)d。3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5个�

  • 标签: 胆胰疾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袖套式胰肠吻合
  • 简介:目的总结Ⅰ型和Ⅱ型捆绑吻合术在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捆绑吻合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Ⅰ型捆绑吻合术20例,行Ⅱ型捆绑吻合术18例。比较Ⅰ、Ⅱ型术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患者住院天数、早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型捆绑吻合术的手术时间为(91±20)min,Ⅱ型术为(63±21)min,两者相差显著(P〈0.05)。Ⅰ型术的早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10.0%(2/20)、45.0%(9/20)和(20±2)d,Ⅱ型术分别为5.6%(1/18)、38.9%(7/18)和(23±2)d,两种术间无显著差异。Ⅰ型术发生瘘2例(10.0%),Ⅱ型术发生1例(5.5%),两者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Ⅰ型和Ⅱ型捆绑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无差别,有区别地选择Ⅰ型和Ⅱ型术有利于捆绑吻合的顺利实施。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腺瘘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胰腺中段切除术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25例患者均行改良套入吻合术。手术时间(250±60)min,术中出血量(210±115)ml,术后首次通气时间(2.5±0.7)d,术后住院时间(13.88±4.43)d。术后漏4例(16%),其中A级漏3例,B级漏1例。术后除漏以外其他并发症3例(12%),1例为切口液化,1例为腹胀呕吐,1例为肺炎。2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本研究显示尽管改良套入吻合术增加了手术时间及难度,但其漏发生率显著降低,且不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是预防胰腺中段切除术术后漏安全、可行、疗效确切的方法。

  • 标签:
  • 作者: 吴嘉 程向东 张宇华 杜义安 徐志远 杨立涛 韩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杭州 310022,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杭州 310022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杭州 310022,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杭州 31002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Kissing吻合法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9月间行十二指肠切除并应用kissing吻合法完成消化道重建的2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B级瘘17例(6.37%),C级瘘6例(2.25%);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以管直径3 mm为界值进行比较,不同管直径组B级、C级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40比8/127,P=0.20);以不同胰腺硬度为界值进行比较,不同胰腺硬度组B级、C级瘘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0/194比3/73,P=0.11)。结论Kissing吻合术易于开展,应用于细管、质地软的胰腺组织的吻合瘘的发生率也并未增加。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吻合术,外科 术后胰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降落伞单荷包吻合方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采用降落伞单荷包吻合行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30例,年龄(59.1±9.7)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均实施完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切除术,2D腹腔镜下实施5例,3D腹腔镜下实施66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2例。手术时间(388.9±92.9)min,术中出血量(411.3±176.9)ml,术后住院时间(14.1±5.8)d。71例降落伞单荷包吻合操作时间(26.9±6.8)min。25.4%(18/71)的患者术后发生了并发症,其中B级瘘2例(2.8%),引流管拔除时间最长为术后第17天。71例患者并发胆瘘6例(8.5%)、胃排空障碍5例(7.0%)、肺部感染4例(5.6%),非瘘相关性腹腔感染4例(5.6%),非瘘相关性腹腔出血1例(1.4%),胆道出血1例(1.4%),乳糜漏2例(2.8%)。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降落伞单荷包吻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吻合术,外科 降落伞式缝合 胰瘘
  • 简介: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周围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该手术复杂、并发症多且严重。其中瘘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决定手术的成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吻合的方式在不断改良,主要包括套入吻合管空肠黏膜吻合和捆绑吻合,且各自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因此,遵从吻合方法的个体化原则是必要的。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降低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采用食管胃粘膜单层缝合套入术重建食管胃消化道515例.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随诊1/2~3年未见有吞咽困难,钡透吻合宽度均在1.0cm以上,取头低位无钡剂反流现象.本术操作简便,正确掌握这一吻合技术可降低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

  • 标签: 食管重建 吻合口瘘 吻合口狭窄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食管炎
  • 简介:目的探讨端侧封闭原位吻合术在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2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胆囊减压后探查肿瘤是否侵犯下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并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决定行标准十二指肠切除术还是扩大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方法采用端侧封闭原位管与空肠浆肌层)吻合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第1、3、5天分别检测引流液淀粉酶浓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理学类型,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门诊和电话的方法进行随访,门诊随访内容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胰腺残端附近是否有积液,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是否有腹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表现。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孟x±s(范围)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22例患者成功施行手术,其中17例患者采用标准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患者采用扩大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方法采用端侧封闭原位吻合术。2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13±37)min(228—360min),端侧封闭原位吻合手术时间为(13±4)min(7~22min);术中出血量为(400±207)mL(100—800mL)。平均肿瘤大小为3.69em。(0.72—1.68cm2)。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5±2)d(4—7d)。21例患者术后第1、3、5天血清淀粉酶分别为(145±30)U/L(116~180U/L)、(136±40)U/L(105—176U/L)、(147±38)U/L(110~175U/L),术后第1、3、5天引流液淀粉酶分别为(220±56)U/L(172~289U/L)、(240±54)U/L(192—300U/L)、(245±52)U/L(190—298U/L);1例瘘患者术后第1、3、5天血清淀粉酶分别为156U/L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封闭式胰肠吻合 胰瘘
  • 简介:目的探讨贯穿缝合式端侧吻合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通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44例患者应用贯穿缝合式端侧吻合术行吻合的临床资料。贯穿缝合式吻合术就是应用胰腺切断全层(而非切缘)与空肠进行缝合。一针贯穿胰腺切断全层和空肠前、后壁,间断缝合6—8针同时完成胰腺切断面与空肠前、后壁的吻合。主管内放置短的支架管,空肠壁全层切开。结果贯穿缝合式端侧吻合术的平均手术时间10min(8—18min)。未发生1例与吻合失败相关的瘘,无吻合口出血,无再次开腹手术和死亡病例。术后随防未见管明显扩张病例。结论贯穿缝合式端侧吻合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通用的吻合方法。

  • 标签: 胰腺疾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 简介:摘要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吻合方法众多,本团队认为吻合形成"窦道愈合"有助于减少胰液外渗及肠液反流。纤维层愈合以机械连接为基础,其连接形式多种多样。本团队总结开展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的经验,采用改良的"双针吻合法"并配合"变径可测量引流导管"支撑管,在吻合口形成"窦道愈合",现将技术要点及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腺支撑管
  • 简介:目的探讨在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套入吻合对预防漏发生的作用.方法对22例十二指肠切除患者采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进行端侧套入吻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套入连续吻合,平均吻合时间13(8~20)min,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出现胰腺残端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胆漏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连续缝合法行端侧套入吻合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残余胰腺,且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吻合的一种有效改进.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肠吻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3D打印干燥实验室模型在吻合训练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制作3D打印干燥实验室胰腺模型,邀请并交予7位国内胰腺外科领域具有较高声望的专家,应用5分制的李克特(Likert)量表由专家对本模型的视觉相似、触觉及操作体验、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分由均值±标准差(Mean±SD)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模型取得了专家的较高评价[(4.43±0.79)分],所有参数评估均在3分(较为相似)以上。模型外观大小与真实组织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被认为具备较好的弹性、良好的撕扯感及突破度。结论现有3D打印吻合模型能较好模拟真实情况,可用于年轻外科医师学习训练及资质评估。

  • 标签: 3D打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手术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包埋吻合和间断外翻吻合两种吻合方式对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行LPD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施吻合的方式分为两组:包埋吻合组(n=55)和间断外翻吻合组(n=6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吻合、胆吻合、胃肠吻合的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16例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49例,中位年龄61.5岁。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包埋吻合组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和吻合时间分别为(260±20)、(65±15)和(35±15)min,低于间断外翻吻合组(305±25)、(81±25)和(45±1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埋吻合组的A、B级瘘发生率分别为27.3%(15/55)和21.8%(12/55),高于间断外翻吻合组8.2%(5/61)和6.6%(4/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外翻吻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10.3±1.1)d低于包埋吻合组(15.2±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PD中,吻合应用间断外翻吻合相较于包埋吻合可以降低术后瘘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胰腺瘘 胰肠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吻合对预防瘘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松江医院78例行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改良吻合组(常规组,43例)和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吻合组(网膜包裹组,35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瘘、出血、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网膜包裹组的术后瘘发生率明显降低(2.9%比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率(0比4.7%)及胃排空障碍发生率(8.6%比25.6%)均明显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1.3±2.9)d比(12.8±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吻合术操作简单、易行,是一种有效的吻合方法,可显著降低胰腺切除患者术后瘘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腹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三针全层吻合技术在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开展的44例LPD的临床资料,4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分析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时间 (300±66) min,术中出血量(350±270) mL。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2.7%,其中瘘发生率为11.4%,未发生B级、C级瘘,吻合时间平均( 12.6±3.5) min,,胆瘘发生率为13.6%,术后胃延迟排空发生率13.6%,出血率为11.4%,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20.3±7.4) d,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住院期间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三针全层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胰腺残端重建术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 简介:目的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评价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大网膜包裹吻合口对术后瘘及出血的影响。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检索已公开发表的比较术中大网膜包裹与不包裹吻合口对患者术后瘘、出血影响的所有随访严密的临床研究,检索出14篇英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筛选出4篇文献共2971例患者。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判断OR值及95%置信区间。结果大网膜包裹吻合口组1129例,无大网膜包裹组1842例。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大网膜包裹吻合口不能预防术后瘘(OR=O.81,95%C10.40—1.63,P〉0.05),也不能预防术后腹腔内出血(OR=0.67,95%C10.28~1.59,P〉0.05)。敏感性分析发现:无大网膜包裹组患者术后瘘率更低(OR=1.24,95%C,1.03~1.50,P〈0.05)。结论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使用大网膜包裹吻合口不能预防术后瘘及腹腔内出血.但大网膜对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还需规范的、足够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出血 大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