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昆明市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or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这1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癌(残胃癌)患者3562位,将其行碳14呼气试验并统计。结果昆明市阳性率54.49%。各类疾病碳14呼气试验阳性率的比例依次为慢性胃炎40.39%、十二指肠溃疡24.06%、复合溃疡4.01%、胃溃疡14.89%、胃癌2.11%(残胃癌0.54%)、胃食管反流病14.53%。结论幽门螺旋杆菌可导致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昆明市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同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主要见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碳14呼气试验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营养干预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诊治方面的影响及在院期间实行营养干预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的8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建立营养档案,营养师对该组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对化疗前后进行个性化营养干预;对照组则按一般方法来进行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结果在体格数据、生化指标、生存质量等方面,干预组都或多或少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疗人员针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制定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案,对其营养不良等情况进行适当干预,有利于有效提高病人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营养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1 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应用中医治疗策略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2015年7月—2018年7月间我院治疗的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现代西医治疗,观察组应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具有显著疗效,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胃肠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运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后,消化系统症状的变化及其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为我科在2017年1月至12月所接诊)患者均分为两组,各35人。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另一组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观察并比较消化系统症状及睡眠情况的组间差异。结果在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改善情况更佳,且睡眠质量更好,与对照组对比P

  • 标签: 护理干预 功能性消化不良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生消化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为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生消化系统损害率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24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并发消化系统损害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儿可能影响并发消化系统因素如性别、年龄、热程、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抗菌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及白蛋白使用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并发消化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热程、CRP、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肺炎的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9.57、10.68、11.56、13.51,P均<0.05),而性别、ESR、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白蛋白应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83、0.92、0.85、0.94、1.82、1.66,P均>0.05)。经多因素logostic分析,年龄≤5岁、热程>7d、CRP>10mg/L、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肺炎的应用时间>3d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生消化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OR分别=1.37、1.55、1.67、1.14,P均<0.05)。结论年龄、热程、CRP、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肺炎的应用时间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生消化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消化系统损害 影响因素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对于患者睡眠质量和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旨在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于我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1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护理模式,将研究对象分成常规护理组(n=94)和综合护理组(n=94),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消化系统症状。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睡眠质量优良率为75.53%,综合护理组为90.43%,则两组数据差异明显(χ2=7.38,P<0.05);常规护理组有12例(12.77%)患者餐后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而综合护理组有3例(3.19%),则两组数据差异明显(χ2=5.87,P<0.05)。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餐后消化系统症状,有利于临床治疗。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综合性护理 睡眠质量 消化系统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患儿采用蒙脱石散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儿50例作为样本,并展开研究,所选患儿全部给予蒙脱石散剂治疗。分析并观察患儿治疗的效果。结果50例患儿中,痊愈29例,好转11例,进步6例,无效4例,总疗效为92%。结论蒙脱石散剂治疗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患儿临床价值高,无明显副作用,建议作为理想治疗方案应用推广。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 蒙脱石散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参照组给予抗生素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调节剂对于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治效果,且其安全性更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微生态调节剂 儿科消化 疾病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了解其住院过程的营养风险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因为消化系统疾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60例,青年患者作为青年组(80例),高龄患者作为高龄组(80例)。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高龄患者存在的营养风险要远远高于青年患者;高龄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示,出院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对于年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出现的可能性。

  • 标签: 老年 消化系统 营养风险 不良情绪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近些年伴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诊断设备、治疗设备的持续创新,在我国范围内消化内镜的应用频率也在不断提升,同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应用价值也在不断提高。内镜技术是微创外科领域当中具备代表性的一项技术。为了更好的明确内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本文详细分析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新进展。

  • 标签: 内镜 消化系统疾病 作用及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腹痛腹泻的护理干预及其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43例因消化系统疾病引起腹痛腹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大便正常、止泻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脱水纠正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腹痛腹泻的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腹痛腹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合并化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加入平消胶囊治疗。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和毒副反应发生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生存质量经治疗,提高24例,改善率为80%(p<0.05);治疗组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减少,脱发等发生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发生率分别为36%,28%,20%,19.1%。结论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加入平消胶囊能够有效降低毒副反应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平消胶囊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碎片化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系统疾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消化系统疾病患儿100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依据健康教育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均分两组。予以传统集体讲座授课的50例患儿为参照组,予以碎片化健康教育模式的50例患儿为研究组,最后对宣教效果的差异进行总结。结果比对两组患儿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值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消化系统疾病患儿中应用碎片化健康教育模式,使患儿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可在临床工作上推广和普及。

  • 标签: 碎片化健康教育模式 消化系统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8年7月间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观察组,同期体检的86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及意义。结果: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监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状态,对掌握患者机体免疫情况、疾病发展,制定后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K细胞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CK细胞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不给予CK细胞免疫治疗,仅给予临床最佳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CD3+、CD3+CD4+、CD3+CD8+、CD3+CD4+/CD4+CD8等淋巴细胞亚群免疫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临床获益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治疗能明显改善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小。

  • 标签: CIK细胞 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免疫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11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验中设置良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20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三种糖类抗原(CA153、CA199、CA125)、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水平,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AFP、CEA及CA199分别在肝癌、大肠癌及胰腺癌中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主要对肝癌敏感,检出率是84.2%;CEA主要对大肠癌与胃癌敏感,检出率分别是60%与28%。另外,食管癌中也有11.1%的检出率;CA199主要对胰腺癌敏感,检出率是80%。五种肿瘤标志物在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及胰腺癌中的联合检出率分别是16.7%、44%、70%、89.5%及90%。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检测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的提高肿瘤的早期检出率。对诊断及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消化系统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探讨以问题为基础(PBL)和以案例为基础(CBL)的教学模式在“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消化系统疾病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选取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定向)本科生4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包括试验班20名、普通班20名。试验班实施PBL和CBL教学模式,普通班实施以传统教学模式(LBL)课程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试验班与普通班在临床医学理论课、五站式考核成绩的差异。结果显示:试验班与普通班的理论考试成绩无统计学意义,成绩的优秀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临床能力的5站式考核,除查体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和CBL教学模式在“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消化系统教学改革中效果显著。

  • 标签: 医学教育模式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 以疾病为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莫西林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药理机制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消化不良病人84例并根据病人意愿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其中,A组选择阿莫西林治疗,B组选择雷贝拉唑治疗,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A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数据与统计学差异相符(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未见明显区别,数据与统计学差异不相符(P>0.05)。结论阿莫西林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消化不良的治疗中有着较好的疗效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阿莫西林 消化系统疾病 药理机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开始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消化系统组织学也不例外,如何将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引入到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之中成为全新的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引入到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此次研究从PBL教学法的概述入手,对消化系统组织学微课的制作重点和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中的实施进行详细的探讨,此次研究的目的是明确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进而促使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消化系统组织学教学中有效实施,以此来推动教育行业更加完善的发展。

  • 标签: 微课 PBL教学法 消化系统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