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15
  • 简介:本文以传播行动主义概念和分析框架,描述和分析了中国1995年以来妇女非政府组织(Ngos)促进性别平等信息流动的积极行动,包括:(1)媒介监测运动及其倡导;(2)利用大众媒介进行倡导;(3)社会性别参与式培训;(4)发展妇女替代性媒介。这四类传播行动的共同目标是提高社会性别意识(或觉悟)及其敏感性。

  • 标签: 媒介 社会性别 传播 行动主义
  • 简介: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休闲活动开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看上去很轻松的休闲其实蕴涵了关于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深刻含义。在这样的时代中,大众媒介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该有一个更加谨慎的态度来对待休闲,来给予休闲更有价值的传播

  • 标签: 大众媒介 休闲 传播
  • 简介:摘要:城市化进程下,城市传播的研究越来越受大家的重视,而在城市传播中,“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为城市传播注入了新的动力,有研究者认为,建筑本身就具有自身权利的表达途径,除此之外,建筑还可以作为一种信息,通过大众媒介传播,为人们所熟知。作为一座城市中最显著的存在,建筑也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与文化的代表者。本文主要对建筑媒介在城市传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出解决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医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这1年内的血液检验医护人员86名,进行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相关防护措施,并统计血液传播性疾病对血液检验人员的感染率,利用数据库对被感染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整理。结果通过对我院86名血液检验医护人员的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的实施,我院血液检验人员被感染的概率降低40%,只有9名(10.46%)被感染。结论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液检验医务人员的疾病感染率,充分维护了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检验 医护人员 传播性疾病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输血前、产前及术前的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的意义,分析其在控制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0年4月—2010年9月进行分娩、输血、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其中17例分娩患者,22例输血患者,21例手术患者,对患者的HIV(艾滋病病毒)抗体、HCV(丙肝)抗体、HBsAg(乙肝表面抗原)以及TP(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酶联免疫法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共有10例患者单一指标呈阳性,比例为16.7%,其中1例患者HIV病毒抗体呈阳性,2例患者HCV抗体呈阳性,6例患者HBsAg呈阳性,1例患者TP抗体呈阳性。结论患者在输血前、产前及术前进行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对于患者治疗和医务工作者的自我保护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输血前 产前及术前 血液传播性疾病 酶联免疫法 感染 检测
  • 简介:目的:通过对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HCV、HIV、TP等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因子标记物及ALT检测,探讨其在医院感染控制、化解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592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谷丙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结果:单项HBsAg阳性率为16.09%,HBsAg加HBeAg阳性率1.62%,HBsAg加HBeAg加HBcAb阳性率7.16%,HBsAg加HBeAb加HBcAb阳性率8.49%,HBsAg加HBcAb阳性率0.51%,单项HBeAb阳性率0.59%,单项HBcAb阳性率4.76%;HBV总阳性率为38.92%。抗-HIV阳性率0.087%;抗-TP阳性率0.74%;抗-HCV阳性率1.27%;4898例ALT〉40U/L,阳性率25%。17例抗-HIV阳性病例中HIV重叠感染HBV7例(41.18%);HIV重叠感染HCV3例(17.65%);HIV同时感染HCV和HBV三重感染2例(11.76%)。结论:①手术前和输血前进行相关感染疾病标记物的检测对防范手术和输血风险是十分必要的。②要加大经费和技术投入,最大限度的选用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试剂和仪器,尽可能的采用能缩短"窗口期"的试剂,进一步提高检出率,才能有效地减少输血和手术医疗风险和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前 输血前 乙肝标记物 抗-HCV 抗-HIV 抗-TP
  • 简介: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桥粒和细胞间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屏障具有高度的抗张力性和稳定性(图1)。表皮底层细胞间的粘附更加可塑,通过形成间隙及新的结合,以适应表皮生长。基底膜区位于表皮下方,是粘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特化区域。一些特化的结构穿过基底膜将表皮锚定在真皮上,这些结构(基质)包括多糖和蛋白质(包括胶原纤维),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大分子(粘附复合体)。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细胞外基质 表皮生长 角质形成细胞 粘附细胞 胶原纤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桥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细胞间物质所形成的屏障具有高度的抗张力性和稳定性(图1)。表皮底层细胞间的粘附更加柔韧,通过形成间隙及新的结合,适应表皮生长。基底膜区位于表皮下方,是粘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特化区域。一些特化的结构穿过基底膜将表皮锚定在真皮上,这些结构包括多糖和蛋白质(包含胶原纤维),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大分子(粘附复合体)。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外基质 表皮生长 粘附细胞 胶原纤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