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测量分析肱骨近显微骨硬度分布规律可以较好地评价该部位骨组织不同区域的物理性能。目的:探讨肱骨近不同部位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共选用了62岁男性、45岁女性和58岁男性3具遗体捐献者标本,于肱骨肩关节盂水平及外科颈水平垂直其长轴取多层面标本,使用显微硬度计在样品表面不同区域进行维氏硬度测试,统计分析骨骼硬度的分布规律。结果:3具标本的肱骨近共测量84个部位,测得肱骨近区域总体硬度为(37.62±8.82)HV,硬度最大处为肱骨外科颈内侧(45.82±5.55)HV,其次为外科颈外侧与后侧,此处硬度大于肱骨近其他部位(P<0.05);硬度最小处为大结节处松质骨(28.32±4.35)HV。从解剖部位来看,外科颈硬度为(44.07±6.45)HV,大于肱骨头及大、小结节硬度(P<0.001);大结节硬度最小为(29.56±5.68)HV(P<0.01)。肱骨头前半部硬度大于后半部,小结节硬度大于大结节,肱骨外科颈前方硬度低于其他方位(P<0.05)。结论:肱骨近不同区域骨硬度的分布具有规律性;肱骨近骨硬度分布数据可为肱骨近内固定策略的选择、新型植入材料的研究提供基础,并为3D打印仿生骨的设计开辟新的视角。

  • 标签: 肱骨近端 骨硬度 人体骨骼 内固定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对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骨折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8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接收的股骨近骨折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DHS治疗方案,而研究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方案,对两组手术各项指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股骨近骨折的过程中,应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其不仅可以加快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改善患者身体状况,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DHS PFNA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残瘘在患者进行过胃部手术之后,极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患者进行胃部手术中,对于十二指肠残的处理方式极为重要,特别是在进行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导致的肠壁水肿的发生,在对于其残处理时,更应该重视,如果在术后患者发生十二指肠残瘘,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生存状态、十二指肠残的引流情况等因素,来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在手术中采用合适的十二指肠的残处理方式,在十二指肠残瘘产生后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胃部手术 十二指肠残端瘘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近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式。方法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对57例股骨近骨折并发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了探讨分析,30例作为单一内固定组,使用内固定治疗方式,27例作为组合内固定组,使用组合内固定方式,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单一内固定组的手术出血量平均是(143.7±36.5)ml,平均手术时间(78.2±10.3)min,对照组是(278.4±74.8)ml和(105.1±21.9)min,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平均追踪观察时间为(20.5±3.3)个月,两组的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股骨近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临床中可以使用髓内钉固定,降低患者出血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确保患者能够愈合。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干骨折 内固定
  • 简介:目的分析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骨近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的59例老年肱骨近骨折患者,使用补肾活血汤为治疗组,不使用的为对照组。骨折复位、稳定固定后,治疗组使用补肾活血汤内服4周,对照组不服中药,其他治疗与治疗组保持一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补肾活血汤对于降低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提高肩关节功能(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具有促进老年肱骨近骨折愈合、缓解骨折后疼痛及改善骨折后肩关节功能的作用。

  • 标签: 补肾活血汤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愈合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锁定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16例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7~13岁),应用肱骨近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2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无髋内翻、肢体短缩。结论肱骨近钢板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儿童 股骨转子下骨折
  • 简介:老年股骨近骨折(PFF)曾被人们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这是否是说这次骨折之后,老人就再也不会发生骨折吗?当然不是!老年股骨近因为它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一旦骨折很难治疗康复。以往的股骨近骨折患者只能卧床等待自然愈合,在漫长的自然愈合期间,约一半的老年人身体每况愈下,乃至于出现各种危重的并发症而走到人生的终点;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自然愈合 最后一次 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 股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例老年肱骨近四部分骨折患者,均行肱骨假体置换术,观察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随访1-5年,无失访病例。所有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肩关节各功能恢复良好,关节稳定无脱位,总体疗效显著。结论人工骨头置换术应用于治疗老年肱骨近四部分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肱骨假体置换术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新生儿脐带残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5月间出生16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80例新生儿采用脐带夹法进行结扎,3天后常规松脐带夹,让脐带残自行脱落;而观察组采用脐带夹结扎,3天后行二次修剪法对新生儿脐带残进行处理。然后对两组新生儿脐带残不同方法处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情况、炎性分泌物、残擦挂、脐带残脱落时间、脐窝完全干燥时间等。结果观察组采用二次修剪法处理新生儿脐带残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脐带出血、炎性分泌物的新生儿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松脐带夹处理新生而脐带残的人数,脐带脱落时间与脐窝完全干燥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脐带残处理,采用二次修剪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脐部感染,脐部渗血的发生率,也可避免护理不当所致擦挂损伤,而且愈合快,出院后护理方便,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脐带残端处理 脐带夹 二次修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股骨近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96例病例中,94例获得随访,随访8个月到3.5年,平均26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按照Harris功能评分,优85例,良5例,中4例,差2例。结论采用股骨近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牢靠、可抗旋转、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解剖型钢板 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肱骨近骨折手术后在骨折期实施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录治疗的42例巩固骨折近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术后期开展中医辨证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期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患肢优良率为85.71%(18/21),其中差的患者占14.29%(3/21)。对照组患者患肢优良率为61.9%(13/21),其中差的患者占38.1%(8/21)。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针对肱骨近骨折术后期开展中医辨证具有显著效果,减轻患者的局部肿胀情况,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中医骨折3期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肱骨近骨折患者分别采取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肱骨近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分别采取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骨折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析用中心静脉置管肝素帽新式固定方法的应用。方法选择中心静脉置入临时或长期透析导管患者40名,随机分为A组原有固定方法组(20例)和B组新式固定方法组(20例),A组予无菌纱布包裹导管,用普通胶布固定对于皮肤表面。B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肝素帽新式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后的辅助固定。观察比较两种不同固定方法效果,了解其在牢固性、患者感受性的差异。结果B组方式更牢固、患者感受更为舒适,B组优于A组(P<0.05)。结论使用自肝素帽新式固定方法的固定导管更为牢固,减少了患者的不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透析用中心静脉置管 肝素帽端 新式固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肱骨近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其对患者肩关节功能预后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0月本科接诊的肱骨近骨折病患7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成2组A组(n=37)采用切口复位内固定疗法,B组(n=37)采用手术复位肩肘固定带悬吊固定疗法。分析2组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疗效。结果A组的疗效优良率为89.19%,明显比B组的72.9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对肱骨近骨折病患施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促进其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肩关节功能 肱骨近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肱骨近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骨科2014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肱骨近骨折患者为例,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26例肱骨近骨折患者均给予开放复位锁定钢板手术方式,将其列为观察组;同期选择26例接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将其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手术安全性及预后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继而分析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与肱骨头坏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开放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应用于肱骨近骨折治疗过程中固定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维持骨折稳定性,快速达到解剖复位的目的,值得推广。

  • 标签: 开放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钢板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平凉电厂#1发电机组是由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QFSN——300——2型汽轮发电机组。该#1汽轮发电机组定子在安装就位后,由甘肃电力试验研究所有关人员进行了#1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部电位外移试验、火电公司人员配合。试验结果90%以上的定子线圈部电位外移试验数据超标。本文就针对平凉电厂#1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部电位外移试验数据超标进行了分析,并对试验数据超标提出了处理方案意见。

  • 标签: 电机 定子线圈 绝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近骨折患者实施PFNA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90例股骨近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予以防旋股骨近髓内钉PFNA治疗,n=45)和对照组(予以动力髋螺丝钉DHS治疗,n=45),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观察指标,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95.56%及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手术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近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丝钉 Harri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进展期近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近胃切除术以及全胃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生存率。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0月--2017年5月,研究对象82例本院收治确诊的进展期近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实验组(n=41),给予对照组患者全胃切除术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近胃切除术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生存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生存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出血量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排气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展期近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近胃切除术以及全胃切除术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近胃切除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临床效果显著,生存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进展期近端胃癌 近端胃切除术 全胃切除术 生存率 手术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肱骨近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其肩关节功能的术后康复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肱骨近骨折患者中选择68例进行治疗,分为2组,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同时增加术后康复治疗,各34例。结果对比治疗效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7.1%,显效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Neer评分也显示观察组所得结果更佳(P<0.05)。结论肱骨近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同时辅以术后康复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临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治疗 肩关节功能 术后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在肱骨近骨折的治疗中采用锁定钢板与半肩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肱骨近骨折治疗的病患3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病患,给予对照组病患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病患半肩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之后,观察组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良率为80%,观察组病患的优良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患的骨折愈合时间、Ne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肱骨近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半肩关节置换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