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一个是魏武帝,一个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曹操与毛泽东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身处乱世,多能多才,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二者的诗歌,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与可比性。本文欲从主题内容方面对二者的诗歌进行比较,从而展示出二者诗歌强大的艺术魅力以及二人诗歌创作的内心世界。

  • 标签: 曹操 毛泽东 诗歌 主题内容 比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也就是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所谓,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之所以,可以说它们是在向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靠拢

  • 标签: 中国哲学 中国艺术 哲学详细
  • 简介:写于1978年至1986年的《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巅峰之作。读者普遍认为这是一部讲真话的血泪之作。思想界也认为,这是一部反映现代知识分子良知与良心的巨著。一位八旬老人,用他那"发僵的手",而且经常是抱病写作,写下150篇微言大义的警世巨著。他这是在吐出最后的"丝",挤出最后的"奶和血"。《随想录》虽然文字上朴实无华,平淡无奇,但并非一目了然,简单透明,而是充满了含蓄、曲折与隐晦。所以,在我们解读《随想录》时,

  • 标签: 《随想录》 论巴金 现代知识分子 晚年创作 叙述策略 叶非英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09
  • 简介:另一方面又应当认识到文化对于社会发展、个体存在的超越价值(即文化是意义、价值和理想的载体),正是在文化与生存的一致性中,现代运动的反神学的世俗化在文化与生存的同一化中被最后实现了

  • 标签: 命运详细 存在艺术 现代命运
  • 简介: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形式更好地服务内容,一定要处理好数学课程改革中继承的关系和学习方式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关系。

  • 标签: 数学教学 形式 内容
  • 简介:著名文学家蒲松龄,19岁即以县、府、道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后却乡试不利,终老于岁贡生。除31岁时曾应江苏宝应县令孙蕙聘请作幕宾一年外,其大半生以设帐授徒为业,至70岁始不趁食于四方。虽然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但是他却倾毕生精力创作了举世闻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及诗文、杂著、俚曲、戏等作品数百万言,成为我国及世界文学宝库之瑰宝。

  • 标签: 《聊斋志异》 杂著 世界文学 蒲松龄 作品 文言短篇小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02
  • 简介:现代历史运动的反神学的世俗化在文化与生存的同一化中被最后实现了,另一方面又应当认识到文化对于社会发展、个体存在的超越价值(即文化是意义、价值和理想的载体),正是在文化与生存的一致性中

  • 标签: 命运详细 存在艺术 现代命运
  • 简介:本文通过检核《何氏语林》与《世说新语》的内容,以及古本《世说》存在于其他文献中的佚文,发现《何氏语林》与《世说》及此前世说体著作有着重出内容,究其原因,乃在于《何氏语林》以《世说》为参照搜罗同类材料取信的正史传记具有“中问文本”的性质,以及此前世说体著作因影响所限在当时有着“隐性文本”的性质。这些内容并存,印证了何良俊编撰《何氏语林》时“征考文献”的基本立意。本文钩稽的《何氏语林》与《世说》重出的内容,证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何氏语林》所附文徼明《序》有关该书对于《世说》“凡例所已见则不复书”的论断不够确切,今人失检,致有疏误。

  • 标签: 重出 史传 文本 疏误 《世说新语》 印证
  • 简介:王宏建先生主编的被列为"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自2000年1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至2002年10月仅两年多的时间,便已8次印刷,达8万册,现在不知已经印到多少万册了.许多高等艺术院校以该书为教材,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出于对这部教材的爱护,并希望使用这部教材的广大艺术院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读者能得到比较确切的知识,防止谬种流传,在此谨就该书第五章"艺术作品论"中关于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某些论点提出不同意见.

  • 标签: 《艺术概论》 王宏建 艺术作品 表现形式
  • 简介: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现代高中教育的关键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地理学科的实际价值,这对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和深入了解知识有很重要的意义,相比较之前的填鸭式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具有新颖性,而且在提高教学效益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将生活化的模式和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此来达到教学目的。下边我们主要就生活化在地理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做出介绍,

  • 标签: 高中 地理教学 生活化 提高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电视剧的创作与播出必须坚持,中国电视剧创作认真坚持,中国电视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 标签: 先进文化 塑造美好 弘扬先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所收三篇"七"体,主题上表现出从"问疾"到"招隐"的演化;而每篇各小节也不断有新的题材因子融入,从而使文人价值标准的变化、文学观念的演进、政治思想的变迁对作品的影响和制约,作品对现实的艺术化反映等都能在这三篇"七"体中得到很好的展示.

  • 标签: 《文选》 七体 主题内容 演变 题材 文学观念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在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体系中有其独特的民族性表现,在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话语系统和表现形态中,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和审美意识又有其少数民族共性

  • 标签: 中国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概览
  • 简介:摘要清代时,帝王在驻跸避暑山庄期间,题写了许多楹联,这些文字记录作为园林景观中的点睛之笔,有的抒发了统治者的治国方略与政治抱负,有的描绘了古典皇家园林的秀美景色,有的展现了帝王的道德观念与品质修养。这些楹联可谓“金石补史”,是研究避暑山庄文化内涵的珍贵史料。

  • 标签: 楹联 澹泊敬诚 烟雨楼
  • 简介:陆游词的创作成就远不如辛弃疾,但词史上往往以辛、陆并称,这除了说明陆游虽仅以馀力作词,其词中地位却不容低估外,也说明辛、陆二家词内容与风格无论为同为异,都有不少值得并提或可以进行比较的地方。从南宋刘克庄开始,直至近现代,不断有人将辛、陆并称,视之为南宋豪放派代表人物,这主要是着眼于二家词内容与风格之“同”。但辛、陆的词学观和词作面貌宾有很大的相异之处:一,陆视词为“小道”、“馀事”,辛则倾毕生精力为之,以词为性情怀抱的“陶写之具”;二、因第一点而起,陆词中作者自我形象与主体意识的表现远不够集中和鲜明,而辛词则集中、鲜明而完整地表现了他作为民族英雄与时代精英的自我形象和主体意识;三、同样作为作者自我形象的呈现,陆词中呈现的是一个典型的文臣的形象,辛词中呈现的是一个资兼文武的大将军的形象;四、就风格而言,虽然二家都趋向阳刚一路,但陆词多以旷达飘逸、轻倩流利见称,辛词则以纵横驰骤、沉郁顿挫为美。研究和总结辛、陆二家词的相异之点,不仅可以对他们各自的艺术个性作出准确的认知,而且还可借此窥见南宋前、中期词学思想的演变以及稼轩派内部审美风格走向的复杂性。

  • 标签: 陆游 辛弃疾 南宋 豪放派 风格 相同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没有《周易》思想的儒家、道家和禅宗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正是《周易》中,《周易》中对于

  • 标签: 中华人格 人格详细 周易观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7
  • 简介:电视剧的创作与播出必须坚持,中国电视剧创作认真坚持,中国电视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 标签: 先进文化 塑造美好 弘扬先进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Laughlin)的《布莱希特理论和美国女权主义戏剧》(1990 ,《从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戏剧及表演理论》 ,对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不同解读使女权主义与布莱希特的联系更加值得人们的注意

  • 标签: 中的戏剧 全球语境 性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