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们除了会在手腕上佩戴手表、手镯等饰物,近来随着智能手环的热销还兴起了一股“运动热潮”。智能手环可以记录使用者日常生活中的锻炼时长、运动轨迹、卡路里消耗情况以及睡眠情况,甚至附带震动闹钟提醒功能,可谓是既方便又实用。不过,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警察开发出了新的功能,他们利用当事人的智能手环识破了一场“假案”的闹剧。

  • 标签: 能手 宾夕法尼亚州 运动轨迹 日常生活 消耗情况
  • 简介:《国际气功》在宣传些什么?曾昭贵纪者按: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些人假借气功养生之名,大肆宣传封建迷信,从一个方面来危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对这种行为应当揭露批判,使广大群众在习练气功时,不去接受封建迷信思想,避免上当受骗。《国际气...

  • 标签: 气功 特异功能大师 天人合 社长兼总编辑 神仙鬼怪 乳腺肿瘤
  • 简介:《安徽俗话》由陈独秀创办于1904年.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由于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考察陈独秀早年所走过的道路和思想演变的轨迹.对《安徽俗话》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反之,研究陈独秀.也不能不研究《安徽俗话》。

  • 标签: 《安徽俗话报》 陈独秀 创办人 白话报刊 宣传内容 思想演变
  • 简介:吾刊奉弘扬人文字术,倡导求是争鸣,服务法律实践,推进法治文明为宗旨,力图而为国内法学期刊中之特色刊物。有鉴于此,本刊将秉承一贯之理念一在以法学为主的基础上兼顾其他社会科学门类;在关注中国整体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同时,凸显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

  • 标签: 上海 法学期刊 理论与实践 法律实践 法治文明 社会科学
  • 简介:居住在锦州的著名书画篆刻家东坡,拥有一个亲密和谐的艺术家庭,兄弟姐妹老少三代几十口人,分别工作(或退休)在相隔千里之遥的城市或农村。1995年,东氏家族的长兄东霁退休后与东坡商量办一份家,

  • 标签: 亲情永爱 传递亲情 永爱东报
  • 简介:<正>"六一"儿童节又到了。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快快乐乐地成长,但是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课余时间甚至是学龄前都被各种兴趣班所充斥,没有了自由玩耍的时间。到底有多少父母为孩子报了兴趣班?他们又是基于什么心理呢?更好地了解,才能成就更幸福的家庭。本期,《婚姻与家庭》杂志社联合新浪女性频道共同推出—

  • 标签: 兴趣班 幸福的家庭 现实生活 越早越好 艺术兴趣 空带
  • 简介:孙焘在1月12日的《南方周末》上发表文章说,善恶有的信念守护着社会秩序的底线。中国人倚重道德约束,但道德约束也有失效的时候。诈骗、卖假药、偷排污、欺行霸市、仗势欺人等等恶行并不因街头墙上铺满了宣传口号而减少。

  • 标签: 社会秩序 善恶 隐含 《南方周末》 道德约束 宣传口号
  • 简介: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未即用”违法用地行为的查处力度,然而该行为在我国依然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文从对造成该违法现象的原因分析出发,区分造成此种现象的内部和外部原因,并对所述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及处理对策,以期对有关问题的解决所有助益。

  • 标签: 中未 土地行政 报现象
  • 简介:《立》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一份小型报纸,其工作广告凸显爱国立场,解决民众困难,程序规范,日趋成熟,记录并影响着民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发展。《立》工作广告具有时代化、大众化、专业化等特点,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立》"大众化报刊"、"小报不小"的报纸特色。对《立》工作广告的梳理分析,对于今天的大众传媒及广告事业等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民国 《立报》 工作广告
  • 简介:20世纪50年代所推广的节制生育政策通过各种途径得以传播,但毫无疑问的是,报刊尤其是女性报刊在传播节育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湖南妇女》不仅及时宣传国家政策,树立节育典型,还在人们对避孕知识一无所知或者沉默不语的情况下,介绍避孕方法,给妇女带来了福音。当然,作为湖南省妇联所创办的一份女性报刊,它也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与政府的导向息息相关。

  • 标签: 20世纪50年代 节育思想 传播 《湖南妇女报》
  • 简介:1949年春节后,摆在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万振鹰面前、一份又一份的《大众》,频频报道解放大军的胜利捷报。

  • 标签: 大众 兄弟 1949年 春节后 部主任 司令部
  • 简介:中国共产党80华诞来临之际,我作为一名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有着12年党龄的年轻党员,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回望自己走过的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1966年6月我出生在晋西北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正赶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给贫穷但平静的家庭带来了灾难。爷爷被打成了“反革命”,住进了“学习班”,白天站板凳,晚上带磨盘、背语录、挨批斗,失去了人身自由;爸爸被夺去了大队主任及会计的权力,陪着爷爷挨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恰是在这困难的时候,我3岁时,母亲去世了;事隔两年,父亲又离开了我们,另成家业。哺养哥哥和我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肩上。爷爷是一位革命残废军人,在19

  • 标签: 助学金 党风廉政建设 纪检监察干部 偏关县 革命残废军人 中国共产
  • 简介:在中国社会从近代向现代转型过程中,陈独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作为引领潮流的一位思想巨人,其社会变革活动与报刊活动密不可分。《安徽俗话》作为陈独秀早期创办的报刊,是其阐述革命启蒙思想的最初阵地,蕴涵着他后来成熟时期思想的某些重要火花。

  • 标签: 陈独秀 革命 启蒙
  • 简介:陈独秀认为,在进行“以鲜血洗净旧污”的政治革命的同时,必须辅以对“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的革命。早在1904年,他就在自办的《安徽俗话》上,有意识地以小说、戏曲、诗词、杂文等文艺形式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把它们作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的一种武器来使用。当时的陈独秀以思想家和革命家的战略眼光,敏锐地注意到了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宣传对象之广泛和宣传效果之巨大,所以他对戏曲改革问题极为重视。在陈独秀的主持下,《安徽俗话》从第3期起,就专门开辟了“戏曲”这一栏目,使这一方面的内容成了俗话报文学作品中的重点。总共只出了22期的俗话,光剧本创作就刊登过6篇。陈独秀利用这个阵地大声疾呼地亮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戏曲改革的意见。在该报第11期上发表的《论戏曲》,尤其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戏曲改革思想。他在这篇文章中阐述的戏曲改革思想,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

  • 标签: 陈独秀 《安徽俗话报》 戏曲改革 戏曲界 戏曲艺术 伦理道德
  • 简介:我国第一张以刊载经济信息为主的报纸——《经济参考》7月3日起将以新的面孔与读者见面。为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阅读要求,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经济参考》从7月1日起改为每周出刊五期,周六不再出刊,原每周一出刊“金融街”专刊也将内容分散到其他版面,不再单独出刊。但每周64个版的总出刊数不变。

  • 标签: 《经济参考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改版 “金融街” 经济信息 阅读要求
  • 简介:2013年9月18日下午。由共青团重庆市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华龙网爱心在线、协信公益基金会、梅明爱心联盟、重庆圣保罗医院医疗志愿者服务队、重庆市爱心志愿者总队等共同举办“志愿者爱心接力,

  • 标签: 青年志愿者 爱心 公益基金会 志愿者服务 重庆市 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