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据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成立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创新机构——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的最新组成机构。由122家企业、非盈利机构、大学和研究实验室与能源部合作的制造创新机构将在超过2.5亿美元的投资下打造美国在下一代复合材料上的领导力。

  • 标签: 先进复合材料 组成机构 创新网络 奥巴马 制造 美国总统
  • 简介: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材料研究中心汪正平与孙蓉领导的先进电子封装材料创新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具有低成本、高可拉伸性、高灵敏度等功能特性的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材料,并实现对人体运动行为的实时监测。

  • 标签: 应变传感器 柔性 深圳 电子封装材料 中国科学院 传感器材料
  • 简介:丝蛋白纤维材料是具有普适意义的天然生物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低炎症反应和优秀的机械性能。文章通过分子模拟手段,使用NAMD模拟纤维肽链在水溶液中的平衡过程,验证其在水分子作用下向silkⅠ结构的变化过程,并通过拉伸分子动力学探索其变化的机理。

  • 标签: 丝蛋白纤维 SILK 拉伸分子动力学
  • 简介:采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金刚石针尖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在提取和放置铁(Fe)晶体体心原子(次表层)的主要过程。分析了所建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实现原子的双向操纵并采用更加精确的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STM操纵原子的主要机理,同时指出了尚需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子级存储 扫瞄隧道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原子操纵
  • 简介: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庆、方海平、樊春海与美国IBM沃森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周如鸿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合作.将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石墨烯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一种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一纳米技术》。

  • 标签: 分子机制 石墨 方海 哥伦比亚大学 国际合作 物理研究所
  • 简介:4月9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纳米催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该文章揭示了纳米催化中的形貌效应,通过对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尺寸和形貌的调控,首次实现了金属氧化物催化一氧化碳低温氧化的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申文杰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刘志权研究员、日本首都大学(东京)春田正毅教授合作,利用形貌控制概念使得制备的Co304纳米棒表面暴露41%的活性(110)晶面。

  • 标签: 《自然》杂志 纳米催化 形貌效应 分子层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金属氧化物
  • 简介:采用扩展的Huckel方法与格林函数方法,分析了双Au电极作用下C60富勒烯分子的电子结构与电子输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60富勒烯分子与Au电极“接触”后,其分子轨道能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HOMO、LUMO间的能隙显著减小;C60与Au电极之间的结合既有共价键的成分,又有离子键的成分;C60富勒烯分子的电压-电导率曲线以及伏安曲线表现出了微妙的量子特性。

  • 标签: 富勒烯分子 C60 电子传输特性 格林函数方法 电子输运特性 分子轨道能级
  • 简介:美国Freedonia集团公布了其对美国先进陶瓷市场需求预测报告,该报告详细分析了美国对先进陶瓷的需求量将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直至2010年。其中,电子陶瓷元器件仍为市场主流,复合陶瓷、防弹陶瓷、压电陶瓷等也继续保持最佳商机。2010和2015年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堇青石、碳化硅、氮化硅等涂层、复合基制品的生产情况,以及他们在电子器件、工业机械、化工、环境污染防治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先进陶瓷 市场需求 美国 环境污染防治 电子器件 陶瓷元器件
  • 简介:能够在人体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已在上海研制成功。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直径只有200纳米,装载的药物在沿途不会泄漏分毫,直到引导到了某一个特定的疾病靶点,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才释放出来,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这种运输药物的方法不仅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效力,而且针对患处,不会对其他的组织造成影响。

  • 标签: 药物分子 研制成功 运输车 纳米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治疗作用
  • 简介:据有关媒体报道,由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常州市改性塑料厂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环保型电器元件塑料专用料研制与应用”项目,近日通过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研制的环保型电器元件塑料专用料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产业化前景良好。

  • 标签: 防静电 高分子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塑料专用料 助剂 纳米
  • 简介:天然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阐述了天然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制备方法及性能,介绍了各类天然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状况,展望了其开发领域。

  • 标签: 天然高分子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性能 应用
  • 简介:分析了复合导电材料的导电机理,阐述了关于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电阻-温度效应产生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导电填料的种类、含量以及高分子基体的结构等因素对电阻-温度效应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填料和基体进行改性和表面处理能有效提高温度效应的强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还概述了相关电阻温度效应的计算模型.

  • 标签: 导电复合材料 电阻温度效应 导电机理 PTC强度 稳定性
  • 简介: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生物工程学教授兼该校纳米科学研究所主任迈克尔·L·若克斯及其同事经过十多年努力,开发出仅有百万分之一米大小的纳米电子机械系统(NEMS)谐振器,可实时测定单个分子的质量,有效简化了分子质量测量的程序,并使测量器械微型化。这种2μm长、100nm宽的桥状谐振器具有很高的振动频率,

  • 标签: 分子质量 实时测定 纳米级 测定系统 应用物理学 世界
  • 简介:据报道,日前,由江苏金陵特种涂料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的钛纳米高分子合金涂料被认定为国家科学技术成果,并获得科学技术成果证书。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钛纳米高分子合金涂料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给出了如下结论:该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 标签: 科学技术成果 高分子合金 特种涂料 纳米 证书 科技成果鉴定会
  • 简介:光电化学刻蚀出多孔硅(PS)用含有SnCl2、SbCl3和Ce(NO3)3的乙醇溶液浸泡后,经过400℃10min热处理,表面形成Ce—Sb共掺的SnO2光透导电薄层(TOCL)。在TOCL的表面组装含有胆固醇分子的十二烷基硫醇薄膜,萃取其中的胆固醇分子后形成筛孔分子印迹电极(SHE)。该电极与不同浓度的胆固醇乙醇溶液作用后,光电化学方法袁征了分子印迹电极对胆固醇浓度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电极与吸附胆固醇的浓度具有较好的关联。特别指出的是,该筛孔分子印迹电极有望在不需要掺比电极以及零偏电压条件下实现对胆固醇的检测。

  • 标签: 多孔硅 修饰电极 胆固醇 组装膜 分子印迹
  • 简介:碱性体系中以水玻璃和硅溶胶为双硅源,硫酸铝为铝源,在硅铝酸盐凝胶形成过程中加入氧氯化锆,用水热晶化法成功合成了Zr-ZSM-5分子筛。通过XRD、Raman、UV-VIS、BET、SEM、NH3-TPD、Py-I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Zr成功进入ZSM-5分子筛骨架,且随着锆摩尔含量的增加,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减小,孔径和孔体积增大,势必会影响到分子筛的择形催化性能;此外,分子筛的酸类型重新分布,L酸比例增大,总酸量和酸强度有所减小,势必会影响其酸催化性能;同时分子筛的生长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晶体结构由三维棺状变为二维层片状,相对结晶度有所降低,但其骨架结构依然保持完整。

  • 标签: 双硅源 水热晶化 Zr-ZSM-5 催化性能
  • 简介:以正硅酸乙脂(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添加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合成了A1MCM-41纳米硅铝介孔分子筛,运用XRD、N2吸脱附、TEM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7DPEG和PVP均能显著改善A1M—CM-41纳米硅铝介孔分子筛的分散性,但是PVP的分散效果明显好于PEG,这是因为,PVP链上吡咯基中电负性的氧原子与分子筛颗粒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更易吸附在颗粒的表面,提高颗粒的分散性。

  • 标签: 纳米 AlMCM-41 介孔分子筛
  • 简介:以乙二胺为中心核、丙烯酸甲酯为支化单体、苯甲醛为端基功能团,采用发散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胺一苯甲醛树状大分子,使用FTIR、^1HNMR和^13CNMR表征了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与设计的一致。该树状大分子能溶解于三氯甲烷,不溶于水、环己烷。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的附’对聚酰胺胺-苯甲醛树状大分子的荧光具有猝灭效应,聚酰胺胺-苯甲醛树状大分子的荧光强度随分子代数的增加而增加。聚酰胺胺-苯甲醛树状大分子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荧光功能材料。

  • 标签: 聚酰胺胺-苯甲醛 树状大分子 荧光 性能
  • 简介:采用氯化钠浸渍法改性5A分子筛,并吸附净化泥磷制取次磷酸钠产生的含PH。气体,选择吸附效率和吸附容量进行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判定。主要考察了氯化钠浸渍液的浓度、吸附剂的干燥温度、焙烧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宜的吸附剂制备条件:在浸渍液浓度0.3mol/L、干燥温度110~C、焙烧温度为300℃的条件下,吸附容量为20mg/g,穿透时间可达6h。

  • 标签: 5A分子筛 氯化钠 吸附净化 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