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ADC药物的毒性评价及安全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针对ADC药物的毒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方法,并结合安全研究,深入探讨了其应用前景与挑战。结果显示,ADC药物的毒性评价需综合考虑靶向性、药代动力学及药物代谢等因素,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在安全研究方面,需重点关注与载体蛋白、靶向抗原相关的不良反应,加强动物模型的选择和仿真实验,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预测性。综上所述,本研究为ADC药物的毒性评价及安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 标签: ADC药物 毒性评价 安全性研究
  • 简介:摘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安全性评价是保障人们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本论文旨在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和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总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安全性评价是保障人们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将有助于增加人们对用药风险的认识,改进临床用药决策和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药物安全性评价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安全性评价是保障人们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本论文旨在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和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总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安全性评价是保障人们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将有助于增加人们对用药风险的认识,改进临床用药决策和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药物安全性评价 临床实践
  • 简介: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组,优质组患者采取风险管理模式,普通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0.34%,较普通组患者低17个百分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对于科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10%,较普通组患者高17个百分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科室安全护理质量,建议进行大规模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模式 神经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珍珠膏药效学及安全性。方法:以KM小鼠为模型进行抗炎、止痒、镇痛、经皮急性毒性实验;以豚鼠为模型进行急性皮肤刺激、多次给药皮肤刺激、皮肤致敏及经皮急性毒性实验;以雌性SD大鼠为模型进行肉芽肿实验及破损皮肤瘢痕实验。结果:皮肤刺激实验、皮肤过敏实验药物观察期间未见豚鼠皮肤有红斑和焦痂形成;破损皮肤瘢痕实验药物观察期间未见大鼠皮肤出现红斑和水肿,且其皮肤在2周内恢复;豚鼠和KM小鼠1d内以最大给药量(5000mg·kg^-1)经皮给予2次复方珍珠膏后,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复方珍珠膏具有抗炎、止痒、镇痛、抗增生的作用,外用无刺激性、过敏性及毒性,且不会造成皮肤瘢痕,预期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复方珍珠膏 肉芽肿实验 刺激性 过敏性 瘢痕实验
  • 简介:目的针对生物源性医疗器械的病毒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文献检索并分析生物源性医疗器械的病毒安全性.结果总结出生物源性医疗器械病毒安全性的控制、效果验证及检测方法.结论我国生物源性医疗器械存在病毒安全性控制问题,其质量标准有待完善.

  • 标签: 生物源性医疗器械 病毒 安全性 组织工程产品
  • 简介:患者在进行住院治疗时,医院不仅需要进行疾病的诊治,还需要对患者的安全负责,因此在进行医院护理管理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患者出现意外伤害以及不良后果。建立患者安全评价体系,对于避免护理不良事件、促进医院建立患者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患者安全评价体系在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视程度以及普及程度还不够,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从国外医疗卫生机构医院护理管理中患者安全评价体系入手,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患者安全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如何促进我国医院患者安全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医院护理管理 患者安全评价体系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西药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采用安全性的管理措施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的观察时间设置为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选择的患者为本院用西药治疗146例,选择的分组方法为安全管理组与一般管理组,选择的管理方法分别是安全性管理和常规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方法效果。结果:(1)安全管理组和一般管理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比较,安全管理组是2.73%,一般管理组是16.43%,(x2=13.279,p=0.000),结果有差异。(2)安全管理组和一般管理组用药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安全管理组是89.46±7.41(分),一般管理组是73.02±6.59(分),(t=7.994,p=0.038),结果有差异。结论:西药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应用安全性管理方法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管理措施 西药 安全性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 目的:对磷脂酰丝氨酸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研究。结论:磷脂酰丝氨酸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最大无损害作用剂量大于0.5g/kg体重,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00倍。磷脂酰丝氨酸在本研究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 标签: 磷脂酰丝氨酸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甘草浸膏的安全性进行研究。 结果 甘草浸膏对昆明种小鼠的MTD大于20.00g/( kg·bw),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属无毒级;遗传毒性试验为阴性结果,表明甘草浸膏未显示致突变作用;致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草浸膏对SD大鼠不具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大鼠90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甘草浸膏对SD大鼠体重、摄食、血常规、血生化及病理无影响。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观察到甘草浸膏对哺乳动物产生遗传毒性、致畸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

  • 标签: 甘草浸膏 安全 毒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内分泌科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内分泌科收治的13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安全护理。观察比较护理风险事件和患者满意度。结果:1)试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8%vs13.85%),有统计学差异(P<0.05)。2)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46%,投诉率为0,这两个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的89.23%和7.69%,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较多,实施安全护理能减少风险事件和投诉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内分泌科 安全护理 风险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液透析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并探讨其对护理质量的干预及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80例2020年10月至次年10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行血透(HD)治疗的患者,后续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与分析组(常规护理+护理安全管理),并对2组患者研究期间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分析组患者对所行护理管理的最终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P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液透析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并探讨其对护理质量的干预及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80例2020年10月至次年10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行血透(HD)治疗的患者,后续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与分析组(常规护理+护理安全管理),并对2组患者研究期间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分析组患者对所行护理管理的最终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P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内分泌科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内分泌科收治的13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安全护理。观察比较护理风险事件和患者满意度。结果:1)试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8%vs13.85%),有统计学差异(P<0.05)。2)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46%,投诉率为0,这两个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的89.23%和7.69%,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较多,实施安全护理能减少风险事件和投诉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内分泌科 安全护理 风险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蜂王浆提取物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长期毒性。结果: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蜂王浆提取物属于无毒物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长期毒性实验,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试验结束时雌雄大鼠体重、总增重、总摄食量及总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P>0.05)。结论:蜂王浆提取物连续灌服90天对SD大鼠无不良影响,提示其长期服用具有安全性。

  • 标签: 蜂王浆提取物 大鼠 长期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产妇分娩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我院产妇,例数为90例,将所有患者应用电脑抽号法进行分组,以对照组、观察组作为分组命名,两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5例、45例。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产房护理安全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管理措施后的产程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开展后产程时间及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开展后并发症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因其优势明显在产妇中广泛使用,通过科学合理实施后具有减少出血量、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 标签: 产妇 产房 护理安全管理 并发症 出血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60例我院于 2016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老年患者。应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以上患者平分为常规组( 30例,管理中行常规护理干预)与管理组( 30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老年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率和安全管理评分。结果:经护理后可知,管理组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安全管理高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老年患者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受到我国传统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策略尚不完善,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药品监督者明确现阶段药品监督管理的重难点,实现药品监督管理策略的优化,切实增强我国药品质量,完善药品监督管理的长期发展策略。

  • 标签: 药品安全监管体制 问题 对策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用替加环素的安全性。方法对注射用替加环素进行血管刺激、肌肉刺激、溶血性及被动皮肤过敏、全身主动过敏性、类过敏性试验。结果注射用替加环素对血管无明显刺激性、对肌肉组织产生轻度可逆性的刺激,对家兔红细胞无溶血、凝聚作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试验未出现过敏反应;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ASA)试验部分豚鼠出现过敏反应;注射用替加环素与已上市药品Tygacil在同等剂量下,豚鼠出现同等程度的类过敏反应。结论注射用替加环素可能会引起肌肉刺激性及过敏、类过敏反应,临床应用时应关注患者给药后的反应。

  • 标签: 注射用替加环素 血管刺激 肌肉刺激 溶血性 被动皮肤过敏 过敏及类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及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血常规检测结果,总结并分析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以及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问题。结果: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试剂、仪器、生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黏膜污染、皮肤破损、穿刺。结论: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较多,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面临较多生物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