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MRI检查结果对颅脑疾病具有非常重要诊断依据。但是口腔内一些固定金属修复体在MRI图像中会产生伪影,干扰脑组织正常解剖学结构和病理组织形态,给诊断带来困难。本文就口内固定修复材料对MRI图像伪影关系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金属合金 MRI 伪影
  • 简介:无牙颌病人正中关系正确确定是全口义齿修复能否获得成功关键之一.确定无牙颌正中关系方法很多,如:下颌运动轨迹扫描仪(MKG),哥德式弓法到等.这些方法虽准确,但只适用于科研和特殊病人,而传统卷台法、吞咽法、后牙自然咬合法主要依赖病人主观理解、配合,对一些配合欠佳病人,临床医师在确定正中关系时遇到一定难度,本文采用鼓气法确定31例病人正中关系,取得满意效果,并对临床应用可行性进行了评价.

  • 标签: 无牙颌 正中关系位 鼓气咬合法 全口义齿修复
  • 简介:目的研究下颌偏斜患者牙(牙合)特征及其与颅面形态关系.方法下颌偏斜患者31例(男9名,女22名),年龄12~26岁,平均年龄18岁.通过D.02-L3DSCANNER三维牙颌模型激光扫描仪获得牙(牙合)三维特征,测量下颌偏斜畸形患者头颅后前位片获得颅面骨骼特征,并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偏斜患者上下颌牙弓不对称,下颌偏斜侧spee曲线(2.06±1.05)mm明显大于非偏斜侧(1.76±0.82)mm,P=0.038,上颌牙冠偏斜侧相对与非偏斜侧更为颊倾,下颌偏斜侧牙冠要相对舌倾,颏点偏斜是一能有效衡量牙弓后部牙冠倾斜度差异以及(牙合)平面倾斜度骨骼测量指标.结论下颌偏斜患者表现出独特骨骼和牙(牙合)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

  • 标签: 下颌偏斜 牙(牙合)特征 颅面形态
  • 简介:Tweed基金会是全世界以正畸临床操作技术著称正畸组织,由于现代固定矫治器均起源于方丝弓技术,尤其以Tweed方丝弓技术影响最为广范,故每年有大量世界各地正畸医师前往该基金会接受正畸弓丝弯制基本功训练,从而加深对现代固定矫治技术理解,提高临床操作技能。经过与美国Tweed基金会沟通,

  • 标签: 基金会 美国 主任 临床操作技能 方丝弓技术 中国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螺旋CT资料构建上颌骨缺损区三维实体模型,及在上颌骨缺损伴张口受限患者赝复体修复中应用。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上颌骨缺损区三维实体模型,应用于上颌骨缺损伴张口受限患者赝复体修复。结果:6例上颌骨缺损伴中度以上张口受限患者,利用构建缺损区三维实体模型进行赝复体修复,患者赝复体固位良好,面部外形、语音和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螺旋CT数据能构建准确上颌骨缺损区三维实体模型,能解决上颌骨缺损伴中度以上张口受限患者赝复体修复取模难题。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三维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口腔正畸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丛性实践效果。方法对286例错胎畸形患者在口腔正畸治疗时采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临床。开展相关护理。结果整个护理过程护患沟通良好.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逐年上升,2012年患者满意率为95.2%、依从性为93.8%,2013年满意率为97.3%、依丛性为95.6%,2014年满意率为99.5%、依丛性为98.5%。结论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应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可促进护患关系良好互动与沟通.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标签: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 口腔正畸治疗 护患关系 治疗依从性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和肿瘤微环境中Treg免疫细胞分布状况。方法:对我院30例未经其他治疗60岁以上口腔鳞癌患者进行标本及外周血采集,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关细胞水平,采用chiss200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OSC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FoxP3+细胞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OSC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127^low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对照。3.Treg中CD31+Treg比例OSCC患者高于对照组。4.OSCC患者肿瘤局部微环境中存在Treg浸润。结论:OSCC患者存在Treg水平异常,我们推断Treg浸润有可能抑制了全身及局部微环境中抗瘤因素抑瘤效应。

  • 标签: 口腔鳞癌 Treg免疫 细胞肿瘤微环境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通过临床和组织学评价牙周手术后探针进入牙周组织程度。研究对象为4只比格犬,共制备38个三壁骨袋,并保持3个月。随后,对其中26个骨袋进行牙周手术(手术组),其余12个骨袋作对照。分别在术后第4、8、12、16周处死动物,处死前即刻用银根管探针代替牙周探针置于龈沟内并固定于牙面。将组织块制成切片后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其指标如下:探针尖端位置与结合上皮根端关系、新结合上皮长度、结合上皮根方结缔组织附着平均长度。结果表明,术后4周时手术组和对照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根方一1.37±1.73mm和-0.20±0.15mm;术后16周时,两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冠方0.58±0.3lmm和0.40±0.20mm。术后4周和8周时手术组新结合上皮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术后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结合上皮长度分别为0.73±0.60mm和1.19±0.02mm;8周时分别为1.77±0.52mm和2.15±0.00mm。新生结缔组织长度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至少在术后2个月内不应进行牙周探诊;如果在此之前探诊,探诊力可能会损伤软组织一牙齿之间联系。

  • 标签: 牙周组织 手术后 针尖 结合上皮 显著性差异 牙周探诊
  • 简介:目的:研究舌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vesseldensity,LVD)和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道转移相关性。方法:舌癌样本来自138例实施舌癌切除术患者。利用单克隆抗体D2-40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LVD差异。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舌癌患者LVD和临床病理因素联系。结果:舌癌组织中LVD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已发生转移肿瘤组织中LVD明显高于未转移肿瘤组织(P〈0.01)。LVD与舌癌患者T分期、分级、淋巴结状态和临床分期(r=0.229,0.221,0.794,0.740)具有紧密联系。结论:LVD有规律增长可能是舌癌发展一个重要特征,有助于预测舌癌患者早期淋巴转移。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生物标记 淋巴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Wnt信号通路调节生长发育,与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相关,同时也与免疫炎症反应发生发展、创伤愈合及组织再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就Wnt信号通路组成、在牙周组织发育与牙周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WNT信号通路 牙周组织 发育 炎症 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科使用高速涡轮手机时产生气溶胶传播距离和污染程度。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气溶胶采样:实验组选取使用高速手机患者8例,营养琼脂平板放置距离病人口周0.5m和1.5m处各2块,共16块。将平板打开,暴露时间为1h。8例使用其他仪器作为对照组。同时对工作人员口罩及邻近物体表面采样,进行菌落计数和细菌分型鉴定。结果:在距离病人口周0.5m处,实验组细菌菌落数为(6125.71±74.46)CFU/m^3,对照组为(5142.17±976.98)CFU/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距离病人口1.5m处,实验组细菌菌落数为(9069.23±5962.82)CFU/m^3,对照组为(4073.53±1385.68)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细菌分型鉴定常见病原菌为微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G+棒状杆菌等;实验组医生口罩与电脑显示屏细菌菌落数(CFU/m^2)分别为(891.17±116.75)、(6065.5±1942.22)CFU/m^2,高于对照组(121.67±64.62)、(50±5.77)CFU/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牙科高速手机产生气溶胶含有较高水平致病微生物,增加了医院感染风险。

  • 标签: 口腔治疗 高速手机 气溶胶 医院感染 职业防护
  • 简介:目的:探讨牙齿缺失与冠心病相关关系。方法:选取90例研究对象,其中冠心病人45例作为实验组,非冠心病人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牙齿缺失数、牙周病牙数及龋病牙数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并调查分析2组义齿修复情况。结果:冠心病组牙齿缺失数、牙周病牙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二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杂牙列缺损病例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二者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义齿修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组牙齿缺失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牙周健康状况较对照组差,复杂牙列缺损病例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提示口腔修复科医师在日常对中老年人复杂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修复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患者可能存在全身健康问题,尤其要注意其与冠心病关系,充分考虑冠心病人义齿修复特点及对修复效果影响,并将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关系宣教工作纳入椅旁议事日程,作为应尽责任与义务。

  • 标签: 冠心病 牙缺失 义齿修复 牙周炎
  • 简介:目的探讨VEGF-C及受体在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中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15例正常口腔黏膜VEGF-C、fit-4表达;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周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口腔鳞癌VEGF-C、flt-4mRNA表达率分别为57.4%、6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0%、20%(P<0.025);口腔鳞癌MLVD为14.04±6.9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48±2.62(P<0.001);VEGF-C、FLt-4阳性组中,MLVD分别为17.38±4.90和17.34±4.69,显著高于阴性组9.54±3.79和8.72±2.99(P<0.001),且VEGF-C、flt-4mRNA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VEGF-C、flt-4在口腔鳞癌癌周淋巴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生成 口腔鳞癌
  • 简介:目的:记录6例口颌系统功能基本正常而需要建(牙合)中老年重度磨耗患者正中关系,评价体位和操作方法对正中关系记录影响.方法:铰链轴法确定髁突运动轴点,(牙合)关系采用三维电子式髁突运动描记仪Pantronic记录并转移至DenarD5A型全调节式咬合架上,对6例需要建(牙合)重度磨耗患者正中关系,在不同体位下髁位可重复性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操作方法对正中关系记录有一定影响.在前后方向,用双手扶持法BMP所获得正中关系改变很小,且以仰卧位变化最小;面颏点诱导法LCPG在2种体位下位移量大,接近0.8mm.在上下方向,LCPG位移量稍大于BMP,接近0.3mm.比较LCPG和BMP,在仰卧位,在前后方向上,LCPG和BMP之间存在0.65mm均差,在上下方向存在0.17mm均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直立位,在前后方向,LCPG和BMP之间存在0.41mm均差,但在上下方向均差非常小(p>0.05).结论:操作方法及体位对正中关系记录有一定影响,临床若考虑采用BMP记录颌位,最好选用仰卧位进行记录,若考虑采用LCPG记录颌位,建议选用直立位进行记录,以提高记录结果准确性.

  • 标签: 体位 操作方法 重度磨耗 正中关系 记录 中老年
  • 简介:目的了解西藏那曲地区藏族学生砖茶型氟牙症及龋病流行情况,并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方法2004年7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12~17周岁471名藏族学生,按WHO推荐Dean分类法和龋病调查方法对氟牙症及龋病患病情况进行检查;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氟牙症与龋病相关性分析用Mantel-Haenszelχ2检验和线性相关性检验;将不同程度氟牙症按Dean标准分级,并与龋病患龋率进行分层趋势χ2检验。结果氟牙症患病率为53.5%,氟牙症指数为1.09,属中度流行地区;恒牙患龋率较高(56.7%),程度较重(龋均为4.09±2.106);龋病发生与氟牙症呈高度正相关(χM2H=12.060,P<0.01;OR=1.954,P<0.01),为显著线性关系(χ2=12.715,P<0.01);随着氟牙症程度加重,患龋率呈上升趋势(χ2=14.846,P<0.01)。结论砖茶型氟牙症已成为当地龋病高发易感因素;减少氟牙症发生,应成为当地藏族学生预防龋病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氟中毒 牙根龋 西藏
  • 简介:目的:构建pEGFP—N1-Snail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鉴定,转染SCC25肿瘤上皮细胞,检测其表达。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SCC9肿瘤上皮细胞中提取Snail基因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pMD18-T—Snail重组质粒,挑选阳性克隆,PCR鉴定后送测序。重组质粒双酶切后与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pEGFP—N1-Snail真核表达质粒,进行测序、酶切鉴定,表明质粒构建成功。分别抽提pEGFP—N1及pEGFP—N1-Snail质粒,用脂质体2000转染SCC25肿瘤上皮细胞,RT.PCR检测Snail在该细胞中表达。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了pEGFP—N1—Snail真核表达质粒,并在SCC25肿瘤上皮细胞中表达。结论: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nail作为转录抑制因子诱导上皮间质转化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口腔黏膜鳞癌 pEGFP—N1 SNAIL 基因
  • 简介:目的构建下颌中性区全口义齿有限元模型,为今后对该义齿有限元分析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预实验确定显影剂种类和添加比例,制作出可显影下颌全口义齿,并于2008年对我院佩戴该义齿志愿者无牙颌下颌骨及全口义齿进行CT扫描,直接采集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DICOM)数据,运用逆向工程原理建立全口义齿及无牙颌下颌骨有限元模型。结果采用上述方法制作下颌全口义齿及无牙颌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强,模型精度高。结论可显影全口义齿结合应用逆向工程原理能完全满足下颌中性区全口义齿有限元建模需要。

  • 标签: 下颌中性区 全口义齿 硫酸钡粉 有限元模型
  • 简介:目的:构建牙本质混合层原位再矿化诱导模型,并从微观形态学角度探讨其矿化效果,为仿生再矿化技术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5mm×5mmⅠ型胶原海绵块作为3D胶原支架,结合电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评估成核诱导物多聚磷酸钠(STTP)和硅酸盐水门汀树脂仿生矿化诱导潜能。在此基础上,将仿生矿化技术与牙本质粘接程序结合,以STTP作为治疗性底剂应用于酸蚀脱矿牙本质面,在完成常规粘接处理后以硅酸盐水门汀树脂为洞衬剂,构建临床相关混合层原位再矿化模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矿化1~3个月后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再矿化区域分布和再矿化程度。结果矿化诱导28d后3D胶原样本,纤维内可见磷灰石纳米晶体有序沉积,纤维重现了与天然矿化胶原结构类似的横纹特征。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在900~1200cm-1和500~600cm-1区域,矿化胶原基质出现与纯羟基磷灰石特征峰相吻合吸收峰,提示矿化胶原中形成无机物是磷灰石。混合层原位矿化诱导1~3个月后,混合层内可见纤维内再矿化现象存在,纳米晶体在胶原纤维内呈现迭序排列特征。结论在牙体粘接修复过程中,以矿化诱导物STTP和硅酸盐水门汀树脂作为治疗性底剂和洞衬剂,能使混合层内树脂渗透不良胶原基质发生纤维内矿化。通过混合层原位再矿化模型成功构建,初步证实仿生矿化技术应用于临床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损伤修复可行性,建立了研究方法学,为仿生再矿化技术最终临床应用提供充分科学依据。

  • 标签: Ⅰ型胶原 混合层 原位再矿化 多聚磷酸钠 硅酸盐水门汀
  • 简介:目的研究Herbst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6个月治疗期间颞下颌关节状态改变材料和方法通过核磁共振检查96例颞下颌关节在Herbst安放前、安放后和治疗结束后状态,结果用3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Mann—WhitneyU检验,Wilcoxon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H检验)。结果显示在Herbst6个月治疗期间,关节间隙没有显著性改变。结论结果表明Herbst矫治器不会引起颞下颌关节和关节窝关系不良改变。

  • 标签: HERBST矫治器 核磁共振检查 治疗前后 关节窝 Wilcoxon检验 髁状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