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如今,随着人们对视觉功能认识日益增强,视觉功能检查在临床和科研应用也越来越广。在临床,除了眼科和视光学常规检查外,视觉功能检查也非常重要。它是眼视光医师日常诊治基本手段,主要分为常规视觉功能临床检查和基于心理物理学实验室测量两种。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它们适当结合和分工,能使视觉功能检查更全面,更恰当地为临床及科研服务。

  • 标签: 视觉功能检查 调节 聚散 融像 心理物理学
  • 简介:丝裂霉素C是目前临床上广为推崇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有效方法。现就丝裂霉素C作用机制、特点、并发症及当前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 标签: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滤过术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应用.方法分别对3种眼病190位患者心理变化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了积极有效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结果患者以一种良好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并让患者对其所患疾病有了正确认识,均情绪稳定.从而提高了治愈率,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我们服务质量较满意.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可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早日康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眼科护理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患者健康教育形式。方法以视网膜脱离患者为教育对象,通过护士对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后四个不同时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教育,使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并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方向发展。结果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均较满意,且治疗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应用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保证了手术成功率,同时和患者建立了良好护患关系。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完善小梁切除术,减少术、术后并发症途径.方法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应用前房穿刺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4.5%,经治疗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12月,眼压控制在10~17mmHg(1mmHg=0.133kpa).结论前房穿刺术在小梁切除手术应用,能有效地控制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并有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前房穿刺术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 简介:  角膜作为人眼屈光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形、屈光力和厚度准确测量直接决定着屈光手术设计和角膜疾病诊断.通常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前表面的地形,是角膜屈光力主要来源,近年研究表明角膜后表面的形状同样也影响着角膜屈光力[1].角膜厚度影响着内皮细胞层屏障和泵功能,它准确测量对于角膜疾病诊断和避免屈光手术术后圆锥角膜发生起着重要作用[2].……

  • 标签: 中的应用 地形图眼科 眼科中的
  • 简介:双眼复视患者临床评估是疾病诊断基础。结合病史、症状与重要体征可以帮助我们定位和定性诊断。在神经眼科诊室利用简单马氏杆检查(Maddoxrodtest)可以初步判别眼位偏斜及进行定量分析,用于疾病诊断及病情随访。下面我们将马氏杆使用及判断要点介绍如下。

  • 标签: 马氏 神经眼科 双眼复视 疾病诊断 眼位 平行排列
  • 简介:目的探讨在规模化复明工程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环节控制。方法对1888例(1888眼)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流程及效果。结果术后第一天时,裸眼视力〉=0.5者1056例;占55.93%;〉=0.3者396例,占20.97%;〈0.3者395例,占20.92%;〈0.05者41例,占2.17%。结论在基层条件下充分准备,优化技术管理,在简单条件下充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可让更多白内障患者脱盲。

  • 标签: 白内障 复明工程 脱盲
  • 简介:目的探讨在巩膜扣带术运用间接眼底镜进一步查找视网膜裂孔意义.方法我科于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巩膜扣带手术治疗病例共86例87眼,在术前查找视网膜裂孔基础上,手术运用间接眼底镜进一步查找视网膜裂孔,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第3天视网膜下液吸收,视网膜完全复位83眼(95.4%),术前84眼检出裂孔(96.6%),在手术中有18眼(20.7%)检查出新视网膜裂孔.术检出视网膜裂孔100%.结论在充分术前检查基础上,强调在巩膜扣带术运用间接眼底镜进一步查找视网膜裂孔,对眼底进行全面细致检查是必要,可以提高视网膜裂孔检出率和巩膜扣带术视网膜复位率.

  • 标签: 间接检眼镜 视网膜裂孔 巩膜扣带术
  • 简介:目的评价羊膜移植在治疗睑球粘连中效果。方法2000年12月-2008年12月间睑球粘连病人共23例(26眼)进行睑球粘连分离术+羊膜移植术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问顾性分析。结果平均6个月追踪、观察,共治愈23眼(88.46%),复发3眼(11.54%)。结论羊膜移植在治疗睑球粘连手术是有效、简便易行方法。

  • 标签: 羊膜 移植 睑球粘连
  • 简介:目的探究眼科治疗严重眼心反射发生原因,从而进行有效预防,降低眼科门诊护理风险;方法对眼科治疗中发生两例严重眼心反射致心脏骤停患者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在治疗眼局部疼痛和压力刺激下,患者产生对眼科治疗紧张和恐惧、坐位治疗情况下发生了严重眼心反射;结论为了防止治疗严重眼心反射发生,眼科治疗护士治疗前应该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治疗时操作轻柔,尽可能减少对眼刺激,平卧位治疗以增加患者心脑供血并执行严密病情观察,及早发现严重眼心反射先兆症状,及时有效救治。

  • 标签: 眼心反射 眼科治疗 护理风险
  • 简介: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麻醉效果。方法观察100例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摘除术,患者疼痛情况以及术后视力状况。结果100例患者能顺利配合完成手术,1例追加球周麻醉;有疼痛者为1例,占1%。手术平均时间(15±5)min;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3占98%。结论表面麻醉下,可以顺利完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并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选择,适用于防盲手术开展。

  • 标签: 表面麻醉 白内障 防盲
  • 简介:目的探讨可调节缝线技术应用于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107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48例56只眼行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44例51只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术后前房、眼压、住院日等情况。结果术后一周内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16.1%(9只眼),对照组为31.4%(16只眼);术后半年,眼压控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可减少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缩短平均住院日,但对眼压长期控制并不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 浅前房 可调节缝线
  • 简介:目的:报道1例进展期假性剥脱性青光眼中CharlesBonnet综合征。方法:病例报告。结果:一例92岁马来男性诉2a前出现幻视,并加重2mo。称看见成人及百余儿童生动活泼地出现在不同场合。他甚至有几次看见一只兔子偶尔跑过他房间。但是,他觉察到这是一种异常经历。与同年龄人相比,他认知功能是正常。精神病学评估包括精神状态检查是正常。他曾经被诊断患有开角型青光眼,左眼以前接受过常规白内障手术和小梁切除术。其视力为右眼手动,左眼6/7.5(0.8)伴管状视野。眼底镜检查显示左眼进行性青光眼性视杯加深。目前诊断为右眼大泡性角膜病变合并绝对期青光眼,左眼进展期假性剥脱性青光眼,有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对诉有幻视老年患者,特别是在痴呆和精神病诊断标准不明确情况下,诊断通常是很困难。如果这些患者洞察到不复存在东西进入其视觉范围,并伴有视觉功能恶化,应高度怀疑患有CharlesBonnet综合征可能。

  • 标签: Charles Bonnet综合征 幻视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前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预防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36眼患儿行前后囊环形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随访1年以上,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周边囊均有不同程度混浊,视轴区均透明,未出现人工晶状体明显移位、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一期行前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是处理和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有效方法,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白内障 囊膜环形切除术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 后囊混浊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作用.方法将64例均行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路径化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健康教育效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实施,使疾病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具体化,健康教育效果更为明显,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青光眼 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胬肉术完整,安全,彻底剥离角膜上变性组织技巧性,安全性。方法25例胬肉术以逆向撕皮法,剥离胬肉组织,术后观察有无结膜变性组织残留及角膜上皮修复情况。结果25例眼用此方法均能完整,彻底剥离附着在角膜上变性组织,无残留胬肉组织,上皮修复较快。结论胬肉术以角膜上皮全层为厚度行结膜变性组织剥离方法简单,可行,安全性高术式,尤其适用于初学者。

  • 标签: 翼状胬肉 逆向撕上皮法 安全性
  • 简介:飞秒(10-15s)激光经证实可以有效降低切割组织所需能量并可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该激光系统灵活性使得它不仅可以完成传统角膜基质内手术,而且可以进行新角膜屈光手术.本研究就其机制、手术方法和过程、并发症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飞秒激光 基质内屈光手术 角膜基质 近视 激光装置 角膜瓣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结合电子鼻咽喉镜在鼻窦手术应用。方法对32例上颌窦侧壁与底壁交界处囊肿,16例蝶窦囊肿,12例真菌球性上颌窦炎,采用鼻内镜和电子鼻咽喉镜相结合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中出血较少,平均约(20±3)mL。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见鼻窦自然开口均无闭锁或粘连,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结合电子鼻咽喉镜在鼻窦手术,尤其是对上颌窦前壁、前壁与底壁交界处,蝶窦底壁、侧壁病灶清除,能在尽可能减少窦口开窗范围情况下,充分发挥各内镜优点,以达到微创目的。

  • 标签: 鼻窦 鼻内镜 电子鼻咽喉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