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鼻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腺样体肥大的20名患者实施鼻镜腺样体切除术,评价术后及随访效果。结果20例全部一次性切除,切除平均时间4.6分钟,术中出血少,术后无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鼻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效果肯定,可为首先治疗方法。

  • 标签: 腺样体 内窥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呈瘤瘤组合的皮肤局限性淋巴管瘤毛母质瘤。方法对1例皮肤局限性淋巴管瘤毛母质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右肩皮肤蕈状肿物,大小4.5cm×3.5cm×2.0cm,切面基底部见一结节,部分有石灰样感,结节外周囊性多房,内含灰白色半透明糊状物。镜检基底部结节表现典型毛母质瘤的组织学特点,外周呈淋巴管瘤结构。免疫组化结果衬覆淋巴管腔的扁平细胞D2-40弱阳性,CD31、CD34(对照,瘤血管内皮细胞阳性)及VEGFR-3均阴性。结论皮肤淋巴管肿瘤和毛母质瘤分别为皮肤软组织和附件来源的肿瘤,二者同时发生并且形成独特的瘤瘤现象非常罕见。

  • 标签: 皮肤局限性淋巴管瘤 毛母质瘤 瘤内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58例中晚期宫颈癌住院患者行髂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简称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认为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重视行为指导及术前准备;术中做好心理疏导和护理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适应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提示髂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

  • 标签: 宫颈癌 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通化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状况,探讨气传性变应原的地区差异及产生原因。为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阿罗格(NHD)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实验,进行气传性变应原检测。结果2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测试总阳性率944%(252例),以蔾属花粉最高75.3(202例),蒿属植物次之43.2%(116例),其后依次为杨树26.5%(69例),榆树24.6%(66例),柳树10.4%(28例),豚草9.3%(26例),粉螨8.5%(23例),尘螨8.5%(23例),白色念珠菌5.2%(13例)等。268例对不同变应原过敏,其中158例(58.9%)患者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点刺试验皮肤反应强度花粉类。蔾属类最明显、阳性强度占过敏人数的50%。结论蔾属和花粉类为我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最主要的变应原,在治疗过程中对这种变应原性鼻炎患者可争取有效的避、忌、移等措施,明确变应原后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袋去除整形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先天性、生理性退变、老化性下眼睑皮肤松弛,眼轮匝肌松弛,下眼睑眶内脂肪膨出,眼袋形成的患者,应用眼轮匝肌瓣眶隔固定紧缩整复眼袋。结果从1998年5月至2010年10月,应用眼轮匝肌瓣眶隔固定紧缩整复眼袋591例,手术后随访1~3年,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无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结论临床应用眼轮匝肌瓣眶隔固定手术方法紧缩修复整形眼袋,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减少术后下睑外翻及其它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生理性退变 眼轮匝肌紧缩 眶隔内固定 修复整形眼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椎间融合器(Cage)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椎弓根固定的手术治疗,术前与术后均对患者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painscore,VAS),腰功能评分(lowbackoutcomescore,LBOS)。结果22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前VAS和LBOS评分分别为6.8±1.7分和21.4±7.6分,随访时分别为2.1±0.7分(P<0.05)和46.5±1.7分(P<0.05)。术后经X线检查,17例解剖复位,5例近解剖复位,固定无松动、Cage无移位。结论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螺钉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胎儿出生后各阶段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采用酶法和一步法检测1601例胎儿出生后24小时内至十五周岁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醇(HDL-C)的含量,结果新生儿血脂明显低于婴幼儿、学龄儿,随日龄、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3周岁时TG明显低于2周、4周。结论胎儿出生后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使血脂降低,随着适宜的喂养各器官的发育成熟,血脂逐渐上升,但3周由于机体发育迅速,加之断乳适应阶段,导致TG有降低趋势。

  • 标签: 新生儿 婴幼儿 学龄儿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内联合注射甲氨喋呤加地塞米松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0例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CNS-SLE给与鞘注射甲氨喋呤加地塞米松10-20mg,对其术前的病情观察,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的精心护理。结果20例CNS-SLE患者16例缓解,4例好转。结论鞘内联合注射甲氨喋呤加地塞米松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前的病情观察,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的预防感染,为保证技术效果达到最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鞘内注射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中枢受累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单纯CT平扫在筛查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证实的32例颅动脉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CT平扫显示颅病灶7例,其检出率为21.9%,MSCTA明确诊断32例,其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均为100%。结论单纯CT平扫诊断颅动脉瘤困难且其检出率低,MSCTA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作为筛查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喜疗妥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40例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应用喜疗妥加热敷,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热敷预防和治疗动静脉瘘并发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见效时间为(8.63±1.35)d,明显快于对照组的(13.77±0.82)d(P<0.001)。结论喜疗妥软膏对动静脉瘘有较强的保护功能,可延长动静脉瘘的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喜疗妥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手术局麻或全麻下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术后随访1年。结果治愈186例(73.8%),好转56例(22.2%),无效10例(2.7%)。总有效率96.0%.无效病例中多为中鼻道瘢痕粘连、筛窦区瘢痕粘连、窦口闭塞、上颌窦开口闭塞、中鼻道引流不畅。手术并发症7例其中上颌窦开口狭窄或闭锁4例、眶淤血1例、鼻腔粘连2例。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术前准备充分,熟练的麻醉技术,术者丰富的操作经验,术中正确处理中、下鼻甲及鼻中隔,术后定期随访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鼻内镜术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营养对胃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营养组,(ENn=30),肠营养联合谷氨酰胺组(SEn=30),两组术后第1-5天均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SE组同时肠给予谷氨酰胺颗粒注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血浆白蛋白,术后疲劳综合评分各项指数的变化。结果与EN组相比,SE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EN组,两者比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相似,在术后第5天SE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EN组(P<0.05),术后累计疲劳均低于EN组(P<0.05)。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联合谷氨酰胺肠营养比常规肠营养更有利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减轻术后疲劳程度,加快术后康复。

  • 标签: 术后疲劳综合症 早期肠内营养 谷氨酰胺颗粒 胃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视监视鼻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0°鼻镜及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系统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90例术后1~3个月复查临床症状均消失,2例合并鼻窦炎保守治疗2个月后痊愈,随访1年均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法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术中损伤小,无并发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内镜 腺样体肥大 低温等离子射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60例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症状性CVS比例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整体护理组的症状性CVS比例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却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几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动脉瘤夹闭术 脑血管痉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方法及术后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眶上锁孔入路,镜辅助显微技术切除颅咽管瘤11例。其中鞍-鞍上型2例,鞍上-视交叉周围-脑室外型8例,脑室内-外型1例。结果术后复查MRI,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残余瘤体给予放疗,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2.3年,肿瘤复发1例。颅咽管瘤术前原有症状均有明显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能清楚显露颅咽管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提高了显微手术的精细度与安全性,及时有效的术后护理,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咽管瘤 内窥镜 眶上锁孔入路 手术方法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有效的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术中玻璃体腔注气护理病人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2005年2月一2009年5月收治的68例间接眼底镜直视下手术同时玻璃体腔注气的方法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护理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探讨。结果出院后随访3~6个月,68例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并发症也相应较轻。结论加强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术中玻璃体腔注气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间接眼底镜 直视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腔注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脊柱结核一期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护理难点要点。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及腰骶段脊柱结核100例,男性75例,女性25例,年龄9~62岁,平均34.5岁。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前路椎体钉固定术式。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并分析相关原因。结果均恢复良好。结论脊柱结核的一期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难点要点在于脊柱结核患者病程较长,围手术期并发症多。做好术前评估,术后护理妥当,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脊柱结核 一期前路手术 病灶清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前肌外移跟腱松解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翻足康复护理对策。方法对本组26例38足患儿术前给予完善的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并进行相关康复护理。术后早期给予正确的功能锻练及康复指导。结果参照Garceau的标准评价,优23例(31足),占81.5%;良3例(4足)占10.5%;优良率为92%,效果满意,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术前制订严密的护理计划,手术前、后给予系统的康复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患儿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马蹄内翻足 胫前肌外移 跟腱松解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