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心功能不全患者78例,每例患者都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AECG资料并进行了随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结果在132例患者中,死亡21人.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RR:1.02;95%CI:1.01~1.03)、低射血分数(RR:0.963;95%CI:0.948~0.982)、心率过快(RR:1.05;95%CI:1.04~1.07)、心率范围较小(RR:0.973;95%CI:0.961~0.984)、阵发性房颤(RR:1.21;95%CI:1.15~1.28)和非持续性室速(RR:1.31;95%CI:1.22~1.37).结论AECG所监测的心率范围、阵发性房颤以及非持续性室速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动态心电图 预测价值 LOGISTIC回归模型 预后 阵发性房颤
  • 简介: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临床急腹症之一,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尽管多数病例属轻型,但约2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病死率高达10%-30%。因此,及早对AP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有助于预测SAP的发生,尽早启动积极的监护和治疗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现汇集既往常用的AP严重程度预测方法及近年制定的一些新的评估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预测 轻症急性胰腺炎 评估方法 SAP 急腹症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脉压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68例行冠脉造影(CAG)检查的老年患者,按其临床表现和CAG的结果分为冠心病(CHD)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采用袖带加压法连续测量患者入院后三天的晨起收缩压、舒张压,并计算脉压。依据Gensini评分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探讨其与血压不同成分之间关系。结果CHD组收缩压和脉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脉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多,脉压水平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收缩压、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均<0.05)。脉压水平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r=0.199,P<0.01)。结论脉压较收缩压、舒张压更能反映大动脉弹性,不仅与CHD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还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 标签: 脉压 老年 冠心病
  • 简介:目的观察对含氟脲嘧啶联合化疗方案对药的大肠癌,在加用HCPT后的联合化疗效及毒性变化。方法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5-FU/CF治疗2个周期后未达到PR及以上疗效者于第3、4周期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加用HCPT治疗2个或2个以上周期,结果20例用5-FU/CF治疗未达PR的患者,加用HCPT后。仍有15%的有效率(PR)。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对5-FU耐药的晚期大肠癌患者的原方案基础上加用HCPT,仍可取得一定疗效,且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 标签: 晚期大肠癌 羟基喜树碱 联合化疗 治疗 5-FU 毒副作用
  • 简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病因复杂的遗传性心肌疾病,是四种主要的心肌病类型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ARVC通常由编码桥粒蛋白复合体的基因突变导致,桥粒蛋白由包括由血小板亲和蛋白(Plakophilin2,PKP2),桥粒芯糖蛋白(Desmoglein,DSG2),桥粒芯胶蛋白(Desmocollin,DSC2),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DSP)和桥粒珠蛋白(Plakoglobin,PG/JUP)在内的五种蛋白构成,本文总结了该五种基因相关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建立、ARVC表型复制特点及缺陷,此外,本文同时总结了部分非桥粒蛋白复合体相关的ARVC动物模型。已有ARVC模型各具特色,但也存在多种缺陷和问题。因此,针对已有和新发致病基因的定点和定时诱导发病模型,是未来精准复制动物模型创制的大趋势,可提高我们关于人类疾病病理进程的认识,帮助探索有效的治疗策略。

  • 标签: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桥粒蛋白复合体 动物模型 基因修饰
  • 简介:目的本文试图在羊急性心梗模型上建立miRNA表达谱,为LVAD治疗急性心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小尾寒羊经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梗模型,心脏不停跳植入FW-2型轴流泵,连续卸负荷循环辅助3天。取出的心脏用组织染色法检测。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miRNA表达谱。结果对照组动物实验共进行7只,其中3只造模成功。LVAD组动物实验共有5只,其中3只成功。miRNA测序结果共发现已知miRNA成熟体152个,新miRNA成熟体1582个。卸负荷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现差异表达,其中oar-miR-19b(上调)和oar-miR-26a(上调)得到RT-PCR验证,与芯片结果相符。GO和KEGG分析发现这些miR参与调节的功能及信号通路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结论本实验利用FW-2型轴流泵成功地对急性心梗的羊进行了3天的循环辅助,证实LVAD可有效减轻心梗程度。成功地建立了急性心梗和LVAD干预的miRNA表达谱,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表达谱可用于探索未知的miRNA,并研究它们参与急性心梗反应的调控机理。

  • 标签: MICRO-RNA 表达谱 急性心梗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
  • 简介:<正>流行病学数学模型是应用数学表达疾病流行过程中诸多因素存在数量关系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它可以模拟疾病的流行特点和过程,呈现疾病流行的规律,评价控制措施对疾病流行的影响程度,预测疾病流行的状况。本文利用全国结核病流调数据,预测今后10年

  • 标签: 肺结核 疫情 预测 流行病学
  • 简介:在神经变性疾病患者的脑内神经元内包含体中,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是最常见的,它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死亡和认知障碍。本研究作者发现表达可抑制的人tau变异型的小鼠产生了进行性年龄相关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丧失以及行为缺陷。抑制转基因tau后,记忆功能恢复,神经元数目稳定。但令人吃惊的是,这时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依然累积。这样来看,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不足于导致此种病理模型的认知衰减或神经元死亡。

  • 标签: 记忆功能 小鼠模型 神经变性 神经原纤维缠结 TAU 脑内神经元
  • 简介:风湿性心脏病目前仍是我国较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虽然A组链球菌在风湿性心脏病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已经明确,但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准确地研究风湿性心瓣膜炎发生和发展的免疫机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概述国内外关于风湿性心瓣膜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标签: A族溶血链球菌 风湿热 模型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炎
  • 简介:<正>2135例活动平板试验中,观察单纯恢复期ST段压低者(A组34例)与非单纯恢复期ST段压低者(B组包括运动中,或运动中合并恢复期ST段下降,180例)的临床及运动特点。结果:与B组相比,A组除高血压病的发生率较高外(P<0.01),在其它临床和运动特点方面(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

  • 标签: 心电图运动试验 ST段压低 预测价值 活动平板试验 运动特点 最大心率
  • 简介:目的建立慢性胰腺炎(CP)局灶性肿块病变性质预测模型,分析其主要预测因子。方法收集上海市7家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7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CP局灶性肿块病变性质不明患者121例,经病理(97例)或随访(24例)判断肿块性质,分为胰腺癌组和CP组。通过查阅病历等方式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疾病史、初诊时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χ^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单因素分析中P≤0.2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病变性质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计算各因素的OR值及95%可信限。结果121例患者最终确诊为胰腺癌21例,CP100例。腹部压痛、直接胆红素、CA19-9和CEA是肿块病变性质的独立预测因子,它们的OR值分别为5.691、1.011、1.003、1.019;95%可信限分别为1.468,22.070、1.001,1.021、1.001,1.005和0.988,1.051;P值分别为0.012、0.030、0.003和0.23。结论本研究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CP局灶性肿块的病变性质,可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腺炎 慢性 胰腺肿瘤 诊断 鉴别 LOGISTIC回归
  • 简介:近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ets)已成为医学界.特别是内分泌学和心血管病(CVD)学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不但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有关Mets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开展。每年在医学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有关论文不下数百篇.这在医学发展史上很少见。为什么这么热?主要原因是有关Mets的研究内容直接关系到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慢性病——CVD和糖尿病。20世纪初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预测能力 代谢异常
  • 简介:目的目前的研究发现钙通道A身抗体(CC—AAbs)参与r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并起到重要作用,其在缺血性心肌病(ICM)所敛慢性心力衰竭(CHF)中是否具有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价CC—AAbs在ICM导致的CHF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方法共人选1255例CHF组患者及834例对照组受斌者,酶联免疫法检测CC—AAbs的表达水平,应用Kaplan—Meier曲线及CoxⅫ¨愉验进行组问比较,并分析CC—AAbs表达与1CM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确定CC—AAbs是否为ICM患者猝死(SCD)、非猝死性死广(NSCD)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完成随访1099例,失访156例(失访率12.4%),发生死亡330例,猝死121例.随访中位数为52月(0.40—92月)CHF患者中CC—AAbs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4.64%VS.1.20%,p〈0.001)。Cox回归分析表明阳性CC—AAbs‘jCHF患者的死亡呈明显正相关,CC—AAbs阳性可以预测ICM患者的猝死(HR:2.805,95%CI:1.488—5.288)、菲猝死性死亡(HR:1.887.95%CI:I.081—3.293)及全因死亡(HR:2.219,95%CI:1.461—3,371)。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ICM导致的CHF患曹中CC—AAbs的水平明显增加.并HCC.AAbs的表达与CHF患者的SCD、NSCD及伞因北亡具有明最相关性.是CHF患者SCD、NSCD和伞因北亡的独市预测因子

  • 标签: 钙通道自身抗体 猝死 缺血性心肌病
  • 简介:<正>50例患者分治疗组25例,先用拉米夫定(英国产)100mg/d口服4个月,然后联用干扰素针(IFNα-1b,深圳产)5Mu。皮下注射,每周3次,1个月后,停用拉米夫定片,继续单用IFNα-1b治疗6个月。干扰素组(25例)仅给IFNα-1b5Mu治疗,每周3次,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78.0%,干扰素组为32.0%(P<0.01),结束后第6个月分别为68.0%及20.0%(P<0.01);ALT恢复率分别为68.0%对32.0%、78.0%

  • 标签: 干扰素治疗 阴转率 DNA 恢复率
  • 简介:<正>117例患者分观察组62例用拉米夫定(100mg/d每日1次)和香菇多糖(30mg/d,每日3次)治疗,对照组55例单用粒米夫定治疗,均治疗6个月。结果:观察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4%对89%,P>0.05),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6%对22%,P<0.01),肝功能的复常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99%对84%,P<

  • 标签: 香菇多糖 近期疗效观察 阴转率 复常率 观察组 粒米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我院心脏监护室的患者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93例,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房颤(AF)分为房颤组(n=43)和非房颤组(n=250)。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对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1)AMI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新发房颤的比例为14.7%;(2)房颤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房颤患者,且平均年龄较大,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低于{#房颤组;(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可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OR4.918,95%CI1.662—14.549,P=0.004)。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发生,可用于患者危险分层及指导早期预防冶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房颤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NT-PROBNP
  • 简介:目的评价血浆NT-proBNP在IPAH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2006年9月至2011年8月在研究参加单位住院的IPAH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基线时测量血浆NT-proBNP水平。于2013年6月至12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生存状态、服用药物情况等信息。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2.46±1.26年,其中23例患者死亡,生存87例。基线血浆NT-proBNP水平与WHO心功能分级、mPAP、CI及PVR存在明显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浆NT-proBNP预测死亡的界值为480pg/ml(AUC=0.74),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62.1%。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NT-proBNP≥480pg/ml和〈480pg/ml两组的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Log-rank检验,P=0.02)。结论血浆NT-proBNP是IPAH患者预后预测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N末端脑钠肽前体 预后
  • 简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nephroticsyndrome,INS)是一组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糖皮质激素(glucoeorticoid,GC)是INS的首选和基础用药。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resistantnephroticsyndrome,SRNS)是指患者使用常规剂量的GC治疗8—12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为16周)无效,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激素抵抗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合理的单纯胰液反流动物模型,并比较胰液、胰液+胆汁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方法按数字表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以及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吻合+胆管空肠吻合术分别制作胰液+胆汁混合食管反流(混合组,20只)及单纯胰液食管反流(胰液组,20只)大鼠模型,对照组(10只)仅单纯剖腹再关腹.术后1、2、4周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大鼠体重变化和食管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混合组大鼠术中及术后共死亡4只,制模成功率80%;胰液组共死亡6只,制模成功率70%.混合组和胰液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周后体重逐渐上升,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218±21)、(216±20)g对(286±28)g,P值均<0.05)].混合组和胰液组大鼠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变以食管下段为重,随病程延长加重;组织学表现为炎症、糜烂、溃疡、上皮高度增生及出现组织转化,但两组间食管损伤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成功制作单纯胰液反流的RE模型,为研究胰液造成的RE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食管炎 消化性 胰液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制备猫慢性胰腺炎(CP)模型,观察其MRI与MRC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32只猫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制模后3、5、7周组。采用胰管不全结扎法制备CP模型,术后3、5、7周行MRI平扫及MRCP检查,观察胰腺形态,测量胰管直径及感兴趣区(ROI)的T1信号强度值(T1s),计算同层胰腺及肝脏T1s比值。结果制模的24只猫中存活19只,其中15只形成CP,病理证实轻、中、重度cP分别为7、5、3只,制模成功率为62.5%。在MRI上,猫的正常胰腺显示清晰,T1加权像信号强度高于肝脏,12加权像信号强度低于肝脏;在MRCP图像上,4只正常猫显示主胰管,胰管最大径(0.79±0.18)mm,并可见胰管及胆总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正常胰腺及轻、中、重度CP感兴趣区的rT1s值分别为1.03±0.06、0.95±0.08、0.90±0.10、0.80±0.11,各CP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t=2.89,P〈0.05;t=4.63,P〈0.01);胰管最大径分别为(0.79±0.18)、(0.95±0.24)、(1.26±0.31)、(2.67±0.71)mm,中、重度CP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胰管不全结扎可制备猫的CP模型。猫的胰腺解剖形态、CP的MRI及MRCP表现与人类相似。

  • 标签: 胰腺 磁共振成像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慢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