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明确的临床诊断,均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对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不可疏忽大意,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一般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躯体疾病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精神性疾病,故临床针对该类患者主要以长时间用药控制为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则针对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可起到较好的效果,故本次我们针对其血药浓度和效果等情况实施分析,并作出综述。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血药浓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中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应措施。方法选取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查并分析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情况、经济情况等因素对于服药情况的影响。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情况、经济情况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情况、家庭情况及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关注以及相关帮助,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使其治疗效果得到保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药物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分析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通过综合分析9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问题及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得到了人性化全方位的护理。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利于患者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精神障碍 患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来帮助患者的更好的恢复一般健康状况,减轻其精神衰退。护理最主要的是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以及心理支持。结果全组患者经过全面的评估和精心的护理,痴呆症状有明显改善的27例(占45%),有一般改善的21例(占35%),无变化9例(占15%),因再发脑溢血死亡3例(5%)。结论将人文关怀运用于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适应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患者心理、生理方面的舒适度,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人文关怀 精神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精神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 2017 年 3月 ~2018年 3月间本院收治的精神科患者 9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后比较两组精神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生活质量、依从性、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0.00%显著低于对照组 13.04%,且护理质量评分、 ADL评分 、治疗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精神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科 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樟帮"中医药文化发展已经具备很长历史,学习其文化精神,能促进整体的进步和发展,为中医药的实践研究提供借鉴意义。因此,在文章中,通过对"樟帮"中医药文化精神特质的分析,探讨"樟帮"中医药文化精神的主要发展趋势。

  • 标签: " 樟帮" 中医药 文化精神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患者的优质护理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选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显著比对照组有优势,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行优质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水平,降低不良状况,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 优质护理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以减少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方法采用调查方法对有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精神病人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自身的精神症状和护患关系,是否是自愿住院,病友和家庭闹矛盾,病房环境影响,护理人员态度,药物不良反应也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做好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有效防范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攻击行为。

  • 标签: 住院精神病患者 攻击行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对于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安全性。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奥卡西平,对照组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6周。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有效35例(87.5%),对照组有效24例(60.0%),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脱落2例和4例。结论氯氮平联合奥卡西平对于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奥卡西平 精神分裂症 分裂样精神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查询病历,共收集43例住院诊断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的用药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无同种抗精神病联合用药,合并用药比例34.9%;从用药频率来看,目前主要抗精神药物是利培酮(32.6%)、奥氮平(18.6%)、阿立哌唑(11.6%)、奋乃静(9.3%)、舒必利(9.3%)、氯氮平(9.3%)、喹硫平(4.7%)、氨磺必利(4.7%),用药剂量分别为(2-4)mg/d、(7.5-15)mg/d、(10-20)mg/d、(2-20)mg/d、(400-800)mg/d、(50-200)mg/d、(150-600)mg/d、(200-400)mg/d。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单一用药占主导,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药物剂量较小。

  • 标签: 老年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 简介:摘要了解精神病住院患者感染的发生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本院2013—2015年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感染。结果4239例住院患者中294例发生了院内感染,2013、2014、2015年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20%、7.43%、5.17%,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为主。结论精神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因素较多,根据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干预。

  • 标签: 医院感染 精神病 感染因素 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筛选2016年10月份-2018年4月份收治的患者114例按照入院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前期入院收治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研究组为后期收治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安全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比较。结果常规组护理期间安全事件发生率19.31%,较比研究组5.26%的发生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评价满意度达到94.74%,较比常规组84.21%的满意评价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酒依赖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病例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酒依赖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者78例,分为对照组39例用齐拉西酮治疗,研究组39例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皆比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相比具备明显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酒依赖及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者应有利培酮治疗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酒依赖 酒精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精神科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无自知力,很易发生冲动伤人、跌倒、吞食异物、烫伤、噎食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怎样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普萘洛尔用于精神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一年间于我院精神科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我院就诊后,根据病史、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合适剂量的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6%,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在精神科使用率较高、使用时间长,疗效显著,但要注意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普萘洛尔 精神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讨论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40岁以后首次发病,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为多,幻觉妄想为特征,偏执型多见,偏执型44例,未定型24,紧张型8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多,单一用药为主,多数为奋乃静、舒必利,其次为氯丙嗪或氯氮平,近期疗效好,痊愈48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11例。结论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从临床症状,治疗预后均有一定规律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晚发性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1d、3d、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焦虑情况(SAS评分)。结果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3天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比术后1天显著降低,且观察组3天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实施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糖尿病 生活质量 抑郁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样本来源于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登记的数据库,共选取AD患者129例。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定所有被试者精神症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定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生活功能状况。依据MMSE评分将被试者分为轻度(MMSE≥20,46例)、中度(MMSE=11~19,59例)和重度(MMSE≤10,24例)3组。采用因子分析了解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征,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差异。结果①对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因子分析,得到3个症状群,分别为精神病性症状、额叶释放症状和情感症状。②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相关因素NPI精神病性症状因子、额叶释放症状因子评分与ADAS-Cog记忆、语言、操作能力和注意力等因子分及ADL评分与呈正相关(r=0.28~0.47,P<0.05),NPI情感症状因子分与ADAS-Cog语言和操作能力因子分呈正相关(r=0.19,0.24;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以精神病性、额叶损害和情感症状为主要特征,随疾病进展而加重。认知和日常生活功能差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更严重。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因子分析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颅脑肿瘤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临床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82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率97.56%、家属满意度97.56%;对照组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率82.93%、家属满意度80.49%。结论将心理护理、保护性约束、电解质紊乱的护理及脑血管护理等,联合应用到颅脑肿瘤术后出现精神症状患者的护理中,对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颅脑肿瘤 精神症状 电解质紊乱 脑血管痉挛